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面引起脑功能的障碍。脑供血不足的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一般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扩血管药物和银杏叶制剂等。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如洋葱、西红柿等)、水果、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用脑。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不同年龄的人胸闷,其病因不一样,治疗不一样,后果也不一样。
一、功能性胸闷(即无器质性病变的胸闷):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往往会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像这一类的胸闷可以说是功能性的胸闷,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
二、病理性胸闷(即有器质性病变的胸闷):胸闷不仅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由于身体内某些器官发生疾病而引起的,即病理性的胸闷。如:
1.呼吸道受阻:气管支气管内长肿瘤、气管狭窄,气管受外压(甲状腺肿大、纵隔内长肿瘤);
2.肺部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
3.心脏疾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脏肿瘤;
4.膈肌病变:膈肌膨升症、膈肌麻痹症;
5.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病理性胸闷可以突然发生,也可以缓慢发生。突然发生的多数是由于急性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急性哮喘、急性气管内异物心脏病急性发作、急性肺梗塞等。缓慢性的胸闷则是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儿童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纵隔肿瘤;青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等。
总之,对于胸闷必须引起重视,以免延误必要的治疗。你应该到医院去进行胸部透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等检查以及肺功能测定,以便临床医师进一步确诊。
参考资料:http://www.em800.com/n/ca15983.htm
胸闷 不可小觑
时下,最流行的词汇是“郁闷”,当人们嫌“郁闷”表达的还不过瘾的时候,“胸闷”一词就成了紧跟时尚潮流的“流行关键字”,失败、尴尬、沮丧、无奈都被形容为“胸闷”。其实,真正有胸闷症状的患者说到这个词时决不会这么轻松,那种透不过气来,严重缺氧的感觉会让人产生濒死之感。胸闷的出现预示着一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的存在,不可小觑。
冠脉缺血胸闷当先
关键词:寒冬、心肌缺血、心梗。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近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许航(化名)50岁,在西安一家企业的职工医院工作,平时自认为体健如牛。可是几天前,一天临近傍晚时分,他感到有些胸闷、气短,因为平时并无心脏病,所以家人和他本人并不在意,喝了点水,就睡觉了。没想到,半夜里剧烈的胸痛让他痛不欲生,急救车送到医院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最后的结论是急性心肌梗塞。
张素清教授告诉记者,胸闷是一种症状,许多疾病都可能出现,但以内科疾病为主,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寒冬时节,心脏病猝死的发病率较高,尤以12月份至次年2月份这段时间为甚,特别是在连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急性心梗发病率显著增高,四五十岁的壮年人,更应该加倍注意。
隆冬季节,由于寒冷对机体的刺激,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苯酚胺分泌增多,后者可使人的肢体血管发生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发生。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苯酚胺本身还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 血液浓缩,使血小板易于凝聚,形成血栓,这也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在温度低的情况下,血管收缩,血压容易升高,加重了心脏负担,这些都可能导致心梗猝死。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常伴有剧烈的胸部疼痛。但是,对老年人?穴一般指65岁以上者?雪却不尽然。据资料分析,将近1/3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不会产生剧烈的胸痛,而胸闷则是最常见的症状。由此可见,对于老年人,不宜将有无胸痛作为鉴别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依据。
绝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先兆,当你感到胸闷,胸骨后疼痛,有时还会向左肩部和背部放射时,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心绞痛,及时去医院诊治。
