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冠心病患者

时间: 阅读:5943
医生,你好!肌酸激酶375,同工酶活性17.服用啊托伐他定(20毫克)和阿司匹林两年多.如何降低肌酸激酶?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02-23 14:10:58

根据你描述的情况看,还是存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情况的可能性,这个的话,可能是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情况造成的,需要考虑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一下病情的,单纯根据心电图是不能肯定的。另外的话,也不排除是胃食管返流病等情况造成的疼痛不舒服的情况的。

指导建议:
建议到医院心内科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冠脉ct,必要时冠脉造影检查明确一下的,冠心病的话,需要积极的治疗的,可以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酸、阿司匹林、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以放支架,如果不能放置架,需要手术治疗的。降低心肌酶主要是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紫苏
    回复
    2023-06-22 09:09:59


    ���IJ�����

  • 芍药
    回复
    2023-06-22 09:09:59

    冠心病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进展性的慢性疾病。由于冠心病疾病的不可逆性以及目前为止治疗手段的局限性,再加上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冠心病复发率居高不下的现状,而且往往复发一病情就加重一次,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对于冠心病病患者而言,坚持科学合理的二级预防就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高复发率的最有效措施。那么,冠心病患者在平时对于症状的改善,疾病的防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注意忌中断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使在症状消退后,动脉硬化斑块仍未消退,冠心病仍然可能重新形成。因此,冠心病临床倡导二级预防,就是指不能中断抗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类的药物治疗,以防止冠心病反复及进展。冠心病临床有效药物治疗包括西药拜阿司匹林,它是抗血小板聚集、抗血粘度高的冠心病治疗基础用药;还有冠心病综合防治必不可少的临床中药,如圣喜冠脉宁片,它是独家入选国家发改委《优质优价目录》的冠心病特效药!属于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能够对冠心病病因血液及血管病变同时(多靶点)治疗,为心脏组织的恢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使由于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导致的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的体征得到改善,防止心梗形成、动脉硬化形成作用明显。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抗动脉硬化形成的治疗作用,长效性强,安全性高。是冠心病恢复期患者必不可少的用药。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改善症状并降低复发,有效的中西药合理并用是治疗的关键,是能够达到增效减毒、有针对性多靶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主要治疗原则。 2、注意忌降压过度:降压过度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正确应用降压药。用药过程中要坚持定期测量血压,调节剂量,切不可自己随便加大剂量。 3、注意忌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易引起血压波动或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易引起冠心病的形成。 4、注意忌生活不规律:道理同劳累过度一样,是导致冠心病复发的诱因之一。 5、注意忌嗜烟:烟中的尼古丁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 6、注意忌酗酒:大量引用烈性酒,对血管有害无益。据调查,酗酒是引起冠心病的诱因之一。 7、注意忌暴怒或忧郁:情绪恶劣,尤其是暴怒或长期忧郁、焦虑,可引起血管神经调节失常,或导致脑血管收缩,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诱因。 8、注意忌受寒:寒冷的刺激,不仅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还可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易诱发冠心病,所以冬季往往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这个季节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尤为重要。 9、注意忌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若连续长期进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可使血脂进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样硬化斑块容易形成,最终导致冠心病复发。 10、注意忌剧烈呕吐和腹泻引起的脱水:由于脱水可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因而,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都可以诱发冠心病复发,病人及其家属应对此提高警惕,若出现脱水倾向应及早治疗。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在预防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上述诱因,平时适当做一些体力活动,情绪平稳,坚持可靠的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就能够较为理想的预防冠心病疾病的复发。1 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
    2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
    3 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4 多喝茶,据统计资料表明,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降为2.3%,常喝茶的(喝三年以上)只有1.4%。此外,冠心病的加剧,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有关。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以及茶多本酚在煎煮过程中不断氧化形成的茶色素,经动物体外实验均提示有显著的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5不吸烟、酗酒: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7 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8 预防冠心病应积极降压。下列病人达标血压应为130/80mmHg,包括:糖尿病、慢性肾病、冠心病(CAD)等危状态、颈动脉病(颈动脉杂音、超声或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动脉异常)、周围动脉病、腹主动脉病。Framingham危险评分≥10%。无以上情况达标血压为140/90mmHg。有心肌缺血表现病人,血压应慢慢下降,糖尿病人或>60岁者舒张压(DBP)低于60mmHg要小心降压。老年高血压病人脉压大者,收缩压(SBP)下降时,DBP也会降得很低(<60mmHg)。要密切注意心肌缺血症状。很老的老年人(>80岁者),降压治疗能减少脑卒中危险,但是否能减少CAD,还不肯定。

