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血清铁蛋白偏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指导建议:
其余的肿瘤标志物都在正常范围,我的意见是定期观察,目前不需要什么处理
问题一:体检报告怎么看从网上看到的 你看看有没有帮助 仅供参考~~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有或无时,即为定性检验的结果,一般用“(+)”表示阳性;用“(-)”表示阴性;用 (±)”表示弱阳性;用(-)表示阴性。
体检报告中+和-两个符号的意思
“阳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检查结果异常”。例如:尿常规化验时,尿蛋白“阳性”或“(+)”,则表明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蛋白,尿中有蛋白常见于肾脏疾病/心力衰竭/发热性疾病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即检验结果异常,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也有例外,如乙肝表面抗体(缩写为HbsAb或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中和乙肝病毒,抵御再次感染。若乙肝“二对半”检验结果为表面抗体“阳性或“(+)”,则说明可能以往有乙肝感染或隐性感染史,目前处于恢复期;还可能是接种过乙肝疫苗的结果。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产生抗体,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可见,这个目的“阳性”是好的。
体检报告中其他符号的意思
当要表明被检验物质的多少时,即为定量检验的结果,则用“具体数值”的形式报告,并附有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但不同医院/不同方法检测所使用的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一般用“HIGH、H”等表示“数值高于正常”;以“LOW、L”等表示“数值低于正常”。
一般情况下,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都可能属于异常,如血常规里的白细胞(WBC)计数为定量检验结果,正常成人参考值范围为(4~10)×10⒐/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损伤以及某些血液病等。
对于异常的检验结果,除了上述的表示方法外,有些化验报告单上还会用特殊的字体或符号(如“*”或“!”)给予着重指出,以提示大家注意。
面对一份厚厚的体检报告,其中的数据、图表、专业名词、英文缩写常常让人一头雾水。那么对体检报告中的阳性、异常结果我们怎样来正确理解?我们就此咨询了 *** 二五四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付志刚,请他帮我们一起解读体检报告的秘密。
正确认识体检的两个要素
一次阳性别害怕
专家观点:一些体检者看到体检报告有阳性结果就担心不已,精神过度焦虑是没有必要的。健康体检是面对大多数人群的初筛,有些指标敏感性很高,有些指标本身就是处于一个动态水平上,体检测到的是它在那一个瞬间的数值,因此仅仅根据体检结果是不能够直接下结论的,需要重复检测,或辅助于其他指标、其他检测,共同诊断。
以高血压为例,人的血压是波动的,体检时的血压即使高,也不能确定为高血压病,需要重复检查几次;同样,一次空腹血糖超过7mmol/L,也不能诊断为糖尿病,而需要复查及进一步做餐后两小时血糖、糖耐量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才能确诊。
没有异常不等于没问题
有一些体检者看到自己的各项指标都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就以为万事大吉。
专家观点:体检中会有一些体检者的检查指标处于“临界值”,虽然没有达到致病程度,但也为健康敲起了警钟,比如空腹血糖6.1~7mmol/L的人。对于这些“准病人”,不一定要吃药治疗,但饮食结构的调整、运动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过一段时间复检时,要特别留意这些曾处于临界值的项目,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运动调整仍无法缓解,应去专科做进一步检查。
特别提醒一个注意:连续保存体检资料
纵向比较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如某位病人在一家医......>>
问题二:如何看懂体检报告 体检报告上的箭头代表什么高于或低于正常值
问题三:查看体检报告看体检报告BMI 指数: 是英文Body Mass Index的缩写,BMI是指体重指数。BMI适用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计算公式如下: BMI=患者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一般来说,当BMI25千克/平方米时为偏重。 血压: 成人的理想血压应该是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当在安静状态下,不同时间,连续两次测量血压值大于或等于140/90mmHg时,就可以称为高血压。 有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更低一些,应以130/80mmHg为宜。 ? 血脂: ? 