如何安全度过心脑血管病的冬季高发期?一是天气多变时,适时加减衣物。二是按时服药。应随身携带几片有效期内的硝酸甘油,如突然发病,该药可有效舒张冠状动脉,缓解症状。三是加强自我保健。要保持适当的活动量,不要因天气寒冷,而懒于外出,使抗寒能力下降。此外,冠心病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中医西医都不应排斥,以对病情有利为最佳选择。
心肌受累胸闷相随
关键词:病毒感染 心肌损害。
好发人群:儿童及青壮年。
12岁的晓军父母都是军人,平时由爷爷奶奶照看。半个月前晓军突然发烧,嗓子痛,休息了几天,服了一些感冒药就好了。谁知,近几天晓军总感到胸闷憋气,几分钟就大口喘气一次,老人认为这孩子不想上学,故意作怪,就没有在意。不想,晓军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胸闷、心慌、头晕的无法坚持上学了,才引起老人的重视。经过医院检查,晓军患了病毒性心肌炎,他的胸闷症状就是心肌炎在作怪。
郝伟主任说,心肌炎多由感冒病毒引起,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发病之初常以感冒症状为先驱,如恶寒发烧、全身酸痛、咽喉疼、咳嗽或吐泻等。患者在2周左右如出现胸闷、心慌、气短、心前区不适等尤其应引起注意。由于病毒性心肌炎起病隐匿,易使人容易误解为感冒未彻底痊愈而误治。心肌受累明显时,患儿常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头晕及乏力等。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灰白、四肢冷湿及末梢发绀等,可在短时间内发生意外。
治疗?押1、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2、激素;3、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4、中医中药对此病的综合治疗,整体调理,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5、多进食含维生素C类水果(如桔子、番茄等)及富于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等);6、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7、服药要遵医嘱,尤其是伴心律失常的患者,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8、避免剧烈活动,注意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颈心胸闷易误诊
关键词:颈椎病,胸闷,胸痛。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群。
孙竹筠50岁,是一个政府机关的会计师,八年来反复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多家医院均诊断为冠心病。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并无效果,胸闷、胸痛频频发作。医生在追问病史时发现她的“心绞痛”多在伏案时间过久、高枕睡眠起床时或突然扭头或甩头后发生。体检发现颈椎活动轻度受限,X线片及CT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椎轻度骨质增生,故确诊为颈椎病所致的颈心综合征。经采用中药内外综合治疗3个疗程,症状全部消除。
张教授分析道,颈心综合征患者年龄多偏大,多有血脂偏高动脉硬化趋势,一些医生又多忽视职业、病史的采集和详尽的全面体检,过于依赖仪器等辅助检查,尤其是当影像学检查有可能与临床症状不符时,更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颈椎病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统称为“颈心综合征”。 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可有胸闷不适、心悸、气促等表现。心电图上可见有缺血性ST段与T波变化,有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它与劳动负荷增加、情绪激动无关,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及钙离子拮抗剂不能缓解;而颈椎负荷增加却常常是此类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如高枕卧位,长时间维持过度仰头、低头的体姿,脊背受凉、扭伤、劳累等。
“颈心综合征”根源是颈椎病,所以主要是治疗颈椎病。在日常生活中要纠正高枕卧位,避免过度仰头、低头,注意颈部保暖;局部进行理疗,热敷;适当的颈部体操以活动颈部,可缓解或减轻“颈心综合征”的各种症状。
焦虑不安胸闷气短
关键词:紧张焦虑,胸闷,心慌。
好发人群:青壮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詹江是西安一家企业的政工干部,今年40岁。去年7月乘飞机到北京开会,在飞机上突然出现紧张胸闷、心慌,手脚发抖,到京后病情缓解。两月前再次乘火车到北京,途中再次发作,当时自认为是“心脏病”,要求在中途下车,并住进了医院。自此胸闷、心慌、紧张、焦虑烦躁、发抖等情况一直存在,几乎每天都有发作。医生拟诊为“隐性冠心病”。服丹参片、三磷酸腺苷、谷维素、脑乐静等无效。后来到精神卫生中心咨询,医生再次给患者做了心电图、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血酯及其它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但是他的Hamilton焦虑量表总分为21分,医生才做出了“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
西安精神卫生中心的贾瑞主任介绍说,焦虑症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5%,表现通常有三个方面:1、内心体验:惶惶不可终日,烦躁不安;2、植物神经系统变化:胸闷,心跳加快,心悸,胃肠蠕动下降,食欲下降等;3、运动系统表现为无力,手脚发软,细微震颤,发抖,多余动作出现如眨眼、咬牙等,面肌紧张,坐立不安等等。
在出现焦虑症的各种症状以后,患者一定不要盲目乱用药物,应该到相关的医疗机构去咨询,弄清自己到底是不是患了焦虑症。心理治疗的重点是1、解除精神紧张的原因(即改变认识)。给予适当的支持,使之解除顾虑,放弃不合理的要求。2、端正对疾病的认识。应在医生的帮助下,对自己各种症状的产生及自己的躯体状况有正确、清楚的认识。
