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

时间: 阅读:10830
宝宝出生3个月之后就被检查出来患有脑瘫,不仅不会说话而且连身体语言也很少,让我非常担心,现在我基本上每天都会带宝宝去做脑瘫的治疗。但是到现在为止好像没有明显的好转。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该如何做呢!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02-23 16:09:02

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做好。脑瘫儿童的语言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只注意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训练和发音训练,其实更科学的方法是:在进行构音器官训练之前,首先要训练脑瘫儿童全身状态,因为构音器官的运动受全身状态的左右.只有全身状态趋于正常,脑瘫儿童才能正常发音,下颌、口唇、舌才能正常运动。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3-06-22 13:13:05


    ��̱��ͯ�˶�����ѵ��

  • 山亭柳
    回复
    2023-06-22 13:13:05

    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包括体能运动训练、生活动作训练、增加大关节活动范围、游戏、使用矫形器、手术等。
    加强脑瘫患儿早期康复干预能有效降低本病对患儿造成的危害,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需长期坚持。具体措施如下。
    (1)培养正常的运动发育,对异常的姿势以及运动模式进行抑制。
    (2)让脑瘫患儿在大小便、穿衣服、进食以及清洁等日常生活逐步达到自理,是脑瘫患儿最基本的生存训练。
    (3)增加大关节活动范围,有效预防骨骼变形、关节挛缩等,以提高患儿的移动能力。
    (4)用游戏的方式引导患儿主动运动,如抬头、翻身、爬行等动作,将康复训练贯穿在游戏之中,以满足训练要求。
    (5)根据患儿自身情况选择矫形器,以预防畸形、改善功能。
    (6)通过手术来固定关节、减轻痉挛、矫正畸形,同时也必须加强训练。

  • 木槿
    回复
    2023-06-22 13:13:05

    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自理,是作业疗法的最终目的上述促进运动发育和上肢功能感觉知觉和认知功能改善的训练,必须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结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实际上从家长抚育小儿即已开始,如抱的方法,协助进食,衣服的穿脱等都可以是重要的训练内容因此,指导家长对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家庭教育,也是作业疗法的重要内容

    1.正确的卧位姿势

    (1)痉挛型:以侧卧位为主,侧卧位不仅有利于阻断原始反射,有利于痉挛状况的改善,还有利于患儿姿势和动作的对称侧卧位时,在针对存在非对称的痉挛型患儿,应使患儿双上肢在身体前方,双下肢屈曲,还可以在患儿背部加放枕头稳定姿势,也可考虑给患儿使用“耳枕”以稳定头部仰卧位的姿势使用较少,因为仰卧位时极易出现角弓反张现象仰卧时可以用毛巾被等物品垫在肩下面,以使患儿肩部前倾和内旋,这样可以使患儿四肢的肌紧张得到缓解;也可用一个大围巾或宽布条,将患儿双肩往前拉,扣在胸前;还可以用一个特制的布套将患儿双手固定在胸前对角弓反张表现异常强烈的患儿,上述仰卧位的措施效果不明显时,最好的办法是,让患儿睡在吊床上宽松的床面中间凹陷的形状,使患儿过度伸展的躯干变成屈曲;同时悬吊床也能控制患儿头部背屈或向侧面旋转的倾向,促使患儿将头部保持在中线位置如果在床的上方悬挂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将更有利于吸引患儿的头部保持在中线位置,并刺激他将手放到胸前中线位置

    在俯卧位时,不要垫枕头,让患儿的脸直接贴在床上,头转向一侧,双上肢屈曲外展采取这个姿势时,要经常观察患儿的呼吸是否通畅此姿势有利于患儿抬头功能的发育,也有利于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对称(图6-5-21)

    图6-5-21痉挛型患儿的正确卧姿及“耳枕”

