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做血常规有包含这几项吗?低血糖,低血压,低血钾,甲低,内风湿

时间: 阅读:7950
做血常规有包含这几项吗?低血糖,低血压,低血钾,甲低,内风湿,如果没有那该怎么检查?做这些检查大概需要多少钱?请详说下,我不大懂,谢谢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祝由师

祝由师

2025-04-03 15:21:38

您说的低血糖,低血压,低血钾,甲低,内风湿这几项血常规都不包括的,血常规主要是血红蛋白,贫血,白细胞 淋巴细胞等,再就是血液病。

指导建议:
检查低血糖,低血压低血钾,甲低内风湿抽血一般一次就可以检查的,费用各级医院不同 一般正规公立三甲医院需要几百元,可以到医院内科就诊检查看看,需要空腹检查,就诊检查时不要喝水 饮食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景天
    回复
    2023-06-23 11:11:47


    ��Ѫ�����а����⼸���

  • 徐长卿
    回复
    2023-06-23 11:11:47

    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有无炎症,可以区分是细菌或是病毒感染,有无贫血等等,只做血常规是看不出血型的。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

    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4,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5,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6,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7,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参考资料:-血常规



  • 祝由师
    回复
    2023-06-23 11:11:47

    一般情况下,入职体检主要有6大板块,分别是内科、外科、肝功能、心电图、胸部透视、血常规这6个。具体的项目分别是:

    (1 )外科? ? 通过体格检查,检查皮肤、甲状腺、脊柱四肢、乳腺等重要脏器基本情况,发现常见外科疾病的相关征兆,或初步排除外科常见疾病 ? ?

    (2)血常规(五分类) ? ?通过检测血液细胞的计数及不同种类细胞、成分的分类来反映身体状况,如:贫血、感染等。 ? ?

    (3)内科? ? 通过视、触、叩、听检查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的基本状况,发现常见疾病的相关征兆,或初步排除常见疾病 ? ?

    (4)尿液分析 ? ?可提示有无泌尿系统疾患: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血红蛋白尿,肾梗塞、肾小管重金属盐及药物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或膀胱肿瘤以及有无尿糖等。 ? ?

    (5)一般健康检查 ? ?通过仪器测量人体身高、体重、体脂肪率及血压,科学判断体重是否标准、血压是否正常、体脂肪是否超标 ? ?

    (6)口腔科 ? ?口腔常规检查,全面了解口腔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口腔科常见疾病 ? ?

    (7)耳鼻喉科 ? ?通过对耳、鼻咽、扁桃喉等器官的常规检查,初步筛查常见疾病 ? ?

    (8)胸部正位片 有无肺炎、肺气肿、肺结核、肺癌及心脏、主动脉、纵膈、横膈疾病等

    (8)心电图 ? ?利用图形描记与心脏跳动有关的电位变化,有助于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房或心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及全身性疾病引起心脏病变。 ? ?

    (10)眼科 ? ?检查视力、辨色力、眼睑、泪囊、结膜、眼球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 ?

    (11)肾功二项 ? ?主要用于了解肾功能异常,痛风,尿酸偏高等,可为调整饮食提供依据 ? ?

    (12)肝功能二项 ? ?检测肝功能是否受损 ? ?

    (13)空腹血糖测定 ? ?评价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糖代谢是否正常,评估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是否达标。血糖是诊断糖代谢紊乱的较常用和较重要指标

    扩展资料:

    体检前注意事项:1、可电话预约及咨询/网上预约及咨询,按预约时间办理体检手续、体检,若有变动,请提前与体检中心联系。2、体检前三天规律饮食,忌酒,限高脂、高蛋白饮食,避免发热、感冒、腹泻。避免饮酒,清淡饮食不要吃得太油腻,尽量不要吃动物血液制品和动物内脏。

  • 泠青沼
    回复
    2023-06-23 10:10:37

    这是我之前写的一个文章,如何简单快速的看懂血常规报告。

    这是一张常见的血常规报告单,上面有纷繁复杂的好多项指标

    是不是感觉眼花缭乱

    那么多项目,对的起那十几块钱了!

