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形人
体貌特征:
典型的木形人有三“长”的特征,脸长、身材四肢长、手指长。
木形人皮肤青白(肤色稍欠光泽度),头小,长脸居多,身材挺拔,肩背宽大,手足细长多青筋,穿衣服特别有型,是天生的衣服架子。
性格特征:
木形人博学多才,善用谋略,勤于思辨,但体力有限,多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木形人在领导和用人方面欠缺天赋,总是事无巨细,自己亲力亲为、劳心劳力。木形人善于隐忍,不喜欢争名逐利,却又渴望得到大家对自身能力的认可,稍不如意时,内心易产生压抑和郁闷之气。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三国时期名相诸葛亮、完美艺人刘德华都是典型的木形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木形人的做事习惯。
木形人雨水养生要点 :疏肝健脾
应注重调摄情志,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使肝气顺达。
在起居上,要做好保暖,预防寒冷之气的侵袭。
在饮食方面,木形人尤其要注意疏肝健脾,平时可多吃鸡肉、鱼肉、猪肉、牛奶、月季花、百合、五爪龙、党参、金橘、薄荷等。
药膳可以选择金橘粥:金橘5个,粳米100克。将粳米洗净,与金橘同入锅,加适量水煮沸,再用小火煨至粥烂。有疏肝行气健脾的功效。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它往往在春节之后的正月。中国古代历书说:?斗知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它表示冬天最寒冷的时节已经过去,天不会再下雪。自此之后,天上漂下来的,可能是雨水,而不是雪花。那么,雨水节气,如何注意养生保健呢?下面由小编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吧。
在雨水节气,冬天的寒冷过去以后,天气开始转暖,冬天储存在地下水中的能量开始上升,人体相应的就是肝气也开始生发。人体相应的就是阳气开始浮动,但这会导致一些人的身体根基不稳,中焦空虚,小儿多会表现出体虚的病症。因此,我们应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注意养阳、养脾胃。
雨水节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湿度逐渐升高,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因此,在这个时候,养生保健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好中焦脾胃,注意保温。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古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具体来说,我们养生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
雨水之养生四要素
第一,雨水节气天气较凉,要注意根据气温培养衣服。同时,不要过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喝凉茶,可适当吃些较温些的甜食,以养脾胃,避免脾胃受凉。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第二,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特别是北方,仍然较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第三,雨水节气,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为此,我们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可多食大枣、山药、莲子、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此季节,我们应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
第四,精神上,还应注意清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
雨水节气调养脾胃最重要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应该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在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中,五行中的土对应于五脏中的脾)《图书编?脏气脏德》指出:?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
春天之肝木何以与脾土相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传变中,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难经》称为?逆传?即肝病传脾。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而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在他的《脾胃论》中:?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义总论》说:?夫善养生者养其内,不善养生者养其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姿情为务,殊不知外实则内虚也。善养内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雨水之调理胃的方法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药物调养: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
