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一般情况下会有正餐,和小加餐。血糖不稳容易出现的正餐,这个时候给与就可以。
指导建议:
给予降糖药剂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果血糖不是很高,可以用口服制剂,比如长效降糖药,一次口服可以维持一整天。
目前糖尿病还是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任何宣传什么疗法,什么药物、什么保健品能够达到胰岛细胞再生,彻底治愈糖尿病,那您都要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上当受骗。目前国内外的糖尿病指南都都推荐“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 健康 教育”,即所谓的控制血糖的“五驾马车”,其中饮食控制尤为重要,应该贯穿在糖尿病治疗的全程当中。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上产生了非常多的错误认识,今天就把长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的错误认识列出来,供大家参考,避免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进入误区而影响血糖控制。
错误 1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就是:不吃、或尽量少吃主食
因为主食里面含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是导致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控制主食的摄入量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非常重要,所以很多人为了控制血糖,便不吃或尽量少吃主食,这种做法看似正确,但事实并不完全正确。将糖尿病的饮食控制,片面地理解为不吃或少吃主食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每天应摄取的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后,分别具有不同的用途:蛋白质和脂肪参与组织细胞的构成,而主食是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主食是会升高血糖,但是如果少吃或不吃主食,也不增加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超标,机体总体需要的能量就得不到满足, 当人体所需的能量不能从所摄取的食物中得到满足,便 会分解机体的脂肪和蛋白质来获取所缺的能量,于是便会出现出现消瘦、营养不良等情况;人体在分 解脂肪和蛋白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有害于身体的酸性物质,比如出现酮症酸中毒; 如果少吃或不吃主食,同时通过增加蛋白质和脂肪来代替能量的不足,这样会使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超标, 蛋白质和脂肪最终分别有58%和10%也转变为葡萄糖 , 蛋白质和脂肪的过量摄入往往会使身体发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反而会使糖尿病的病情加重;过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也会使血脂增高,加速动脉硬化,加速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并不是主食控制得越严越好,而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及劳动强度进行计算每日所需的总能量,然后根据每日所需的总能量,计算每日所需的的主食总量,再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一日三餐或午餐当中。
错误2、粗粮,可以放心吃,不必进行限制
粗粮本身的含糖量相对较低,同时也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粗粮可以减少和延缓血糖、血脂的吸收,同时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因此有利于血糖控制及减少排便的产生。但是长时间,大量进食粗粮,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因为足量之中的含糖量并不比主食低多少,如果不限制量,依然会导致血糖升高;同时大量粗粮的摄入会影响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引腹胀、肛门排气增多等情况,所以,每天摄入的粗粮要与细粮搭配,并最好控制在 50 100 克左右;
错误3、已经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了,就不必控制饮食了
有些患者认为,已经在使用降糖药治疗了,甚至血糖也控制很好了,那么就可以不必进行饮食控制了;很显然这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不根据每日能量消耗进行总量控制,那么我们摄入的过多食物,就会导致血糖升高,从而需要更多的药物,随着药物剂量及品种的增加,不仅仅是副作用越来越多,而且降糖效果也会越来越差。因此糖尿病指南规定: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始终贯穿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
错误4、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的食物
