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四季养生

大寒前后最佳养生时间是下午5-7点

时间: 2023-11-26 13:01:00

大寒前后最佳养生时间是下午5-7点

第一,在大寒的前中后三天。最佳时间为酉时(17至19时),用温热的水浴足温经6至12分钟,然后用拇指或食指点按涌泉穴(肾经的原穴)、太白穴(脾经的原穴)、太渊穴(肺经的原穴)各36次,调补肾、脾、肺三经的阴阳、气血平衡。

第二,在大寒前中后三天。把手搓热,温煦命门、关元穴。最佳时间为:酉至亥时(17至23时)温煦督脉命门穴,温补一身之元阳;卯时(5至7时)温煦任脉关元穴,温补一身之元阴,增加生命的动力。

第三,在大寒至立春期间。每日早晚最佳时间:寅至卯时(5至7时)和亥时(21至23时),两手按臂侧,屈左腿以左足垫臀下(右腿仍自然伸直)。稍停后,伸左腿、屈右腿。如此左右交替各3至5次,然后叩齿、鼓漱、咽津、深呼吸各2至3次。可防治经络滞气、舌根强痛、身体不能动摇或强直、股膝内肿、臂部小腿足背疼痛,腹胀肠鸣泄泻、消化不良、腹水、足肿等。

  1.大寒十二月中坐功

《遵生八笺)中原文如下:“运主厥阴初气。时配足太阴脾湿土。坐功:每日子丑时,两手向后,据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嗽咽,吐纳。治病:经络蕴积诸气,舌根强痛,体不能动摇,或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尻阴需国足背痛,肠鸣,食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窍不通,足胴肿,若水胀满。”

本法以“大寒”命名,正是根据这一时令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大寒时节锻炼。可于大寒时节开始,练至立春为止。《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燥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病反腹满肠鸣,溏泄不化,渴而妄冒……”其论虽是针对水运太过之年立论,但就一年四季而言,冬乃寒气偏盛,寒邪伤人可表现为肾的病变及水气太过而乘土的脾的病变,水气太过而侮火的心的病变,本功法所列病症即属此类,采用本法锻炼,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具体方法:每夜十一点至三点时,双手从后面支撑身体靠床跪坐,然后将一条腿向前伸直,另一条腿向上用力支撑身体,左右腿轮换各做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经络蕴积诸气、舌根强痛、体不能动摇、针刺痛感难以卧睡、膝内积水、阳囊、足背疼痛、肠鸣、食泄不化、头重脚轻、九窍不通、脚面浮肿,若水胀满等病症。

2.按揉新设功

适应病症:项肌痉挛,上肢运动障碍。

适应病症:端坐于椅子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呈90度角,躯干伸直,全身放松,下颁向内微收。端坐头微低,颈部放松,用手指按揉颈部两侧之新设穴,按揉108下,每天早晚各按揉1次。新设穴位于颈部,第四颈椎横突尖端斜方肌外缘,后发迹下一寸五分处。

3.曲池观想功

适应病症:半身不遂、瘫痪、上肢麻痹、手臂肿痛等症。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意念观想两肘横纹外端凹陷处之曲池穴,可疏通手阳明大肠经,每次练功观想20分钟以上,每日早晚各练功1次。

  4.照气中穴功

适应病症:妇女血亏、气喘。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两掌侧平上举,划弧至胸前,合掌当胸。两腿微屈,两腿注视两掌中指,站10分钟后,两掌分开,两劳宫对正小腹部气中穴,距离腹部约10厘米,每次站10-2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气中穴位置位于腹中部正中线,肚脐下一寸五分,再左右旁开各一寸五分,左右两穴。

  5.一秤金诀

歌诀: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不拘行住坐卧,舌搅华池抵上腭,候津生时,漱而咽下,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以意目力,同津送至脐下丹田,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将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目力,尾闾提起,上夹脊双关,透玉枕,人泥丸,谓之一呼。周而复始,久行精神强旺,百病不生。

