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细胞瘤多发于青少年男性,而鞍上女性多为生殖细胞瘤,以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临床对放疗治疗效果好。
指导建议:
从MR检查显示,未见鞍上生殖细胞瘤。但存在占位,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良性可进行手术治疗。
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缺乏而致的疾病。起病往往为渐进性,在数日或数周内病情逐渐明显,有时可突然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尿次数增加,尿量增多,继而烦渴多饮,有时烦渴出现在多尿之前,尿液甚清,不含糖及蛋白质,比重低,通常在1.001-1.005,逐渐消瘦。如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得不到饮水,或是在手术、麻醉、创伤后神志不清,或是下丘脑病变同时累及口渴中枢时,多尿得不到饮水补充,病人可迅速发展到严重脱水,出现高渗证群,主要为脑细胞脱水所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根据高渗程度的轻重,出现头痛、肌痛、心率加速、性情改变、烦躁及神志模糊,可发展至谵妄、昏迷、体温可降低或出现高热,引起死亡。病人在用抗利尿激素治疗过程中,如果用量过大,尿量减少时,仍不适当地大量饮水或是由于口渴中枢功能减退,皆可造成体内水分过多,出现低渗证群,主要表现亦为精神症状。
这个病不是绝症,只要我们精心护理一定会恢复的很好。
下面是收集的一些资料希望对你又帮助。不知道你在什么地区,所以不太好介绍医院。一般大医院都可以治疗。如果姑姑知道你为他做的这些事情,一定会很高兴的;祝你的姑姑早日康复!!!
尿崩症中西医综合治疗:http://www.yiyuan.net/nr_con.asp?id=45335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http://www.diabetescn.com/01.htm
尿崩症为何还用利尿药:http://www.xyxy.net/yunyu/nxby/yxdtyjjz/200604171326207088.htm
尿崩症护理:http://disease.fx120.net/nk-1/nfmk-1/nbz-1/200408101655565140.htm
尿崩症有两种。一种是产生调节尿量的抗利尿激素(加压素又名后叶加压素)的视索上核、室旁核和产生抗利尿激素的脑下垂体后叶发生了病变,使分泌出来的抗利尿激素不够用。这是由脑炎、慢性特发性黄瘤病、脑肿瘤、外伤等所引起的。另一种尿崩症是肾脏的肾小管有病变,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正常情况是肾小管接受抗利尿激素的支配,从肾小球滤出的尿液中重新回收水分,但尿崩症患者则不能,只能排出清稀的尿。
西医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ADH又称血管加压素(VP),主要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为分子量1084的9肽。ADH分泌后沿丘脑-神经垂体束下达其末梢,储存于垂体后叶中。在生理刺激下垂体后叶以固定比例释放抗利尿激素及其运载蛋白神经垂体素(neurophysin II)。
ADH的分泌主要受血浆渗透压的调节,此外还受到有效血容量、情绪、气温、药物等因素的影响。ADH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通过激活膜上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后者激活膜上结合的蛋白磷酸激酶,使上皮细胞管腔腔面膜蛋白磷酸化,增加了膜孔的数目,使水更易透过上皮而吸收,从而减少尿量。由上可知,如果①分泌ADH的神经元遭破坏;②输送ADH的通道垂体柄受损;③储存ADH的垂体后叶受破坏;④肾小管对ADH的反应缺陷,都可引起尿崩症。
在此着重论述垂体性尿崩症。
下丘脑垂体性尿崩症的诊断标准:
1.定性 主要根据禁水和加压素试验的结果,具体操作及判断标准见前述“五、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
2.定位 确诊本病后,须查明原因,可通过颅正侧位片,查看蝶鞍及鞍上部位病变,必要时作CT或气脑造影,部分患者需作眼底和视野测定,以明确有无占位或浸润性病变。
中医
中医将尿崩症归于消渴症中的上消和下消范畴。《素问·阴阳别论》说:“二阳结谓之消。”《素问·气厥论》说:“肺消者,饮一溲二”。中医认为五志过极,肝气不舒,郁而化火;或湿热内侵,热炽于内,热伤胃阴、肾阴而致消渴。《四圣心源·消渴》说:“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李东垣认为:“消渴皆燥热为病也。”在发病机理上,中医认为本症患者素体阴虚,如再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使燥热盛,阴津耗竭,易致本病发生。如热伤胃阴,津液干枯,则烦渴多饮;热伤肾阴,则津液外流,致使多溲。
患了尿崩症后,小便很多。迄今夜间不小便的孩子,都要夜尿了。孩子出生后,很快就出现症状。母亲发现孩子哭闹好象是因为肚子饿,但喂奶并不能满足他。让他喝热水,才停止哭闹。喝了大量的水,又排出很多尿。
尿崩症患儿经常发烧、呕吐、便秘、一般长不了很大。
务必减少盐分的摄入,每天按每公斤体重将食盐量限制在0.5~1克。对蛋白质也要限制,每日按每公斤体重给予1~2克。
治疗方法:每日经鼻吸入两次人工合成加压素(DDAVP)。
参考资料:http://www.fx120.net/JBZT/NK-1/NFMK-1/NBZ-1/20031118090035.htm
了解尿崩症的预防,做好保护措施,防患于未然是远离疾病的关键所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做好预防尿崩症的发生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预防小儿尿崩症的方法:
尿崩症必须与其他类型的多尿相鉴别。有些通过病史可以鉴别(如近期使用锂或甘露醇,在甲氧氟烷麻醉下施行外科手术或近期肾移植)。在其他病人,通过体检或简单的试验室检查将提示诊断(如糖尿病、肾脏疾病、镰状红细胞贫血、高钙血症、低钾、原发怀醛固酮增多症)。
1、避免长期精神刺激。长期精神刺激(如恐吓、忧伤、焦虑或清神紧张等)可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内分泌失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更加来足,尿量更多,使本病更加严重。
