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破伤风住icu病房有救吗

时间: 阅读:1826
如果病人出现高热,同肾衰竭。人不清醒在icu两周都没醒有机会治好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5-04-02 15:52:19

你好,患者出现高烧肾衰竭,处于昏迷状态,两周都没有醒过来的话,这个病情是相当严重的,是否有机会治疗好,这个受到很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很难预估的,不过这种病情,治疗上会有困难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6-25 12:12:49

    2.对症治疗 (1)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选择适当的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进行抗痉挛治疗能有效地减轻肌强直及阵发性肌痉挛这不仅减轻患者痛苦又能有效地预防喉痉挛和减轻肺部感染镇静剂常选用氯丙嗪及异丙嗪肌肉松弛剂则首选地西泮剂量应根据病情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而随时调整方法为定时肌内注射或持续静脉滴注以药物能均匀进入体内维持患者能安静入睡但呼之能应为最适浓度镇静不够无法有效控制阵发性痉挛镇静过度则不利患者排痰并可能抑制患者呼吸常用量为氯丙嗪25~50mg/次地西泮10~20mg/次每4~6h交替应用为减少患者刺激最好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观察中可根据患者痉挛发作情况调整剂量和输液速度10%水合氯醛灌肛具有快速有效安全等优点但维持时间较短适用于新生儿破伤风或需短时加强镇静患者如准备作气管切开术前等情况成人剂量为20~40ml/次新生儿病例为0.5ml/(kg·次)亦有文献报道应用硫酸镁作为一线药物静脉注射治疗破伤风能有效控制痉挛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重型破伤风发生频繁肌痉挛严重影响患者呼吸造成缺氧并极易导致脑水肿昏迷和严重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可采用0.25%硫喷妥钠缓慢静脉推注但仅能暂时控制严重的频繁痉挛有条件最好采用筒箭毒碱(tubocurarine)10~3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可达到全身骨骼肌暂时麻痹而控制痉挛此时因呼吸肌麻痹需同时用间歇正压人工呼吸以维持患者呼吸镇静剂及肌肉松弛剂随病情改善和稳定可逐渐减量维持多数病人的疗程约3~4周 (2)气管切开术:控制阵发性肌痉挛的目的是预防喉痉挛发作引起窒息以及减轻吸入性肺部感染如患者病情重进展迅速则常需紧急气管切开以预防或处理喉痉挛对已有明显肺部感染发生患者气管切开能改善通气和利于引流吸痰对破伤风患者气管切开指征的掌握常是临床医师的难题放宽指征而过多的气管切开虽然基本解决喉痉挛窒息的问题但亦会带来很多复杂的术后护理问题和因此发生的严重后果指征掌握过严会增加患者突发喉痉挛引起窒息死亡的危险因此正确的决策有赖于医师的经验和对患者病情发展的认真观察和判断一旦气管切开后应加强护理包括经常翻身吸痰加强局部气管内湿化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减少气管黏膜的机械损伤气管黏膜的出血及分泌物可形成结痂不仅严重影响气道通畅还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和肺不张为避免因饥饿发热引起肠蛔虫上行窜入气道诱发喉痉挛或直接爬入气管导管引起阻塞窒息对破伤风患者应常规尽早给予驱蛔治疗 (3)支持和营养:破伤风患者因吞咽肌组痉挛常不能顺利进食加之持续性肌强直肌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大量能量消耗使患者迅速消瘦和发生营养不良因此除加强静脉补液外有条件时可给予静脉高营养补充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和人血白蛋白(白蛋白)或在患者阵发性痉挛基本控制后尽早管喂饮食由于安放鼻饲管可刺激诱发喉痉挛对病情较重尚未作气管切开者宜暂缓安放即使痉挛已获控制亦应在充分镇静下由有经验的专科护士小心安放经鼻饲可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以补充必须的营养部分患者在管喂饮食后常发生腹泻因此管喂的内容及数量应视患者的反应而调整 (4)环境及护理:破伤风患者常因外部刺激而诱发痛苦的痉挛甚至喉痉挛窒息死亡因而病室环境应绝对安静避光各种诊治措施操作应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各种刺激最好能设专门病房由专职护士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注意喉痉挛的发生以便及时处理同时作好镇静药物维持和调整定时翻身管喂饮食以及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工作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6-25 12:12:49

