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脑膜炎后腿脚麻木

时间: 阅读:10373
一个月前因病毒性脑膜炎住院,在院期间做了两次腰穿,22天后出院了,回来的这6天里,只要腰一动腿脚就会麻,今天发现,坐着的时候,只要一低头腰,腿都会麻。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02-23 15:27:19

你好,这情况可能是脑膜炎后遗症的情况造成的后遗症的表现的,是神经感觉功能异常的情况造成的,可以到医院神经科看看,营养神经,康复治疗的。

指导建议:
如果单纯的腿麻的话,有可能是与腰穿引起的并发症的情况的,这个情况如果腰穿造成的,一般是可以恢复的,你不必担心的,这个是可以恢复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3-08-05 06:06:36

    所谓面瘫,就是面部肌肉瘫痪。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中风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受到障碍。
    面瘫的临床表现临床主要为双侧一重一轻型面肌瘫痪,表现为不能蹙额与皱眉,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畏光,流泪及Bell现象。口角歪向较健侧,鼓腮时从重病侧漏气,漱口时从重病侧漏水,流口水,进食时食物停留于重病侧牙颊之间。单侧型面瘫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双侧一重一轻型相似。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像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如双侧同等程度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则面无表情,不会笑,双眼不能闭严,口唇不能闭严,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不清。中医称之为全面瘫,俗称植物瘫、傻瘫。此三种周围性面瘫起病急,多数是在清晨洗漱时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是单侧型和双侧一重一轻型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轻重程度会相互转换;或原发病侧肌肉已萎缩,较健康一侧开始瘫痪。这就是常见的口角先歪向一侧,后来又歪向另一侧的道理。另外,还有慢性外中风,不属于周围性面瘫,面肌并不瘫痪,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现为头疼、头紧、耳后疼、耳后紧、颈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脚手发凉、背凉、半身凉、半身紧、面凉、面疼、面紧、面麻、面痒、面抽搐、面痉挛、怕凉、怕风等不适感。也属外中风范畴,要比急性面瘫好治的多,但如治疗不当会迁延多年不愈或导致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其次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再次是七情过极(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内囊受损,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如脑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肿瘤(如听神经瘤),外伤(如碰摔伤),中毒(如酒精),代谢障碍(如糖尿病),营养缺乏(如维生素B族),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诸多因素。特别的,本病的最常见诱因有:掏耳朵、剔牙、饮酒和正在大出汗时突然受凉。
      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叫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以其损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是指病损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又称为核上性面神经麻痹。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面瘫手术监测效果更佳
      人必须具备正常的面神经,才能够拥有各种表达内心感受的丰富表情。而发生面瘫则会令人额纹消失,不能或无力抬眉、闭眼,嘴角歪向一侧,说话不清晰,丧失表现表情的能力。据介绍,一部分面瘫经过药物治疗可以恢复,而另一部分面瘫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面瘫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在进行治疗前先使用面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术后功能进行评估,而通过面肌电图判断面神经受损程度,可以较明确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手术,哪些病人需要服药保守治疗,而且在手术中也可以使用面神经监测来帮助施行相应的面神经手术。一般来说,如果早期经过正规治疗,几乎所有的面瘫病人均能够痊愈。
      如何做好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护理
      面神经麻痹一方面可在家中服药治疗,另一方面需去医院进行综合治疗。
      急性期应适当休息,面部要持续保暖,外出时可戴口罩,睡眠时勿靠近窗边,以免再受风寒。有咽部感染时应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服用强的松者要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并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
      急性期患侧面部用湿热毛巾外敷,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可指导病人对镜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钟。由于本病使病侧眼睛不能闭合,所以在睡眠和外出时应戴眼罩,并用抗生素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结膜炎。进食后要及时漱口,清除患侧颊齿间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禁烟、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三白五虫汤”除“面瘫”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口眼歪斜”,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突然一侧面肌瘫痪,眼皮不能闭合,流泪,面部表情动作消失,说话发音不清,吃饭时漏饭、漏水,额纹消失,不能做皱眉、皱额、鼓腮、示齿和吹口哨等动作,鼻唇沟变浅。患者闭眼时,患侧眼球转向外上方,常露出白色巩膜。风湿、中耳炎、脑部疾患及风邪侵袭、突受寒凉等均可引发本病。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侵袭,以致经气阻滞,气血不和,瘀滞经脉,而导致经络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生本病。笔者自拟“三白五虫汤”治疗面神经麻痹,屡用屡验,一般服药10--15剂即可治愈。患者不妨一试。
      药物组成: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炒地龙15克,全蝎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钩藤20克,黄芪30克,蜈蚣(另包)2条。
      用法:上药除蜈蚣外,水煎两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2次用药汤冲服。
      “三白五虫汤”选用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可祛风散寒,增加组织代谢,减轻炎症和水肿,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用“五虫”(即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地龙)祛风通络,加快经络气血运行;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黄芪益气扶正祛风。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风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乃愈。 双腿无力:可能是颈椎病,建议尽快去骨科拍片检查,明确诊断。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 冉冉云
    回复
    2023-08-05 06:06:36

