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慢性胃炎伴胆汁返流

时间: 阅读:3360
病理检查报告,胃窦粘膜慢性炎,慢性炎性反应(++)活动性(一)萎缩(++)肠化(++)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5-04-02 16:28:13

慢性胃炎有萎缩肠化情况不能排除恶变,萎缩性胃炎有恶变可能,与病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刺激损伤胃粘膜等有关,容易引起胃疼胃胀,食欲不振等。

指导建议:
可以服用克拉霉素,多潘立酮片和奥美拉唑,果胶铋胶囊等药物治疗,注意不要吃辣的凉的太油腻食物,不要喝酒等以免刺激加重病情,定期复查。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5-03 22:22:28



    问题分析:
    您好,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有胆汁反流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可出现上腹痛,烧心,反酸,打嗝,腹胀等症状
    意见建议:
    建议您平时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心情愉悦,同时可口服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吗丁啉治疗缓解症状


    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逆转,少部分可转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胃炎随年龄逐渐加重,但轻症亦可逆转。因此,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开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应坚持治疗。
    1.消除病因
    祛除各种可能致病的因素,如避免进食对胃黏膜有强刺激的饮食及药品,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药物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胃酸增高可用PPI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症状较轻者可用H2受体阻滞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氢氧化铝胺等。胃酸缺乏或无酸者可给予1%稀盐酸或胃蛋白酶合剂,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胃黏膜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加服抗生素治疗。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胃复安和吗叮啉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铝碳酸镁片、消胆胺、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
    预防
    1.保持精神愉快
    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戒烟忌酒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黏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反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
    3.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长期滥用此类药物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4.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
    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5.注意饮食
    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多吃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gurgitational
    gastritis)是由于胆汁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胃粘膜与之接触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灼痛、呕吐胆汁性液体,甚至体重下降和出血,本病见于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可导致发病。
    如何治疗:
    药物保健
    ①胃复安或吗丁啉每次10毫克,每日3次,口服,可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返流。
    ②消胆胺每次4克或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毫升或硫糖铝每次1克,每日3次,口服,可结合胆盐保护胃粘膜。
    ③泰胃美每晚0.8克,口服。雷尼替丁每次150毫克或法莫替丁每次20毫克,每日2次,口服,可抑制胃酸保护粘膜减少疼痛。
    ④苯并咪噻、氯哌酮也能促进蠕动减少返流。
    ⑤中药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用玄胡、半夏、黄连、白术、枳壳、厚朴、大黄等煎服。
    饮食保健
    ①宜进低脂高蛋白饮食,如牛奶、豆类和鱼类。
    ②避免油腻过饱饮食,宜少量多餐。


  • 龙葵
    回复
    2023-05-03 21:21:18

    您好,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可以口服抑酸药(奥美拉唑)、促动力药(吗丁啉)和吸附胆汁药物(达喜)。
    明确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如为阳性,应行根除治疗,一般三联疗法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根除方案,切勿盲目用药。
    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过硬及生冷的食物,规律饮食,适当运动,避免精神紧张和劳累。
    祝早日康复!

老年痴呆病

高血压高血脂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