贾瑞主任说,还有一种人,心脏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但就是经常感到胸前憋闷、心慌气短、紧张恐惧,有一种频临死亡的感觉,好像必须马上抢救。这实际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这类患者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思考,思虑多,对任何事情都要弄个究竟,也就是善于思虑的优点发挥过头了。
心理卫生专家提示: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关系不可分。比如,当你受到外界刺激或心理因素刺激时,生理反应会很强烈,可出现胸闷、心慌、出冷汗,这些都是人的正常生理防御功能。但如果此种现象持续时间过长,也没有具体原因,那么可能就患有心脏神经症了。即便如此,也不必惊慌,只要通过系统治疗,心脏神经症是完全能够治愈的。
胆囊伤心胸也闷
关键词:胆道疾病、心慌、胸闷。
好发人群:较肥胖的中年女性
赵颜华(化名)45岁,在西安一家中学当老师。最近几个月觉得胸闷,心慌,心跳忽快忽慢,右上腹疼痛,医生诊断为心绞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日前,在一次上腹剧烈疼痛之后,她因急性胆囊炎发作切除了胆囊后,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即随之消失。
赵琨主任认为,赵老师的病根不在心脏而在胆囊,她患的是胆心综合征。胆心综合征是种易与心脏病相混淆的疾病。在临床上,医学专家早就注意到胆道系统疾患的病人,可出现类似冠心病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变,其中以中老年女性患者,特别是身体肥胖者发生率较高。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可能涉及以下两点:①胆石症与冠心病都与脂质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因此可能在病因与发病学上存在某种联系。②胆道系统与心脏在神经支配上有共同通路,可能通过神经反射而发病。
胆心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电图改变,有的患者伴有右上腹部的疼痛,用心血管类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 胆心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治疗胆道疾患,控制胆道炎症,去除胆道结石。
名词解释 胸闷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重者觉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
一、功能性胸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往往会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像这一类的胸闷可能是功能性的。
二、病理性胸闷:由于身体内某些器官发生疾病而引起的,即病理性的胸闷。如:1.呼吸道受阻:气管支气管内长肿瘤、气管狭窄,气管受外压(甲状腺肿大、纵隔内长肿瘤);2.肺部疾病:肺气肿、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3.心脏疾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4.膈肌病变:膈肌膨升症、膈肌麻痹症;5.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儿童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或纵隔肿瘤;青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773843.html?si=8
你好,我是知心蓝医生。
心率对于冠心病的患者来说是很重要的,细心的冠心病的朋友都会注意到,在服用的药物里面,其中有一个药物就是美托洛尔或者比索洛尔,这个药呢,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来控制心率。关于冠心病与心率,有以下几方面您需要了解。
1、冠状动脉供血特点
在我们人体,除冠状动脉以外的其他所有的动脉,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也就是在高压和低压的时候都是可以供血的,而心脏的供血也就是冠状动脉的供血是非常特殊的,由于解剖结构的原因,只有在心脏的舒张期才是给冠状动脉供血的时间。
2、心率与冠状动脉供血
在正常心率范围内,也就是说在60次到100次每分钟之内,心率越慢,心脏的舒张期越长,越有利于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而心率越快越不利于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尤其是对于本身有冠心病的患者。
3、心率快增加心肌氧耗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都是一个做功的过程,做功就要消耗能量。而冠心病本身就是心脏血氧供不应求的疾病。这道理很简单,心率90次每分钟的患者与心率60次每分钟的患者相比较,血氧消耗不就是1.5倍嘛,自然不利于冠心病患者,这个数值不一定完全准确,但道理就这么个道理。
4、心率太慢也不行
每一次心脏舒张,就是一次冠状动脉供血,心率慢一点有利于冠脉供血。但是心跳如果太慢,也不利于全身其他器官的血液供应,这就涉及到心脏指数的问题,每分钟心脏输出量的问题,它是每次心脏射血量与心率的乘积,所以心率太慢也不行,要晕厥、昏迷的。
5、最佳心率是多少?
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如果心率维持在55~60次/分治疗,既能够有利于冠脉的血液供应、减少心肌氧耗、有能够维持足够的心脏输出量,达到一个平衡,所以目前建议将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控制在这个范围。
6、如何控制?
