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老人贫血严重,这段时间经常发烧都是38度以上

时间: 阅读:2682
我妈妈很瘦80多斤,贫血,最近这段时间经常发烧,几乎是每天,而且都是下午,做点家务就累的不行,一点力气没有,请问一下这是怎么回事?有知道的吗?会不会是白血病还是怎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04-02 14:26:22

这个情况主要考虑是由于气血不足,同时体质低下,容易出现发烧,并且有消瘦的问题,平常多点食用肉类豆类牛奶等食物,配合多点锻炼身体,不要劳累过度应该劳逸结合,这个并不是白血病。以后平常用黄芪大枣煲汤喝,同时也可以吃点阿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3-06-26 11:11:08


    ����ƶѪ���أ����ʱ�侭�����ն���38������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6-26 11:11:08

    要重视老年人发烧
    -------------------------------------------------------------------------------- 人们都知道,正常人的体温为36 ̄37℃,这是人体温的平均正常值。最近,医
    学科研人员专门测量了60多岁以上老年人的正常体温,结果发现,老年人腋下体温较
    年轻人明显偏低。绝大部分老年人腋下体温在36.3℃以下, 而绝大部分年轻人腋下
    体温高于老年人体温0.5℃以上,生活中人们也有这样的机会, 儿童若发烧38℃时
    ,可能依然有说有笑,似乎没有生病。但老年人若发烧38℃,则表现为病情极为严重
    。这就是因为老年人腋下基础体温较低,若老年人和年轻人同样发烧38℃,那相当于
    老年人体温比年轻人高0.5℃以上。加之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 对发烧的耐受能力明
    显低于年轻人。故老年人发烧与年轻人发烧是不一样的。
    最近,医学科研人员提出,为老年人测量体温时,不应以37℃为发烧与否的数值
    界线,因为老年人的正常腋下体温一般不超过36.3℃,当老年人腋下体温超过36
    .3℃时,或病人自觉有发烧症状时,最好同时测量患者口腔体温或直肠体温, 以免造
    成对发烧的老年病人的误诊和漏诊。对于高龄发烧的老年病人,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降
    温措施,否则超过38℃的腋下体温对老年体弱者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对老年人和
    年轻人的发烧不能等同看待,要特别重视老年人发热性疾病的防与治。

    老年人发烧与青年人不同,有时体温不很高,但经医生检查,可能已罹患重病。所以如果发现老人精神不振、呼吸和脉搏次数加快等现象,可能就是发烧的征象,应及时就诊。

    对于发烧的老年人,在家庭护理时应注意:

    一、要让老人卧床休息,以减轻体力消耗和心脏负担。卧床期间,要劝老人多翻身或帮助他(她)勤翻身,有痰要尽量咳出来,防止继发肺炎。

    二、注意口腔卫生。由于发烧、舌苔增厚、口臭,会影响食欲,每顿饭后要让病人漱口,防止细菌孳生。有假牙的应取下洗净。口鼻有分泌物要及时清理,保持鼻腔通畅。口鼻处皮肤及粘膜如有干裂或小水泡时,可涂些消炎药膏,以防继发感染。

    三、多饮水并注意观察每天的小便量。因为发烧出汗会使体内水分丢失,如不及时补充饮水,容易缺水。老年人一般对渴的感觉不太敏感,所以应主动给老人多喝水。

    四、饮食要注重营养且易消化。发烧可引起食欲不振,故饮食宜清淡。老年人不需要过多的蛋白质,但至少应维持每天每公斤体重有1克蛋白质。来源以牛奶、蛋类、豆制品等为主;还应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如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同时应多餐少食,以促进食欲。

    五、保护皮肤。随着年龄增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特别在一些骨突处,如肘部、肩胛骨、耳廓、尾骨、髂骨、踝骨、足跟及枕骨(后脑勺)、等处,这些部位受压时间长,易引起褥疮。故应经常翻身变换体位,对受压部位要辅以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按摩时倒少许50%的酒精在手心内,然后用手掌按住皮肤作环形按摩。按摩手法要轻柔,先轻后重,最后扑上滑石粉,保持干燥。对汗湿的内衣、床单、枕巾等应及时更换,并要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无碎渣等物。

    六、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房内要每天通风换气。冷天通风时要注意给老年人保暖。

    七、按时给老人服药,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如有咳嗽或稠痰不易咳出时,可用蒸气吸入治疗,有助于稀释和排出痰液。

    八、要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和医生联系,最好记下一天中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以及饮食大小便情况,供医生参考。老年人病情变化快,因此要及时向医生反映,采取恰当措施。

