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我孩子感冒咳嗽能用七味螃蟹甲丸吗

时间: 阅读:4630
我孩子有支气管炎在医院打治疗十天左右康复回家后又感冒咳嗽医生给拿了七味螃蟹甲丸能吃吗?我看说明是成人吃的。不干用请问能用吗?谢谢一(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04-04 05:42:28

考虑支气管炎引起可能性大,建议多喝水,少吃热气上火食物,可以吃的,有一定效果的建议可以使用阿莫西林,安儿宁,鱼腥草颗粒等药物进行对症支持治疗看看

最新回答共有2条回答

  • 徐长卿
    回复
    2023-08-09 22:22:21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螃蟹的别名5螃蟹使用提示6螃蟹的营养价值7螃蟹的选购8螃蟹适合的人群9螃蟹的食疗功效10与螃蟹相克的食物11螃蟹的食用建议12藏药部颁标准 12.1拼音名12.2英文名12.3标准编号12.4来源12.5性状12.6炮制12.7性味12.8功能与主治12.9用法与用量12.10贮藏 附:1用到中药螃蟹的方剂2用到中药螃蟹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螃蟹 1拼音

    páng xiè

    2英文参考

    crab

    3概述

    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它不但味美,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

    根据产地可分为河蟹、江蟹、湖蟹三种。河蟹以河北、天津产的最为著名,江蟹以南京产的最好,湖蟹以江苏常熟阳澄湖、山东微山湖产的品质较好。螃蟹盛产在8~9月,特别是高梁红时是吃蟹的最好时节,有“七尖八圆”之说。螃蟹的头胸甲呈圆形,褐绿色,螯足长大且密生绒毛,频足侧扁而长,顶端尖锐,螃蟹肉 *** ,味鲜美。

    4螃蟹的别名

    河蟹、毛蟹、稻蟹、中华绒螯蟹、横行介士、无肠公子

    5螃蟹使用提示

    每次约80克

    6螃蟹的营养价值

    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7螃蟹的选购

    1. 螃蟹性咸寒,又是食腐动物,所以吃时必蘸姜末醋汁来祛寒杀菌,不宜单食;

    2. 螃蟹的鳃、沙包、内脏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吃时一定要去掉;

    3. 醉蟹或腌蟹等未熟透的蟹不宜食用,应蒸熟煮透后再吃;存放过久的熟蟹也不宜食用;不宜与茶水同食,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蟹肥正是柿子熟的季节,应当注意忌蟹与柿子混吃;

    4. 挑选蟹时应注意:必须是活的且动作灵活,用手翻过螃蟹后,能够马上翻过身来,好的河蟹还能不断吐沫并有响声;

    5. 螃蟹清洗:先在螃蟹桶里倒入少量的白酒去腥,等螃蟹略有昏迷的时候用锅铲的背面将螃蟹抽晕,用手迅速抓住它的背部,拿刷子朝着已经成平面状的螃蟹腹部猛刷,角落不要遗漏,检查没有淤泥后丢入另一桶中,用清水冲净即可;

    6. 切忌食生蟹及未煮熟的蟹,民间虽有生吃螃蟹活吃虾的说法,但这是不可取的;

    7. 螃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但死螃蟹忌食之;因为螃蟹喜食动物尸体等腐烂性物质,故其胃肠中常带致病细菌和有毒物质,一旦死后,这些病菌大量繁殖;另外,螃蟹体内还含有较多的组氨酸, 组氨酸易分解,可在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组胺和类组氨物质,尤其是当螃蟹死后,组氨酸分解更迅速,随着螃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氨越多,而当组氨积蓄到一定数量时即会造成中毒。

    8螃蟹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跌打损伤、筋断骨碎、瘀血肿痛、产妇胎盘残留、孕妇临产阵缩无力、胎儿迟迟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为好;

    2. 平素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腹痛隐隐、风寒感冒未愈、宿患风疾、顽固性皮肤瘙痒疾患之人忌食;

    3. 月经过多、痛经、怀孕妇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

    9螃蟹的食疗功效

    螃蟹性寒、味咸,归肝、胃经;

    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湿退黄、利肢节、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

    对于淤血、黄疸、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10与螃蟹相克的食物

    螃蟹不可与红薯、南瓜、蜂蜜、橙子、梨、石榴、西红柿、香瓜、花生、蜗牛、芹菜、柿子、兔肉、荆芥同食;吃螃蟹不可饮用冷饮会导致腹泻。

    11螃蟹的食用建议

    1. 在煮食螃蟹时,宜加入一些紫苏叶、鲜生姜,以解蟹毒,减其寒性。螃蟹可以用来蒸、煮、炸或制小吃馅心;

    2. 蒸蟹时应将蟹捆住,防止蒸后掉腿和流黄。生螃蟹去壳时,先用开水烫3分钟,这样蟹肉很容易取下,且不浪费;