最常使用的药物就是β受体阻滞剂,就是开头提到过的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服用这类药物要注意监测心率,若高于目标心率,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加量,若出现心率低于50次每分钟,要减药或者停药。
总之,冠心病的治疗,除了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经典的阿司匹林和他汀的药物的治疗,控制心率也是非常重要的,55~60次/分钟就是最佳心率,这一点常常被患者、甚至部分医生所忽视。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导致的一类心血管疾病的总称。从年龄上来看,老年人特别是有三高等基础慢病的老年人,发生冠心病的几率往往更大,有了冠心病,医生往往首先要强调心率的控制,冠心病患者,心率应该控制到多少合适?又应该如何合理的控制心率呢?
何为冠心病?我们的身体是一个非常精密的有机体,遍布全身的血管通过血液循环为身体各个部位输送氧气和营养等所需的能量代谢物质,而作为血液循环发动机的心脏,同样也需要血液的供应,为心脏血液供应的主要血管网,形似一个王冠,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冠状动脉。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三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长期影响,我们的冠状动脉会逐渐出现弹性降低,同时硬化、狭窄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未超过50%,通常认为是不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一般也不会有太明显的不适症状,但如果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超过50%以上,在医学上就会将其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比如说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劳力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规律心绞痛,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引起的急性心梗等急慢性心血管疾病,都属于冠心病问题。
老年人冠心病心率控制到多少合适一般说来,对于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通常都需要进行心脏的多方面检查,比如心电图初步排查心肌缺血情况,比如心脏彩超观察心脏生理变化情况,比如冠脉造影检查确认冠状动脉狭窄实际程度等等,在这些检查的同时,心率这个简单的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冠心病患者,本身就有心脏供血不足的问题,而如果心率较快,心脏所需的氧气和能量就更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冠状动脉的狭窄,心脏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心脏就会出现心绞痛等不适症状,而如果长期的不控制,心脏还会出现心肌肥厚,心功能下降等问题,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合理的控制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不但能够缓解心绞痛的发生几率,同时还有助于冠心病的病程发展,心功能因心肌缺血出现受损的风险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不管是慢性的冠状动脉狭窄,出现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梗)经过血运重建治疗(如放支架、搭桥等)的冠心病患者,都应该积极的控制好心率水平,这个心率控制到多少合适呢?根据相关的指南推荐,一般建议冠心病患者如果是慢性的冠心病患者,一般静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为宜,而急性心梗患者二级预防中的静息心率,则应当控制在50~60次/分为宜,一般不宜低于50,以免引起心动过缓的风险。这样的心率,能够保持心脏正常功能的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助于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发生几率和死亡率。
老年人冠心病如何控制心率如何控制好心率,以有效的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呢?对于这个问题,千万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吃哪种药那么简单,控制心率,同样也是结合生活调理、药物控制、心率监测多方面的综合干预过程,这些方面积极的做好,才能够更好的加强心率的稳定控制。
比如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坚持运动锻炼,通过长期的有氧运动,就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率;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要急躁、生气,就有助于心率的平稳控制,减少因情绪影响心率的风险问题;注意戒烟限酒,减少烟酒摄入影响心率,这些生活调理的方面,都是值得在冠心病患者心率控制中的重要方面,值得一直保持。
用药方面,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控制用药,一般首选高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这些药物无内在拟交感神经活性,不但有助于控制心率,改善心肌缺血,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如果对此类药物有用药禁忌的,则可以选择非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尔硫卓等来加强心率的控制,对于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使用上述药物治疗后心率仍然无法达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伊伐布雷定。
对于心率控制的用药,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一般情况下,不管是选择何种药物,都建议从低剂量起始用药,并做好心率的监控测量,以达到我们前面谈到的静息心率水平,并能够长期稳定保持为原则,如果因为某些原因需要停药,也要注意不要骤然停服,应当采用逐渐减量服药的方式,尽量避免骤然停药带来的心率出现骤然升高,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在服药控制心率的过程中,要注意心率的监控测量,了解自身的心率情况,保持心率平稳达标,才能够更好的调理好冠心病问题。
这几天正好治疗的一位老者,今年66岁,反复心绞痛,有人建议他做造影,可是老者很抵触这件事,于是托人找到我,问有没有好办法?
