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宝宝现在主要是出现皮肤黄染的情况,一般的饮食很少引起皮肤严重黄染的,可以在进行肝功能的检查来初步的排除肝胆疾病引起黄疸的可能性
指导建议:
因此,建议您可以先遵从医院医生的医嘱,进行前面所说的检查,然后在根据检查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诊疗为好
宝宝脸色发黄的原因很多,不过总体来说大部分都是脾虚或湿证引起的,同时还可能与睡眠、饮食等有关系。1岁半宝宝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1岁半宝宝脸色发黄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1岁半宝宝脸色发黄的原因1、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如果宝宝经常出现腹泻,则有可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最好帮宝宝测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红蛋白的指标。
2、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脸部发黄现象,这有可能是生理性黄疸,新妈妈应该密切观察。
婴儿脸色发黄是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宝宝出生后,原本白里透红的肤色可能在新生儿期的某天变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会超过3周。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会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时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对孩子治疗大有帮助。
3、肝胆疾病和遗传原因等:这需要由医院检查确认,但如果宝宝以前脸色不黄,一般不会是遗传原因。
新妈妈要做的是去医院确认宝宝脸色发黄并非遗传或肝胆功能异常,而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此时,要注意的就是为宝宝进行合适的食补。
4.食物原因:有些事物会引发脸色发黄,如胡萝卜、南瓜、橘子汁、空心菜、甘蓝菜、芒果等蔬菜瓜果富含胡萝卜素,过多地摄入引起胡萝卜素血症,导致皮肤变黄,以手掌、足底最为明显,其次是面部、耳后,严重者可累及全身皮肤。
1岁半宝宝脸色发黄怎么办1、多喝白开水:早上起来就喝白开水,半小时后再喝奶,喝奶后再喝几口水(以便稀释奶和清洁口腔).
2、喝奶和吃辅食(待后说明)时间要有规律,有间隔,3到4小时一次,晚上可以4到6小时,是因为宝宝的肠胃娇嫩,发育不完全,需要充分排空和休息,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运作。先少量吃辅食,此时胃口较好,容易接受辅食,由于辅食量少,没吃饱,所以再吃奶。晚上操作难,就只喝奶。
3、中间时间以喝白开水、榨自制的新鲜的果汁为主,不要吃其他东西,补充充足水分和微生素,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完善,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注意的是自制果汁必须卫生,新鲜,即做即喝,不要存放,配方有:胡罗卜,苹果,青瓜,梨,西红柿等,先从少到多,用开水隔杯温热再喝,有条件上午、下午各一次,一定要保证每天一次)
4、宝宝出生以后,主要吃乳类食物,但随着宝宝的长大,只靠母乳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全部营养需要了,因此,必须及时地给宝宝添加辅食,以提供宝宝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宝宝添加的辅食有菜泥、红薯粥、绿豆粥、南瓜粥、小米粥、蒸的蛋白、不加其他配料,只放盐,熬3小时以上的鲫鱼汤等。添加的量要由少到多。添加辅食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看看有无过敏反应,如皮肤红肿,有湿疹,应停止添加这种辅食。
5、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海鲜,不要吃过冷和过热的食物,水果也要有选择,以平性为主,也要多喝白开水。注意乳头卫生,一旦乳腺发炎,要停止喂母乳。
1岁半宝宝脸色发黄的护理1.预防脾胃虚弱,家长一定要喂养得当,宝宝能吃多少算多少,不过食肉类食品,避免伤食;不要滥用一些清热泻火类药物,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泻火口服液等,以免苦寒伤胃。
2.脾胃虚弱偏内寒的患儿要养成喝热饮的习惯,可以多吃山药、芋头、薏米,少吃油腻生冷之品。偏内热的患儿要少吃干燥、油炸、辛辣食物。
>>>下一页更多精彩?脸色发黄怎么办??
对于新生儿宝宝皮肤黄一般是生理性黄疸导致的。生理性黄疸不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影响,但是黄疸太高的话也应该进行蓝光治疗,以免引发宝宝大脑炎症。那么,一岁宝宝皮肤黄是怎么回事?
1. 一岁的宝宝皮肤黄可能天生就是皮肤偏黄的人群,肤色问题跟父母的遗传基因也有一定的关系,父母的肤色黄,宝宝也会有很大可能出现皮肤偏黄。
2. 一岁的宝宝皮肤黄基本能都排除生理性黄疸。但是具体也要根据医生的检查结果才能确定。
3. 宝宝皮肤黄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造成的。这类病症主要表现为,宝宝面色黄,没有血色。是需要及时给宝宝化验治疗的。因为宝宝在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贫血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宝宝出现严重的偏食,挑食现象,也会造成营养不良,导致贫血。
4. 宝宝皮肤发黄是由于宝宝脾胃不导致消化功能下降的原因,这种情况在宝宝身上是比较常见的。
5. 改善宝宝皮肤发黄最首要的就是培养宝宝合理规律的饮食习惯。不吃零食,不吃冷食,刺激食物,讲究食物的营养搭配,营造餐桌良好的氛围,保证宝宝愉快进餐。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