一般人的血脂水平按如下标准要求,这种要求也常被各医院检验科做为化验单的正常参考值印在化验结果上: ? 总胆固醇低于5.72mmol/L(220mg/dl)正常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低于4.16mmol/L(160mg/dl)正常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的胆固醇)高于1.04mmol/L(40mg/dl)正常 ? 甘油三酯低于1.70mmol/L(150mg/dl)正常 ? 如果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情况,血脂水平的要求就更严格,不能以化验单的参考值为标准。例如,有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应该低于3.64mmol/L(140mg/dl);有冠心病、糖尿病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应该更低,低于 3.12mmol/L(120mg/dl)。 血糖: 中老年应该把血糖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正常时空腹血糖<5.6mmol/L,当空腹血糖在5.6-6.1mmol/L时,属于糖耐量异常,当空腹血糖≥6.1mmol/l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择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 血常规: 白细胞:正常人白细胞计数在每立方毫米血液里为4000-10000个。如果数值偏低,则说明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皮肤表面容易感染病。如果身体有炎症时,如扁桃体炎、肺炎、阑尾炎等等,体内白细胞的数值就开始剧增,用来吞噬细菌。 红细胞: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赖于红细胞运载血红蛋白为组织携带氧气。红细胞太低,可能会贫血,典型的表现为上楼气喘吁吁,脸色蜡黄。红细胞多了也不好,会使得血液黏度增大,引起血液流通不畅。 血红蛋白:主要是携带氧气,每100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性约120~160克,女性约110~150克。优秀的运动员则可以达到 170-180克,由于携带氧气的能力强,所以体力好。 血小板:当我们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到止血作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30万个。当血小板过少时,止血困难,一有伤口就麻烦了。当然血小板过多,也易形成血栓。 尿常规: 如果肾脏有病变,大部分都能在尿常规中有所反映。尿常规化验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有无蛋白、有无白细胞等。单从尿液的颜色上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来,比如透明淡黄色的尿液变成血尿,则有可能是肾结石、尿路感染等。在正常情况下,尿里是不会发现蛋白、白细胞,如果发现尿常规里有任何两项都应该尽早看医生。 乙肝两对半: 一般......>>
问题四:体检报告出来了怎么看? 10分 在哪里查的?体检报告上肯定有客服电话,可以电话咨询,也可以去体检中心让医生解读!
还有一种办法,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在线体检咨询平台,可以发到网上,进行网络咨询。
问题五:怎么查看体检报告去医院官网,有些医院官网上面已经开通了体检报告查询窗口,或者拨打医院体检中心电话咨询也是可以的
问题六:体检结果报告单 体检报告怎么看抗HBS(+),是抗体,阳性说明你不仅没有乙肝且对乙肝免疫力,你放心吧,你现在是打了疫苗后的最佳阶段,不会得乙肝的
问题七:体检报告怎么看? 20分 体检分析:
体检时发现总胆固醇升高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胆固醇的升高,导致其沉积在血管内皮上,损伤血管内皮,并致血管粥样硬化,如果粥样硬化的斑块比较大,可引起血管狭窄,导致供血不足,如果斑块脱落,易堵塞血管,导致血管所支配的组织或器官缺血、坏死。比如临床上常见的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指导意见:
1、总胆固醇及第密度脂蛋白升高,均要口服降胆固醇的药物,降胆固醇的药物不单纯又降胆固醇的作用,还有缩小斑块、减少斑块形成过程中导致的炎症等作用。
2、并定期复查总胆固醇及低密度低蛋白等。
问题八:体检报告结果怎么看? 5分 体检报告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医生主观诊断的部分,包括内外科、耳鼻喉眼的检查,比如听诊、耳镜、视力检测等,这个部分多数医生会直接告诉你结果。
再一个部分是医技科室借助设备完成的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如心电图、血压等,影像学检查,如B超、胸片或胸透等,CT、核磁等在一般常规的体检中很少应用。这个部分的报告结果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有阳性结果,检验医生会提供一些建议性文字,给出进一步处理的意见。
最复杂最不容易弄明白的,是实验室诊断,也就是化验室出的报告的这个部分。
体检报告最常见的异常情况
●心电图
T波异常:这是心电图中最常见的异常情况,提示心肌缺血,可能与冠心病、高血钾、高血压或检查前过度疲劳有关,有参考价值,不做诊断依据。
建议:去心血管专科进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心脏病变。