这种错误观念在生活中很普遍。很多患者对食物的选择主要通过食物是否“甜”来判断,因此对于例如西瓜、苹果等很“甜”的水果他们绝对不吃;而对“不甜”的食物他们们认为可以多吃,以为甜的食物就是含糖量多,不甜的食物就是含糖量少,其实这是错误的,其实很甜的食物不一定含糖量就高,不甜的食物含糖量就也未必就低;可以参照各种食物的生糖指数来选择,尽量首选生糖指数低的水果,如苹果、橙子等。水果之所以很甜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果糖,而果糖在体内的代谢是不依赖胰岛素的,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必因为其“甜”而完全拒绝吃水果,只要血糖控制平稳,适当添加些水果是完全可以的,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水果,且一总量控制在不超过200克为宜,可以分到两顿加餐中,并在两餐中减去相当于200克水果能量的主食,大约是25左右的主食。水果虽然含有一定的蔗糖和葡萄糖,但是其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能提高体内胰岛素活性,还含有较多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素,因此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适量进食水果是有益而无害的
错误5、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没有营养,不适合 健康 人,特别是青少年吃
很多糖尿病家庭,在做饭的时候,糖尿病人是一种饮食,非糖尿病人是一种饮食,尤其有学生的家庭更是如此。他们认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没有营养,不适正常人吃,更不适合长身体的青少年学生吃。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实际上,糖尿病饮食是最 健康 的膳食模式,不仅适合糖尿病患者,同样适合所有的 健康 人群。因为以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为主食,如米、面、马铃薯、玉米、山芋、山药等为主食,并适当控制总量,多吃蔬菜、瓜果,并根据需要适量进食奶及奶制品、肉类、禽蛋类及坚果类,少吃糖、油脂和动物脂肪,脂肪在定量范围内以植物油为主,如豆油、花生油等,这种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脂肪食物为主的饮食模式,不仅仅适合糖尿病患者,也适合所有的 健康 人群。其实,糖尿病饮食就是普通人的 健康 饮食,真正的 健康 饮食是营养均衡,不偏食,即符合个人口味,又适合 健康 需要的饮食
错误6、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随便吃
其实无糖食品只是不含蔗糖,但本身也是由含淀粉的食物制作而成。比如“无糖蛋糕”、“无糖汤圆”、无糖“饼干”只是没有放入蔗糖罢了,但是做这些食品所用的原材料依然是淀粉,经过消化后,仍然会分解为葡萄糖。所以,所谓的“无糖”食品,并非真的是没有“糖”的食品,千万不要被“无糖”给迷惑了, 不能多吃,否则会引起血糖升高。其他的“无糖酸奶”、 “无糖奶粉”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它们是用木糖醇代替的糖分,但奶粉中原有的乳糖并没有减少,乳糖经消化后仍可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如果摄入过多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
错误7、多吃点没事,大不了多加点降糖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常常经不住 美食 的诱惑,经常多吃,特别是节假日和朋友聚餐的时候,或者是比较饥饿的时候,吃多之后,又有些后悔而担心血糖升高,于是就加大降糖药的剂量,以为进食量增加了,多吃点降糖药就可把多吃的食物抵消掉。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而危险的,因为多吃会加重血糖的升高,特别是当餐餐后血糖及次日的空腹血糖升高,而擅自加大药物剂量不仅增加了低血糖的风险还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的风险,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血糖的稳定。
错误8、糖尿病患者喝水多,所以控制饮水,水喝少了血糖就不高了
糖尿病主要症状之一就是喝水多,是因为高血糖引起的高渗状态,导致小便多,排出去是水分较大,导致体内缺水,因此出现口干,多饮症状,是人体的一 种保护性反应,糖尿病患者限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会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综合征,是非常危险的。只有少数严重肾功能障碍、心衰、严重水肿患者,才需要适当控制饮水量。
错误9、为了控制血糖:三餐改两餐
经常遇到一些患者为了控制好血糖,要么早上不吃早餐,要么晚上不吃晚餐,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自以为少吃一顿会更有利于控制血糖。其实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分配上应注意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导造成胰岛细胞负荷过重引起的血糖升高,也应避免长时间的不进食而造成低血糖。如果不吃早餐,那么午饭前很容易发生低血糖,而过度饥饿又会导致午饭时会进食更多是食物,这样又会使餐后血糖升高。如果长期不吃早餐,机体会通过分解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能量,容易引起消瘦、营养不良,也会诱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晚餐不吃,有可能会导致夜间或次日清晨的低血糖,也可能会导致夜间低血糖而次日清晨高血糖的“苏木杰现象”;因为晚餐不吃,也容易造成早上吃得更多,而引起早餐后的血糖升高。总之很容易导致血糖波不稳而难以控制。糖尿病病患者应该根据一天的总体能量要求,合理地把一天所需的主食量按一定比例分配到一天的3~5餐当中,这样每次进食的量相对较少,进食后的高血糖负荷较轻,对胰岛细胞的压力就会减轻;也因为少吃多餐,而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错误10、不吃肉、蛋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有些病友认为红肉(猪肉、牛肉和羊肉)及蛋类胆固醇较高,因此而拒绝这类食物。人体的肌肉、皮肤、毛发和内脏等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果蛋白摄入过少,就可能产生蛋白质营养不良而表现为乏力、皮肤干糙、毛发脱落或头发发黄,四肢肌肉萎缩等。严重时还有全身浮肿等。从营养全面的角度考虑,红肉(猪肉、牛肉和羊肉)及蛋类都应该多摄取一些,但要注意减少肥肉的摄入。每天1个鸡蛋、2两瘦肉(各种红肉、白肉均可)是活动量不大的体重在60-70公斤者的必需量。在肉食的选择上可根据个人喜好、消化功能和营养全面等原则,不应只考虑胆固醇高低而拒绝一切红肉,每种食物都有其独到的营养,均可适量食用,不可因噎废食。