这是一套最简单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功法。其特点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可以修炼,并且收效极快。具体方法是:一吸气便提肛,每次呼气都使意念归丹田,一提肛便咽唾液,永远用心神去意守丹田以保肾气充足。不管行住坐卧,舌头在口中搅动然后抵住上腭,当口中唾液盈满时,便用唾液漱口之后咽下,咽下时要有声响。然后用鼻子吸清新的空气一口,用意念及眼睛一同将唾液送到脐下的丹田穴中,稍微闭一会儿气,这叫一吸。然后提肛如忍大便的样子,用意念及眼睛从尾闾穴运气,上夹脊穴,再冲过玉枕穴进入泥丸穴,这叫一呼。周而复始不断地锻炼,可以使人精神旺盛,百病不生。

大寒养生:为春天做好准备

2021年1月20日(04:39:42)(农历2020年十二月初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15日的三候为:“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大寒之冷仅次于小寒,风大,低温,积雪不化,恰似“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而从五运六气看,则为新一年“运”、“气”之始,从大寒到春分为初之气,2020年的太阳寒水之气已转为2021年的厥阴风木之气。2021年为辛丑牛年,岁水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大寒处于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厥阴风木,两木相得而盛,又岁水不及,水不涵木,则风木妄动,生布万物以荣,气机条舒,但风湿相搏,易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等。故大寒 养生 要根据以上特点进行调整。

1、调节阴阳,疏通气机

大寒是由冬到春的过渡时期,自然界的气机即将由“冬藏”转为“春生”,此时阳升阴长,风气流行,故需平衡阴阳,协调五脏。饮食、运动都要做出相应调整。 饮食上首先要遵循养阴潜阳的原则,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 ,如莴苣叶、莴笋、苦荞麦、巧克力等,也可使肾气坚固。 其次要减少进补量,渐趋清淡,以温性食物及绿色蔬菜为主。 温性食物多选根茎类,如芋头、山药、马铃薯、红薯等;绿色蔬菜宜选白萝卜、白菜、油菜等,但要忌食生冷。 另外,适当佐食少量升散之物如紫苏叶、生姜、花椒、桂皮等,或化积消滞之品 ,如山楂、柚子皮等以疏通气机,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

此外,调节阴阳, 尚需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御寒,但要注意运动不可剧烈而出汗,运动时间宜日出或天亮之后 ;仍需“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骤寒骤热,大汗当风。

2、牛蒡、贴墙功、提踵顿足,大寒三宝

第一宝:牛蒡

性味: 性凉、味甘而辛。

功效: 清热解毒祛湿、健脾开胃通便、催乳、滋阴壮阳。

现代医学: 降血糖、血压、血脂,润泽肌肤、美容祛斑。

传统中医:牛蒡是中药也是蔬菜,皮色黑,肉质黄中带青,正符合大寒阴中蕴阳之特性。 《本草纲目》载其“通十二经脉、除五脏恶气,久服轻身耐老。” 烘烤后经常泡茶饮——排除体内毒素,并补肾;捣烂外敷——治水火烫伤;其叶捣烂外敷——治未化脓的乳腺炎等 。堪为大寒之宝。

第二宝:贴墙功

功效: 补益肾气,散寒通经。

方法: 第一步:面墙而立,鼻尖及脚尖贴墙,两手掌护腰,缓缓下蹲后,双臂抱住下蹲的双腿;第二步:仍鼻尖贴墙,缓慢起立,每次18-36遍;第三步:做完后双手掌搓热,在面部按摩9次,再双手掌搓热捂在腰部,最后从头到脚搓3-6遍,搓热为止。

注意: 但此运动老年人不宜,以免意外或摔倒。

第三宝:提踵顿足

功效: 益肾通络,防治骨质疏松。

传统中医: 提踵可以牵动膀胱经及肾经;脚后跟落地可以刺激肾经的足部穴位;轻震地面可以“运动”五脏六腑。大寒处冬春之交,提踵顿足更为一宝。

方法: 双手握固,将大拇指扣在手心,再稍用力握拳。再两腿并拢,五趾抓地,提肛收腹,之后上提脚跟,全身放松,让脚跟自然落地,轻震地面。每次18遍。

3、负阴抱阳,宁志护腰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此言不仅揭示了生命的本质,而且也涵盖了大寒 养生 的根本。 大寒本当寒极,因地下阳生,故非最寒之时。同理,大寒 养生 也当抱阳以负阴。故善 养生 者,多从阴阳而悟入生命之本,健身以修心。若能悟透此理,以抱阳而负阴之姿势,或站桩、或太极、或八卦,皆能成为“抱负”之人。