    3. 买回螃蟹后不用水冲洗,放入干净的缸、坛里,用糙米加入两个打碎壳的鸡蛋,再撒上两把黑芝麻将蟹盖淹没,然后用棉布蒙住缸口,使空气能流通,但又不能使蟹见阳光,这样养3天左右取出,由于蟹吸收了米、蛋中的营养,蟹肚即壮实丰满,重复明显增加,吃起来肥鲜香美。

    4. 蟹易动风,故不易冷食;另外死蟹不要食用。

    12藏药部颁标准12.1拼音名

    Pangxie

    12.2英文名

    ERIOCHEIRIS SEU POTAMI

    12.3标准编号

    WS3BC012395

    12.4来源

    本品为蟹科动物中华绒毛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ineEdwalds.、溪蟹Pota mon(Potamon) denticulata或云南溪蟹 Potamon (Potamon) yunnanensis Kemp.的干燥体。夏、秋捕捉,洗净沙土,置开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12.5性状

    中华绒毛螯蟹  完整者为具5对足的呈圆方形或扁椭圆形的甲壳动物躯体,通常破碎。头胸甲背面红棕色或暗褐色,光滑或稍粗糙,隆起,长可达5.5cm,宽达 6.1cm。胃区前面有6个对称的突起。胃区与心区分界明显。额宽,分4齿,前面上侧有眼 1对。腹甲黄白色,分节,中部有脐5节,雄性脐尖形,雌性脐圆形,脐前一节为两侧共有,两侧各有4大节与4小节。第一对螯足强大有刚毛,其余4对为横行的步足,指节均具毛,呈淡黄色或淡红色。质脆,易碎。气腥,味淡。  溪蟹、云南溪蟹 中胃区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H”形沟。指节光滑无毛。两指内缘具不规则齿。腕节前缘有小齿,前节的背腹缘均具小刺,指节周围具棘。

    12.6炮制

    洗净泥沙。

    12.7性味

    甘、辛,温。

    12.8功能与主治

    补肾,利尿,舒筋。用于肾病,水肿,小便不利,瘟病,小腿肌肉转筋等。

    12.9用法与用量

    3~ 9g。

    12.10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虫、防鼠。

    云南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用到中药螃蟹的方剂 爬山虎叶药酒

    》:方名:爬山虎叶药酒组成:鲜爬山虎叶7斤,活雄螃蟹2个,活土别虫4个,白酒1斤。功效:活血祛湿。主...

    螃蟹酒

    拼音:pángxièjiǔ《仙拈集》卷四:螃蟹酒:处方:蟹壳1个(炙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肿...

    蟹黄涂方

    ng《圣济总录》卷一三四:方名:蟹黄涂方组成:生螃蟹(取黄)。主治:漆疮。用法用量:涂敷疮上,每日3...

    螃蟹散

    拼音:pángxièsǎn处方:鲜螃蟹。制法:捣烂。功能主治:手指缝肿痛不可忍,若不早治,即烂入手。...

    蟹汁

    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三:方名:蟹汁组成:生螃蟹1个。主治:耳聋。用法用量:捣碎绞取汁。滴耳中。...

    更多用到中药螃蟹的方剂
    用到中药螃蟹的中成药 八味金礞石散

    :WS3BC023795处方:金礞石15g螃蟹20g蒺藜15g冬葵果20g硇砂15g豆蔻15g...

    二十五味马宝丸

    350g妙翅玉150g金礞石100g冬葵100g螃蟹100g木香250g制法:以上二十五味,除马宝、...

    二十八味槟榔丸

    30g刀豆50g豆蔻30g金礞石20g干姜50g螃蟹20g诃子100g蒺藜50g菥{冥}子50g姜黄...

    七味螃蟹甲丸

    名:标准编号:WS3BC022895处方:螃蟹甲150g诃子100g石灰华150g甘草70g丛...

    通脉宝膏

    2次或遵医嘱。注意:虚寒型患者慎用。忌食无鳞鱼、螃蟹、烟、酒、猪脂油等。贮藏:密封,置阴凉处。北京市...

    更多用到中药螃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螃蟹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一中品]蟹

    五脏中烦闷气。其物虽形状恶,食甚宜人。日华子云∶螃蟹,凉,微毒。治产后肚痛,血不下,并酒服。筋骨折伤...

    《本草求真》:[下编卷九主治下]六淫病症主药

    而不可以妄用耳。破血下血。则以桃仁三七水蛭虻虫虫螃蟹等药为最。凡郁金姜黄蒲黄紫菀血竭归尾苏木瓦楞子花...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四·公选良方妇科]乳疾

    贝水酒各半煎,食后服,四服必愈。乳痈乳巖及外吹∶螃蟹蒸熟取脚上指甲,砂锅内微火炙脆研末一两,配鹿角锉...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五产后诸疾门]产后恶露不下

    服。未效再服四物汤加北柴治产后肚腹痛。血不下。用螃蟹并酒服之。螃蟹脚爪破宿血。止产后闪肚痛。酒及醋汤...

    《华佗神方》:[卷四]四○七六·华佗治大麻风神方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儿,问怎么治疗的?

肺炎该怎么护理好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