精神调摄:?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谷雨节气养生防春火上火适当进补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加大。此时,人们在保健养生时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谷雨时节气温回升快,公众要慎防春季上火
谷雨时节,尽管天气转暖,但是气温变化还是很大,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因此早晚要注意保暖。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早晚可多穿一件衣服。谷雨时节自然界阳气骤升,易引动人体内蓄积的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春日常见的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以及头痛眩晕、目赤眼疾等疾患,这就是所谓春季上火,即“春火”。
养生专家表示,抑制“春火”应该春捂有度,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摄氏度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就易诱发“春火”产生。
另外,饮食上要注意调养肝气去“春火”。那春季上火吃什么好呢?专家称:宜适当吃些辛温升散的食品,如葱、香菜等。少食生冷之物,以免伤害脾胃。
谷雨时节脾功能旺盛,适当进补益身体。
春天,肝木旺盛,脾衰弱,但在谷雨的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却处于旺盛时期。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应多进行些体育运动,如做做保健操,练练气功等。
此节气中,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使消化功能正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所以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使身体能够适应下一个季节的`气候变化。但是补要适当,不宜过,古人有“四季不食脾”的说法。进补不能像冬天那样,而应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抵抗春瘟,而且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如果饮食不当,却极易使肠胃受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时期又是胃病的易发期。消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如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饥饿无度,少吃多餐和避免食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等。
此节气中,肝肾处于衰弱状态,所以应注意加强对肝肾的保养。调养情志,保持愉快的心情,对身体很有好处。
谷雨节气里,雨水增多,但因气候多变,也会出现少雨干旱时段,所以风瘟、眩晕、癣疮等症也易发生。总之,在此节气中,要注意调节情志,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就会减少疾病,强健身体。
谷雨节气,随着气温迅速回升,降水增加,湿热交加,让人一整天感觉很不舒适。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专家指出,谷雨养生除了早睡早起、平心静气以养肝外,可选择静中有动的运动如太极拳等,运动时不宜出汗过多,以免阳气外泄。饮食方面,应注重清热健脾祛湿,益肺补肾,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祛湿利水的食物即可。包括赤豆、黑豆、薏仁、山药、冬瓜、藕、海带、鲫鱼、豆芽等,比如在早晨煮稀饭的时候,可多加一些薏仁、赤豆等。多进食玫瑰花、佛手、陈皮、白术等。同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诱发疮痈疖肿等疾病。39健康网我就不同体质的人介绍一些食疗药膳,供大家参考:
金形人宜疏肝清热
【体质特点】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方形脸,鼻直口阔,四肢清瘦,动作敏捷,肤色较白。
【饮食调养】可多吃疏肝清热,益肺补肾之品,如枇杷、茉莉花、薏苡仁、冬瓜仁、蜂蜜、桑椹、芝麻、花生等。
【药膳选择】药膳可选择“薏苡仁芡实橘皮粥”:薏苡仁50克,芡实15克,橘皮5克,粳米200克。将薏苡仁、橘皮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熬成粥。有疏肝解郁,培补脾肾的功效。
木形人宜疏肝健脾
【体质特点】肤色苍白,头小,面长,两肩广阔,背部挺直,身体小弱,手足灵活。
【饮食调养】宜多服疏肝健脾,清热祛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淮山,玫瑰花、郁金等。
【药膳选择】药膳可选择“郁金佛手蜜饮”:郁金15克,佛手12克,蜂蜜30克。将郁金、佛手用冷水浸泡20分钟后入锅,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调入蜂蜜即成。有疏肝理气,清热解郁的功效。
水形人防寒湿入侵
【体质特点】体形比较胖,偏矮,头较大,腮部较宽,腹部较大,肤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发密而黑,怕寒喜暖。
【饮食调养】预防寒湿入侵,避免久居湿地。应多吃健脾祛湿之品,佐以调补肝肾之品,如淮山、土豆、扁豆、鲫鱼、猪肉、茯苓、土茯苓等。