    所以现在大街小巷很多身穿白大褂的大忽悠

    “大妈,过来啊,免费给您进行血液检查,我们的这个检查可以测几十项项目呢!”

    进入正题,血常规单首先可以分三个大的部分

    然后我们再划掉一些大家看不懂,实际生活中也不需要理解的项目,让这个检查单简单一点

    对了,血型和RH血型在血常规中是不包含的。

    好,其他的就别看了。

    掌握这几项就可以了。

    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所有的检查都是服务于临床的,所有的检查报告一定要结合临床的症状和体征来分析。这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作为病人,了解个大概和常见的情况就可以了。

    第一,我们先看红细胞部分:

    这一项在临床中主要用来判断你的血量!

    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贫血,红细胞数量下降,血红蛋白数量下降!

    导致贫血的原因就很多了,比如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等等。

    红细胞数量增加的情况有造血异常,脱水等。

    第二,看白细胞

    在临床中用得最多的是看你有没有感染,比如你喉咙痛,发烧了,去医院。医生就要给你做一个血常规,看看白细胞的变化情况。

    如果细菌感染,白细胞的数量会上升,

    而且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会明显上升,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时候

    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细胞上升的不会太明显,但是淋巴细胞的比例会明显上升,比如流感。

    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细胞的比例会上升

    白细胞过分的上升了,那还有可能是韩剧三宝白血病,不过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免得有人要瞎想

    白细胞下降,有可能是严重的感染,造血系统疾病等

    还要进行进一步检查

    第三,血小板

    血小板是用来止血的,因此一些紫癜的病人,血小板会下降。

    (受邀回答嘉宾:瑞金检验李博士)

    去医院看病做化验,血常规做得最多的项目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血常规是手工法检测的,一般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分类。随着全自动血球仪的广泛应用,血常规报告单上也有20个左右项目了。那么要重点看哪些指标、这些指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血常规报告单上的项目虽然很多,但仍然是围绕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来进行的。

    (一)白细胞

    白细胞项目包括计数、分类(中性粒、淋巴、单核、嗜酸粒、嗜碱粒细胞等)。对计数来说,虽然不同医院、不同设备的参考范围不完全一样,但对成人而言,都以高于10×109/L也就是1万/微升作为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或者细菌感染的指标;而以低于4×109/L也就是4千/微升作为判断是否免疫力降低的指标。分类计数时,主要看“中性粒”和“淋巴”。一般认为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例如超过70%,倾向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单核、嗜酸粒、嗜碱粒细胞与一些感染及过敏反应有关,但因为其本身所占比例较小,影响了其实用价值。

    白细胞项目在儿科的意义更大,因为儿童的造血功能更为旺盛,对感染的反应性也更强。对儿童来说,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结果分析要考虑其年龄,一般而言,新生儿的白细胞计数可以达到20×109/L也就是2万/微升,随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总体上,6至8岁以内的儿童,白细胞计数的正常值可以略微放得高一些。另一个现象是中性粒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倒置,这个时间大约在4-6天到4-6岁。就是说,新生儿是中性粒多于淋巴,到了4-6天二者相等,然后淋巴超过中性粒,到4-6岁时,二者再度相等,6岁以后直到成人,便是中性粒多于淋巴了。在看儿童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C反应蛋白(CRP)已成为许多医院血常规的伴随项目,其临床意义是连同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来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

    (二)红细胞 (三)血小板

    众所周知,血小板是管凝血的。血小板指标包括计数、压积、平均体积、分布宽度等。最主要就是看血小板计数,一般认为低于100×109/L时,患者会有凝血功能降低的风险,且随着血小板计数的降低而更为严重;如果低于50×109/L时,就要考虑进行血小板输注了。

    看血常规化验单,除了要抓住一些重点指标,主要还是要结合我们日常常患疾病来注意辨别。

    下面我教大家具体怎么来看血常规化验单:

    现先附上一张标准的血常规报告单( 我画了重点,颜色相同可以归为一类一起判断 )!