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的关键是控制总的能量摄入,瓜子、核桃等坚果含油量高,如果吃坚果的话,应在饮食中减少植物油的摄入量。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方面一定要避免错误观念的诱导,需要定时定量,在生活中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饮食控制方法,当然有条件者能够得到专业营养师的指导是最好的,在医师和营养师的共同努力下,将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充分结合起来,把血糖控制好。
糖尿病人主要是因为体内的糖分过多,导致血糖升高。但我们平时吃饭时,米饭中含有的淀粉量都比较高,怎样能更好的的控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在糖尿病人的饮食方面就可以下功夫,家人们最好能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法。
1、制订饮食方案
每个患者情况不同,可以请营养师综合膳食结构、患者主观症状、客观化验结果,初步制订饮食方案。但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最多一个月就应复诊一次,再做凋整。另外,日常应根据就餐情况、体力活动、血糖监测情况、胃肠道功能等,及时调整膳食。
2、合理搭配能量比例
合理控制总能量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主要原则,以能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蛋白质一定要占到每日总能量的1/3以上;每日脂肪摄入量不能超过30%。
3、三餐分配要合理
病情稳定的糖友,至少保证一日3餐,血糖波动大、易出现低血糖的糖友就需要适当加餐,每日进餐5~6次,同等重量的食物分成6份,每一份的压力自然就小了,既保证了一天总摄入量,又不让一餐摄入过多,使血糖升高。
4、饮食控盐有讲究
很多患者经常说自己盐摄入量控制得很好,比如每次做饭都用限盐勺等,但却忽视了很多“含盐大户”,比如味精、鸡精、酱油、酱豆腐、酱菜、咸菜、泡菜、膨化食品等。所以,避免吃盐过多,应从两方面下手:一是少吃看得见的盐,二是少吃隐形盐。
很多人认为吃主食容易升高血糖,所以少吃或不吃主食。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首先,主食是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体,食用后血糖不会迅速上升。其次,主食可以提供人体活动的能量,也是最经济的人体营养来源,少吃或不吃,可能导致脂肪和蛋白质超标,而总能量却不够,从而令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同时每天足量饮水,可常饮用些逍降茶,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还可增加身体需要的水份。此外,还要做到:平时吃饭要细嚼慢咽,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多休息、多运动;定期检查;控好血糖,争取五六个月就有一个阶段性的效果。
5、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
1、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人需要坚持的治疗方法。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饮食方案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3、糖尿病饮食中要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降糖药种类繁多,其作用机理各不相同,故其服用时间也应根据其作用机理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一、需早晨空腹时服用的降糖药 这类药有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等。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脂肪肌肉等外周组织,增强细胞受体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其对自身胰岛素的利用率,使血中葡萄糖充分被上述器官和组织细胞利用,从而降低血糖。由于这类降糖药的作用时间比较长,故每天仅需服用一次,如在早餐前服用则效果更佳。 二、需饭前服用的降糖药 1.必须在饭前三十分钟服用的降糖药:如磺脲类,包括格列本脲(商品名“优降糖”)、格列齐特(商品名“达美康”)、格列毗嚎(商品名“美毗达”)、格列喹酮(商品名“糖适平”)等。这些降糖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刺激胰岛的β细胞而发挥作用的,故这些药应在饭前三十分钟内服用。 2.必须在饭前5~20分钟服用的降糖药:如非磺脲类,包括瑞格列奈(商品名“诺和龙”)、那格列奈(商品名“唐力”)等。这些降糖药是作用于胰岛β细胞,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起作用。在血糖低时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在血糖恢复正常时即停止作用。这类药起效较快,作用时间较短,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服用可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餐前5~20分钟服用。 