大寒也确是养志、养抱负之时,肾之神为志,养志必先养精,肾虚之人难有大志。 大寒要“使志若伏若匿”,保持精神内守,神志深藏于内,静以养精而蓄锐,精足则阳气自生,故大寒“抱”阳越紧,人体会越 健康 ,春生会更有力量。

此外,古人关于二十四节气的 养生 之秘,乃以二十四节气对应24节脊柱,从冬至对应第五腰椎开始,从下往上, 大寒对应第三腰椎,可根据各人体质及大寒“抱阳负阴”的特性对第三腰椎进行艾灸、按摩或穴位贴敷等。

总之,大寒“抱阳”而“负阴”,其道理也告诉我们,能够接受美好的“阳”的炙热,也能够承受负面的“阴”的磨练的人,才能称得上有抱负之人。在“大寒”之时,承受住严寒,很快就能迎接人生的春天!

养生 一荐:

抱阳负阴汤:

组成: 白萝卜300克,花椒6克,白果6枚(壳打碎),核桃4枚(壳打碎)。

功效: 补肾固脱、滋阴和阳、阴中求阳。

煎服法: 久炖2小时,去渣于下午5时服用。

大寒是什么时候几点几分?大寒的养生原则是什么?

大寒是什么时候几点几分?

2021年大寒时间:1月20日04:39:42,农历2020年腊月初八
2022年大寒时间:1月20日10:38:56,农历2021年腊月十八
2023年大寒时间:1月20日16:29:20,农历2022年腊月廿九
2024年大寒时间:1月20日22:07:08,农历2023年腊月初十
2025年大寒时间:1月20日03:59:52,农历2024年腊月廿一
2026年大寒时间:1月20日09:44:39,农历2025年腊月初二
2027年大寒时间:1月20日15:29:32,农历2026年腊月十三
2028年大寒时间:1月20日21:21:37,农历2027年腊月廿四
2029年大寒时间:1月20日03:00:32,农历2028年腊月初六
2030年大寒时间:1月20日08:54:01,农历2029年腊月十七
2031年大寒时间:1月20日14:47:33,农历2030年腊月廿七 大寒的养生原则是什么?

穿衣要保暖,讲究寒头暖足
关于寒头: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阳经和督脉都经过头部,是人体阳气最充足的地方,可以抵御外界的寒气。适当的寒头不仅有助于健康,还可以刺激头部的血管和神经,保持大脑清醒。
关于暖足;中医认为,足为肝、脾、肾三阴经的起始部位,为胃、胆、膀胱三阳经的终末部位,足部以下很多穴位与五脏六腑都有密切的关系,脚部受凉会影响足部六条经脉的正常循行,影响身体健康。
饮食讲究滋阴补阳
饮食原则大家不会陌生,因为冬天主藏,为阳气收敛的时刻,阳气在人体内囤积,外界寒冷,人体体表毛孔自动闭合,人体内热无法散发出去,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内热症状,所以强调养阴调节内热。从大寒开始,就要缓慢的调动身体的阳气,顺应自然界的特点,健康的迎接春天的到来。
舒缓情绪,重视精神调养
冬季气温低,冰天雪地,万物萧条,人们注意身体上的保暖,却容易忽视精神上的保养,容易出现抑郁症,心情低落等精神感冒的症状。冬季除了身体上的保暖,也要时刻关注精神上的保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闭目养神,让大脑多休息。听一些喜爱的音乐,看一些有趣的电视剧,和志趣相投的人聊天,分享喜悦,诉说愁苦,将注意力投到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去,对于精神上的保暖都是有帮助的。

大寒养生篇?

  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那么大寒节气该如何养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大寒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大寒养生1、生姜泡脚——祛寒气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入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泡脚时加点生姜,生姜能够 *** 毛细血管,改善区域性血液回圈和新陈代谢。对于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有很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大寒养生2、大寒吃酸——护血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吴丹明介绍,在最冷的时候,食补时要遵守“少辛多酸”的原则。适当吃酸性食物却对心血管很有益处。尤其大寒前后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均达到全年较高水平。而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发生。