    癫痫俗称"羊痫风",是指一时性大脑功能紊乱引起的阵发性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的综合病症,可分为原发性(原因不明)和继发性两类,后者可由大脑发育不全、脑炎、脑膜炎、脑寄生虫病、脑血管、脑肿瘤和脑外伤等病变引起;也可因尿毒症、血糖过高过低等全身性疾病所致。过度疲劳、饥饿或过饱、强烈的情绪刺激和酗酒等均可诱发。:①首选地西泮(安定)10-20毫克静脉注射,无效时每隔1-2小时重复,可用3-4次,顽固者需继续用40-6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维持;②苯巴比妥钠0.1-0.2克肌内注射;③10%水合氯醛10毫升鼻饲;④意识障碍时间长者应加用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⑤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和神志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氧气吸入。病情控制后按大发作常规给予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 这种情况建议结合当地临床医生和自身状态积极对症治疗,不要盲目的用药治疗!祝你健康

  • 木槿
    回复
    2023-08-05 06:06:36

    首先告诉你,活过来了,就是胜利
    大脑受伤,需要回复一个时间,3----6个月,要有信心,如果现在还在服药,那时间还会长些,
    由于躺的时间长些,还有脑受过伤,肢体的恢复要靠锻炼,很快会好的
    这个病,现在看来,绝对影响不到生命了,放心吧
    -----结核性脑炎----词条----看看,
    加油吧

  • 景天
    回复
    2023-08-05 05:05:26

    症状

    总述

    ? 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部分患者可有畏光、畏寒、肌痛以及一些局部神经系统病变,如偏瘫、失语等症状。

    典型症状

    1.病毒性脑膜炎: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头痛、畏光、肌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并可有脑膜刺激征。

    2.细菌性脑膜炎:

    1)化脓性脑膜炎:

    感染症状:发热、寒战或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表现等。

    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腰穿时检测颅内压明显升高,有的在临床上甚至形成脑疝。

    局灶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有比较特殊的临床特征,如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血症时出现的皮疹,开始为弥散性红色斑丘疹,迅速转变成皮肤瘀点,主要见于躯干、下肢、黏膜以及结膜,偶见于手掌及足底。

    2)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食欲减退、全身倦怠无力、精神萎靡不振。

    脑膜刺激症状和颅内压增高: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在早期由于脑膜、脉络丛和室管膜炎性反应,脑脊液生成增多,蛛网膜颗粒吸收下降,形成交通性脑积水所致。颅内压多较轻,中度增高,通常持续1~2周。表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严重时出现去脑强直发作或去皮质状态。

    脑实质损害:如早期未能及时治疗,发病4~8周时常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如精神萎靡、淡漠谵妄或妄想,部分性、全身性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昏睡或意识模糊;肢体瘫痪如因结核性动脉炎所致,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交叉瘫等;如由结核瘤或脑脊髓蛛网膜炎引起,表现为类似肿瘤的慢性瘫痪。

    脑神经损害:颅底炎性渗出物的刺激、粘连、压迫,可致脑神经损害,以动眼、外展、面和视神经最易受累,表现视力减退、复视和面神经麻痹等。

    老年人的特点头痛呕吐较轻,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明显,约半数患者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但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结核性动脉内膜炎而引起脑梗死较多。

