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医生好,我头昏有一个多月了,血压查了很正常,象有个东西扣在脑

时间: 阅读:12744
医生好,我头昏有一个多月了,血压查了很正常,象有个东西扣在脑门上,注意力不集中,视力有时模糊,请问怎么治?谢谢!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凌泉

凌泉

2025-02-23 16:14:06

您的症状可能是脑供血不足有关,既然血压正常那就不是高血压引起的,需要做颈部血管看有没有斑块是不是脑供血不足导致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8-08 21:21:24

    我想您是患有“亚健康”。
    按照医学界的说法,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因为其表现复杂多样,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化诊断参数。
    根据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8至45岁之间,其中城市白领、尤其是女性占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高考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你是不是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因此易被人们所忽视。一般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但又长时间处于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状态中,注意亚健康已向你发出警报了: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处在高度紧张工作、学习状态的人应当特别注意这些症状。
    传统医学中亚健康的反应:
    1、精神紧张,焦虑不安 2、孤独自卑,忧郁苦闷
    3、注意分散,思考肤浅 4、容易激动,无事自烦
    5、记忆闭塞,熟人忘名 6、兴趣变淡,欲望骤减
    7、懒于交往,情绪低落 8、易感疲劳,眼易疲倦
    9、精力下降,动作迟缓 10、头昏脑胀,不易复原
    11、久站头晕,眼花目眩 12、肢体松软,力不从愿
    13、体重减轻,体虚力单 14、不易入眠,多梦易醒
    15、晨不愿起,昼常打盹 16、局部麻木,手脚易冷
    17、掌掖多汗,舌燥口干 18、目干低烧,夜常盗汗
    19、腰酸背痛,此起彼安 20、舌生白苔,口臭自生
    21、口舌溃疡,反复发生 22、味觉不灵,食欲不振
    23、反酸嗳气,消化不良 24、便稀便秘,腹部饱胀
    25、易患感冒,唇起疱疹 26、鼻塞流涕,咽喉肿痛
    27、憋气气急,呼吸紧迫 28、胸痛胸闷,心区压感
    29、心悸心慌,心律不整 30、耳鸣耳背,易晕车船
    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亚健康状态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症兆,如肝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等。亚健康人群普遍存在六高一低,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免疫功能低。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 ,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 ,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 。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 。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 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亚健康的后果: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包括:心理障碍、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性功能下降,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胀、心慌、胸闷、便秘、腹泻、感觉很疲惫,甚至有欲死的感觉。然而体格检查并无器官上的问题,所以主要是功能性的问题。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除了疲劳和不适,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发脾气等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出现猝死,就是“过劳死”。
    “过劳死”——是一种综合性疾病,是指在非生理状态下的劳动过程中,人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亚健康?
    1、是精神负担过重的人;
    2、是脑力劳动繁重者;
    3、是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
    4、是人际关系紧张、造成负担比较重的人;
    5、是长期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的沟通和刺激);
    6、是压力大的人;
    7、是生活无规律的人;
    8、是饮食不平衡、吸烟酗酒的人。
    如何摆脱亚健康的困扰呢?
    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A能促进糖蛋白的合成,细胞膜表面的蛋白主要是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现今都市人不愿意吃猪肝,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A摄入不足,呼吸道上皮细胞缺乏抵抗力,常常容易患病。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生素 C、 B族和铁等对人体尤为重要,因此每天应适当地补充多维元素片; 除此之外,微量元素锌、硒、维生素B1、B2等多种元素都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
    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 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善待压力,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
    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适度劳逸是健康之母,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的开始。
    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现代人热衷于都市生活忙于事业,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戒烟限酒:医学证明,吸烟时人体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局部器官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素和氧气供给减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气和养料供给,抗病能力也就随之下降。少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会削减人体免疫功能,必须严格限制。
    中医治疗亚健康: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近年来国际医学界提出“亚健康”状态新概念,这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确呈现生活力降低,适应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功能低下所导,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国外也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目前认定,亚健康状态的范围很广,躯体上、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觉,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确诊是哪种疾病,均可概括其中。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尤其是精神及心理医学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群数量是相当多的。衰老、疲劳综合症、精神衰弱、更年期综合症及重病、慢性病的恢复期,均属于“亚健康”状态范畴。“亚健康”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体脏器功能下降,主觉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如疲乏无力、情绪不宁、头疼失眠、胸闷等,但各种仪器和生化检查很难确诊,“亚健康”状态极有可能发展成多种疾病。 因为亚健康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整体功能失调的表现,所以中医治疗有独到之处。
    亚健康患者如何饮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感受的压力会不断增加,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亦越来越多,今介绍几类有针对性的调节自身健康状况的饮食,供读者朋友选择。
    失眠烦躁健忘时:多吃含钙、磷的食物。含钙多的饮食如大豆、牛奶(包括酸奶)、鲜橙、牡蛎;含磷多的如菠菜、栗子、葡萄、土豆、禽蛋类。
    神经敏感时:适吃蒸鱼,但要加点绿叶蔬菜。吃前先躺下休息一会,松弛紧张的情绪;也可以喝少量红葡萄酒,帮助肠胃蠕动。
    精疲力尽时:嚼些花生、杏仁、腰果、核桃仁等干果,因为它们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钙、铁以及植物性脂肪。
    眼睛疲劳时:可在午餐时食用鳗鱼,因为鳗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另外,吃韭菜炒猪肝也有效。
    大脑疲劳时:吃坚果,就是吃花生、瓜子、核桃、松子、榛子,香榧更好(浙江特产)。它们对健脑、增强记忆力有很好的效果。
    心理压力过大时:尽可能多摄取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青花(美国花柳菜)、菠菜、嫩油菜、芝麻、水果(柑、橘、橙、草梅、芒果)等。
    脾气不好时:吃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小鱼干等,都含有极其丰富的钙质,有助于消除火气;吃芫荽,能消除内火。
    记忆不好,丢三拉四时:应补充维生素C及维生素A,增加饮食中的蔬菜、水果的数量,少吃肉类等酸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及A的食物主要有:辣椒(新鲜的,绿色和红色都行)、鱼干、竹笋、胡萝卜、牛奶、红枣、田螺、卷心菜等,绿茶中也含有维生素A,每天喝一杯(加水2次)对改善记忆力也很有好处。
    提示:当一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往往会有多种表现,所以在食物选择时,可选2~3类,互相搭配,则效果会更好。

