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内科

左边嘴角轻微抽搐

时间: 阅读:2052
你好,我是一名截瘫患者,近段时间出现了,左边嘴角有轻微并频繁的抽搐,本人经常有趴着睡的情况请问这种情况是什么引起的,前一个月出现过一次,没有管自己好了,需要怎样的治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钱草

金钱草

2025-02-01 21:18:27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冉冉云
    回复
    2023-07-16 23:23:40

    脸部痉挛,即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半面痉挛,是指一侧面部阵发性、不自主、不规则的肌肉抽搐,无神经系统损害的其他阳性体征。病因不清楚。

    中文名:脸部痉挛
    又称:面肌抽搐、半面痉挛
    易发人群:中年女性为多
    病因:不清楚
    分享
    脸部痉挛

    发病以中年女性为多,起病常为下眼睑的轮匝肌阵发性轻微不自主抽搐,以后逐渐向一一侧面部扩展,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显。抽搐程度不一,在紧张、情绪激动或疲劳时抽搐加重,安静或睡眠时消失。少数严重者,面肌抽搐可累及整个一侧面肌。抽搐多限于一侧,双侧者甚罕见。呈间歇性不自主节律性抽搐,自控不能。

    本病是慢性进行性发展,一般不自发缓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现患侧面肌瘫痪和萎缩,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仅限于眼轮匝肌时,应与功能性眼睑肌痉挛鉴别,后者不向下面部扩展,且常为双侧性。当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颅神经损害,或肢体功能障碍,或伴有肢体不自主动作时,应考虑颅内病变,需去医院诊治。

    面肌痉挛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可选用苯妥英钠、利眠宁、安定、鲁米那等。并配合理疗。轻症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可略有减轻。重症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采用面神经封闭式手术治疗。

    半面痉挛又称面肌阵挛,为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抽搐,中年以上的女性较为多见。其痉挛常自一侧眼部或口角开始,随之扩展到同侧半面肌肉,但额肌较少受累。呈间歇性不自主节律性抽搐,自控不能。每次抽搐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间隔时间长短不定。人体疲劳、情绪激动、谈笑瞬目等可诱发或使之加重。虽然抽搐时面部无疼痛,但频繁发作可影响视力、言语或咀嚼功能,患者亦难以忍受。

    关于本病发生的原因迄今不明。大多学者和临床医师认为系面神经在内耳门附近受小脑后下动脉分支压迫所致;当血管过度迂曲、伸长拉紧或硬化时始显症状。推测受压处面神经髓鞘萎缩,传入感觉纤维与传出运动纤维发生“短路”,激活运动纤维引起面肌痉挛。另外一种说法是:从面神经发出的运动抑制纤维,也分布于肌肉中,当某种因素使抑制纤维兴奋消失时,面肌就痉挛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7-16 23:23:40

    专家介绍面肌痉挛的症状如下:
    1、由于面神经受到某种压迫使其经传导发生病理性干扰所致。大部分病人是由于正常的血管交叉压迫,如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椎神经动脉压迫,偶尔由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脑瘤等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所致。
    2、一部分患者为特发性面神经瘫痪,恢复后出现继发性的患侧面肌痉挛。可能的面肌痉挛的病因为面神经炎导致神经脱髓鞘的病理改变而未能恢复正常。仍存在部分的髓鞘脱失,使面神经的电传导易受泛化所致,或面神经炎累及脑干内神经核团,形成类似癫痫病灶而产生面部肌肉的发作性抽动。
    3、极少数患者面肌痉挛的病因为外伤肿瘤或外科手术后出现患侧面肌痉挛。可能为面神经的恢复过程中与其他脑神经出现短路,当其他神经兴奋时也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抽动。
    文章来自:安徽省当代中西医结合研究

  • 冉冉云
    回复
    2023-07-16 23:23:40

    出现嘴角的抽筋跳动的时候要注意了,可能是面肌痉挛。这种情况又叫做面肌的抽搐,通常是由面神经异常放电引起的。起初表现为嘴角的抽搐,然后慢慢出现整个表情肌的抽搐,会对患者的美观造成很大的影响。还有可能是小脑病变导致的面神经痉挛,从而引起嘴角抽动。精神紧张、劳累、局限性癫痫发作等,也可以引起局部神经肌肉的过度兴奋。需要及时就诊,明确诊断。

  • 徐长卿
    回复
    2023-07-16 22:22:30

    嘴角抽搐临床上名称叫面肌抽搐
    、半面痉挛、原发性面肌抽搐。既不是脑血栓前兆,也不是面神经炎。
    疾病描述:
    面肌抽搐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或痉挛。常见于一侧发生,亦有继发于面神经麻痹。原发性面肌抽搐原因不明,可能为面神经传导路上的某部位存在病理性刺激所引起。少数为面神经麻痹的后遗症。
    症状:
    1.多发于中年以后,女性多见。
    2.早期,一侧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至同侧其他面肌。
    3.以口角肌内抽搐最明显。
    4.多发生于一侧,精神紧张、疲倦时加重。
    5.少数伴有面部疼痛、头痛、耳鸣。
    6.少数有味觉改变。
    7.晚期有的伴面瘫。
    8.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即可诊断。
    治疗方法:
    1.以解痉、抗抽搐、止痛为主,药物治疗为主。
    2.新针疗法。
    3.理疗:超短波、红外线。
    4.局部封闭及无水酒精注射。
    5.射频温控热凝术。
    6.微波治疗。
    7.高压氧治疗。
    预后:
    1.治愈:治疗后,无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1年内无复发,有疼痛者、疼痛消失。
    2.好转:面肌抽搐症状减轻,间歇期延长。
    3.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李慧英大夫是专门治疗发作性睡病的吗?

肝肾功能不要全可以用万艾可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