2、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和含盐过高的食品及烟酒。因为这些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兴奋大脑口渴中枢;并且易助火生热,化燥伤阴,加重本病烦渴等症状。
3、忌饮茶叶与咖啡。茶叶和咖啡中含有茶碱和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肾及周围血管,而起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病情加重。
小儿尿崩症大多起病缓慢,往往为渐进性的,数天内病情可渐渐明显,少数可突发,起病有确切日期,常见的小儿尿崩症的症状有:
多尿、烦渴、多饮为其最显著的临床症状。多尿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并且尿量也多,24小时尿量可达5~10L或更多。一般最多不超过18L。患者大多喜欢喝冷饮和凉水。尿比重多在1.005以下。
皮肤黏膜干燥,消瘦无力。如未能及时补充饮水,可出现高渗症状群,为脑细胞脱水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神志改变、烦躁、谵妄,最终发展为昏迷。
继发性患者可有原发性的临床表现。不同病因所致的尿崩症可有不同临床特点。遗传性尿崩症常幼年起病。如颅脑外伤或手术所致的'尿崩症可表现为多尿-抗利尿-多尿三相变化。肾性尿崩症较罕见。
小儿尿崩症一旦出现,家长在为其安排饮食的时候,合理的饮食安排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患者由于多尿、多饮,要嘱患者在身边备足温开水。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喝的太多。
2、避免水中毒。
3、注意要适量的补充盐分。
4、便秘者可以多服用些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等。
尿崩症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原发性烦渴症和妊娠尿崩症。 其中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不足或缺乏所致,包括下丘脑垂体区域的手术,头颅外伤,肿瘤,肉芽肿,脑实质和脑膜的感染,先天性脑畸形,广泛脑缺血等。?
尿崩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尿崩症这个病不是常见的病,他是跟他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系的,一般呢就是那个垂体功能有直接的关系,它的表现呢就是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就是说那有大量的尿出来,相当于大坝决堤似的,大量的那个尿液往外流,把它叫做尿崩症。表现出什么呢就是排尿次数增多,每一次的排尿的量增加。正常情况下的话呢,我们那个不管某些疾病尿路感染也好呀,其他疾病也好出现尿频的时候呢,他的那个次数呢,虽然是增多,但每次的尿量它会减少,因为总的量是一定的,但出现尿崩症的时候呢,他总的尿量上限的就增加了。正常是1500到2500,有尿崩症的时候呢,可能有好几千的,这样的话每次尿量出现的非常的多。
尿崩症吃什么好?
尿崩症的患者一般来说是正常饮食的,总体来说大部分食物都可以吃,但是要尽量避免一些容易引起利尿的一些食物和药物可能会加重病情,尿崩症的话呢,主要要注意适当的多饮水,在明确病因的情况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来改善这种尿崩症多尿的情况啊以及渗透压改变的一些情况,尿崩症特别是要注意避免可能会有一定利尿作用的一些食品,比如说含糖太多的一些食物,也有一定的利尿的一个作用,尽量要避免。
尿崩症会造成什么后果?
一、当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而出现血压降低,可能出现休克、昏迷。二、尿量增多可能会造成电解质从尿液中丢失,出现了如肌无力或者心悸等症状,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扑、室颤而导致死亡等。三、如药物使用不当或过强,可能因水分无法正常排出而出现水中毒,表现为头晕,眼花,呕吐,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药物作用不够则无法有效控制症状,故应注意水分的补充,定期检测血液电解质。
长期内分泌失调会导致的问题:
乳腺疾病 因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乳腺疾病有乳腺发育不良、乳腺增生等,30岁以上的妇女患病率高达38.8%~49.3%。
子宫疾患 白带异常、月经过多或稀少、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发生率占育龄妇女的20%~25% 。其原因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衡,或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有关。
月经不调不管是月经不准时、闭经、倒经、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还是经前期综合征(经期出现烦恼易怒、容易疲劳、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无不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色素沉着 妇女经常出现的黄褐斑、雀斑、妊娠斑等,都是色素沉着引起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色素沉着不但是美丽的杀手,也往往是某些妇科疾病的先兆。
女子不孕 不管是先天性缺陷(如子宫发育不全、阴道闭锁等)导致的不孕,还是后天罹患各种疾病(如子宫内膜炎等)导致的不孕,都与卵巢功能紊乱导致性激素失调有关。
脱发 体内激素失调是导致脱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后、更年期综合征、口服避孕药都会造成雌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脱发。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性腺功能逐渐衰退至最后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也是人生必经的一个生理阶段。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大多发生在45~52岁。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不足是其主要原因。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