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情况,一般考虑是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症状,考虑是饮食不节消化不良引起的症状,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调理,全方面的对症治疗。
指导建议:
首先需要注意个人的饮食调理,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吃辛辣高脂肪油腻的食物,注意个人的腹部保暖,可以采取热敷的方法,可以用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木香顺气丸水丸之类的药物。,。
肠易激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尤以白领阶层居多,爱运动人群发病率很少。其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两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想便时,迟迟解不下,腹部肿胀疼痛、肠道痉挛。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则表现为大便稀,一天排便三次以上,有时,自己控制不了。专家说,根据临床经验,肠易激综合症的致病因素很多,诸如:精神因素、生活工作压力大、高强度工作、不良生活习惯等。
另外,消化道运动异常、内脏感觉神经障碍、个体免疫、肠道感染及家族史也可能致病。
此病的预防:便秘型的病人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粮,早晨起床后要适量喝水,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即便排不出大便也要定时蹲便,以形成条件反射;另外经常做腹部按摩操、多运动、保持乐观情绪等均可改善病情。
此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润滑肠道、改善肠道神经、稳定病人情绪。吃辣椒、生气均可引起病情复发。
肠易激综合症如何诊断
①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
②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和发热,系统检查仅发现腹部压痛。
③多次粪常规及培养均阴性(至少3次),粪潜血试验阴性。
④线钡剂灌肠无相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
⑤纤维结肠镜检查示部分患者肠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⑥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⑦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肠易激综合症的病因?
①精神因素
研究认为,本病症状发作或加重均与情绪紧张有关,焦虑、抑郁、激动、恐惧等情绪不安因素刺激机体,影响了植物神经功能,从而引起结肠和小肠的运动功能改变及分泌功能的失调。
②遗传因素
肠易激综合症有明显的家族集聚倾向。国外33%的患者有家族史,国内与此接近,而且同一家族中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雷同。
③感染因素
约1/4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症状起自胃肠炎、痢疾或其它直接影响胃肠功能的疾病。研究认为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因素可引起肠粘膜下巨细胞或者其它炎性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而发生肠易激综合症。
④饮食因素
食物本身并不引起肠易激综合症。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可因乳糖酶缺乏发生乳糖类消化不良,很多病人可因进食或刺激性食物发作,可能对某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致使肠腔扩张和肠蠕动正常功能发生紊乱而发病。
⑤神经和内分泌因素
研究表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与胆碱能神经异常有关,而腹泻型则与肾上腺能神经异常有关。更主要的是本病与内分泌激素如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P物质(SP)、生长抑素(SS)、胃动素(MOT)及5-羟色胺(5-HT)等含量异常有密切联系。
除上述国素之外,人体内微量元素的改变,气候变化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总之,各种因素最终导致结肠分泌和吸收功能紊乱,以及肠道动力学改变而发生本病
这也是要根据你的病情各方面考虑。药物都有它的侧重点,看你适合哪种,最好去肛肠科就诊让医生根据你的病情指导用药。另外,痔疮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不能单靠药物控制,改善个人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药物治疗只是一方面,关键要做好肛门护理工作,平时不要久坐久站,坐时保持肛门悬空,大便后用水冲洗干净肛门,遵医嘱每天进行高锰酸钾坐浴。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在医院或者网上购买,但注意要用1:50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稀释100倍后使用,不要买错了。还要买一个电动肛门护理包,里面有肛部清洁器帮助便后冲洗,有便血的话还要用肛部消毒巾来进行肛门消毒擦拭,以免便后残留物造成伤口感染,用肛部药浴盆放在马桶上坐姿熏蒸坐浴坐的时候用肛部支撑垫架空肛门。肛门护理包在医院或网上上都可以买到,但医院的比较贵,网上购买注意鉴别,不要买到看似便宜的假货,例如医院用的药浴盆导气管是透明的医用材质,而假货用的就是不透明的回收橡胶,会毒害菊花。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腹痛多发生在下腹部,而出现腹泻时,大便次数每日可有数次,严重时可达十几次,且大便多稀薄,带有黏液。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1、腹泻或者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还包括腹泻和便秘。患者多有持续性的腹泻症状,且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可有5-6次,严重时可达十几次。大便的形状会有改变,呈现希波状或者稀水样,并伴有粘液,不伴有脓血。也有患者会出现便秘,排便较困难,大便质地干硬且量少。
2、腹痛