  酸性食物除了醋外,还包括富含维生素C的苹果、橘子等偏酸性食物。

  大寒养生3、穿中药衣——治顽疾

  大寒节气,久病体虚者及老人易感受寒邪,导致顽疾发作,如气管炎、哮喘、关节炎、风溼病的人。不妨做个止咳背心、散寒护腰、温经护膝,来治疗老顽疾。

  【止咳背心】取麻黄、桂枝、细辛、白芥子、紫苑、冬花、法半夏各10克,干姜5克,艾叶30克。共研为粗末,艾叶捣绒,掺在棉花中间,用布缝制成背心。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人,穿此背心,能起到散寒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

  【散寒护腰】取独活、川断、苏木各30克,防风、白芷、附子、川乌、草乌各20克。上述药物研为细末,用薄棉布做成棉布兜,将药粉铺在其中,穿戴在腰部,具有温肾阳、散风寒的功效。

  【温经护膝】取艾叶30克,细辛15克,川乌、草乌、独活、川牛膝各10克。将中药共研为细末,装入小布袋内,置于双侧护膝内使用。此护膝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治疗膝关节冷痛。也可用热水袋置护膝上热熨15~20分钟,每天1次,效果更佳。

  大寒养生4、喝二冬酒——养心气

  “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说的是心神要旺盛,气机要通畅,血脉要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得到温暖,抵御严寒。因此首先要养心气,使体内气血和顺,每天中午可饮用“二冬酒”一杯。

  二冬酒做法:

  1、取天冬50克,麦冬50克,川芎25克,牛膝25克,秦艽25克,桂枝10克,蜂蜜50克,黑糖50克,白酒1000毫升。

  2、将各药物拣净,一同装入干净纱布袋中,扎紧袋口。

  3、取大口瓷瓶一只,将蜂蜜、黑糖和白酒一起装入瓷瓶内,搅拌均匀;

  4、然后将药袋放入瓷瓶内,浸泡5~7天即可饮用。

  这款药酒养心益肺、强筋壮骨,对心悸失眠、肢体麻木、筋骨冷痛的中老年人大有裨益。

  大寒养生5、做安眠枕——安睡眠

  大寒节气,为了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尽可能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护自身的阴气。睡眠不好的人不妨做个安眠枕,

  安眠枕做法:

  取炒枣仁200克、黑豆300克、煅磁石250克、决明子250克,将诸药打碎混匀,用纱布包裹缝好,做成薄型枕芯,置于枕头上面。

  该药枕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填精、安神定眩的功效,适用于阴阳两虚、肾精不足的失眠患者,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体倦乏力、头晕目花、腰膝酸软、耳鸣多梦、健忘心悸等。

  大寒养生6、冷水搓鼻——防鼻炎

  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在最冷的季节,晨起不妨用冷水搓鼻,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大寒养生7、吃点苦味——增食欲

  大寒节气,为肾经旺盛的时节,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五行角度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因此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以保心肾相交,阴阳平衡。

  可选择一些苦味的蔬菜,比如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这些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增进食欲、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

  大寒养生8、大寒进补——分年龄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适当食补,增强体质,有助平稳过冬。

  【小儿:护卫屏风膏】天越冷,小儿越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护卫屏风膏可补气护卫,健脾保肺。

  生黄芪180克,炒白术120克,防风、桂枝、炒白芍、生甘草、阿胶各60克,生姜、大枣各30克,蜂蜜250克。洗净、浸泡片刻,水煎取汁,共煎三次,三液合并,文火煎煮片刻,加入打碎的阿胶,待阿胶熔化后再加入蜂蜜收膏。每次10克,冲饮或调入米粥中服食,每日2次。

  【中年:金橘煨牛肉】牛肉有些厚腻,但跟金橘一起煨,既可以消除这种感觉,提升口感,还有温肾祛寒、润肺定喘之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人冬季常吃。

  肥瘦牛肉用清水洗净切成大块放入锅内,加清水烧开撇去血沫,再放入金橘、泡黄豆及姜、料酒各适量烧开,改用小火炖至肉烂豆酥,加胡萝卜再煨致烂熟,放味精、葱花、精盐调味即可食用。

  【老年:人参大枣汤】老人体质虚弱,稍遇风寒便极易感冒,可试试常服点参枣汤。人参3克,大枣8枚,加水一同煎***水沸后煎5分钟***,枣熟饮汁食渣,可分两次服完。也可先将大枣撕成碎块,以鲜开水浸泡,加盖闷10分钟,即可饮服。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