●腹部B超
脂肪肝
建议:轻度脂肪肝通过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和限制饮酒会减轻,中度及以上需要治疗,同时定期做B超追踪观察。
肾囊肿:2/3以上见于60岁以上老人。
建议:小的、无症状的肾囊肿一般不需要处理,多发或有并发症的肾囊肿需要到泌尿外科或内科进一步治疗。
胆囊息肉
建议:到普外或肝胆外科咨询诊治。
●妇科B超
子宫肌瘤
建议:肌瘤小且无症状可以不处理,随访观察,定期复查。如有症状,或肌瘤大于两个月孕者,可手术治疗。
卵巢囊肿
建议:良性占多数,与月经周期有关。视病情手术切除。
实验室检查
血糖(Glu):检测糖尿病的依据。可有生理性增高,如餐后1~2小时、情绪紧张等;也可见生理性减低,如饥饿、运动、应用过量胰岛素等。
建议:一般体检多为空腹血糖,为增加准确性应同时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
尿素氮(BUN):检测肾功能的主要指标。生理性增高见于高蛋白饮食、剧烈运动、年龄偏大、肿瘤等,病理性增高可见于肾脏疾病、幽门梗阻、长期腹泻、剧烈呕吐、尿路结石、前列腺肿大、肿瘤等。
建议:偶尔一次尿素氮轻度升高,不一定有临床意义,可以复查。如果连续多次升高则应引起重视,建议到肾内科进一步详查。
尿酸(UA、URIC):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轻度尿酸增多因高蛋白饮食所致,不需要治疗;明显增高则可导致痛风、痛风性肾病等。
建议:偶尔一次尿酸增高,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最好复查,持续增高则应结合临床进行处理。
总胆固醇(Tc、CHOL):持续性总胆固醇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甘油三酯(TG):生理性增高常见于高脂饮食、肥胖等,病理性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
低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建议:血脂影响因素很多,偶尔一次检查发现总胆固醇轻度增高不一定有临床意义,如连续多次升高,应引起重视,建议结合其他脂类指标及临床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减少脂肪摄入。
高密度脂蛋白(HDLC):好胆固醇,它的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增高未必被证明对冠心病有额外保护作用。
建议:建议结合其他脂类测定及临床进行综合评估。
甲胎蛋白(AFP):肝癌普查及诊断的主要指标。
建议:体检中如果发现甲胎蛋白轻度升高,建议复查,如果连续多次持续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结合其他检查指标及临床进行综合判断。
癌胚抗原(CEA):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有长期吸烟史及良性消化道疾病时也会升高。
建议:偶尔一次检查轻度升高,不一定是恶......>>
摘要:体检报告单看不懂怎么办?在生活中,很多人去体检时,每次拿到体检报告都会被上面的专业的医学名词和一堆的数值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其实,体检报告也并不是很复杂。看体检报告不是简单地看数据,要理解数据高低的含义。即便数据显示有异常,也无需担惊受怕,尽早就医即可。下面告诉大家如何看懂体检报告单,体检报告单上的项目表现反映了什么情况。许多人认为无病无痛就是健康,其实不然,身体上没有明显不适并不等于健康,许多疾病在初期可能没有明显不适。体检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检查发现人们身体中各种潜在的健康风险,并从健康检查资料的对比分析中了解受检者健康状态的动态变化,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看体检报告不是简单地看数据,要理解数据高低的含义。即便数据显示有异常,也无需担惊受怕,尽早就医即可。大家应该妥善保管每年的体检报告单,以便医生根据数值变化作出更详准的判断。
看懂常规检查报告数值血常规血常规主要关注的项目是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如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参考值,则是贫血;血小板数值偏差很大,可能会引发心梗等疾病。不少体检者常检出白细胞低于正常值,原因有三: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而白细胞升高要考虑有感染的情况,如急性扁桃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尿常规尿常规检查内容很多,主要看尿蛋白、尿糖和尿隐血三个指标。同时出现“尿隐血+”和“尿蛋白+”,可能是隐匿性肾炎;如果两项都是“++”,可能为肾炎;尿糖出现“+”符号,则是确定糖尿病严重程度的依据。
肝功能常见的肝功能五项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指标如果高于参考值,说明出现肝功能损伤,需及时就诊。
肾功能主要是尿素氮、肌酐、尿酸三项指标。单纯尿素氮偏高不能说明肾脏有问题。短时间出现肌酐波动,有很多外在因素,例如是否在此期间使用过抗生素或影响肾功能的药物、是否有发烧感冒症状;当然,没休息好也可能是原因之一;还要考虑是否存在实验室误差等因素。
血糖空腹时血糖参考值为3.9~6.1,如果查出超过6.1,又没达到7.0,就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人之间,需要干预和关注。