    (2)弛缓型:弛缓型患儿肌张力过于低下,缺乏抗重力和姿势维持能力因此,最好采用仰卧位睡姿,还可在患儿肩部髋部加放枕头给予支撑

    (3)偏瘫型:偏瘫型患儿也可采取侧卧位,但是注意尽可能采用健侧卧位,避免长时间压迫患侧,在上方的患肢可自然屈曲,并在下面放一个枕头,有利于患肢血液循环和防止患儿肩关节过度内收

    2.脑瘫患儿正确的抱法(1)抱起的方法:目的是容易抱起并预防异常体位方法为将他转向一侧并扶着他的头,弯腿,抱起他靠近你的身体,放下时要采用同样的方式(图6-5-22)

    图6-5-22脑性瘫痪患儿正确的抱起方法

    (2)抱着:用可以纠正异常体位的方式抱患儿方法为将患儿双上肢置于前方,尽量抱得直一些,头竖直以便眼看四周,所有类型都可以这样(如图6-5-23)抱着

    图6-5-23脑性瘫痪患儿正确的抱法

    (3)痉挛型患儿的抱法:躺着时经常呈现双臂屈曲两腿处于伸直状态的患儿,抱的方法应是:让患儿双臂伸直,髋部和膝盖弯曲,将他转向一侧并扶着他的头,抱起靠近家长的身体,使患儿的双臂围着家长的颈部或伸向背部,把孩子的双腿分开放在自己的腰部两侧(图6-5-24)

    图6-5-24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正确的抱法

    长期处于僵直状态的患儿,抱的方式应是:先把孩子蜷曲起来,也就是把患儿双腿先分开,再弯起来;双手分开,头略微下垂(也可以让孩子把头枕在家长肩上)这样的姿势还有利于家长与患儿的感情交流(图6-5-25)

    图6-5-25长期僵直患儿正确的抱法

    双下肢交叉的痉挛型儿童亦可用图6-5-26所示的方法抱着图6-5-26a的抱法,可使患儿背部肌肉得到充分伸展;图6-5-26c方法,可使痉挛型儿童身体得以伸展

    图6-5-26双下肢交叉的痉挛型患儿正确的抱法

    (4)手足徐动型患儿的抱法:此类型患儿抱法与痉挛型脑瘫患儿有很大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将患儿抱起前,让患儿的双手不再是分开而是合在一起,双腿靠拢,关节屈曲,并尽量贴近胸部做好这一姿势后,家长才把患儿抱在胸前,也可以抱在身体的某一侧(图6-5-27)

    图6-5-27手足徐动型患儿正确的抱法

    (5)弛缓型患儿的抱法:此型患儿身体软弱无力,头颈部无自控能力,所以抱他时除了帮助他把双腿蜷起,头微微下垂外,最重要的是给他一个很好的依靠亦可先用徐动型脑瘫患儿的抱法,家长也可以把手从患儿腋下穿过,手掌托住他的臀部(图6-5-28)

    图6-5-28弛缓型患儿正确的抱法

    这种抱法不仅使患儿双手活动范围增大,同时还可以诱导患儿伸手取物的意识,达到便于患儿双手自主活动的目的,此外躯干的控制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如果将儿童背在家长背上,患儿头部需要更强有力的支撑;如果患儿的头部难以直立,可将患儿背在侧方(图6-5-29)

    图6-5-29弛缓型患儿侧方抱法

    按上述方法进行抱起和抱的动作,对患儿今后的发育和体位姿势纠正大有益处,应该教给家长并要求家长按照所教方法坚持做

    3.摄食训练小儿的摄食训练应分阶段进行

    (1)喂食训练

    第一,应选择适当的姿势,喂食训练时控制患儿的姿势十分重要首先,让患儿坐稳,肩及手臂略向前,并控制其下颌和嘴唇关键点是:让患儿的头肩手臂略向前倾,髋膝关节屈曲临床上需要根据患儿的类型和具体情况选择姿势