    对老年人的护理要耐心、体贴,要给病人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这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

  • 徐长卿
    回复
    2023-06-26 11:11:08

    不少人以为贫血是一种疾病,其实贫血并不是疾病,它只是伴随各种疾病的一种症状。
    所谓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容(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这个正常值可因不同的性别、年龄、生活地区海拔高度的不同以及生理性血浆容量的变化而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婴儿和青春期前儿童的血红蛋白比成人低,女性在青春期后与男性的差异明显,妊娠期的妇女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血红蛋白相对减少,久居海拔较高的居民的血红蛋白比海平面居民的正常值高。因此,诊断贫血应综合各种因素全面考虑。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测每单位体积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以及红细胞比容。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2年制订的标准认为,血红蛋白低于以下数值者为贫血:6个月~6岁l10克/升,6~14岁120克/升,成年男性130克/升,成年女性120克/升,妊娠妇女110克/升。国内掌握的贫血标准为(克/升):成年男性<125,成年女性<l10,孕妇<1 根据血红蛋白含量的不同,贫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四级:①轻度:血红蛋白低限~91克/升,症状轻微。②中度:血红蛋白90克/升~61克/升,体力劳动后心慌气短。③重度:血红蛋白60克/升~31克/升,休息时已感心慌气短。④极度:血红蛋白<30克/升,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我国最常见的贫血症是缺铁性贫血,由于铁是制造血红蛋白(即
    血色素)必不可少的原料,如果铁供应不足,血红蛋白减少,即易形
    成贫血。对于缺铁性贫血,常用的补血药如下:
    硫酸亚铁片
    为二价铁,易于吸收,疗效显著。若与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C同
    服,则促进其吸收。而与四环素类药物并用,可形成络合物,相互妨
    碍吸收。一般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但仍可引起胃
    部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偶可导致便秘。服药后大便
    呈灰黑色,为部分铁在粪便里排出的缘故。服用期间,不宜喝茶、喝
    咖啡,或吃橄榄等食品,因其中所含鞣酸会与铁结合产生沉淀,影响
    疗效。
    富马酸亚铁片(富血铁片)
    口服后较易吸收,其含铁量较高,奏效迅速,副作用较少。可用
    于治疗各种缺铁性贫血。但对铁过敏者,或有消化道溃疡及溃疡性结
    肠炎、肠炎者禁用。其余注意点同硫酸亚铁片。
    枸橼酸铁铵溶液
    由于是三价铁,不如硫酸亚铁片、富血铁片容易吸收,但无刺激
    性,适用于儿童及不能吞服药片的病人。因其含铁量低,不适用于重
    症贫血的病人。此药遇光易变质,应贮放在冷暗处。服后应漱口,或
    以玻管吸服,以保护牙齿。腹泻病人慎用。
    叶酸片
    在人体内参与氨基酸及核酸的合成,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细
    胞的生成和成熟,故用于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适用于妊娠期及
    婴儿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于恶性贫血时,需与维生素B12合用,可
    防治其神经症状。
    维生素B12针剂
    对骨髓造血功能及肝脏功能等均有一定作用。主要用于各种巨幼
    红细胞性贫血,或恶性贫血,疗效较好。此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甚
    至过敏性休克,故不可滥用。
    辅酶维生素B12片
    是一种新型的维生素B12。主要用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
    性贫血等。需避光密闭贮存。
    肝精片
    含有维生素B12、叶酸等成分,用于恶性贫血等。但作用较弱。
    氯化钴溶液
    可刺激骨髓,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肾
    性贫血。饭后服。可能有厌食、恶心、腹痛等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贫血病人除用药物治疗外,还要重视日常饮食,
    并增加营养。没有贫血的人,则无须服用补血药。

  • 半夏
    回复
    2023-06-26 10:10:58

    冷静,心平气和,才好得快。
    感冒发烧:要好,盼望转变好,但外环境不允许或不敢表现(保护),怕表现不好,将热(好)憋在里面。如:要好,想干又不敢干,孩子发烧是盼孩子怎么好,又怕怎么样(保护)。

    忏悔 热 爱 好,憋在心理没有说出来。三个小时就能降很多了。
    参考《刘善人讲道讲病》,,有更多知识

    先让老人冷静,理解他的委屈和痛苦,多体谅老人。 老人想忏悔不太容易,如果年轻人能带领忏悔一下就好点

为什么无痛人流后第一次月经量特别多还有很多血块

怀孕八周,做无痛人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