三、需与第一口饭同服的降糖药 这类药除需与第一口饭同服外,还需要嚼服,如阿卡波糖(商品名“拜糖平”)。其机理主要为作用于小肠内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延缓和减少小肠内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使小肠内的葡萄糖吸收减少,从而使饭后血糖下降。这类药在吃第一口饭时嚼服效果较好,如在饭前或饭后服用则效果欠佳。 四、需饭后服用的降糖药 这类降糖药有二甲双胍类(商品名“美迪康”和“立克糖”等)。其作用机理为增强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这类药需饭后服的原因主要是其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故应在饭后服用以避免之。
(1)控制总热量,营养要均衡
所谓控制饮食,是指合理的膳食结构和摄入数量而言,并非是无限制的减少饮食量。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全部来源于饮食,因此,无论是健康人或糖尿病患者,饭总是要吃的。只是应该如何吃、吃什么、吃多少、如何搭配,对糖尿病病人则有更多的讲究与限制。
糖尿病饮食的总体原则是控制全日总热量,既要保证身体新陈代谢所需热能,又不能使热能过高而加重胰岛的负荷。总热量一般按标准千克体重计算,但要结合体力活动情况和身体的胖瘦来调整。对肥胖病人,应予适当减少,以使其体重逐渐有所下降;对于消瘦的病人则要适当提高,以使其体重逐渐有所上升,最终达到正常体重。
人体所需总热量由基础代谢、体力劳动和食物在消化吸收代谢过程中所需的热量三个部分组成。一般基础代谢所需热量为每小时每千克体重1千卡:食物代谢所需热量在一般的混合膳食的患者,可使基础代谢率提高10%。膳食中蛋白质含量越高,食物代谢所需热量就越多。体力活动所需的热量因每日活动量而定,活动量越大,消耗的热量越多,活动量越小,消耗的热量也越小。人体每日总热量的产生与消耗总是保持平衡的。
人体每日消耗的热量主要由糖类(碳水化合物)提供。糖类供给不足则分解脂肪与蛋白质,难以维持热量的产生与消耗间的平衡。脂肪分解可产生乳酸及酮体,糖尿病病人因代谢异常,乳酸或酮体在体内产生过多,而导致乳酸性酸中毒及酮症酸中毒。脂肪与蛋白质的大量分解,导致身体消瘦,体质下降。因此糖尿病人摄入的糖不能过低。另一方面,合理地摄入适量的糖,还可以改善糖耐量,调整甘油三酯及血清胆固醇的浓度,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一般来说,在糖尿病病人的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
碳水化合物是饮食的主要部分,对于空腹血糖低于11.1毫摩尔/升的患者,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条件下,在允许的比例范围内尽量增加糖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即使空腹血糖高于11.1毫摩尔/升的患者不宜采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但每日摄入量不应少于150克。对于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或同时应用磺脲类降糖药及胰岛素的病人,一般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为200~350克。
食物要多样化,交替食用,切不可偏食。每日必须摄取的食品有下列四大类:谷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还可提供少量蛋白质(约占10%)及微量脂肪。主要作用是提供热能。提倡吃粗粮,因其所含的维生素B类和食物纤维比细粮多。
大豆类、蛋类、猪肉、禽肉、鱼、乳类:以蛋白质为主,也提供部分无机盐及维生素。糖尿病患者蛋白质代谢紊乱及糖元异生活跃,每日需要的蛋白质比正常人多,因此该类食物摄入量可以适当多一些。
蔬菜、水果类:含较丰富的无机盐、维生素及食物纤维。水果须注意选用低含糖量的,每日也不宜吃得过多。如量多,或食含糖量多的水果,须注意减少相应量的主食。蔬菜一般含糖少,在我国普通人膳食中,是提供无机盐、维生素及食物纤维的主要来源。
油脂:主要提供热能。多样化食物既是丰富全面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有助于患者坚持合理的饮食治疗,提高生活的乐趣。
(2)少吃多餐,定时定量
糖尿病人的进餐以少吃多餐为宜。这是由于进食后血糖会迅速升高,高血糖
可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进食越多,血糖越高,在单位时间内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越多,负担也越重,不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由于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延迟,大量进食后又易引起空腹低血糖。如果用少吃多餐的方法,既可以避免对胰岛的过度刺激,又有利于避免空腹低血糖的发生。所以那种搞一日两餐;或者早餐、晚餐敷衍了事,采取午餐来大吃一顿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病情波动或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病人,每天应当进5~6餐,即在三正餐之外加2~3餐,加餐的食物均从上餐中扣出。早、晚用口服降糖药者,可以将每天食物总量分成四份,三正餐各占1/4,剩下的1/4再一分为二,用于上午9~10点和晚上睡觉前各加餐一次;每天口服降糖药3次者,可以将食物分成5份,三正餐各吃一份,剩下两份用于上午9~10点、下午3~4点、晚上睡觉前各加餐一次。用胰岛素者上午9点和夜晚睡前加餐很重要,这是由于早餐前胰岛素用量大,往往于上午10~11点出现低血糖反应。晚餐前注射的胰岛素,也易引起夜间的低血糖。用中效胰岛素者宜下午3~4点钟加餐。睡前加餐,最好主食与蛋白质各占一部分,有利于防止后半夜低血糖,因为蛋白质约有50%左右可以在体内经过,定时转变为糖。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