    总感觉现在看病很贵,而且麻烦,随便一个小病,排队挂号弄半天,然后几张红票票就不在家了,所以不敢生病,偶尔一些小毛病也自己抗一扛,实在受不了了再去医院。不过有些病症却是会越拖越严重,浙江有一个小伙,发烧咳嗽没怎么理会,没想到之后病重呼吸衰竭,最后进了ICU。
    1、发烧咳嗽住进ICU
    记者昨天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了解到:1月下旬至今,浙医二院急诊ICU(解放路院区)接诊了8例甲流重症患者,最大的89岁,最年轻的23岁;1月24日至2月13日,浙医二院综合ICU(滨江院区)接诊了13例甲流重症患者,最大的86岁,最年轻的40岁。
    分析这21例甲流重症患者,浙医二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茂主任医师、浙医二院综合ICU主任黄曼主任医师说,有三个共同的特点:1.喜欢硬扛,出现症状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2.感染病毒后,没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3.关于流感的防范意识较为薄弱。
    得了流感不要高估自己抵抗力38岁壮小伙发烧咳嗽不当回事9天后呼吸衰竭住进了ICU
    在8例甲流重症患者中,38岁的小陈(化名)让张茂主任印象最深刻。
    “小伙子,中等身材,家住外地,在杭州工作,平时身体还可以,没有基础疾病。"张主任说,“那天(1月29日)他因气急得厉害,呼吸困难急诊入院。入院后,我们一查发现,他出现了严重的大白肺,双肺差不多90%的面积都是白的,高烧39.5℃。结合小陈有咳嗽、喉咙痛等流感样症状,我们当即考虑他可能感染了流感病毒,于是马上将他隔离了起来,并同步采样,上抗病毒药物。"
    第二天一早,小陈被确诊为甲流。
    询问病史后,张主任了解到,早在9天前小陈就出现了高热、咳嗽、浑身酸痛、乏力等症状,但误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并没有引起重视。过去的9天,小陈的治疗过程大致如下——
    1月20日-23日:
    小陈在家附近的药店买了些感冒药,每天按照说明书吃。然而,症状并没有改善,体温仍在38℃左右。
    1月24日-26日:
    前往当地社区医院就诊,考虑到小陈高烧不退,医生建议挂盐水。其间,小陈的体温下来过,但没多久又上去了,且乏力、浑身酸痛的症状仍存在。
    1月27日-28日: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小陈在家人的建议下前往某市级医院就诊。此时,小陈的体温又上去了,一度高达39.5℃,并开始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
    1月29日上午:
    小陈被120救护车送进浙医二院急诊室。
    经过7天的全力抢救,小陈呼吸功能逐渐恢复;9天后顺利脱机拔管,11天后转到了普通病房,15天后顺利出院。
    在浙医二院的15天,小陈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回想起来一直心有余悸。然而,直到小陈出院,他的家人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感冒会这么严重?
    “因为小陈患的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甲流。虽然,总的来说,流感以轻型病例为主,大多数患者也有自愈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拿流感当回事。
    “每年临床上,因流感诱发重症肺炎、脑膜炎、心肌炎的患者并不少见。"张主任说,得了流感究竟是自愈,还是会进展为重症,甚至死亡,这取决于病毒的特点,也与患者自身的体质有关,但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所感染的病毒有多少,毒力有多强,也很容易高估自己的抵抗力。此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2、流感症状不要硬扛
    78岁大爷自以为“久病成良医"流感住院还溜回家结果昏迷休克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但躺在浙医二院综合ICU的李大爷(化名)却吃了这个“亏"。
    “老爷子(李大爷)的经历和《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的岳父很像。"黄曼主任说,李大爷,78岁,中等身材,体形偏瘦,本身“底子"(身体)就不是很好,有支气管炎、高血压,常年吃药。
    半个多月前,李大爷突发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因为老爷子身体向来不大好,家人就在第一时间带他去当地医院就诊。入院后,结合李大爷的症状,首诊医生建议先抽血,结果被李大爷拒绝了,他说,他自己的身体他了解,就是个感冒而已,没必要抽血,开点感冒药就可以了。
    吃了几天的感冒药,李大爷的症状并没有缓解,还越咳越厉害,但他仍没有引起重视,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配了些中成药。李大爷的症状持续加重,并出现了高热的情况。家人感觉情况不对,再次陪他去当地医院就诊,这次当地医院建议住院治疗。李大爷是个固执的人,怎么也不肯住院,直到家人同意他晚上回家住,他才答应住院。
    让家人意外的是,住院后李大爷的病情还在加重,体温一直退不下来,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并出现了呼吸困难、胸闷、气急等症状。为此,家人决定转院。
    一个星期前,李大爷转到了浙医二院滨江院区,黄主任清楚地记得他当时入院时的情景。
    “老爷子的情况很严重,人已经昏迷休克了;血压不稳,要靠升压药才能维持;呼吸功能衰竭,已经上了呼吸机;C-反应蛋白质是正常人的10倍多;肺部有毛玻璃样改变,且双肺有弥漫性渗出。"黄主任说,进一步询问病史后,她发现在李大爷患病期间,他的孙子也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三四天前查出甲流。虽然祖孙俩平时接触不多,但他们祖孙三代是住在一起的。
    很可能是流感诱发的重症肺炎。确定方向后,黄主任立即对李大爷进行抗病毒治疗,并进行了流感病毒检测(咽拭子+肺泡灌洗),第二天检查结果证实了黄主任的判断。
    昨天,李大爷已脱离了生命危险,黄主任预计再过两三天他就可以转普通病房了。虽然,经过积极抢救李大爷转危为安,但再分析他的病情,黄主任颇为感慨,她说,说实话如果他要是再晚来一两天,很可能就没希望了。
    流感一大特点有死亡的风险
    因流感死亡并不稀奇。这句看上去有些冰冷的话却真实地道出了流感的一大特点——有死亡的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在全世界范围内,流感每年造成300万到500万严重病例,并且有291000至646000人死亡。
    病死率是衡量流感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2009年流行的甲流,病死率是0.2‰,即10000人里可能有2个死亡病例,与其他疾病相比可能并不高,再回顾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间,病死率却达到了2%,是100倍。公众对“流感致死"的感受并不强烈是因为流感重症的比例确实不是很高,可具体到个人那却是百分之百,对家庭和个人都是沉重一击。
    3、几种食物预防流感
    1、鸡汤
    被誉为“天然青霉素”,每天喝上一碗,就能帮助缓解流感症状。它不仅可以补充蛋白质和水分,还具备一定的消炎功能。
    2、牡蛎
    含有大量的锌。研究显示,锌能缩短成年人感冒的时间。只需要一个中等大小的牡蛎,就能满足人一天锌的需求量。
    3、大蒜
    能杀菌并能缓解喉咙痛和咳嗽症状,每天1—2瓣蒜就能达到效果。大蒜素是杀菌的主要成分,为了让其更好地析出并发挥功效,切碎后静置10—15分钟生吃是最好的办法。另外,还可以沏杯大蒜茶,将切碎的蒜放入烧开的水中,浸泡几分钟,待温度不烫手时饮用。
    4、姜
    感冒是因为进了寒气,不妨与姜中和一下。姜可以刺激消化酶的分泌,从而减少恶心的症状。除了烹调时加入姜丝外,姜还可以做茶。加大约500毫升冷水,放入大概2厘米左右的新鲜姜丝,煮沸后再闷5—10分钟,晾至常温后饮用即可,还可以加些蜂蜜调味。
    5、热茶
    绿茶、乌龙和红茶中含有很多抵抗疾病的抗氧化剂,而且茶的热气能够缓解肺部的阻塞感。在热茶中兑一些蜂蜜和柠檬汁,也可以缓解喉咙痛痒的症状。
    对于病症,我也每太好的方法,因为许多小毛病确实扛一扛就能熬过去,还能锻炼自己的免疫力,但有些病症拖久了,就会变成重病,而非专业人士也不能很好的分辨那些小病该及时的医治。我们只能尽量的去调理身体,让身体变得健康强壮,尽量不得病,得病真的会让人变穷,伤不起。