【药膳选择】药膳可选择“参枣米饭”:太子参15克,陈皮6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大枣20克,粳米250克。将党参、陈皮、白术、茯苓、猪苓、大枣放在锅内,加适量水泡发后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药汁及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米饭即成。有补气养脾和胃的功效。
杨花落尽子规啼,转眼春尽。谷雨节气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升高降水多,做好谷雨养生对顺利过渡到夏季有重要意义。以下39健康网我帮大家整理了资料,谈谈谷雨养生。
此时,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气也处于旺盛时期,正是身体补益的大好时机,但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应当食用一些养肝护肝的食物,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现列举常用养肝护肝药膳几款:
海带银耳羹 :海带50克,银耳20克,冰糖适量。将海带洗净切碎,银耳泡发后与海带一起加水用文火煨成稠羹,加冰糖适量。1日内服完,可常服。能疏肝、补脾肾。
豆蔻砂仁荷叶饮 :白豆蔻2克,砂仁2克,荷叶半张。将荷叶洗净,切碎,与洗净的白豆蔻、砂仁一同放入砂锅,加足水煮沸,改用小火煮20分钟,净纱布滤汁即成。上、下午分服。有消食宽胀,行气和胃的功效。
期颐饼 :生芡实180克,生鸡内金90克,白面粉250克,白糖适量。将生芡实用水淘去浮皮、晒干、打细、过筛,鸡内金打细、过筛,加开水浸泡约10小时。再将芡实粉、白面粉、白糖,用浸有鸡内金的水和匀,做成薄饼,烙成焦黄色即成。有行气补脾,固肾精的功效。
导语:在我国,雨水是一个比较有明显季节性特点的节气,所以许多人都比较在意这个节气。那么,下面来看看,2022年雨水节气降雨多吗?2022雨水节气下雨会多吗?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雨水节气降雨多吗
降雨多。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降雨量逐渐增多,气温开始回升。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时间是每年公历2月18日﹣20日之间。雨水节气过后,北半球的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虽然降雨量增多,但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所以雨水节气到来也就说明降雨要增多了。
2022年雨水会不会下雨
雨水节气只是代表降雨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不一定会下雨;
雨水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第二种是在降水形式上,雪减少了,雨渐多了。雨水节气的意思是降雨的概率逐渐大于降雪的概率。雨水节气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难闻雨声淅沥。因此,在2022年雨水会不会下雨需要以当地的天气预报为准。
雨水节气的由来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时间位于每年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雨水节气特点
气温回温攀升至0 ℃以上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
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
雨水节气期间,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降水雨量增多
雨水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023年雨水时间: 2023年2月19日 06:34:05 ,农历2023年正月(小)廿九。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2月19日前后。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物语
斗指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雨水三候
一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的2月19日前后,也就是太阳移至黄经330°时就标志着雨水节气的到来。
“雨水”到来后,天气开始变暖,冰雪逐渐消融,降水也随之增多,降水的形式也由降雪逐渐过渡到降雨。在黄河流域,也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雨水一般是气温升至0℃的标志。通常来说,雨水前气温低于0℃,天气寒冷,降雪为主,鲜有降雨。雨水过后气温升到0℃以上,降雨称为主导,降雪逐渐减少。而在南方,此时的平均温度已达10℃以上,鲜花绽开、绿意盎然的春天事实上已经到来。但雨水季节冷空气仍然活动较频繁,不时会有寒潮出现。这种“倒春寒”的天气对农作物的危害巨大,同时也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威胁,因此雨水时节仍需注意防寒保暖。同时,这个时候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加快,机体的阳气随之升发、消化食物的速度加快,所以,雨水时节的养生保健,重在调养脾胃。
1、根据此时风邪渐增、湿气渐重的气候特点,应多吃谷类、豆类、面食和新鲜蔬菜,例如粳米、山药、黄豆芽、绿豆芽、春笋、莴笋、韭菜、小白菜、菠菜、荠菜、芹菜、油菜、蒲公英、柳芽、猪肉、大枣、花生、枸杞、胡萝卜、黑木耳、鸡肉、鸡蛋、蜂蜜等。山药黄豆芽绿豆芽春笋莴笋韭菜小白菜菠菜荠菜芹菜油菜蒲公英柳芽猪肉大枣花生枸杞子胡萝卜黑木耳鸡肉鸡蛋蜂蜜2、宜服用生阳祛湿的清补药物,如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淮山、茯苓等,以调养脾胃。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淮山茯苓
