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配合做一个胸片。过敏原检查,首先考虑是出现了过敏性支气管炎,出门尽量戴口罩,建议配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改善出现的咳嗽症状,而如果出现了过敏性哮喘,建议配合使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需要配合使用贞芪扶正颗粒,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改善症状,出门尽量戴口罩。
支气管哮喘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发于夜间或凌晨,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主要激发因素有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吸入物、感染、食物、气候改变、精神因素、运动及药物因素等。临床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本病以12岁以前开始发病者居多,以秋冬季节发病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本病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本病属中医学的“哮证”、“喘证”范畴。
哮喘名词解释: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强度随时间变化。
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
2018年5月,林江涛及其课题组于2016年完成的“全国城区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CARN-2015-01)”显示,哮喘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中国哮喘患者中仅有28.3%实现了完全控制,71.7%的哮喘患者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
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征为气道变应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如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多认为儿童患病率高青壮年。约40%患者有家庭史。本病属中医“哮证”范畴。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哮喘发作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在遗传方面可能是与多基因遗传有关;患者个体变应性体质和环境的影响常常为其高危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为某些致敏原,生物性致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屑、细菌、病毒、原虫、某些植物释放的一些致敏物质、某些食物成分等,非生物性致敏原如某些药物、某些有机化合物。气候变化、运动等可触发哮喘发作。
2.发病机制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哮喘发作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神经因素等有关。
(1)免疫学机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参与发生过程。抗原通过抗原递呈细胞激活T细胞,致敏的T细胞(主要是Th2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索(IL),部分IL再激活B细胞,使B细胞合成并分泌特异性IgE,这类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现的IgE受体结合。如机体再次进入同类抗原,则抗原与结合于细胞表现的IgE发生偶联,使相应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像血小板活化因子之类,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水肿、腺体分泌增多等,产生哮喘症状。
(2)气道炎症:炎症刺激,使某些细胞如Th2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使这些细胞再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加重对组织的损伤。另外,细胞因子及环境因素使气道上皮细胞分泌内皮素-1等使气道黏膜上皮下的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气道重塑;血管内皮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产生的黏附分子使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促进白细胞进入炎症部位,加重气道炎症过程。
(3)气道高反应性:抗原或其他刺激作用下,释放的细胞因子等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上皮下神经末梢暴露,导致气道呈现高反应性。
(4)神经机制:支气管受自主神经支配,有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神经等。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常表现为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低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且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的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神经递质如一氧化氮与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神经递质如神经激肽平衡失调,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病理】肉眼观察可见肺泡高度膨胀、肺气肿,支气管、支气管分支及终末细支气管内有黏稠痰液及黏液栓。组织学检查见支气管壁增厚,黏膜及黏膜下血管增生,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纤毛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增殖,支气管分泌物增多等。若哮喘长期反复发作,可出现支气管平滑肌肥厚、上皮细胞基底膜增厚,肺组织重构、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消失。
【临床表现】
1.症状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哮鸣音,严重者可出现端坐呼吸。
可有咳嗽、咳痰、大汗等症状,甚至烦躁不安、神志模糊之类的神经系统表现。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不等。可自行缓解或用支气管舒张药缓解。哮喘发作的一个特征是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
2.体征非发作期体检无特殊变化。发作期胸部过度充气状态,呼气延长、广泛哮鸣音。当哮喘症状不重或严重时,则可能听不到哮鸣音。严重者则可能有发绀、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呼吸等。
【并发症】发作时可并发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等。长期反复发作和感染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