    1)痉挛型:痉挛型患儿姿势选择的要点是,让患儿的头肩略向前倾,双手放在身体前方,髋关节屈曲大于90°并外展骑跨在治疗师大腿上,膝关节屈曲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患儿头后仰,双上肢屈曲挛缩,双下肢伸展交叉的僵直状态(图6-5-30)

    图6-5-30痉挛型患儿的喂食方法

    2)手足徐动型:手足徐动型患儿姿势选择的要点是,保持患儿头双肩躯干的稳定,双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并内收靠拢(图6-5-31)

    图6-5-31手足徐动型患儿的喂食方法

    3)弛缓型:弛缓型的患儿姿势选择的要点是,支撑患儿头部和躯干,使其保持直立状态,双下肢自然屈曲(图6-5-32)

    图6-5-32弛缓型患儿的喂食方法

    第二,是嘴部控制方法的训练,对患儿嘴及其附近区域加以适当控制,可以改善患儿的吸吮吞咽反射,有利于患儿顺利进食其方法是,利用大拇指压患儿耳前下颌关节,食指压在下嘴唇与下颏之间,中指放在下颏后面这样给予嘴部稳定持续的压力

    第三,应进行喂食训练的实际操作,在选择好喂食姿势和掌握了嘴部控制法后,就可以喂食了喂食时要用平浅的勺子,这样可以用勺子底部压患儿舌尖,以便将食物放入嘴中取出勺子时,利用嘴部控制法,帮助患儿将嘴闭起,以促进吞咽

    (2)独自进食训练

    第一步,进行进食前的准备工作根据不同的年龄身高选择大小适合的桌椅,使患儿坐上去之后,可伸直躯干,髋膝踝关节屈曲90°,双脚平放在地上根据不同患儿手的抓握情况,选择适当的勺子对于手粗大抓握能力较差的患儿,可选用较长较粗把柄的勺子;对于前臂主动运动受限的患儿,可选用旋转方向的勺或把柄弯曲的勺子;对于手抓握十分困难能力极低的患儿,可选用万能袖带根据不同患儿双手的配合能力及控制能力,选择适合的盘子和碗对于偏瘫型患儿,可选用带吸盘或防滑垫的盘子和碗,或将盘子和碗固定在桌子上,可协助患儿进食;对于手足徐动型患儿,可选用较大较深的碗及边缘有挡板的盘子,即有助于舀食物,也可防止食物的遗撒

    第二步,应进行辅助进食的训练开始进食时患儿往往需要他人的部分辅助,治疗师可站在患儿身体一侧,用一只手帮助控制肩部,另一只手协助患儿前臂旋转,将食物送入口中

    第三步,独自进食训练的实施开始用勺子独自进食时,最好选用糊状半流食状态的食物,以后再训练喝汤,最后是吃固体食物的训练患儿在刚刚学会独自进食时,很可能漏洒很多,随着进食能力的提高,漏洒渐渐减少此时,治疗师切不可心急,也不能让家长包办代替,否则患儿便失去了练习的机会

    4.更衣训练脑性瘫痪患儿要学习更衣,必须配合坐立手部动作等训练的进步,才能逐渐进行,而且需要患儿的理解和配合更衣训练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认识阶段:更衣训练时要选择吸汗不易起皱且富有弹性的衣服颜色尽量单一,样式简单明了,这样衣服的领袖扣都十分清楚,便于患儿辨认上衣的领口要宽大,尽量用拉链或尼龙搭扣代替扣子;裤子也要宽大,并采用松紧带式治疗师要教会患儿区别衣服的上下前后里外领口袖子等各部位

    (2)模仿穿衣阶段:这个阶段,治疗师可先让患儿用绳圈练习穿脱的动作,反复练习直到熟练(图6-5-33)