  • 空青
    回复
    2023-06-22 08:08:49

    冠心病,在医学上是指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极易造成患者猝死。

    目前,对于冠心病,全球医学界都在探索治疗的有效方法,而大家公认的一个事实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医生占有主导地位,但个人的维护保养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在生活处处注意,用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总的来说,冠心病患者的调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在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其次是肥胖、糖尿病及精神神经因素,还有一些不能改变的因素如家族遗传史、年龄、性别(男性)等。从这些因素看,冠心病的发病同饮食营养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注重合理饮食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1.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

    许多研究证明,长期摄入大量脂肪会使血液里的胆固醇、血浆脂肪、血浆脂蛋白的含量升高,进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但即使减少了脂肪总量,也应注意脂肪的“质量”: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胆固醇。而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较多,植物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所以,尽量少食或避免食用动物脂肪,适量食用植物脂肪。

    2.控制糖分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肌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可造成热量囤积,在体内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因此,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尤其是控制糖分的摄入量。每日的热量控制在7500焦耳左右。

    3.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4.摄入丰富的维生素

    如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因此,膳食中应有多种维生素来保证血管的正常营养。

    5.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供给

    如碘能抑制胆固醇被肠道吸收,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着,故能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膳食中的钙、镁、钾、钠、铜、铬等也有降低冠心病发病率的作用。因此,平时在膳食中要保证足量供给。

    6.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尤其是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7.饮食宜清淡、低盐

    这一点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尤为重要,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

    8.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蛋白质是维持心脏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则对冠心病不利。因蛋白质不易消化,能够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蛋白质摄入应适量。每日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为宜。

    9.冠心病患者选择食物的方法

    ①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可以随意进食的食物:各种谷类尤其是粗粮,如燕麦、玉米、荞麦等;豆类及其制品;蔬菜,如洋葱、大蒜、金花菜、绿豆芽、扁豆等;菌藻类,如香菇、木耳、海带、紫菜等;各种瓜类、水果及茶叶。

    ②有节制地适当选择的食物:瘦肉,包括瘦猪肉、牛肉和家禽肉;鱼类,包括多数河鱼和海鱼;植物油,包括豆油、玉米油、香油、花生油、鱼油、橄榄油;奶类,包括去脂乳及其制品;鸡蛋清。

    ③少食或最好忌食的食物:动物脂肪,如猪油、黄油、羊油、鸡油;肥肉,包括猪、牛、羊等肥肉;动物脑、骨髓、内脏;蛋黄;鱼子;软体动物及贝壳类动物;糖、酒、烟等,尤其需禁烈性酒和烟,但可以少量喝些红酒。

    冠心病患者睡眠注意事项

    得了冠心病,科学睡眠非常重要。只有在睡眠时多加注意,才能有效预防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

    1.注意睡前保健

    晚餐应清淡,食量也不宜多,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并配些汤类。不要怕夜间多尿而不敢饮水,进水量不足,可使夜间血液黏稠。睡前娱乐活动要有节制,看电视应控制好时间,不宜长时间坐在电视屏幕前,也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否则会影响睡眠。养成上床前用热水烫脚的习惯,然后按摩双足心,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解除一天的疲乏。按时就寝,每天入寝时间不要超过晚11时。

    2.注意睡眠体位

    冠心病患者宜采用头高脚低右侧卧位的姿势。采用右侧卧位睡眠时,全身肌肉松弛,呼吸通畅,心脏不受压迫,并能确保全身在睡眠状态下所需的氧气供给,有利于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睡眠时头高脚低,减少回心血量,可大大减轻心脏负荷,有利于心脏“休息"。冠心病患者若病情严重,已出现心衰,则宜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避免左侧卧或俯卧。

    3.注意晨醒时刻

    清晨是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多发时刻,而最危险的时刻是刚醒来的一刹那。因此,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仓促穿衣,而是仰卧5-10分钟,进行心前区和头部的按摩,做一下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等活动,然后慢慢坐起穿衣,再缓慢下床。起床后及时喝一杯温开水,以稀释因睡眠失水而变稠的血液,可最大限度地防止心脏病猝发。

    4.注意午睡健康

    医学专家通过实验发现,每天午睡30分钟可使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病率减少30%,所以冠心病患者提倡午睡。不过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午睡最多1小时已经足够了,较长时间的午睡往往把睡眠引入更深阶段,而从深度的睡眠苏醒过来时,就像半夜被人叫醒一样,很不舒服。午睡更要注意姿势,最佳卧姿是右侧卧位。午睡的最佳时间是下午1:00左右,午餐后1小时左右再午睡。午睡醒后最好悠悠醒转,给自己几分钟清醒时间,这样醒后睡意会荡然无存,感觉良好,很快处于最佳精神状态。有些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习惯坐着打吨,这是不可取的,这种姿势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使患病的心脏负荷加重,且会引起脑部缺血。

    冠心病患者锻炼原则

    受医学发展水平所限,至今没有什么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冠心病,所以目前国际上推荐要进行康复治疗。所谓康复治疗,就是指通过积极主动的身体锻炼以及心理、行为的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积极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因此,锻炼就成为冠心病患者康复治疗的首要方法。