1、忌食红参、川芎、肉桂、茴香、花椒等热性物,以免耗气伤阴。红参川芎肉桂八角茴香籽花椒2、少食狗肉、羊肉、雀肉等温热之品。狗肉羊肉雀肉3、少食其他油腻、腥发之物。排骨油条 ◎多喝汤粥养脾胃
雨水时节,人的脾胃容易虚弱,此时应多食汤粥以滋养脾胃。汤粥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脾胃负担,山药粥、红枣粥、莲子汤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将汤粥配上适当的中药做成药膳还能滋补强身。如可根据初春时节肝气旺盛的特点,在药膳中加入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等升发阳气之药材。
脾胃虚弱的人应避免进食饼干等干硬食物。因为干硬食物不仅不好消化,还可能给胃黏膜造成损伤。另外,老年人脾胃功能不好,此时应以流食和松软的食物为主,这类食物可以促进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最后,晚餐要尽量少吃,因为如果晚餐过量,则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的症状,还会影响睡眠,“胃不合则卧不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吃辣,放燥热
雨水时节,空气湿度增加,但气温仍然很低,因此此时的天气寒中带湿。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往往预热壅阻。此时若吃燥热的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预热让人想吃凉东西,但吃凉过多,则会使脏腑为湿寒所伤,出现胃寒、腹泻等症状。所以,雨水时节饮食应以中庸为原则,不吃生冷之物,也不能吃大热之物。冷饮、辣椒都是应当慎食的,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少喝酒,特别是白酒。
◎高蛋白,御春寒
雨水时节还属于早春,寒流经常光顾,昼夜温差也较大。在寒冷的条件下,人体内的蛋白质加速分解,从而使人的抗病能力降低。所以,此时人体就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来保持体温,应对寒冷。鱼、虾、鸡肉、牛肉、豆制品等含有较高的热量和丰富的蛋白质,所以此时应该多吃。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此时饮食也应该多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且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牛奶、酸奶、蛋类都是比较合适的食物。
雨水最应该吃的食物
山药
养生功效
雨水时节,寒气未消,湿气又至。山药可以健脾利湿、护卫脾胃阳气、提高免疫力,还能调理脾胃、提高食欲,所以雨水时节应该多吃一些山药。
挑食标准
皮外无伤,断层纯白如雪,黏液多,水分少的山药品质较好。
食而有道
最好去皮食用,因为山药带皮食用容易产生麻、刺等异常口感。
山药比较易熟,所以不能煮得太久,否则会造成营养物质的流失,因此炖山药时应该先放其他食材和调味料,最后放入山药。
适可而止
85克/次。
补益有方
红枣山药粥
●【材料】 红枣10颗,山药50克,大米100克。
●【调料】 冰糖适量。
●【做法】
①红枣洗净;山药去皮,洗净,切片;大米淘净。
②砂锅内放入大米、山药、红枣,加适量清水,大火烧沸,改小火煮25分钟。
③另取锅,放入冰糖,加少许水,熬成冰糖汁,倒入粥锅内,搅匀即可。
莲子
养生功效
古人认为常服莲子可治百病,故莲子素有“莲参”的称号。雨水时节,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多吃莲子可清心醒脾、明目安神、滋补元气。
挑食标准
饱满圆润、粒大洁白、肉质厚佳、口咬脆裂、芳香味甜、无酶变虫蛀者为佳。
食而有道
烹饪莲子前最好先用热水泡一泡,这样可以使莲子迅速软化,增强口感,还可以缩短烹饪时间。
睡前服用糖水煮莲子有助于入睡,可改善睡眠质量。
适可而止
30~50克/次。
补益有方
竹荪莲子丝瓜汤
●【材料】 鲜莲子、水发玉兰片各50克,水发竹荪40克,嫩丝瓜500克。
●【调料】 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①竹荪洗净,去头,切块;鲜莲子焯5分钟,去衣、心;嫩丝瓜洗净,去皮、瓢,切片;玉兰片洗净。
②各料入锅,加水小火煮30分钟,沥水,放汤碗中。
③锅内放入盐、味精,大火煮沸,倒入汤碗内即可。
莲子百合核桃煨瘦肉
●【材料】 莲子、百合、核桃仁各25克,猪瘦肉25克。
●【调料】 葱段、姜片、盐、料酒各适量。
●【做法】
①莲子、核桃仁、百合分别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
②锅内放入莲子、百合、核桃仁、猪瘦肉,加适量水,放入葱段、姜片、盐、料酒,大火烧沸,改用小火煨炖1小时即可。
百合莲子汤
●【材料】 百合、莲子、山药各50克,红枣、水发银耳各20克。
●【调料】 冰糖适量。
●【做法】
①百合洗净;红枣洗净,去核;莲子洗净,去心;山药去皮,洗净,切块;银耳洗净,去蒂,撕小朵。
②取一大碗,放入百合、红枣、莲子、山药、银耳,倒入清水,浸泡1小时,放入百合、莲子、山药、红枣,小火煮至熟软,加入银耳煲1小时,倒入冰糖,搅匀即可。
红枣莲子鸡腿汤
●【材料】 红枣10颗,鸡腿2个,薏米20克,莲子15克。
●【调料】 姜片、盐各适量。
●【做法】
①鸡腿洗净,剁块;薏米淘净,冷水泡4小时;莲子洗净,去心;红枣洗净
②砂锅加水适量煲沸,放入薏米、莲子、红枣、鸡腿块、姜片,大火煲沸,改用小火煲至鸡肉熟软,加入盐调味即可。
●初春就要开始养脾胃