    图6-5-33模仿穿衣训练

    (3)实际更衣练习阶段:患儿熟练掌握了穿脱动作后,可使用日常衣服进行实用性练习更衣训练的体位可选择仰卧位倚靠物体稳定坐位独立坐位立位等进行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患儿的能力选择姿势和方法

    1)仰卧位穿脱裤子:脱裤子时,治疗师指导患儿取仰卧位,双手抓住裤腰两端,再将双下肢屈曲,双足平放在床面上同时用力下蹬,将臀部抬起,此时双手将裤子脱至臀部以下,然后治疗师再指导患儿翻至侧卧位,下肢进一步屈曲,将其中一个裤管脱下,再翻至另一侧,脱下另一裤管穿裤子时,治疗师指导患儿先取侧卧位,双下肢充分屈曲,用一只手抓住裤子一端的裤腰,将同侧下肢伸进裤管,再指导患儿翻至另一侧,将另一下肢伸进裤管,然后翻成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双足用力下蹬将臀部抬起后,双手抓住裤腰两端同时向上拉至腰部穿好对于不能双足同时下蹬抬起臀部的患儿,治疗师可指导患儿用左右翻转身体方法,一步一步完成穿脱动作(图6-5-34)

    图6-5-34仰卧位穿脱裤子的方法

    2)倚靠物体稳定坐位穿脱套头衫:脱套头衫时,首先要让患儿依靠物体坐稳,治疗师指导患儿用双手抓住套头衫领子的两端,令患儿头部躯干尽可能前屈,同时双手先向上拉动衣衫,继而双手同时向下将衣衫拉过头部,然后将左右上肢脱出穿套头衫时,治疗师应指导患儿略微前倾头部和躯干,先将衣领套好,然后将左右上肢伸进左右袖子穿好

    3)独自坐位穿脱开衫:脱开衫时,治疗师让患儿取椅坐位,并协助患儿将扣子解开,指导患儿双上肢交叉,用一只手抓住对侧上衣的衣袖,向下拉,同时对侧上肢向上向后从衣袖中抽出,再指导患儿用同样的方法脱去另一袖子穿开衫时,让患儿仍取椅坐位,治疗师指导患儿用双手抓住衣服领子的两端,双上肢肩关节前屈90°,肘关节伸展双手用力向后,将衣服披在身上,然后再指导患儿用左手拉住衣服右侧前襟,将右上肢穿进袖子,再用右手拉住衣服左侧前襟,将左上肢穿进袖子对于偏瘫型的患儿,治疗师应指导患儿脱衣服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方法是,治疗师协助患儿将扣子解开,用健手将健侧衣服拉至肩下,再将健侧上肢从袖子中抽出然后用健手将患侧衣袖脱下穿衣服时,治疗师应指导患儿先穿患侧,再穿健侧方法是,指导患儿先将衣袖套到患肢上,然后向上拉动衣袖至患肩以上,再用健手从颈后绕过抓住衣领,拉至对侧的健肩,最后将健肢穿好对于偏瘫型患儿或手部精细动作较差,协调性不佳的患儿,治疗师应考虑用按扣尼龙搭扣代替普通纽扣,也可考虑使用系扣自助具,以方便患儿穿脱,使他最大限度地达到生活自理

    4)立位穿脱裤子:治疗师让患儿扶物站稳后,指导他用一只手抓住裤腰的一端,将这侧下肢伸进裤管,再用这只手扶物,用另一只手抓住裤腰另一端,将另一下肢伸进裤管,然后左右手交替将裤子拉至腰部穿好(图6-5-35)

    图6-5-35立位穿脱裤子的方法

    5.如厕动作训练

    (1)小便的训练

    1)环境的选择:环境布置要简单,尽量不使患儿分心,周围要安静,但可以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

    2)便器的选择:最安全的便器是后面有靠背,前面有扶手,高度以患儿坐上去双足可平放在地板上为宜(图6-5-36)

