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吃药会引起尿蛋白高吗?

时间: 阅读:6545
我母亲血压高,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她血压不稳,尿里有2个加号,其他没查过,尿蛋白减少了一个加号,鉴于我母亲现在的情况,吃降压药会引起尿蛋白高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04-03 15:11:41

长期治疗不会导致尿蛋白升高,如果不坚持长期服药治疗才会更早出现尿蛋白。你母亲在长期服药治疗的情况下还是出现尿蛋白,说明:1、降压效果未达标,大多数人每天只是例行把药吞下去,至于效果如何没有人知道;2、糖尿病没控制好,糖尿病是导致尿蛋白的罪魁祸首,糖尿病本人比高血压病人更不知道自己的血糖控制的情况,两者都是凭感觉,这时很不科学的;但是这种情况还是可以逆转的,首先要自备血压仪和血糖仪,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压,每周测血糖12次,包括餐后2小时的血糖,因为餐后血糖升高比空腹血糖危害更大。第二坚持正规服药治疗;第三坚持非药物治疗:戒烟酒、低盐清淡饮食、降低体重、改善睡眠、减轻压力、稳定情绪、避免劳累、坚持运动。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8-04 23:23:35

  • 芍药
    回复
    2023-08-04 23:23:35

    肾炎尿蛋白高是因为身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形成了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这些物质对肾小球基底膜结构产生了破坏,导致肾小球的滤过屏障破坏,血浆中正常存在的蛋白质分子通过基底膜漏出,在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这是一种病理状态,通过免疫抑制治疗可以达到修复基底膜结构的目的。这时候尿蛋白会逐渐减少直到消失。我院独特疗法“循经护肾疗法”,以中医中药外用治疗为主,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给药,很少吃药和打针,从给药通道上根本解决“是药三分毒”的弊端,在对肾脏无损伤的情况下给予肾脏治疗,使损伤的肾小球基底膜得到有效的恢复。

  • 南絮
    回复
    2023-08-04 23:23:35

    尿蛋白一般以加号表示,加号越多,患者病情越严重。尿蛋白3+,如果出现尿频,可能是肾脏问题。肾脏的作用是排除体内的一些废物和毒物,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一旦肾脏出现问题,使肾小球内蛋白质的滤过增加,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为什么尿蛋白高?

    肾脏就像一个筛子,用尿液筛除血液中有害的代谢废物,同时将蛋白质等有用的好东西留在体内。但当筛子生病,网孔变大时,蛋白质会随尿液漏出,尿液中的蛋白质即尿蛋白超标。

    肾脏筛孔扩大有几个原因:

    1.遗传缺陷

    由于遗传或基因突变,异常基因会表达异常蛋白,通过一系列反应造成肾脏缺损。

    重大遗传缺陷可直接引起肾脏疾病,如遗传性肾炎;不太明显的遗传缺陷会使肾脏“虚弱”,为获得性肾损伤行为引起的肾脏疾病埋下隐患。

    2.感染

    感染不直接引起慢性肾脏疾病,而是通过反复频繁的感染扰乱免疫系统,形成免疫复合物、血管通透性因子等致病物质攻击肾脏,可引起轻度病理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等。

    3.营养过度

    饮食中摄入了大量的糖和脂肪等营养物质。营养过剩可导致肥胖相关肾病,也是膜性肾病的诱因之一。

    4.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水污染都能引起肾病。例如,pm2.5和重金属会导致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增加。

    5.暴露于肾毒性物质

    肾毒性物质,如高肾毒性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马兜铃酸类草药、造影剂等。),苯、甲醛,以及汞、铅、镉等重金属,都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一般能找到明确的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往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基因缺陷奠定基础,然后后天感染、污染、不良习惯等因素构筑上层建筑,最终导致肾脏筛孔的破坏,导致疾病的发作和尿蛋白的升高。

    通常对于其他肾病患者来说,尿蛋白越高越难治疗。但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如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尿蛋白排泄量越高,越容易治疗,越容易完全治愈。关键是掌握以下四点。

    1.及时规范治疗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如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往往在发病时即呈急性,可突然出现明显水肿,尤其是面部和下肢水肿,甚至出现胸腔积液和大量腹水,尿量会明显减少。如果不给予及时规范的治疗,患者的病情会迅速发展,并发症的发生率会增加。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肾损伤、静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可危及生命,因此有必要定期有效地治疗。

    2.尽早选择激素

    激素仍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的首选。虽然激素可能有很多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但仍然没有更好的药物可以完全替代激素。之所以不选择激素,是因为有激素使用的禁忌症,如股骨头坏死、严重精神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激素确定使用后,也要“足量”长期使用。

    3.强调联合用药

    除了少数肾病综合征,如第一个小病灶,只需要单独使用激素外,大多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药物选择应遵循“单独使用激素”的原则,即“激素加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选择免疫抑制剂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年龄、性别、婚育、肾病类型、用药史等。选择性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环孢霉素、来氟米特、羟氯喹和霉酚酸酯。

    4.同时注意并发症和并发症

    就像感冒一样,没有并发症和并发症的感冒是不需要担心的。肾病综合征也是一样,一定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并发症。因此,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如高尿蛋白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高尿蛋白膜性肾病时,需要同时治疗其并发症和并发症,如高血压、急性肾损伤、高脂血症、高凝状态、静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及感染性疾病。

    虽然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蛋白越高,如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越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完全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易复发,少数不能完全治愈,甚至最终进展为尿毒症。怎么会这样?这要看病理类型的严重程度,是否有高血压和血尿,同时是否有其他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药物是否被滥用或过度使用。

  • 山亭柳
    回复
    2023-08-04 22:22:25

    蛋白尿指的是尿中蛋白质的含量超过正常的限度。一般情况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40-80mg左右,不超过150mg。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属于不正常的,即叫蛋白尿。尿内出现的蛋白称为蛋白尿,也即尿蛋白。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规检查可以测出即为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表现,全身性疾病亦可出现蛋白尿。

      引起尿蛋白升高有以下几种原因:

      1、生理性的升高,比如感染、高热、剧烈运动、寒冷、情绪激动,均可以使尿常规中出现少量蛋白,此时为一过性尿蛋白,在去除诱因后蛋白会自然消失,不需要药物治疗。

      2、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可以导致少量的尿蛋白,此时应用消炎药物治疗后尿蛋白也会随之消失。

      3、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继发性肾病,此时需要根据疾病种类以及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比如ACEI或者ARB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类药物等。

      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蛋白尿患者宜食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适量饮水,低糖低脂。

      2、蛋白尿患者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食物、酒。

      3、所有肾病患者(无论是否出现蛋白尿)都应禁用: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肾毒性药物,中药药物禁用关木通、青木香等马兜铃酸类药物。

      4、有水肿者应限盐、少饮水;水肿不重可进低钠盐饮食;无浮肿不限制饮水和蛋白食物的入量;有血尿阴虚火旺者不宜用补药。

      5、蛋白尿饮食需要注意的是在植物蛋白质中,因含有大量嘌呤碱,能加重肾脏中间代谢的负担,故出现蛋白尿的肾病患者应少用为宜。

      蛋白尿要注意的饮食禁忌,在饮食上大家要多注意,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对 健康 掌握好,对疾病掌握好,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合理的饮食,希望患者们不要有太多的压力。

尿频几个月了,时时刻刻都有尿意,做了尿检有血尿,然后又做了彩

肾功能不全能做化疗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