    第一,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主要看 绿色部分 指标)

    细菌性感染: 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会明显升高,但有些严重细菌感染可能会出现白细胞总数降低。

    病毒性感染: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但淋巴细胞百分比会增加;如是EB等特殊病毒感染,白细胞可能也会升高。

    第二,是否贫血?属于哪一类的贫血?(主要看 红色部分 指标)

    记住一点:血红蛋白降低就说明贫血。 接着区分贫血类型:

    大细胞性贫血(包括有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和吸收障碍) :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升高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 ;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包括有慢性炎症以及尿毒症引起) :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降低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包括缺铁性、维生素B6缺乏、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慢性失血等): 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都降低。

    第三,可能过敏的提示(主要看 黄色部分 指标)

    正常情况下,过敏性疾病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但注意:不是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就不一定能明确诊断过敏性疾病,像寄生虫感染、风湿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也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第四,血小板是否异常,不可小觑(主要看 蓝色部分 指标)

    血小板增多: 常见急性感染、失血、溶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减少: 常见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加如血小板减少症、脾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血常规可以检查哪些疾病?这也是平时普通大众常常问起的疾病。首先说血常规可能提示的疾病很多,可以主要分为三大类,也就是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的疾病。今天,张大夫以最常见的一些疾病作为例子,给大家说一说。

    1、感染

    平时普通人都有感受,如果是感冒发烧了,到了医院一般医生会建议患者查血常规。这种情况下,查血常规的目的是明确感染的性质,比如说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如果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升高了,这多数是因为存在细菌感染;而如果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不高,同时淋巴细胞升高了,这可能提示是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

    2、贫血

    血常规中有一部分指标是提示红细胞相关信息的,比如说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等等,这一部分化验数值最常用来诊断贫血。比如说贫血是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还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等等。总之,看贫血要看这一部分。

    3、血小板疾病

    剩下的最后一般分是血小板,血小板的相关指标包括血小板的数量、比积、分布宽度等等。一般这一部分指标是来初步筛查血小板疾病的,比如说血小板减少或者增多的相关疾病。

    以上说到的血常规可能提示的疾病,只是很多疾病中几种常见的疾病,以点带面,让大家对于血常规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如何看懂儿童血常规化验单?其实主要看的是以下几项,可以初步判断下宝宝是否感染或者是否存在贫血等。


    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比率(L%)

    对于小孩来说,4岁以前他的这些数据和成人是相反的

    4岁以前的孩子:淋巴细胞比例是高的,中性粒细胞比例是低的

    6岁以后的孩子:这些数据才和正常人一样,淋巴细胞30%~40%,中性粒细胞为40%~60%

    如果说白细胞总数在4000~10000这是一个正常的值。


    血红蛋白总数(Hb)

    世界卫生组织贫血诊断标准:

    0-1月:Hb<145g/L

    1-4月:Hb<90g/L

    4-6月:Hb<100g/L

    6月-6岁:Hb<110g/L

    6岁以上:Hb<120g/L.

    一旦确定贫血,一定要早期治疗,因为长期贫血会造成孩子生长发育迟缓、认知障碍、烦躁、异食癖、反甲等。


    血小板总数(PLT)

    血小板是反映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100-300)×1012/L。如果血小板明显减少,考虑凝血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

    图片有水印,因为本文转载自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听萌医生说。

    导言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抽血检查的经历,而在所有的血液检查项目里,血常规应该是最常见、也最基础的一项检查了。在入学体检、职工体检、感冒发烧、出血、贫血等不同的情况下,查一个血常规总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很多人拿到了血常规的单子后,看着单子上朝上朝下的几个箭头,总是一头雾水。问门诊医生吧,医生忙的连头都来不及抬,简单的回复很多人也听不懂。今天呢,我们就来聊一聊怎么看懂血常规。出于实用和简洁的考虑,我将选择血常规检查中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六项指标进行讲解。