王医生仔细看过后,说只能试试看,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再发作,经过王医生1周的治疗,目前老者已经不发作心绞痛了。
老先生是一个月前活动后出现心前区疼痛,后来确诊是劳力性心绞痛,有医生给他开了阿司匹林、他汀、单硝酸等等药物;可是效果并不好,有时候走路快了还是发作心绞痛。于是就有人建议他心脏造影,心脏支架治疗。
可是这位老先生不愿意手术,害怕支架,听他邻居说认识我,于是找到了我,我详细问完病情,目前老者的心绞痛还属于劳力性心绞痛,相对来说叫稳定型心绞痛,暂时心肌梗死的风险比较低,更主要王医生查了他的心率,目前休息的时候仍在80次/分;王医生告诉他们先把心率降低,然后再观察,如果不行我们再想办法,实在不行就造影。
可是老者问心率80不是正常吗?再降低会不会有危险?
王医生告诉他,放心吧,目前心绞痛反复发作,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心率太快,我们想办法把心率降低到60次左右;什么道理呢?您想想心脏一分钟跳动80次需要的氧多还是心跳一分钟60次需要的氧多?当然是心跳相对越慢所需的氧越少,而心绞痛的本质其实就是心肌缺氧。我们降心率的目的就是降低心肌耗氧量,心肌耗氧量降低后,发生心绞痛的比例就减少了。
于是王医生给他开了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经过一周的治疗,心率从80逐渐降到60次,从此心绞痛得到控住了。
这个病例,不是个例,因为冠心病的治疗指南,和心衰的指南,以及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冠心病或心衰的患者,心率控制在55-60次相对来说是最理想的,可以降低心绞痛及心衰的发生率,降低住院率,延长寿命。
大量的研究也正是,在正常范围内,心率相对越慢,死亡率越低,所以,对于冠心病的人或心衰的人,我们尽可能把心率降低在60次左右;当然除了降低心率,还必须把血压、血糖、血脂降到理想范围,这样心绞痛、心衰更加稳定。
总之,对于冠心病的患者,不是说看到冠心病就建议造影,只有把心率、血压、血糖、血脂调到理想范围,冠心病稳定的话,当然不需要造影,更不需要支架!
当然我们一般评估心率都是评估休息时的心率,最佳理想心率是55-60次/分。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
冠心病患者在医生治疗时,医生最重要注意的就是心跳次数,因为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病,心跳次数就是一项指标,那么冠心病患者心跳应该控制多少呢?
冠心病患者的心跳次数应控制在 每分钟50次—60次 之间。心跳每分钟低于50次,会减少心脏给身体供应的总血量,引起患者乏力等不适。医生在随访冠心病患者时,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数心跳次数,看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心跳太快可能需要增加减慢心跳药物的剂量,心跳过慢则需要减少减慢心跳药物的剂量。如果患者心跳次数在控制很稳定的情况下突然减慢,不论是否伴随胸闷等不适,都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冠心病患者“目标心率”是否达标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临床上也常常被问起。今天,张大夫试着来给大家回答一下。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无论是接受了冠脉介入治疗(老百姓所说的放了支架),还是只是进行了药物保守治疗,都是需要注意让心率达标的。这里所说的心率达标,主要是针对冠心病患者心率普遍偏快的现实,使用一些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尔马尔等药物,让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慢下来。那么,问题就在这里,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控制到多少合适呢?
