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健康生活>女性健康

冬季养生药膳,做一个生活的人

时间: 2023-09-18 04:42:51

一、美容养颜药膳

冬天到了,天气越发寒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即时的添加些衣物,在饮食上我们需要吃些高营养的食物,但要容易消化,不会造成肠胃负担。中医认为,如果气血充盈,人的面色会红润,富有光泽,如果长期熬夜,没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就会面色苍白或萎黄,皮肤出现皱纹或色素沉着。有些成功女性平时工作忙,无暇保养,致使血虚不荣、肝肾亏虚或肝气郁滞、瘀血阻络,故应服用滋肾调肝、滋阴养血、理气祛瘀之品,才能使气血充盈、肌肤润泽、精神饱满。此方主要适宜女士。

青蒿桃花甲鱼汤青蒿10克,干桃花10克,黄芪10克,甲鱼200克(去毛、内脏,保留骨)。将前3味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汤,去渣留液,再与甲鱼一同放入沙锅内煎煮,如药液过少,再加适量清水,约煎半小时后,温度略低时加入蜂蜜即可,连服15天以上即可。此方有滋阴养颜补血滋润之功,能令女士容颜焕然一新。

二、健脑益智药膳

中医为认为,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归结于“心”的功能,也就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内经》也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会造成肾精不足,髓海失养,需补心益肾健脑,选用使人加强记忆、增强智力、促进思维的药膳。此方适宜于教师、科研人员和脑力劳动者。如平日劳力太甚、运动过量、思绪太过,每易感筋肉痿软,疲惫无力、精神不振,轻则稍事休息即可恢复如初,重则久久难平复,可选取酸甘之品,因酸能入肝,化甘柔筋。同时辅以健脾开胃之品,效果甚佳。

虫草山药牛髓汤冬虫夏草1~2克,山药10克,蜜汁红莲10克,柏子仁10克,牛髓适量。除冬虫夏草之外,将其他5味药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即可。将冬虫夏草洗干净,放入碗中,加水适量放入蒸锅内隔水蒸20分钟,加入前药液中同服。连服15天以上。此方有健智健脑补心功效。

三、养生粥食谱

一、润肤甜——浆粥

大米50克洗净与新鲜豆浆500克同煮粥,加白糖少许,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大豆有宽中益气,利大肠,润泽肌肤的功效,豆浆的营养价值更为丰富,并易消化吸收。

本粥除起润肤的作用外,对体虚久嗽、便秘等症亦有良效。

二、滋养番——薯粥

取番薯100克洗净切小块,与粳米150克及适量水同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

番薯是人们常食之佳蔬。《纲目拾遗》载,番薯可“补中、和血、肥五脏”。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将水谷化生为气血,滋养荣润面部肌肤,使人容光焕发。

本粥便据其健脾胃,和气血之功,来达到润肤悦色之效果。

三、紧肤祛斑——燕麦粥

燕麦50克同适量水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用。

燕麦又叫油麦、裸燕麦,性味甘平,是一种高蛋白食品,其补虚健脾营养价值很高。常食此粥,对保持皮肤弹性和抑制老年斑形成有显着效果。

四、养生茶饮

1、万年甘养生茶配方:万年甘本草、茉莉花、西洋参。

2、银耳茶:穷人的燕窝汤

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取汁对入银耳汤中,拌匀服用。银耳具有滋阴润肺,滋养肠胃,补气和血,美容嫩肤的功效,因而素有“穷人的燕窝”之美誉。借银耳之功效,此茶也称得上当之无愧的“穷人的燕窝汤”。

3、橘红茶:润肺消炎 抗衰老

取橘红3至6克,先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每日1剂,随时食用。此茶不仅有润肺消炎,理气止咳之功效,更有清除自由基的抗衰老效果。

4、姜苏茶:疏风散寒 抗感冒

生姜、苏叶各3克。先将生姜切丝,苏叶洗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2剂,上下午各服1剂。具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之功效。可抵御胃肠性感冒。

5、萝卜茶:理气开胃 止咳化痰

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食盐适量。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加少许食盐,再将茶叶用开水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日2次,不拘时限。白萝卜清热化痰,茶清肺热。有理气开胃,止咳化痰之功。

6、菟丝子茶:补肾防老 促进内分泌

菟丝子15克、地肤子和山药各10克,水煎饮用。菟丝子可促进内分泌、预防皮肤老化;地肤子清湿热和湿痒;山药滋颜。此茶有促进内分泌作用,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月经量大的女性不宜喝。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