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情况可能是由于平时饮食没有规律性,或是胃肠道炎症的原因导致的腹泻,也有可能与其他的原因有关系的。
指导建议:
到医院做一下检查,如果有炎症的话,配合药物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饮食,不要经常吃辛辣刺激性和太凉的食物,好好休息!
目前,一些学校因各种原因导致教师缺员,如:女教师休产假、老师请病假等,就需要向社会招聘教师。
一、教师属性不同
在编教师由国家统一按月发放工资,各种福利待遇都有保障,严格按照劳动法办事。非在编教师说白了就是临时教师,工资由学校自行解决,福利待遇和在编教师区别很大,也没有保障。
二、工资悬殊过大
在编教师的工资由基本工资、教龄津贴、课时工资、物价补贴、取暖/降温费、绩效工资、交通补助等组成,执行的是国家标准工资结构。而非在编教师的工资就不是结构工资了,招聘时,学校会告知一个月多少工资,属于块工资。这种工资一般很低,是在编教师工资的一半。
三、非在编教师基本情况
之所以有人愿意做非在编教师,原因也是各方面额的。
1、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没有找到工作。又缺乏教学经验,觉得在公立学校代课,可以积累经验。
2、和学校领导熟悉,准备进入教师行业的。
3、因某些原因,打算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在公办学校做个过度。
4、家庭条件好,对外图个名声,以便于按照家庭意愿实施他们的计划。
5、上级领导承诺招教入编,一时没有办成,过度一下。这种多以人情世故为主。
食用土霉素的【不良反应】之一
1.消化系统: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腹泻,偶有胰腺炎、食管炎和食管溃疡的症状,多发生于服药后立即卧床的患者。
再说这种药现在临床上基本已经淘汰。
老年人拉肚子如果不厉害别吃那么多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清淡的为主,拉肚子期间多喝米糊糊(大米豆浆机打碎)或者面糊糊(把小麦粉炒熟用开水冲服)等,容易消化且给胃裹上一层保护膜,效果也理想。 倘若拉得厉害且时间久了那就让医生开消炎药,多喝开水配合好的快。
希望你妈妈早日康复!
你好
您的情况已知悉。备孕期间通常不建议使用抗生素,
可能有一定的致畸、流产可能。中成药致畸的影响较小。
孕早期对胎儿的影响是全或无的,孩子暂时可以尝试要
满意请采纳
中医所说的食谷不化,大肠的收敛能力弱了,大便难以成型,拉稀和大便颗粒就是大肠的能力弱了,要仔细分析病因才好组方治疗,建议你到正规的中医医院治疗。
可能你是因为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粗硬,或偏嗜肥甘厚味,或嗜浓茶烈酒及辛辣过烫饮食,损伤脾胃,以至,下利,食谷不化,阻滞胃脘,脘腹痞闷,脾虚挟湿 。
建议组方:
参苓白术散
[编辑本段]类属
中医方剂。
[编辑本段]类别
补益剂:补气。
[编辑本段]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编辑本段]异名
参术饮(《张氏医通》卷十六)。
[编辑本段]组成
莲子肉(500克) 薏苡仁(500克) 砂仁(500克) 桔梗(500克) 白扁豆(750克) 白茯苓(1000克) 人参(1000克) 炙甘草(1000克) 白术(1000克) 山药(1000克)
【方论】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山药、扁豆、莲肉补脾渗湿;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气,用以载药上行。诸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之功。
[编辑本段]功效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编辑本段]主治
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本方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编辑本段]方解
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湿滞中焦,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者。
化裁若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祛寒止痛。
【附方】 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附注】 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是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
[编辑本段]文献摘要
方论 吴昆《医方考》卷4:“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者,此方主之。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矣。故治杂证者,宜以脾胃为主。然脾胃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悸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
【方义】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薏仁、扁豆、莲肉--皆补脾之药也。
茯苓、山药、薏仁--理脾而兼能渗湿。
砂仁、陈皮--调气行滞之品也。然合「参、术、苓、草」,暖胃而又能补中
桔梗苦甘入肺--能载诸药上浮,又能通天气于地道,使气得升降而益和,且以
保肺,防燥之上僭也。
【煎服法】为末,每三钱,枣汤或米饮调服。
参苓白术散
【药物组成】人参1钱半,白术1钱半,白扁豆(姜汁炒)1钱半,白茯苓1钱半,山药1钱半,甘草1钱,桔梗1钱,苡米1钱,莲肉(去心)1钱,川芎1钱,当归1钱。
【处方来源】《幼科指南》卷下。
【方剂主治】小儿脾胃久虚,不能转运,无以荣其气,或胎中受毒,脏腑蓄水,以致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瘦,肚大脐实,啼哭胸高,名曰丁奚;或虚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哕,名曰哺露。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