根据中医理论,肝属木,主升发,所以春季肝气比较旺盛;脾属土,所以脾土易为肝木所克,春季养生失当则可能伤及脾脏,影响脾胃的功能。而雨水过后不断增多的降水也容易带来湿邪,影响脾胃,所以,雨水前后调养脾胃十分重要。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一个整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受纳是指胃暂存所摄入的食物,并且进行初步消化;运化是指脾对食物进一步消化,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并运送到全身,以滋养各个脏器。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根本,如果脾胃出现病变,人体健康将受到巨大损害,如胃纳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脾运失调则可能出现食后腹胀、便溏等症状。脾胃的病变还会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使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大打折扣。
雨水时节保养脾胃应注意:饮食要有规律,不宜过饱;食物以清淡为主,少食油腻厚味;营养均衡,不偏食,多食五谷杂粮;禁食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不要勉强饮食,如果不渴却强饮则伤胃,不饿而强迫进食则伤脾。
●心神安定,有助脾胃运化
雨水时节常有降水,不是阴雨就是飘雪。阴沉的天气,密布的乌云容易使人心情低落,忧思不断。所以此时养生要注意情绪的调整。保持心情平静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如果心情抑郁,忧思过重,则可能伤及脾胃,从而影响健康。
我国中医素有“忧思伤脾”一说。就是说过度忧思会影响人的脾胃功能。而一旦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导致人体的消化不良,对营养的吸收能力降低。例如,在饭前与人发生争吵或其他不愉快的事情,就会有一种“被气饱了”的感觉,这时若强制进食,则很可能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低落的情绪可以使人的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而交感神经兴奋,使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还会使消 化系统肌肉活动失调,造成食欲降低、恶心、呕吐等症状。
雨水时节要调整心态,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尽量减少与人争执。遇到不开心的事也不要苦思冥想钻牛角尖,及时从坏情绪中解脱出来。要避免接触负面的东西,保持一颗平常心,享受和谐安定的环境,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是保养脾胃、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最好途径。
◎三招防“湿寒”
雨水时节,空气湿度增大,而夜间气温降低,湿热空气很容易再次时凝成雨滴,导致夜间降水频繁。而阴雨增多使雨云遮挡阳光,所以此时白天地面光照也较少。同时,雨水到达地面,蒸发后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又会使地面空气温度进一步降低,造成既潮湿又寒冷的天气。这种天气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关节骨骼和各器官都有影响。年老体弱者在此时尤应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不要过早减少衣物。春季阳气生发,体热的人更容易感到热。此时如果过早地减少衣物会导致体热外泄,使湿寒之气侵入体内,损伤关节。
第二,禁用冷水洗漱,年老体弱者应特别注意。中医五行之中,水与肾对应,肾主骨。雨水时节用冷水洗手会使湿寒侵入手部关节并且滞留其中,导致手指酸痛,严重的还会造成手指变形;如果用冷水洗头或洗脸的话,则湿寒之气侵入头部,容易导致头疼。
第三,洗头后应及时吹干。洗头后如果不吹干也会导致湿寒之邪入侵,从而引起头疼。
◎驱走“春困”
“春困秋乏”是最普通的的民间常识。春天人们容易犯困,总觉得没有睡够,这其实是人体随着季节和气候变化的正常反应。春天来临,气温升高,人体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逐渐张开,血液循环加快,因此相对来说,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少了,另外昼夜时长的变化和周围舒适的气温,都会让人感觉安逸,昏昏欲睡。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是8小时左右,睡眠时间过长对人体并不好,会使人精神萎靡,工作效率底下。
雨水时节,要克服春困,就要求我们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根本自然界的规律,随着四季的变化逐渐调整自己的日常作息。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可有效地赶走春困:
一是视觉刺激,可以郊游、爬山,到野外感受自然之美,从而使人心情振奋,精力充沛;二是触觉刺激,用有清凉效果的牙膏刷牙,从而兴奋神经,激发活力;三是味觉刺激,适当吃点味道刺激的食物,如苦的、酸的或辣的,刺激神经,当然也可以泡杯茶或咖啡;四是嗅觉刺激,选用一些可以提神的香水、精油,可以有效降低疲劳感;五是运动疗法,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在运动中提高大脑兴奋度;六是听觉刺激,听一些节奏明快活泼的乐曲,闲暇时听听相声、看看小品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过度忧虑有害健康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处在冬末春初,此时气候变化较大,最容易影响人的情绪,导致人情绪波动。此时的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忧虑和失落,类似情绪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损害,对一些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患者尤为不利。