因为冠心病包括很多类型的患者,比如说心肌梗死患者和心绞痛患者,就都可以称之为冠心病患者。一般说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心率控制在50~60次/分钟比较合适;而对于病情比较稳定的冠心病患者来说,心率降到55~60次/分钟比较合适。其实这里对于心率的控制,主要原因是为了拮抗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降低冠心病患者病死率。
很多基层的医生,面对心率有一种先天的恐惧,他们一看到冠心病患者心率降到60次/分左右时,很多时候就会让患者把倍他乐克这类药物减量,怕心率太慢对患者有不良影响。其实这种情况下,只要患者无明显禁忌证及不适,55次/分左右的静息心率同样是可以接受的。
这就是张大夫对于冠心病患者心率控制的一点个人建议和感受,希望对手机前面的冠心病患者有所帮助。不过也提醒大家,冠心病患者心率的调整一定要在心内科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使用任何药物调整心率。
“冠心病已是人类第一杀手。”冠心病的发生与心率关系密切,为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控制冠心病患者心率是一项很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心率应该控制在多少合适呢?这个与各人还是有差异的。关于老年人冠心病的心率问题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冠心病?“冠”是冠状动脉的意思,它其实就会供应我们心脏血供最重要的动脉,而冠心病的本意就是由这条冠状动脉问题导致的一些心脏问题,意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的基础上,伴或不伴冠状动脉功能异常(如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简单理解成供应心脏营养的动脉血液供应不上了,所以心脏就开始出现小状况了。
老年人冠心病有什么特点?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由于衰老引起的机体和心理改变,所以老年人的冠心病表现不典型,可能不伴胸痛、胸闷、气短的现象,但是会出现心衰的的表现,全身软弱无力、出汗、上腹不适,而浙西很容易被认为是老年人年纪大了所出现的正常的表现。
而且在一些用药上,药效上也会与年轻人有差距,可能存在对有的药物不敏感,或者说药物作用出现时间相对长等。
冠心病与心率的关系冠状动脉给心脏供血,心脏跳动越快耗氧就会越高,也就是说当心率越快的时候就需要冠状动脉供应越多的血液来维持心脏的消耗,而冠心病的问题就是因为冠状动脉的问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相当于水管老化了,管子里面有淤泥了之类的把管子给堵起了,这样水流就小了。而血管则是“血管垃圾沉积”给血管堵上了,血液流通的就比较少了,所以供应给心脏的血液就少了。
本来正常的心率跳动需要的血氧血流少一些也能够维持,但如果心率太快,被堵的血管就供应不上心脏所需要的的血液了,就会让心肌更容易缺血、缺氧,所以心绞痛就更容易发作了。
冠心病心率保持多少呢合适呢?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慢一些的心率对冠心病来说会更好,所以关于冠心病的治疗中有的患者就会需要服用比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类的β受体拮抗剂,它们就能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减少心绞痛发作和增加运动耐量。
一般来说用药后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分,严重心绞痛病人如无心动过缓的症状可降至50次/分。
想要靠药物保持这样的心率,在用药的选择上和药物剂量的把控上可不容易,药用需要谨遵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后的监测也很重要,通常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心率不能低于50/分为宜,所以用药一定要监测好心率。
冠心病是不是心率越低越好呢?看到这里,有的人可能就会想,既然心率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率能降低,而且我们又能通过药物把心率降低,那么为何不把心率多降低一些呢?当然不是这样的,因为正常的心率60~100/分,只要足够的心率才能保证的我们心脏的射血,心脏如同发动机一般通过搏动把血液推动到各个脏器组织,心率就像是心脏这个发动机的转速,如果没有匹配足够的转速,就带不动我们身体的整个循环,就会让一些脏器组织缺血、缺氧。
所以心率的调控是有界限的,最低的心率也要能保证身体的基本需要,并非越低越好,但是个体之间也有差异,相对来说一些人可能60次/分就是极限,也有一些能够承受50次/分的心率。
老年人冠心病除了心率,这些危险因素也应该该被重视:1.血脂异常
在各种血脂异常中,高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危险增高的相关性最明显,心脏保护研究证实老年人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患病危险明显降低,监测胆固醇,如有升高根据医生指导进行调整。
2.高血压
脉压增大被认为是老年人心脏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而且以单纯性的收缩压高(高压高)最为常见,这样的高血压脉压差相对较大。有研究表明降压治疗能明显降低血管事件及脑卒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改善生活方式,如减少钠盐摄入、戒酒、降低体重以及适当的 体育 锻炼。
3.糖尿病
对于老年人来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缺乏更为重要,糖尿病患者粥样硬化发生较早且更为常见。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所以能够控制好血糖就能大大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4.吸烟
吸烟能使HDL胆固醇降低,对冠状动脉血流量、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纤维蛋白原浓度及血小板凝集性产生不利效应。吸烟使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同时吸烟对冠心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能起协同作用,戒烟能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能从戒烟中受益。
5.体力活动减少
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定期进行 体育 锻炼能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延缓生理功能的下降。根据身体情况选择适当强度的活动,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一般认为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中度户外 体育 活动最为适宜。
