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是风湿性关节炎,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还要继续输液医疗,达到抗O阴性,C反应蛋白阴性
指导建议:
建议你注意休息,C反应蛋白阴性后改为口服抗生素,。
一.所谓血象是指血液化验的整个结果,包括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和比例、淋巴细胞数目和比例、嗜酸细胞数目和比例、嗜碱细胞数目和比例、单核细胞数目和比例、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数目和比例、血小板数目。 二.医生根据血象可以对一些疾病做出基本的判断。例如,白细胞数目增高常见于感染、应激(如手术、创伤等)、急慢性白血病等,如果同时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或数目增多,多是细菌性感染;白细胞减低常见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血液病(如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症、骨髓纤维化等);嗜酸细胞增多则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如蛔虫)、过敏、自身免疫病和肿瘤,而嗜酸细胞减少常常是伤寒的表现。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即可诊断为贫血,再结合其他指标可以判断贫血的性质。血小板是引起血液凝固的血细胞,其数目增多和减少对于诊断都很有价值。
、上肢神经卡压:一是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间麻醒史,醒后活动可好转。严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缩,影响手的精细动作,这是因为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即所谓的“腕管综合症”;二是环、小指的麻木疼痛,也可有夜间麻醒史,严重者伴有肌萎缩,环、小指的屈指力下降,影响精细运用。这是因为神经在肘部受到卡压,即所谓的“肘管综合症”。
2、颈椎病:引起手麻最常见的疾病就是颈椎病,它是中老年人好发的疾病之一。当人步入中年以后,一些器官往往会发生退行性变,当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以后,往往会导致颈椎间盘突出或是关节突发生增生或肥大,这些突出的颈椎间盘或增生的关节突一旦压迫邻近的颈神经根时,便出现了颈椎病。颈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觉异常以外,还伴随其它症状,如:颈肩部骨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动障碍等。确诊颈椎病并不困难,只要照一张X光片就可以了。另外还有一种检查颈椎病的简单方法,一个人托患侧头部,一手握患侧上肢,将其外展90°,两手同时向反方向推拉,有放射痛或麻木者可初步确诊为颈椎病。
3、中风: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见疾病便是中风。《卫生宝鉴·中风门》曾说:“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内有中风之疾。”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阔情志。虽然手指麻木不一定会发生中风,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来说,如果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且患者平时又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的发生。
4、更年期综合症:进入更年期的妇女有时候也有手麻的现象,但是并不明显,随着更年期的结束,手麻现象就会随之消失。
总之,手麻症状的确诊,还需参考颈椎片、肌电图等辅助检查才能明确论断。一旦确诊,如若症状尚轻,则经正规的非手术治疗,均可有不同程度好转,如若症状明显,并出现手内肌明显萎缩,则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阻止病情发展,以免造成手内在肌不可逆的严重萎缩,导致手的功能严重障碍。
有一部分人群手部会出现不自觉的麻木,因为手麻不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所以有一部分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长时间下去有可能会提示着疾病的出现。
手麻是患上了脑出血吗脑部的动脉出现了硬化或者狭窄、供血不足、血栓的脱落都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短暂性的脑缺血,严重的话会出现脑梗,最常见的表现是手指发麻或者一侧肢体发麻。
如果同时会伴有视线模糊、头痛头晕、协调能力差、胡言乱语的症状,有可能是中风的症状;若是经常出现这些症状的话应该及时去医院做检查,要全面的筛查导致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并且做好预防和治疗。
还有哪些因素会导致手麻?颈椎病。长时间的低头久坐、过高的枕头、过低的枕头都有可能会引发颈椎。在患者的神经根受到压力,从而引起相应的神经分布区出现疼痛,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手麻。颈椎病同时也会伴有关节的增生、肩部的肌肉酸痛、韧带钙化,严重时也会出现耳鸣、头晕、呕吐等。
腕管综合征。腕部受到了外伤和劳损就会引起病变,导致腕管综合征。当腕管内的压力增高时,就会引起手指的麻木和酸痛,尤其是到了夜间会加重,醒来之后通过活动就可以好转。严重的话会伴有手部肌肉的萎缩,影响了手部精细动作。在长时间的打字或者用鼠标也会造成此综合征。
糖尿病。患上糖尿病时患者的双侧会出现手指发麻,发病时是呈现对称性的,就感觉手戴上手套一般。另外患上了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脂血症也会导致发麻,需要去专科的医院做诊断,千万不能盲目的治疗。