    3. 真菌性脑膜炎:

    早期可有不规则低热或间歇性头痛,后持续并进行性加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呈急性发病,常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

    神经系统检查多数患者有明显的颈强直和Kermig征。少数 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人格改变、记忆衰退。大脑、小脑或脑干的较大肉芽肿引起肢体瘫痪和共济失调等局灶性体征。大多数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如视乳头水肿及后期视神经菱缩,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室系统梗阻出现脑积水。由于脑底部蛛网膜下腔渗出明显,常有蛛网膜粘连而引起多数脑神经受损的症状,常累及听神经、面神经和动眼神经等。

    并发症

    1.脑水肿:是大脑细胞内或细胞外空间的过量液体积聚。表现为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晕眩,严重者还有癫痫发作和昏迷。

    2.脑积水:脑脊液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分泌过多而致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或蛛网膜下腔扩张,其典型症状为头痛、下肢无力、起步或步态站立不稳、尿失禁、共济失调、反应迟钝、进行性自主语言躯体活动减少。严重者伴有大小便失禁、进行性痴呆、卧床不起 、便秘、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

    3.癫痫:是一组发作性疾病的总称,在受到了某种刺激以后,诱发病灶的神经细胞异常放电,从而引起临床上的一系列的症状。有的表现为失神发作,即非常短暂的一过性的神志障碍,还可以有抽搐发作、惊叫、咬破舌头、口吐白沫、跌倒、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痉挛发作。

    就医

    总述

    ? 脑膜炎严重会损害患者大脑功能,应该及早就医,控制症状,避免脑实质进一步损害,防止影响神经功能。尤其是对于儿童、免疫力低下者等更要考虑是否患有此病可能。

    就医指征

    1.如若接触过结核感染患者并有典型发热、头痛、呕吐表现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2.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神经功能减退、偏瘫、失语等情况时请及时就医。

    3.发生意识障碍、癫痫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1.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

    2.如果为结核性脑膜炎控制症状后去感染科。

    医生询问病情

    1.有哪些不适?

    2.发热多少度?

    3.是否有感冒病史或者结核病人接触史?

    4.是否有偏瘫、耳鸣、麻木等不适?

    5.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检查

    1. 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 包括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性实验,根据对脑脊液的检查,对于脑膜炎的诊断尤为重要。

    1)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可达(10~1000)x106/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可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2)细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压力常升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细胞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通常为(1000 ~ 10 000)x16/L;蛋白质升高,糖含量下降,通常低于2. 2mmol/L;氯化物降低。涂片革兰染色阳性率在60%以上,细菌培养阳性率在80%以上。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压力增高可达400mmH2O或以上,外观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多,常为(50 ~500)x106/L,蛋白质增高,通常为1 ~2g/L,糖及氯化物下降,典型脑脊液改变可高度提示诊断。脑脊液抗酸染色仅少数为阳性,脑脊液培养出结核菌可确诊。

    3)真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压力常增高,淋巴细胞数轻度、中度增多,一般为(10 ~ 500)x106/,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脑脊液离心沉淀后涂片做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可确定诊断。脑脊液真菌培养亦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2.头部CT/MRI检查

    能够通过直观的影像学图像进一步脑膜炎的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MRI诊断价值高于CT,早期可正常,随病情进展MRI的T1加权像上显示蛛网膜下腔高信号,可不规则强化,T2加权像呈脑膜高信号。后期可显示弥散性脑膜强化、脑水肿等。

    结核性脑膜炎:CT和MRI可显示基底池、皮质脑膜、脑实质多灶的对比增强和脑积水。

    真菌性脑膜炎:CT和MRI可帮助诊断脑积水。多数患者的肺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可类似于结核性病灶、肺炎样改变或肺部占位样病灶。

    3.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象的变化可以提示炎症可能,对疾病类型也有一定帮助。

    化脓性脑膜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通常为(10~30)x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偶可正常或超过40x109/L。结核性脑膜炎:血常规大多正常,部分血沉可增高。

    4.血培养检查:化脓性脑膜炎培养阳性。

脑出血后,再次脑血栓

脑梗死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