6.精神因素
抑郁的老年人,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且抑郁能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所以对老年人及患冠心病的人来说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多与人交流沟通,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户外活动调整 健康 心态。
7.过量饮酒也与冠心病有一定关系
总结老年人冠心病的心率应该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控制在相对低一些的水平55—60次/分,能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延缓冠心病疾病的发展。但是对于心率的调整应该遵从医生的指导进行,并非越低越好。自己可以多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戒烟、戒酒、适当活动等方面来进行调整,来帮助控制或者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先来看这样一组数字: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有高血压者,心率大于70次/分钟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将大幅上升,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将增加8%,让人担忧的是在冠心病患者中能将心率控制达标的不足50%。
这是因为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基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病变的血管收缩性能下降,血液循环受到影响,机体便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加快心率做弥补,加快的心率不仅使心肌的耗氧量增加,也使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和程度,如此恶性循环,增大了心血管疾病意外发生的可能。
因此,对于冠心病人来说不仅要控制血压,还要控制心率,必须实现双达标,这也是平时测量血压时医生会同时测量患者心率的原因,目前使用的家用血压仪上也大者带有心率检测功能,只可民很多人测量时只看血压的高低面忽略了心率的读数。
那么,冠心病患者的心率保持在多少就合适呢?临床上给出的建议是: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心率大于70次/分钟时,即应干预治疗,而治疗目标是55-60次/分钟。可采用的措施既要从生活方式干预入手,也要及时服用能减慢心率的药物。主要措施包括:
总之,对老年冠心病及有血压者应严格对心率进行控制,不可掉以轻心。
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的心率保持在多少最合适?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简单的说就是冠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狭窄,其供血区域的心肌细胞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会发生缺血缺氧性变化。
简而言之,冠心病时由于冠脉狭窄导致相应的心肌细胞出现氧供与氧耗不平衡,氧耗过大时心肌细胞会发生缺血缺氧性变化。
心脏的氧耗量与心脏的做功密切相关,后者与每博量(心脏每次收缩的射血量)以及心率二者相关,在每博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心率越快心脏作功越多、心肌氧耗量越大,由此可见心率对于心肌氧耗量的影响,其与心肌氧耗量正相关。
冠心病患者控制心率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心肌氧耗,以使患者的氧供与氧耗达到平衡。
那么,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控制在多少比较合适呢?目前认为,慢性冠心病患者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为宜,急性心梗患者心率控制在50~60次/分为宜。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患者若为急性心梗发作心率维持在50~60次/分为宜,若为慢性冠心病心率维持在55~60次/分为宜。
我们常说的正常心率是在60-90之间,但这个是平均值,也就是说这个心率水平适用于大多数正常人,但对于一些高龄和心脏类疾病的患者来说,这个标准有点高了,别说90的心率,80的心率都很危险。
年龄高的人,心率需要低一些! 心率其实就是心脏跳动的速度,我们常说年轻人有活力,指的就是心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功能会逐渐的下降,心率也会因此而减低,这种心率的降低是正常的,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好事,因为有研究显示“心率越慢的人越长寿”,这是因为在一定年龄后,心率过快的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风险,远比心率慢的人要高。
单纯的高龄人群,心率保持在60-70之间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其他不适可以再慢一些。
冠心病的人,心率需要低一些! 冠心病的机理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就简单说下:主要是因为心肌供血不足无法满足消耗,导致的供需失衡,进而出现心绞痛,如果更为严重就是心梗。
而这些供应来的血氧,会被心脏持续不停的消耗,这种消耗的外在表现就是心脏的跳动,更体现为心率,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心率越快,心脏跳动的速度也就越快,这时候所消耗的血氧也就越多”,当消耗远远高于血管所运输的血液时,就会发生危险,所以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保证心率过低是必须的。
虽说心脑血管疾病低龄化趋势明显,但目前此类疾病的主力,依然是中老年群体,绝大多数患者同时满足高龄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双重条件,这时候对其的心率要求就要更为严格,否则很可能发生危险。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心梗、心衰等心血管疾病也一样)来说,55-60才是最安全的心率范围,这对患者的预后也最佳。
大家知道吗,冠心病控制心率非常重要, 可以这样说:控制心率关系到冠心病患者的寿命! 冠心病二级预防“ABCDE”方案中的B方案指的就是使用B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和控制血压,国外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使用B受体阻滞剂能降低患者死亡率达44%-50%!