中毒。当患上了慢性酒精中毒时也会出现手麻的现象,经常性的酗酒若是出现了手脚发麻,提示着慢性酒精中毒,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干预的话,就会导致全身的机体功能系统功能受到伤害,对身体带来不可逆的损伤。挑食会让身体缺乏维生素b族,出现手麻的现象,若是长时间服用抗感染药物、腹泻药物等也会导致全身无力和麻木。
一般来说,高脂血症的各种症状如下:
1.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时,若胆固醇含量过高,会有关节疼痛的表现。
其原因是过多的胆固醇形成一种叫做“黄色瘤”的肿块,此肿块如果出现在关节里就会引起关节疼痛,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只有在血中胆固醇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
高脂血症常常发展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症状,除非已发展为动脉硬化,进而动脉阻塞、破裂出现心脑血管意外,这时才有明显症状。但出现这些症状时大部分病例已经很严重了。所以,一旦诊断为高脂血症就应该充分重视,如果觉得没有症状而不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展成为危及生命的疾病。
2.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的背部疼痛。
高脂血症通常没有什么自觉症状,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如果三酰甘油值超过2.26毫摩尔/升时,可能会于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背部疼痛,这时病情可能会转化为急性胰腺炎。
这也说明了血中中性脂肪含量在不断地升高,这跟饮酒和吃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很大的关系。胰腺位于胃的后方,饭后食物到达十二指肠时,胰腺的分泌功能最旺盛,所以胰腺炎容易发生在饭后2小时左右,表现为背部疼痛。因此,若在上述情况下发生背部疼痛,应该怀疑为胰腺炎,及时去做血脂方面的检查。
3.有时出现黄色瘤症状的表现。有黄色瘤并不一定是高脂血症,但如果出现黄色瘤、角膜轮就有可能患了高脂血症。
黄色瘤中最常见的是眼睑内侧略呈黄色的小颗粒,称为“眼睑黄色瘤”。在老年人群中发现黄色瘤并不一定是高脂血症,但如果40岁以下的年轻人出现黄色瘤,就可能患有高脂血症,应该立刻做详细检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表现为:皮肤或肌腱处出现黄色瘤;皮肤黄色瘤常出现在肘部、膝盖等关节部位;肌腱黄色瘤一般看不见,只有诊时才能感觉到肌腱变厚;手掌黄色瘤很少见,但它是高脂血症的一种特异性症状,严重时手连东西都握不住;当三酰甘油的浓度达到每升数十克时,臀部、腹部会出现斑疹性黄色瘤,表现为直径2~3毫米的黄色隆起。
由于高脂血症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高脂血症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较重的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悸、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有时还会直接威胁到生命。
老年人
老年人常患有高脂血症,且与其他老年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关系密切。据美国的一些资料显示,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国内文献报道,人到老年期(>60岁)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载脂蛋白B都明显高于中青年,而在80岁以后开始下降,90岁后才下降到中青年水平。而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从青年到老年仅略有增加甚至会有降低,80岁以后才下降。不同血脂成分随年龄的变化,也显现出老年人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明显较青年人低。另外,血脂随年龄的变化尚存在性别的差异,50岁以前男性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常常超过男性的平均水平,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前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血脂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原因主要有:
1.老年人对脂质代谢能力降低:老年人对胆固醇的合成、降解和转运能力均降低。55岁以前,血中胆固醇因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而在60~70岁时则逐渐降低。
2.对糖耐量减低:随着年龄的增长糖耐量减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增加,体内的糖代谢紊乱可导致老年人三酰甘油及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有高血脂家族史的人
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血脂症,其中某些可发生在细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据报道:国内临床上最常见的是Ⅱ型高血脂蛋白血症,仅上海地区已发现了十多个家族的几十位此型病人。
肥胖的人
肥胖除生理或病理因素外,主要是由于机体内摄取脂肪过多,运动消耗太少导致的脂肪组织蓄积过多的状态。一般认为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一般情况下,肥胖者的并发症,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外,常并发高脂血症。
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肥胖,都是体内脂肪组织的过度增加所致,脂肪组织虽然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中含有8%的三酰甘油。虽然肥胖者有时血脂分析暂时并无异常改变,但过度肥胖久了常常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
