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四肢萎缩无生长

时间: 阅读:6526
患者32岁,男,自幼发育出现问题,四肢如3岁小孩一般,不再生长,身体及头均正常发育,目前一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是否有手术安装假肢,帮助患者坐立?如去医院看什么科?怎么进行矫正能达到坐轮椅状态,帮助患者自理?大约费用是多少?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钱草

金钱草

2025-04-02 14:33:08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存在进行性的肌萎缩所导致的,这种情况是没有希望治好的,连控制病情加重的有效办法都没有的。

指导建议:
建议到医院看看,明确一下,看看是什么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必要时进行基因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5-05 00:00:53

    四肢肌肉萎缩这种情况可以见于人体的遗传性疾病肌营养不良症,这种情况表现为进行性的骨骼肌萎缩、肌肉蛋白缺失以及肌肉细胞或者组织的死亡。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引起来的肌萎缩,所以说四肢肌肉萎缩这种情况可以见于多种疾病。
    另外患者的临床表现上主要就是出现肌肉蛋白的减少、脂肪组织的减少,对这种情况产生的病因比较常见的就是废用性萎缩,比如说脑梗塞以后长期卧床,另外营养障碍、缺血都会导致肌萎缩。对于肌萎缩的治疗关键就是要对因治疗,对因治疗方面的话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这样才能够延缓肌萎缩的发展。

  • 徐长卿
    回复
    2023-05-05 00:00:53

    1、肌萎缩患者早期可以采用含有大量磷脂和微量元素、高蛋白、维生素的食物,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如山药、黄芪、白莲等。
    2、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促使肌萎缩发展。
    3、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4、锻炼要适度。忌强行进行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5、防治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萎缩患病情反复或加重。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 芍药
    回复
    2023-05-05 00:00:53

    治疗这种肌肉萎缩的病症,通常选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按摩,能够加强患者体内血液的循环速度,血液循环的的同时,能够将营养带给萎缩的部位。还可以选择一些科学仪器进行治疗,也能够增强患者的肌肉活动能力。除了治疗之外,患者也要注意加强营养,和坚持健康的体育锻炼,才能更好的改变肌肉萎缩的病情。
    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肌肉萎缩最重要的是预防,一旦患者发生这种病情,就要及时的就医治疗,因为肌肉萎缩时间久就会造成病人的行走困难,或者是活动困难,所以为了不影响以后的肢体活动,患者一定要做到积极的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肌肉萎缩怎么治疗?
    1、仪器治疗:使用仪器来治疗肌肉萎缩,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患者的体内阳气,是患者的肌肉增强,促使新的肌肉尽快的生成,从而来改善患者的肌肉无力的病情,然后间接的引导患者身体的肌肉活动,是患者的肌肉逐渐的增强,以达到治疗肌肉萎缩的作用。
    2、中医按摩:按摩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的萎缩部位,血液循环畅通,是血液充分的进入萎缩的位置,慢慢的把血液营养提供给萎缩的肌肉,是肌肉得到滋润。按摩的同时,配合中药的药方治疗患者的肝肾功能,补脾,降低肝火。对身体肌肉的淤血部位进行活血化瘀的治疗,从而达到强键肌肉的效果。患者就是在日常也可以进行自我的按摩,按照中医按摩的方法,对肌肉的萎缩部位进行自我按摩,也是能够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的。都是对病症有好处的。
    3、加强体育锻炼,食疗补充身体的肌肉纤维: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的病情,一定要及时的采取锻炼的方式来加强萎缩部位的体育锻炼,不能因为萎缩无力就放弃锻炼,另外患者也可以多吃带有肌营养的食物,像牛肉制品,还有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牛奶和鱼虾类。多吃骨头汤,有助于新长出的骨骼更强健,才能慢慢的改善自己的肌肉萎缩病情。

  • 芍药
    回复
    2023-05-04 23:23:43

    问题分析:你好  一般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包括药物及饮食),并可行物理疗法,如增加肌力锻炼,步行训练,温浴,推拿,按摩等.应用B族维生素,且B1,B6,B12联合应用
    意见建议:,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感冒吃啥药好的快?

脑血管瘤介入手术后疲惫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