心脏常见的心电图问题有窦性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动过速、不完全性传导阻滞等。在心电图检查中,许多女性都查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因该项结果与检查时的呼吸有关,如果是年轻女性查出这项一般都没关系,年纪大的女性则要注意复查。通常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右侧的传导阻滞等,原因可能是紧张情绪等造成,多数不代表健康问题,不过也有部分是疾病或心脏本身的问题。
健康体检报告问题1、肝功能检查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有丙氨酸转氨酶(ALT)或称谷-丙转氨酶(GP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或称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俗称肝功三项。
在各种酶实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
2、高血压检查无论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有损健康。血压低会让人感到疲乏、无力,而血压高则会引发脑溢血、中风、心脏病,甚至肾脏疾病。所以重视血压其实是对心、脑、肾的保护。每次体检,测量血压已成为最常规项目。
表现:>140/90mmHg即高血压;<90/60mmHg即低血压。
对策:少吃点盐。
3、糖尿病检查在确诊为糖尿病之前,一般会有三个阶段:一是餐前血糖不高,餐后血糖高;二是餐前血糖高,餐后血糖不高;三是餐前餐后血糖都高,这个时期称为糖尿病前期。
表现: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即糖尿病。
对策:多吃点杂粮,玉米、黑米、小米、糙米..各种米,红豆、绿豆、黄豆、芸豆,各种豆。
4、尿检指数在尿液检查中,通常会看到蛋白质、白细胞、隐血等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出现阳性,并不一定表示有问题。尿液检查标本的正确收集非常重要,最好要收集中段小便。
看到体检报告上偏高或偏低的箭头,不要太过紧张,很多项目单独偏高问题不大,比如尿酸偏高,而血糖、血脂、血压都正常,而且也没有肥胖,那只要少吃点豆制品、海鲜,饮食控制好了就可以了,但如果其他几项也高,那就要警惕代谢综合征。还有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项,如果偏高,则反而是好事,这样的人容易长寿。
5、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测定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度相关的特殊细菌,感染后引起胃与十二指肠的炎症性破坏,较难清除。
建议:如果还有其他胃部症状,如腹痛,胃胀,反酸,嗳气等,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以及通过胃黏膜的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诊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6、甲胎蛋白定量如果偏高可能预示肝脏、肠道有炎症或肿瘤。除了肿瘤,一些慢性炎症也会使甲胎蛋白偏高。所以,数值偏高也不要太惊慌,可以先到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如果检查说没问题,则可以定期复检,观察甲胎蛋白是否在持续增高。
7、血常规对无血液病、健康的体检者,主要关注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量。
其他多项,主要是方便血液科医师做综合诊断查考,单个指标或某几项指标不达标,不能说明问题。
8、肾功能三项肌酐+尿素/尿素/尿酸这三项指数偏低都是正常的。若偏高则有几种可能:
如果肌酐+尿素两项都增高,多见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者。
如果尿素只是轻度增高,而且确定自己没有慢性肾脏疾病,大多数属于正常情况。
尿酸偏高表明有“高尿酸血症”,平常多喝水、少进食海鲜等高蛋白食物,否则容易发生痛风,引起关节痛、肾结石,甚至肾功能不全。
9、高血脂检查甘油三酯是血脂检查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增高有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硬塞、急性胰腺炎、糖原积累病、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妊娠后期。
甘油三酯>1.7mmol/L,即超标。
对策:多喝茶,红茶、绿茶、普洱茶,茶能刮脂,少吃动物肝脏。
10、胆固醇其中胆固醇帮助诊断高血脂症、冠心病及继发性疾病。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
体检健康建议目前体检中最常见的就是“生活方式病”,其中包括高血脂、脂肪肝、肥胖、前列腺增生等等。这一群组疾病发病主要与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想要阻止此类病进一步给身体带来危害,建议,不断进行良好的生活改善非常重要。对于生活方式病,真正的危害不是来自疾病本身,而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对危害健康的因素认识不足,不懂得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从改变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做起,从合理安排膳食结构做起。