    图6-5-36各种形式的便器

    3)小便训练的实施:训练的时间可根据患儿饮水量来进行调节,一般1~2小时让患儿解小便一次,尽量定时,同一患儿尽量使用同一个便器,排便时配合“嘘嘘”的声音,有利于促进排尿,有助于培养排尿习惯另外应指导患儿有便意时主动示意他人

    (2)大便的训练

    1)环境的选择:除与小便训练相同外,卫生纸应放在患儿伸手容易取到的地方

    2)便器的选择:与小便训练相同

    3)大便训练的实施:训练最好定时在进食后半小时进行,让患儿双下肢外展蹲坐在便器上,配合“嗯嗯”用力的声音促进排便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治疗师可指导母亲,由母亲抱着患儿采取蹲坐式以利于患儿解出大便(图6-5-37)

    图6-5-37排便训练

    6.沐浴训练患儿的年龄不同,障碍情况不同,洗澡时所采取的体位也不尽相同

    必须选择一个舒适稳定安全的体位,才能顺利完成患儿的沐浴动作

    (1)辅助患儿洗澡的训练:对于年龄较小不能维持坐位手功能极度低下的患儿,沐浴过程需要他人辅助

    1)痉挛型:痉挛型患儿在洗澡时应采取俯卧位,这样可抑制伸肌高度紧张,易化屈肌,有效抑制异常反射的出现对于这类患儿最好选择盆浴,水温要适度,避免淋浴和水温不适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刺激(图6-5-38)

    图6-5-38痉挛型患儿的沐浴方法

    2)弛缓型:弛缓型患儿在洗澡时应采取半坐位,可选择使用“沐浴床”进行训练,这样可给予其头部颈部躯干足够的支撑,有助于沐浴动作的完成将“沐浴床”安装在配套使用的长圆形浴盆上,让患儿坐上后,以浴盆中的水浸泡到患儿胸部为宜(图6-5-39)

    图6-5-39弛缓型患儿的沐浴方法

    3)手足徐动型:手足徐动型的患儿在洗澡时应尽可能采取坐位,并采取躯干加固定带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沐浴动作的顺利完成(图6-5-40)

    图6-5-40手足徐动型患儿的沐浴方法

    (2)独自沐浴的训练:对于平衡能力和手功能尚可的患儿,可练习患儿自己洗浴从安全和提供方便的角度考虑,可在浴盆周围安装扶手等安全性特殊装置(图6-5-41)

    图6-5-41患儿独自沐浴方法

    7.书写动作脑性瘫痪患儿学习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辅助器具,或者对学习用具进行改制,便于患儿使用比如:为便于抓握,可选择笔杆相对粗大的铅笔,或者在笔杆上加套胶皮套;为避免移动可设法固定纸张或笔记本训练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改善患儿的认知识别功能书写练习可从画纵线横线方块四边形着手,然后再根据其具体情况,练习写大字,再写小字,并注意书写速度最好利用配合图片的实物教学对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上肢功能明显障碍的患儿,选用电脑作为交际手段时,需要进行电脑的使用和操作练习手指变形无力者,可以将棒固定在头上足趾间等利用代偿功能叩击键盘

    各型脑性瘫痪患儿一些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方法归纳,如图6-5-426-5-436-5-446-5-45等