    白细胞

    它的名字叫白细胞,但是其实它是一个没有颜色的球形物质。正常人在不同的阶段,白细胞的计数也是呈动态变化的。新生儿期白细胞的总数可以达到15X10/L;到了婴儿期,白细胞的总数会下降到 10X10/L左右 ;到了儿童期再往上,白细胞的总数一般也就固定在了(4.0~10.0)x 10/L。

    看到这张图就感觉看到了一个蓝色的巧克力球


    白细胞其实并不是一类物质,而是包含了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五中细胞的一个总称。不过以上的五种 白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都可以理解为杀灭病原体,参与机体的免疫和防御功能。这么说,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在感冒发烧的时候,会出现白细胞总数的增高了,因为聪明的白细胞敏锐的察觉到了细菌和病毒的入侵,随机大量增殖,以杀灭病原体。 反过来说,当白细胞升高的时候,最常见的原因也就是感染了。


    那么,这五种白细胞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就挑选其中最重要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来说一说他们的作用和意义。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透明的外观以外,还有一个深紫红色的细胞核,一会排成一个U形,一会排成一个S形,但是它绝对不会排成一个B形。

    没有找到S形,大家将就着看吧


    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 在发生感染时,往往都伴随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两者计数的同时增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感染非常严重的时候,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我们就简单的理解为病原体太凶残,中性粒细胞被杀光了吧。出现这种情况的病人,一般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除了感染,严重的外伤、手术、大出血、血液系统疾病、中毒、蛇咬伤等情况下也都可以见到中性粒细胞的升高。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有大有小,大的直径在10-15um,小的直径在6-10um,在高倍显微镜下,能看到它们都有着深蓝色的迷人的细胞核。

    右上角好像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那是个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在人体内也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在发生感染时,淋巴细胞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发挥自身的作用。一方面,它会转变为效应细胞,迅速来到感染的部位,吞噬和杀灭病原体,让人体更快的恢复 健康 。另一方面,它会转变为一种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虽然不具备直接杀灭病原体的功能,但是,他能记住每一种入侵人体的病原体的长相。这样在下一次有同类病原体入侵时,它能迅速的识别出这是个坏东西,它更能在短时间内召唤大量的效应细胞来到战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传染病,比如水痘,腮腺炎不会出现第二次的原因,因为在他们还没有发病之前就已经被淋巴细胞干掉了。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都会在人体出现感染时升高,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当细菌、支原体感染时,一般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当病毒感染时,一般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而红细胞之所以呈现红色,也正是因为有血红蛋白的存在;而血红蛋白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血红蛋白内含有大量的铁元素。但是,其实红细胞并不是一直呈现红色的。在将氧气从外面运输进人体时,它呈现的实现红色;而当红细胞将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运到体外时,这个时候它会呈现暗紫色。

    像不像一片片的玫瑰花


    男性和女性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有一定的差别。男性的红细胞计数在 (4~5.5)X10/L之间,女性则在 (3.5~5.0)X10/L之间 ;男性的血红蛋白120-160g/L之间, 女性则在110-150g/L之间。至于女性为什么比男性低,原因你们自己去发挥想象力吧,我可什么都没说。


    当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以上数值时,就可能是存在贫血。一旦存在贫血,就必须明确贫血的原因。常见的贫血原因可能有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等各型贫血)、消化系统疾病(长期便血导致血色素流失)等。


    血小板

    血小板的直径非常小,一般在2-3um之间。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血小板都被认为是没有任何功能的一种物质,直到1882年比佐泽罗发现了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掀开了血小板的纠结人生。

    本来只想一个人呆着的血小板,自从被发现之后,就一直处在纠结之中


    正常人的血小板计数在 (100~300)X10/L之间,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有可能会导致出血,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这个时候需要通过药物增高血小板计数,严重的话可能需要输血治疗;当血小板计数过高时,可能会发生血液凝集,导致栓塞,比如在发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时,这个时候又需要抗血小板治疗。总之,血小板高了也不是,低了也不好。



    结语

    啰里啰嗦写了这么多(这真的是目前为止我最长的一篇的科普文),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如果不明白的话,要不我给大家寄一本诊断学的书?唉,医学科普不好做啊!