所以雨水时节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克服不良情绪,消除忧虑和失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据心理学家统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忧虑,有40%属于杞人忧天;有30%是因为无法改变的事实,就是说无论怎么忧虑都没有用;有12%依据的是根本不存在的臆想;另有10%是因为生活中遇到的鸡毛蒜皮的琐事。这说明,我们平时所忧虑的事有92%是毫无意义的,这印证了佛家那句名言“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面对忧虑,我们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自我调节的。下面推荐几种方法:
第一,正视自己的恐惧和忧虑,并用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去应对它们,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用笔记下自己一段时间内所有的忧虑,列出一个清单,然后分析一下自己的这些忧虑都产生了什么结果,再算一算这些自己所忧虑的事情哪些真的发生了。
第三,扪心自问:“我害怕的到底是什么?我现在为了这些忧虑虚度光阴到底值得吗?”然后采取行动去改变这种状况。
第四,当机立断,不要拖拖拉拉,做了决定就立刻实施。如果一种想法让你陷入忧思,那么就立刻停止想它;做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第五,想一想:“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出现这种最坏的情况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样你就会发现,你的处境原来并没有那么糟。
第六,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尽量少接触,如果必须接触,事后尽量少去想。
◎伸伸懒腰解“春困”
大家都知道“春困秋乏”的说法,春天一到,阳光明媚,和煦的阳光洒向大地,很容易让人困意顿生。尤其是下午,在经过了半天的工作学习后,人更容易感到疲倦。如果这个时候站起身来伸个懒腰,人们就要像重新充了电一样,顿时来了精神,感觉轻松自在。这是为什么呢?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伸懒腰是懒人的专利,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也是不科学的。人们伸懒腰的时候一般要打个哈欠,同时头向后仰,双臂上举,这个动作会适度地挤压到心、肺,可以促使心脏更加充分地运动,从而把更多氧气运送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当然也包括大脑。而大脑一旦接受到了更多的氧气,人体就会觉得疲劳顿无,神清气爽。另外,伸懒腰时伴随着扩胸运动还能使人增加呼吸深度,吸入更多氧气,同时呼出更多二氧化碳,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伸懒腰的动作还可以活动人体的腰部肌肉,对腰肌劳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伸懒腰时人体向后伸展,还可以防止因脊椎长时间向前弯曲而形成驼背。
由此可见,伸懒腰并非懒人的专利,雨水时节困意袭人,在工作学习之余经常伸伸懒腰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运动适量,才有益健康
冬去春来,天地一片生机勃勃。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但是却指出,运动虽好,但却不能过度,否则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还会对身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所以此时运动一定要把握一个“度”。
科学研究表明,过量运动比不运动对人体的伤害更大,因为不运动虽然有很多坏处,但起码使人体保持一个相对安定的状态,而运动过量则会把人体固有的和谐打破,给人体造成更大的损害。过量运动会造成人的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弹性降低,还会使人食欲减退、睡眠质量下降,导致情绪低落、易怒、免疫力降低,出现便秘、腹泻等症状。
指出,运动要适可而止、循序渐进,运动过后最好要休息一到两天,所以以每周运动三次为佳。如果长期没有运动而突然运动则更要注意不能运动过量,控制好运动强度和时间,防止过量运动造成负面影响。另外,运动方式也要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等因素恰当选择。
贴心提示:
可以通过观察运动后心跳恢复到正常心跳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运动是否过量。通常来说,少量运动后心跳恢复时间3~5分钟;剧烈运动后恢复时间为8~10分钟。
◎反手拉绳解乏操
【功效】 有强身、健体、解乏之功效。
【准备】
备一条长约1米左右的柔软棉质绳索,在绳索的两端各打上一个结,使之成为两个绳圈,以便于双手紧握。绳索拉紧时的长度以比本身肩宽15~20厘米为宜。
【方法】
1.两足平行站立,足距同肩宽,双手在背后各拉住一个绳圈。
2.吸气,同时向胸前用力拉绳圈,坚持10秒钟。
3.呼气,放松,双手保持最初在背后拉住绳圈的姿势,休息2秒钟。
【提醒】
以上程序每天早晚重复做10~20次。
◎握拳操
【功效】 提神醒脑。
【方法】
1.两手握拳,然后从小指开始逐渐打开,打开的时候要迅速有力。
2.用力伸展手指,然后从小指开始逐渐握拳,同样要迅速有力。
【提醒】
以上程序反复进行3次即可达到效果。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