  • 龙葵
    回复
    2023-06-25 12:12:49

    ICU救不了的患者存活几率很小。
    ICU就是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患者进入ICU,意味着所患疾病已非常严重。
    高端的医疗器材往往伴随着高昂的费用,ICU病房费用并不全部由病人自己承担,医保也会承担部分。

  • 龙葵
    回复
    2023-06-25 11:11:39

    您好,这个情况考虑确实危险很大,但不是没有希望,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

    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每个病床占面积较宽,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ICU的设备必须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在香港和澳门的医院,ICU又被称为深切治疗部。

    收治对象

    ICU主要收治对象是:①严重创伤、大手术后及必须对生命指标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和支持者;

    ②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③脏器(包括心、脑、肺、肝、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者;

    ④重症休克、败血症及中毒病人;⑤脏器移植前后需监护和加强治疗者。病情好转后,又转回普通病房。

    3病房设备

    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每床位的占地面积为15~18㎡,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ICU的设备必须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处于备用状态的吸氧装置、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在条件较好的医院,还配有血气分析仪、微型电子计算机、脑电图机、B超机、床旁X线机、血液透析器、动脉内气囊反搏器、血尿常规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等。

    此外,重症医学及急诊学中还有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 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SICU) 。

尿检结果结晶62怎么办

晚上尿频,只要躺在床上就老感觉有尿,小便量又少,有时感觉小腹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