临床观察研究表明,肥胖症最常继发引起血液中甘油三酯(TG)增高,部分患者血液中胆固醇(Tc)含量也可增高,主要可表现为Ⅳ型高血脂蛋白症,其次为Ⅱb型高血脂蛋白症。
吸烟的人
吸烟对血脂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较不吸烟者高,其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高达10%~20%,推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可能与血中一氧化碳浓度有关。
2.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许多研究认为,吸烟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无论男、女吸烟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不吸烟者低0.13~0.23毫摩尔/升。国外有人对191例20~40岁的绝经期前妇女的调查发现,吸烟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不吸烟者低0.18毫摩尔/升,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3.升高血清甘油三酯: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通过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使血清游离脂肪酸增加。游离脂肪酸最终被脂肪组织摄取而形成甘油三酯,儿茶酚胺又能促进脂质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这也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4.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近年实验研究发现,暴露于烟雾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易被氧化修饰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提示可能是一氧化碳增加了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修饰的敏感性。氧化修饰形成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物质。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
当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足时,肝脏中胆固醇合成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肝细胞膜上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降低,可造成体内LDL依赖受体的降解途径受损,因而引起血清LDL—c和APOB水平升高。也有研究提示,在甲状腺机能减退时,体内LDL生成速率增加,这也可造成血清LDL—c水平升高。
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增加、正常或减少。这可能与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的不同有关。在病情较重的患者中常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这可能与患者体内的甘油三酯合成增加有关,但也可能是由于甘油三酯的降解障碍所致。甲状腺机能减退时,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内源性和外源性脂肪清除受到抑制,甘油三酯部分分解代谢率下降为正常人的一半。
患糖尿病的人
在人体内,糖代谢与脂肪代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研究发现,约40%的糖尿病患者可继发引起高血脂症。一般情况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I型)患者,血液中最常出现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代谢紊乱。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严重胰岛素缺乏特别是伴有酮症酸中毒患者,上述两种脂蛋白均显著增高,表现为I型和V型高血脂蛋白症;不伴酮症的轻型患者,血中可无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或仅轻度增高,可表现为Ⅳ型高血脂蛋白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Ⅱ型),发生脂蛋白代谢异常者更为多见,可能与Ⅱ型糖尿病患者最常合并肥胖症有关。
我国正常人理想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是低于5.2毫摩尔/升,而理想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是0.34-1.7毫摩尔/升。
我国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是
参数血浆总胆固醇水平血浆甘油三酯水平
毫摩尔/升毫摩尔/升
合适范围
临界值5.23~5.69
升高>5.72>1.70
低HDL—C血症
高脂血症患者,学会看懂血脂化验单是很有必要的,不但能了解自己的病情,也能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一般医院检查血脂的项目主要有:
TC:总胆固醇,也写成T—CHO
TG:甘油三酯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
APOAl:载脂蛋白A1
APOB:载脂蛋白B
各项检查的正常数值:
化验项目
正常值
毫摩尔/升
血浆中总胆固醇(Tc)
血浆中甘油三脂(TG)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3.36~5.72
0.23~1.70
0.9~2.19
1.25~1.88
0.79~1.13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