    图6-5-42痉挛型四肢瘫患儿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方法

    图6-5-43痉挛型偏瘫患儿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方法

    图6-5-44痉挛型双肢瘫患儿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方法

    图6-5-45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方法

  • 半夏
    回复
    2023-06-22 12:12:55

    小儿脑性瘫痪
    脑瘫康复时间长,不能把训练的任务完全交给康复师,宝宝家长和照护者应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持之以恒的规范化的家庭训练,促使宝宝早日康复。
    今天,小赫就来说说,在家如何做好脑瘫宝宝的运动康复训练,家长只要抓住这些重点,就能以最小的投入,让宝宝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运动康复训练
    运动康复训练包括头部、躯干、上肢、下肢及手功能训练。
    1.头部控制
    可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具体方法是让宝宝趴着,拿一个玩具停留于宝宝的眼睛等高处,为了让宝宝抬头看玩具,可把玩具一点一点抬高。
    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以饭后10分钟左右最适宜。
    2.翻身
    让宝宝趴在地板上,从背后拉他的衣服帮他转动肩膀翻身,训练翻身时,首先要让宝宝全身放松,以臀部为支点,协助一侧肢体抬离床面,从一边翻到另一边。
    对不会翻身的宝宝,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
    3.坐姿训练
    在家长手臂的支撑下坐起;把宝宝喜欢的物品放在其眼前晃动以引起注意,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坐姿,渐渐减少支撑;然后无支撑坐,逐步过渡到坐下可拿身边的玩具,仍能保持坐位平衡,最后独坐。
    采取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家长的腰减。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导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稳定性。
    4.爬行
    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宝宝需要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呈90度。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宝宝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导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宝宝足底,辅助其前行。
    或让宝宝趴着,将一条浴巾置于胸前,将浴巾两头提起来,只让宝宝的手和膝部着地,家长一边帮助宝宝沿地板慢慢前进,一边鼓励宝宝;一人帮助宝宝移动手臂,另一人交替活动宝宝的脚,帮助宝宝用力爬向某一个目标。
    5.拉物站起
    站立前让宝宝先坐下,告诉宝宝身体前倾,向下轻轻按压宝宝的膝部,练习抬起、放下臀部。训练时可先实行捆绑站,用宽布带捆住宝宝的胸部和双膝,每次捆站30分钟。待肌力提高后,让宝宝练习扶椅子站,逐步过渡到靠墙站,扶墙站,最终达到独立站。独站训练时应让宝宝背离墙20公分,扶着宝宝的髋部,让宝宝保持头部正中位,上身平直,两腿分开,双脚掌平放于地面,短暂松手再扶。
    家长可拉宝宝一只手,诱导宝宝从坐位到双腿跪姿,跪位有助于站立,训练时可先让宝宝坐在家长的脚跟上,在家长支持下将髋部伸直,并训练跪位平衡。然后再慢慢站起来。宝宝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把双手放在他腋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宝宝自己保持平衡。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宝宝,家长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度。
    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6.行走
    当宝宝能独自站立时进行行走训练。开始时父母可采用牵宝宝衣领或扶住其髋部协助行走的方式,有的宝宝需要用夹板固定或助行器帮助行走。独立行走时宝宝步态蹒跚,双脚分开过大,手脚不协调,必须进行步态矫正训练,注意一定要先迈小步。
    脑瘫宝宝学走路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家长拉着宝宝双手向前走,渐渐过渡拉一只手,最后让宝宝自己独走。
    7.上下楼梯
    开始让宝宝一手扶栏杆,一手拉大人手,以维持平衡,逐渐让宝宝脱离成人的支持,靠宝宝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
    大一点的宝宝需鼓励他一步一个台阶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8.跳跃
    跳跃是锻炼下肢肌肉的一个重要项目。先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做准备;经常拉宝宝双手从台阶上跳下,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做准备。
    可在室内挂上一些鲜艳的小玩具,让宝宝跳跃着去触摸、拍打。
    9.平衡协调训练
    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宝宝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坐摇马、荡秋千、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滚等。
    10.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
    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宝宝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训练时要选择适合宝宝玩的物品,由方形、长方形逐步过渡到圆形。
    5~6岁的宝宝可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有的宝宝双手握拳,不会抓物,家长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他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最好在一个稳定的姿势下进行,着重纠正宝宝上肢的痉挛模式。可一手抓住宝宝肘的外侧,一手握住宝宝的手,将他的手臂上举和外展。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鼓励宝宝将他的双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玩具。

做完无痛人流

儿童脑瘫康复最好的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