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与使用
将两者充分混合后搅拌均匀,然后再有黑眼圈的位置薄薄的敷上一层。1小时后用清水洗净即可。期间可加以适当轻微按摩,以促进眼膜吸收。
坚持每天在眼睛周围敷一次,一个星期后就会见效。
功效分析
营养学家认为,蜂王浆是世界上唯一可供人类直接服用的高活性成分的超级营养食品,含有氨基酸,不仅有很好的漂白作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同时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有效抵抗自由基的侵害,抗氧化作用强,还可促进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延缓衰老。
花粉同样具有很好的美容保健功效,茶花粉和野玫瑰花粉、苹果花粉等具有很好的美容护肤功效和食疗作用。用花粉制作眼膜温和不刺激,不会对眼部脆弱肌肤造成伤害。
特别注意
黑眼圈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用眼过度等都会造成黑眼圈,任何去黑眼圈的方法都是在与治标,并不能治本。因此最根本的还是在运用去黑眼圈方法的同时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
先用温热的毛巾敷眼部10分钟,促进眼睛周围肌肤的血液循环,再换成冷毛巾冰1分钟,这样交替几次,眼围的毛细血管通常扩张并收缩,黑眼圈就会减淡很多。
土豆片敷眼
土豆具有美白功效,把土豆切成薄片,敷在眼部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能改善黑眼圈状况,更有助消除眼部疲劳。
茶包敷眼
把泡过的茶叶包滤干,放在冰箱片刻,取出敷眼,可减弱黑眼圈视觉感。
红糖敷眼
将适量红砂糖放入锅内,以小火加热,待冒烟时,再将红砂糖包在手帕或纱布里,依顺时针方向,慢慢热敷眼睛四周,注意掌握红糖的温度,不要烫到皮肤。
涂蜂蜜法
在眼周涂上蜂蜜,先按摩几分钟,再等1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使其自然干,然后涂上眼霜。
苹果片敷眼
将含汁多的苹果切片,敷眼15分钟,再用蘸了水的棉花球轻拭眼睛。
垫高足部
看电视或睡觉时,在脚下放一个足枕抬高脚部。当足部略高于心脏,头部血液循环加速,对缓解黑眼圈及眼部浮肿也非常有效。
鸡蛋中含有优质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促进细胞再生,对于缓解黑眼圈的形成是有一定功效的。不过人体每天食用鸡蛋的个数不宜超过2个,并且食用方法以水煮蛋为最佳。另外,瘦肉、禽蛋、水产等食品中也含有优质蛋白质,可以有效减少黑眼圈的形成。
2、胡萝卜
俗话说眼睛最爱鸡蛋和胡萝卜,因此小编第二个要推荐的就是胡萝卜啦!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它能够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机能,改善黑眼圈。同时,维生素A还有助于增进视力,尤其是黑暗中的视力。此外,动物肝脏、奶油、苜蓿中也富含维生素A。
3、芝麻
也许很多人知道芝麻具有黑发护发的功效,但是你知道吗,它对于消除黑眼圈也有很大的作用哦!芝麻中富含对眼球和眼肌有滋养作用的维生素E,能够缓解黑眼圈的形成。除了芝麻,像花生、核桃、葵花籽中都含有维生素E,对于消除黑眼圈都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4、绿茶
经常使用电脑的朋友们可以多喝些绿茶,补充特异性植物营养素,帮助消除因电脑辐射而引起的黑眼圈。绿茶中所含有的浓缩多酚,能抑制自由基对皮肤支持纤维的破坏。因此,多喝低咖啡因的绿茶不仅能消除黑眼圈,还能帮助身体脂肪代谢哦!
一、中药补肾
中医调理主要以补益肝肾、解郁明目为主。肾阴不足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汤、枸菊地黄丸等。肾阳不足者宜服用桂附地黄丸等进行温补。
二、食疗
芝麻、花生、黄豆、胡萝卜、鸡肝、猪肝等食物含大量维生素A的食物,有助于消除黑眼圈。此外,还可以用枸杞和红枣炮制枸杞茶。
三、眼部按摩
1、攒竹(眉头之间稍浅的凹陷):用大拇指按住两边的穴位,按摩手法有点像把两个穴位向一起推。
2、丝竹空(眉尾部分稍稍凹陷的部位):用中指或者食指慢慢地、轻轻地向内侧推揉。
3、太阳(眉梢和外眼线连线处向外1厘米处):用中指按住穴位轻轻地向脸部中央推揉。还可在眼周围皮肤上涂上眼部按摩霜或眼部营养霜,用无名指按压眼尾处、球后(下眼眶中外1/3处)、四白(下眼眶中内1/3处)、眼明(内眦角内上方)、鱼腰(眉正中)、迎香(鼻翼外侧),每个穴位按压3~5秒后放松,连续做10次。将中指放在上眼睑,无名指放在下眼睑,轻轻地由内眦向外眦轻拉按摩,连续10次。再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尖轻弹眼周3~5圈。
四、敷眼法
1、马蹄莲藕渣敷眼:洗净马蹄、莲藕,将马蹄刮皮,然后将马蹄和莲藕切碎,放入榨汁机,再加2杯水搅拌。睡前用碎渣敷眼10分钟,汁水可饮用。
2、土豆片敷眼:土豆刮皮、清洗后,切成厘米的厚片。将土豆片敷在眼上约5分钟,再用清水洗净面部。不用长芽的土豆。
3、柿子泥敷眼:切开熟透的柿子,挖出柿肉,调匀后敷眼10分钟,再用湿毛巾抹掉,早晚各一次。
4、茶叶敷眼:将泡过的红茶包敷于黑眼圈上,约5分钟。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