肠易激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绝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腹痛症状,多在白天清醒时发作,腹痛的部位多在下腹部或者左下腹部,进食可以引起腹痛,而在排便或者排气后,腹痛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3、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腹胀、排便不尽等感觉,同时进行体格检查时,可有腹部压痛即肛门疼痛感。此外,一些患者还会有一些精神异常症状,比如失眠、焦虑、抑郁、头痛等。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以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便秘”的范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年,长沙)》(中华消化杂志,2008;1:38-41)。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肠道气滞证:大便干结,腹痛腹胀,每于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胸闷不舒,喜善太息,嗳气频作,心情不畅,脉弦。
2.肠道热结证:大便硬结难下,舌红,苔黄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胀痛,口干口臭,脉数。
3.肺脾气虚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4.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迟,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5.津亏血少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口干少津,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心悸怔忡,两颧红,脉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气滞证
治法:顺气导滞。
推荐方药:六磨汤加减。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等。
中成药: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2.肠道热结证
治法:清热润肠。
推荐方药:麻子仁丸加减。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等。
中成药:麻仁润肠丸、黄连上清丸等。
3.肺脾气虚证
治法:益气润肠。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润通便。
推荐方药:济川煎加减。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等。
中成药:便秘通、苁蓉通便口服液等。
5.津亏血少证
治法:养血通便。
推荐方药:润肠丸加减。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等。
中成药:五仁润肠丸等。
(二)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多选用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肠道实热可加针刺合谷、曲池;肠道气滞可加刺中脘、行间;脾气虚弱加针脾俞、胃俞;脾肾阳虚可艾灸神阙、气海。
2.耳针疗法:常用胃、大肠、小肠、直肠、交感、皮质下、三焦等穴位,一次取3~4个穴位,中等刺激,每日1次,2耳交替进行,每天按压10次,每次3min。
(三)推拿治疗
辨证使用不同手法配合相关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按摩手法常用摩、揉法等。
(四)外治法
1.灌肠疗法:常用药物:番泻叶30g水煎成150~200mL,或大黄10g加沸水150~200mL,浸泡10min后,加玄明粉搅拌至完全溶解,去渣,药液温度控制在40℃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暴露臀部,将肛管插入10~15cm后徐徐注入药液,保留20min后,排出大便,如无效,间隔3~4h重复灌肠,适用于腹痛、腹胀等便秘急症,有硬便嵌塞肠道,数日不下的患者。
2.敷贴疗法:辨证选用药物敷贴。如实证多用大黄粉、甘遂末、芒硝等,虚寒证多用附子、丁香、胡椒等。
3.生物反馈疗法:在模拟排便的情况下将气囊塞入直肠并充气,再试图将其排出,同时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压力和肌电活动,让患者了解哪些指标不正常,然后通过增加腹压,用力排便,协调肛门内外括约肌运动等训练,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不断调整训练,学会有意识地控制收缩的障碍肛门矛盾收缩或肛门不恰当的松弛,从而达到调整机体,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
(五)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心理治疗、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中频电疗等。
(六)护理调摄
包括生活调理、心理调节、锻炼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单项症状改善评价标准
痊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消失。
显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改善2级及以上者。
有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改善1级者。
无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其中症状按程度分为4级:
无症状。
轻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中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重度: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2.中医证候评价: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北京中医药,2011;30(1):3~7)。
临床痊愈:便秘、腹部不适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
有效:便秘、腹部不适症状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
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无症状(0分);轻度(1分):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度(2分):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部分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重度(3分):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二)评价方法
1.门诊当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2.门诊2~7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3.门诊8~14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4.门诊15~21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5.门诊22~28天:进行主要单项症状、中医证候评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