    血常规报告怎么看?

    大家平时上医院看病做检查,其中,血常规就是很常见的一种。但血常规中有很多项目,包含各种眼花缭乱的指标,经常上上下下的箭头直看得人头晕。

    下面我们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血常规怎么看。

    其实作为普通非医学群众,我们只要抓住三个主要指标可以了,哪三个?

    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

    (该化验单来源于网络)

    1、白细胞

    白细胞是我们身体的防卫兵,经常在前线跟各种细菌、病毒等"坏蛋"作战。因此,当病菌入侵时,我们的白细胞会亮红灯,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

    也就是说白细胞有问题(升高或者降低),表示有病菌感染。

    在有感染症状时,医生通过对白细胞的初步分析,判断是不是需要抗菌的药物帮助身体共同消灭这些外来入侵。

    当然还有一部分白细胞严重异常,不是病菌引起的,而是跟血液系统疾病相关,这类比较少见,通常还伴有其他严重表现。

    2、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就是我们常说的 血色素。

    这一项可以反映我们是否贫血。

    一般女性110g/L,孕妇100g/L,男性120g/L以上。

    低于下限高于90,表示轻度贫血;90-60是中度贫血;60以下是重度贫血。

    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通常会伴有肾性贫血,需要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应用这个药品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应该保持在100-120g/L,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于07年发布风险警告,高于这个值会增加死亡风险。

    3、血小板

    血小板是我们机体凝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血小板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当我们身上被划一个口子,血一般马上就会被止住,就有血小板的功劳。

    血小板正常是100-300(单位是*109/L)

    由于免疫病、血液病和使用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通过这个检查就能反应出来,早发现可以避免出血导致的问题。

    另外在一些免疫病和血液病会出现血小板升高,因此血小板升高也需要警惕。

    血常规项目很多,不同情况下医生还会借助血常规中其他指标进行分析。

    但作为普通人,会看这三项,基本就足够了,因为一般这三项没问题,不会有大的问题。

    如果血常规这三项有问题,通常会需要其他检查进一步分析,

    比如如果血红蛋白低,表示有贫血,为了分析为什么贫血,医生会要求进一步查血清铁、铁蛋白、维生素B12等这些贫血项目。

    当白细胞有问题,医生可能会再查C反应蛋白、血沉等看看感染程度。

    医院里面的检查很多,其实最基本的就是三大常规,血常规就是三大常规最重要的一个, 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可以从最基本的血常规里面发现并诊断许多重大的疾病 ,做为普通人来说,知道一些血常规的知识意义非常大的,

    今天来说说血常规怎么看,血常规到底正常不,上面有参考值,看向上,向下的箭头就可以知道了。

    不过有些指标很重要,有些就没有那么正常了。

    红细胞参数 ,整体来看,大于正常值临床意义比较分散,主要造成原因有:红细胞增多症,、先天心脏病人、脱水,高海拔人民(红细胞参数要高于低海拔人民)等,需要与其他检测手段一起来看。

    红细胞参数低于正常值表示贫血、失血等,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将贫血分级,轻度贫血者,血红蛋白(Hb)>90克/升;中度贫血者,Hb60 90克/升;重度贫血者,Hb

我一直患有红斑狼疮,但不管怎么治疗都无法根治。很痛苦,压力也

红斑狼疮最初症状是手和脸部有红班吗?一开始是起米粒大的小疹子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