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可能性大。可进一步查病毒抗体和核酸载量。若为该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物,只需对症处理,注意补液、休息、退热治疗。一般短则2周,长则不超过一月体温应能正常。
在人类机体中,不断地产生热量,但也不断地散热,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人体散热的方式主要有三:一为向周围幅射热量(约60%);二为皮肤汗液蒸发带走热量(约20%);三为与周围空气进行热对流(约10%)。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降低,皮肤皱褶,及有血流指数失常,使幅射与对流散热的速度减慢。另外,老人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也减退,汗液蒸发散热较常人为慢。这使老年人在高温环境中易中暑而发高热。当然作为症状,发热并不是老年人所特有的。老年人的发热,可以是短期的(只有数日或十数日),也可以长期的(数日或数年)。不论短期发热或长期发热,都应及时去诊治。老年人短期的发热,除中暑外,多为感染所致。在炎热季节,老人在温度高、通风差的房间里则易发生中暑,此时体温可超过40℃,不及时送抢救,病死率很高。老年人急性感染性疾病最常见者为肺炎,此时除发热外,尚可有咳嗽与胸痛等症状,X线肺部透视可以作出诊断。老人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发热,此时患者可能有咳嗽,但胸痛不显,X线肺部透视可无异常发现。当然,老人短期发热的病因很多,如急性尿路感染、急性胆囊炎、感冒和急性痢疾等,应到由医生进行检查和确诊。这里就不再细述。老年人的长期发热病因也较多,对此,首先要了解有无肺结核,通过肺部X线透视可以诊断。此外,身体其他部位结核性疾病(如结核性胸膜炎及肾结核等),也可引起长期发热,对此需作相应检查以明确诊断。除结核菌感染外,某些一般细菌感染的疾病可以引起长期发热,例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胆道与尿路的慢性感染等。肿瘤患者也常伴有长期发热(当然也有不发热的),例如淋巴瘤、白血病、肝癌、肺癌等。因此,不要认为发热就是感染,对于长期发热的人,如果足量抗生素无效,结核证据也不足,应该想到肿瘤的可能性。老年人高热易被重视而去就诊,但对老年人低热则常被忽略。所谓低热,一般是指体温在37.5℃~38.5℃。老年人反应较差,低热往往没有感觉。有些老年人平时体温低(如36℃左右),如果体温升至37℃也可能已有发热。有些人对低热认识不足,以为低热不会有什么严重疾病,实际上并非如此,例如中青年患肺炎,一般体温在38℃以上,老年人患肺炎却只有一半人超过38℃。又例如前述结核病及某些恶性肿瘤,也多数仅有低热。所以,老年人的低热同样要及时去诊治。
病情分析:发热本身可由多类疾病,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无法明确归类。过去这类患者通常由内科医师诊治,在大多数分科较细的医院则主要由呼吸内科医师接诊。目前很多医院开设了感染科,并把FUO归于感染科诊治,其包含3个要点:①发热时间持续≥3周;②体温多次>38.3℃;③经≥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可见,虽然FUO本身是症状诊断,不是疾病诊断,但诊断要求却十分严格。
详发热期限与体温的高度和变化有认为畏寒多数提示感染,然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等约2/3也有畏寒说明畏寒并非感染性疾病所特有。但有明显寒战则常见于严重的细菌感染(肺炎双球菌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等)、疟疾输血或输液反应等。在结核病、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则少见。一般不见于风湿热。发热同时常伴有头昏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无鉴别诊断意义。但是定位的局部症状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发热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惊厥、脑膜刺激征等则提示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应考虑脑炎、脑膜炎老年患者有严重感染时,常有神志变化,而体温不一定很高值得注意
意见建议:
至医院详细检查,跟寒气较重一般没有直接关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