但是,很多人都不懂,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控制在多少最合适?不单单患者不懂,很多基层医生也不懂,很多非心内科专科的医生也不懂。很多医生因为不懂控制心率的目标值,在用药之后也不注重监测心率,把药用上之后就不管了,也不懂根据心率调整用药剂量。甚至有的医生害怕把心率降太低,担心心率太低会导致患者出现意外。
我们一般要求安静状态下心率最好控制在55 60次/分左右,严重心绞痛患者如果没有心动过缓症状,可降至50次/分。
常用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由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症状、用药反应、心率以及血压情况慢慢调整剂量,尽量将心率控制到理想状态。
吴医生建议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遵循医生的医嘱,不要随便停药或加药,无论加药或者或停药都要循序渐进。
我是全科医生,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文章给大家传播 健康 知识,码字不易,如果觉得我讲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或者加关注吧。如果觉得有用,还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许多患者在资询时都说自身有时候会出现胸闷和忽然有心梗的状况,实际上这就是偶发的心肌供血不足。当人处在过度紧张下的情况下有时候会出现暂时性的缺血性。
可是当心脏发生比较严重血供不够时是早已发生了反射性更改,也就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等因素引发了心脏血供不够,一旦心脏比较严重缺血性、氧气不足的情况下患者就会发生发慌、心慌气短、心梗和呼吸困难等。比较严重的甚至于会进步成心率失常、慢性心衰,最终有可能会产生猝死。
我们都知道心脏在身体的功效,是可以将血液泵出供货全身上下用的一个关键人体器官,假如心脏发生问题乃至停跳,没能获得及早的救治,人的生命也就抵达了一生的终点。大家都把心脏形容成人体的“汽车发动机”,心脏好与不太好决策着一个人的存亡。如果日常生活发生这5个病症要留意心脏是否发生了问题。
1.胸痛:如果经常会出现胸脯有榨取样的痛疼、烦闷、灼热感等主要表现,要当心心肌梗塞的产生。许多患者在描述胸痛时是觉得到有非常重的物品压着或像有扎针进来一样痛疼,给人觉得喘不上气来。也是有一部分患者表明痛疼的位置不只是在胸脯也有的会感受到左臂、左肩里侧乃至颈、咽喉部或下颌部都是有痛感。
2.发慌、心慌气短:许多患者会自身能感觉到心脏颤动的节奏感,那样的节奏感令人很难受,忽快忽慢,实际上这就是心率失常的主要表现。平常人在安安静静时心率会维持在每分60~100次。当人处在健身运动时心脏跳动会更快些,人发生心慌气短的情况下如同安安静静的人发生健身运动时的心脏跳动。
3.呼吸困难:当心力衰竭发生时,会造成支气管的作用降低,人就发生呼吸困难的状况。许多患者平躺着喘不过气来,可是坐起来后呼吸困难的状况就会有一定的减轻。
4.首领晕眩:心脏缺血性最开始受累的是人脑,也会造成大脑栓塞,因此会出现头昏、头晕眼花的主要表现。也极易造成脑栓塞,比较严重的会发生脑梗。
5.嘴唇发紫:日常生活的欠佳生活习惯会造成心脏负载加剧,许多报道里都有提及猝死的明星大部分全是年轻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愈来愈多的年轻人心脏发生了比较严重缺血性的主要表现,最终都是会由于劳累过度而产生猝死。
每一种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数值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正常值,但是如果某种波形及其数值偏离了正常值很多,那么这就出现了异常,即为ST段改变。
而心电图的st波段也有其相对稳定的数值。正常ST段应在等电位线上,有时有一些轻微的偏移,但ST段下移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不应超过0.5mm,而ST段抬高除V1-V3导联可抬高3mm外,其余 导联不应超过1mm。ST段下移的形态很重要,水平型、下斜型和低垂型下移意义大。而心电图st段改变。往往见于相应心肌局部缺血。
拓展资料:ST段改变的原因:
1、器质性的原因:现在许多青年人,出现明显的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等,以心肌炎、心肌病、甲亢等病理情况较为多见;中老年人出现明显的ST段下降、T波低平或倒置等,且伴有较明显的动态变化时,则以冠心病、心肌缺血为多见。
2、功能性原因: 多见青中年患者(女性较多),心电图检查可有ST-T改变,以下壁多见,类似心肌缺血,患者可有心悸、胸闷、心动过速、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这种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患者在服用心得安后症状可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做心得安试验后,低平、倒置的T波及S-T段可恢复正常,称心得安试验阳性。借此可与冠心病的心肌缺血相区别。
3、电解质异常,主要是钾离子代谢异常。
4、早期复极综合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