    首先,锻炼项目应以行走、慢跑、太极拳、轻柔舞蹈、门球、游戏、自行车等耐力运动为主,也可适当进行一些小力量的练习,以增强肌力,如用哑铃进行动态练习。其次,运动强度的大小,应以心跳次数和自觉疲劳程度来判断,运动时以心率达到个人最大心率的60%~80%左右为宜。老年人可用“170-年龄=心率”来掌握运动强度,如60岁时,170-60=110,即运动中心率达到110次/分左右即可。同时,还要注意运动时的自我感觉,一般以稍累为宜。再次,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应因人而异,一般10~30分钟即可,体力较好者可达60分钟,运动中可适当安排休息。最后,每周运动次数也应视各人情况而定,每周3~7次不等。据研究表明,老年人参加中等强度、短时间运动,即使每周一次,也能达到有氧运动锻炼的目的,使身心两方面都得到益处。

    除上述事项以外,冠心病患者还应该注意下列各项事情:

    ①要选择适当、轻柔的运动,既能达到训练效果,又容易坚持。要避免竞技性运动,防止发生危险。

    ②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已发生严重心衰,或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的三个月以内,或冠心病伴有高血压且未得到控制者等应禁止锻炼,感冒或发热后要在症状和体征消失两天以上才能恢复运动。

    ③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包括选择平坦的锻炼场地,寒冷和炎热气候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穿戴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和鞋袜,上坡时要减慢速度等等。

    ④选择锻炼时间。有调查发现,清晨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间,此时进行锻炼很容易诱发疾病。因此,冠心病病人在进行运动锻炼时,最好安排在下午及晚上进行。

    ⑤运动前不宜饱餐。因为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就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

    ⑥运动要循序渐进,平时不运动者,一上来不要从事过量的运动和运动时间过长,待逐渐适应后再加大运动量。

    ⑦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容易对身体形成伤害。

    ⑧冬天锻炼要注意防寒保暖。冬季是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病的高发季节,严寒、低气压、温差大等恶劣气候,会使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为了使冠心病患者能顺利度过这一危险季节,防寒保暖是非常重要的,锻炼时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添衣服。

    ⑨警惕症状。运动时如发现上身不适(包括胸、臂、颈或下颌出现酸痛、烧灼感、紧缩感或胀痛)、无力、气短、骨关节不适(关节痛或背痛)等症状时,应停止运动,用随身携带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进行救治,必要时送医院急救。

    ⑩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调适

    现代医学模式把疾病分成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及精神疾病三大类。冠心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其病理改变虽然主要发生在心脏,但心理因素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焦虑、紧张、愤怒、烦恼等不良情绪,会引起血液中肾上腺素和其他紧张激素大量涌出,在身体上造成明显后果,如呼吸加重、心跳过快、血压升高等,严重时还会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痉挛、阻塞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据统计,有2/3的心肌梗死病例发作有诱因,其中的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及疲劳最为多见。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以往有单纯依赖药物的倾向。但新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心理疗法是与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如针灸、理疗)、手术疗法三大治疗法宝并列的第四大治疗法宝。冠心病患者练习自我调节、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不仅有助于控制病情、更好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而且也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脏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冠心病患者要遵循以下几条自我心理调适原则。

    1.日常生活中要特别讲究精神卫生,遇事心平气和,保持情绪稳定。观看各种激烈比赛或激动人心的电视节目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遇到某些不顺心的事,要能想得开。如果烦恼来自人际关系或名利二字,则下列名言不失为一剂治疗冠心病的良药: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功名之际要看得淡,生死之际要看得破。

    3.家庭成员、亲戚朋友、街坊邻舍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计较小事,非原则的事可采取让步态度,想不开的事可与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可暂时离开现场,到安静的地方去松弛一下自己的情绪。

    4.平时培养一些对音乐、书画的兴趣,这对锻炼你的耐心、集中思绪、稳定情绪、陶冶情操都是大有益处的。

    5.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

    冠心病患者要随身携带“救心丸”

    凡有过心绞痛病史或心电图证实有明显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平时应该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要自行盲目加药或减药。特别是外出时要注意随身携带被称之为“救心丸”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硝酸异戊酯、硝苯地平等,一旦出现心绞痛前兆症状,或在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含化、吸入,以缓解疼痛。如果必须干一些活动量较大的事,如赶火车、洗澡等,可提前含化1片硝酸甘油或硝苯地平,以预防心绞痛发作。

    为了保证药物的效力,平时应注意检查药物的情况。如出现过期、霉变、受潮等现象,应立即更换,以免急救需要时失灵,危及生命。

    以上就是冠心病患者在调养时应该遵守的原则。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让病情稳定,生命质量进一步提高。

高血脂症何时需要药物治疗

感觉胸闷心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