另外,对于体检报告最后的医生建议,大家一定要重视。如果医生建议说需要复查,千万不要大意,以免耽误病情。
摘要:一般来说,甲胎蛋白是临床上用来提示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的一个指标。其实甲胎蛋白偏高不一定就是肝癌,还会有很多种情况的。那么甲胎蛋白正常值范围是多少?甲胎蛋白偏高说明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甲胎蛋白是检查什么的
甲胎蛋白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种蛋白,在临床工作中检查甲胎蛋白能够对一些病情作出预测。
1、在非孕期检查甲胎蛋白,主要是判断肝脏疾病,例如肝硬化,肝癌。因为在肝脏疾病的情况下,肝脏释放甲胎蛋白增多,会引起血液当中甲胎蛋白浓度增加,所以如果出现甲胎蛋白增高,需要通过CT或B超判断肝脏是否有病变。
2、在孕期检查甲胎蛋白,主要是判断胎儿有无神经管缺陷。因为如果胎儿有神经管缺陷,例如无脑儿或脊柱裂,这样脑积液就会进入羊水当中,引起羊水当中甲胎蛋白含量增加,进而引起母体当中甲胎蛋白增多,这样通过唐氏筛查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管畸形高风险。如果唐筛提示高风险,就需要做系统超声进行确诊。
甲胎蛋白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正常人甲胎蛋白参考值在5到10之间。
甲胎蛋白偏高说明什么问题
1、肝癌
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注意:不能仅仅凭借甲胎蛋白偏高的指标来诊断或排除一种疾病是不可靠的。
2、怀孕
妊娠期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μg/L,约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3、新生儿
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分,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
4、新生儿肝炎
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性胆管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5、非恶性疾病
可能与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管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但是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6、生殖细胞肿瘤
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患者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7、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甲胎蛋白偏高怎么办
1、可以多吃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水果,因为维生素c具有防癌抗癌作用,虽然不能明显降低甲胎蛋白水平,但是却可以使甲胎蛋白不再持续走高。
2、甲胎蛋白高可能和肝脏超负荷工作有关,因此我们要注意饮食上的清淡和少量多餐,因为大量的食用食物后肝脏不能完全代谢,就会形成肝脏压力,引起甲胎蛋白高。
3、多食用菌类食品,如木耳、香菇、蘑菇等,能提高免疫力,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且易消化;少食用和不食用油炸、腌制、油腻太大和辛辣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以清淡饮食为宜。
2.高脂血症。(甘油三脂2.19)3.高尿酸血症。(血尿酸493.7)4.脂肪肝。5.胆囊息肉。(壁上分别探及约0.5cm、0.4cm高回声,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6.子宫肌瘤。(后壁肌间分别探及约1.5*1.5cm 、1.6*1.5cm低回声,边界清晰,边缘规则,内膜线清晰居中,双侧附区未见异常)7.甲状腺结节。(右叶实质内探及约0.3*0.3cm低回声,左叶实质内探及约1.3*0.8cm低回声,均边界清晰,边缘规则,未探及异常血流信号)8.双侧乳腺增生。9.甲胎蛋白增高(AFP)13.44ng/ml 参考范围<13.4)癌胚抗原(CEA)9.60ng/ml 参考范围<3(酶免法)治疗情况:近期没有吃过药也没有做过手术。病史:高血压。魏寿忠医生 答 2013-02-16 10:21:15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均为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物,部分肝硬化也会升高;CEA主要反映肠道的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有一定意义,吸烟也会导致一定的升高。目前AFP和CEA检测方法有很多种,酶免法的准确性,重复性不如时间分辨、电化学发光法等先进方法。由于你的AFP、CEA升高的不多,肿瘤的可能性很小,建议你去大医院用好的方法再进行检测,如果结果还是略有偏高,那么要定时进行复查。医生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医生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