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女性健康

艾滋病检查项目_,患艾滋病有什么危害呢

时间: 2023-09-16 08:20:08

一、艾滋病检查项目都有什么

血液或体液中的HIV抗体检验。应在经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HIV初筛实验室”进行检验。血液标本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 查HIV抗体,结果阳性者为可疑感染者,其检验标本应经当地的“HIV确证实验室”用更可靠的免疫印迹试验来确定此抗体的特异性。如仍为阳性,即确定为 HIV感染者。

HIV-1的p24抗原检查。患者血液中有HIV病毒,即存在p24抗原。可以解决抗体检查的“窗口期”问题,可更早地得到诊断。

血液中的CD4淋巴细胞计数。HIV进入感染者体内主要侵犯CD4淋巴细胞,侵入细胞内繁殖并大量破坏这种有重要免疫功能的细胞。于是,患者的免疫功能发生缺陷而被破坏,免疫功能下降而出现各种各样的感染,甚至正常存在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都可感染AIDS。血液中的CD4淋巴细胞如低于500/ 微升,即是感染者已经发病的标志。这是一项重要的区别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的检验。

二、男人怎样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1、洁身自好,固定性伴侣

在这个性比较开放的年代,很多男人不管后果的尽情流连在灯火阑珊处,沾染不良的生活习惯,性生活也混乱,有两个或多个性伴侣,由于艾滋病经过性传播,这样增加了艾滋病的患病几率,所以固定性伴侣可以降低艾滋病的患病比率。因为男性拥有的性伴比女人多 一般而言,男人拥有的性伴数比女人多。而且,AIDS更易于经性行为从男人传给女人。另外,感染AIDS病毒的静脉吸毒者大多数为男性,他们既能将病毒传给他们的吸毒伙伴,也能将其传给性伴。

2、提高生活情操,不吸毒,不去艾滋病高危环境

还有一些男性朋友们以自己经历多少不同的女人而沾沾自喜,桀骜不驯。可是相关机构调查发现,男性有着天然的易传性 妇女由于没有能力决定是否发生性行为以及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因此处于对AIDS特别易感的危险之中。与女人相比,男人却更有可能从事危及健康的行为如酗酒、滥用非法药物或鲁莽驾驶。

3、加强身体锻炼,健康养生

无论什么疾病,只要我们身体保持健康,积极锻炼,远离不洁生活习惯,远离高危人群,你就是健康的。患病是因为自身的抵抗不了病毒的入侵从而患病了,而艾滋病也是一样,那么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差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就加大了。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保障。

三、什么人应该接受艾滋病的检查

从患者传染艾滋病病毒到机体产生抗体,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再到出现临床表现一般需要5至8年。也有带病毒10年不发病的。

以下高危人群应早期接受艾滋病检查:吸毒人员;艾滋病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出国归国人员;用过血液制品,尤其是进口血液制品并对其产品质量怀疑的人;涉外服务有感染可能的人;同性恋者;与外国人有不正当性行为的人;其它可能受感染者。

卫生部《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规定我国列入法定管理性病的疾病共有8种:艾滋病、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所以曾患过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其它性传播疾病的患者,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就更大,危险性更高。这一类人应该早期接受艾滋病检查。早检查,早发现,早接受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延缓临床症状的发生,增加生存机会极为重要。

四、艾滋病有什么危害呢

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