    希望这些对您有所启发。

  • 祝由师
    回复
    2023-08-08 21:21:24

    病情分析:
    您好,结合您的年龄,您的磁共振提示的脑缺血考虑为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所致,老年人比较常见的。
    指导意见:
    1、这种情况一般问题不大,主要是小动脉闭塞所致

    2、建议口服尼莫地平、西比灵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治疗

    3、可以定期复查磁共振,观察变化。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8-08 21:21:24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是大鱼大肉。随着这些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常见的就是高血压。

    出现高血压之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会感到头痛头晕,但是有一部分患者用药治疗后血压处于正常水平,还是会经常感到头晕,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当中比较多见,主要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在服用降压药后,药效过快而导致的。所以在用药治疗高血压的时候要平稳的降血压,如果血压降得过快,患者就会难以适应新的血压环境,而表现出与高血压一样的症状,比如心慌、头晕、头胀等。

    另外在降压过程当中,还有可能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而使血压降得过快出现头晕,常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运动减少了

    对于患者来讲,在平时保证充足的体育锻炼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但是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讲,运动量往往比较低,而且很多患者在生活当中经常会懒得运动,连基本的饭后散步也会减少,那么这样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容易出现肥胖、积食以及骨质疏松等症状。

    不仅如此,在生活当中也经常会发现,如果长时间坐着或者是站着突然改变姿势的时候,也有可能会出现头晕的情况。往往也与体育锻炼减少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对于患者来讲,平时一定要增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身素质,使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得到提升。

    2、不良的饮食习惯

    患上高血压之后,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很多,比如不能吃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因为一旦这样的食物摄入过量,身体就会减少很多的能量供给,比如维生素、糖分和蛋白质等就会供应不足,长期下去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大,即使血压处在一种正常的水平,患者也有可能会突然出现头晕目眩的情况。

    3、没有做好防护措施

    在平时有许多人的工作通常是处在炎炎烈日之下的,那么在工作的时候就一定要做好防晒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皮肤被晒伤,同时也可以减少发生头晕的现象。且长期经过太阳暴晒,人的体质也会变得非常差,尤其是中老年人承受不住长期的阳光照射,所以在生活当中更要注意防晒。

    4、其他因素

    如果患者在平时长期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或者是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颈椎出现问题,那么也会引起头晕脑胀的症状发生,所以患者在平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熬夜,如果存在颈椎问题,要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之后,对原发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

    通过以上讲解,相信大家对于血压正常,仍然可以感到头晕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高血压患者平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出门要做好防晒的护理工作,并且还要坚持体育锻炼,对于病情的恢复有一定好处。

  • 远志
    回复
    2023-08-08 20:20:14

    通过你的描述,血压正常,已经可以排除掉严重的器质性病症。

    从你发病,“首先是后脑勺昏”看来,是太阳经受邪,但是是否是严格意义上的感冒还需要是否怕冷、大小便、身体其它部位是否疼痛来判断。

    “耳鸣+食欲不振+头昏+口苦咽干”是少阳经受邪的症状。

    看你的情况,应该是属于感冒。
    现在已经五天了,如果身体条件好,再过两天自己也应该会好。
    不行的话,考虑一下小柴胡颗粒或冲剂当饮料喝喝,应该会有些效果的。

    祝早日康复!

血小板减少,做了骨穿显示正常,请问有必要

严重贫血消瘦四肢无力以前有胃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