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四季养生>夏季养生

怎么理解冬病夏养重预防?

时间: 2023-11-23 13:31:15

怎么理解冬病夏养重预防?

夏季养生是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患者,因此在夏季比较湿热,往往出现身体湿气重、心情烦躁的情况,严重时会身体的阴阳失衡,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夏季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三伏天养生、夏季养阳的注意事项及冬病夏养的意义,我们特邀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赵志祥为我们一一解读。

夏至,阳气最旺的时节,三伏天养生要注意什么?

三伏天应注意以下三点:1、不宜过食生冷,损伤脾胃功能,而应养护正气;2、不宜在气温过高时进行过多的户外活动,可在早晚适当运动,避免过多出汗;3、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否则寒邪容易内侵,出入应及时添加衣物。

怎么理解冬病夏养重预防?

冬病夏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饮食上做到三分治七分养,养护正气,保持身体的健康。冬季阴寒引起的虚寒性疾病单纯通过药物的治疗不起效的话,应在夏季养足阳气、正气;2、注意运动,吸收阳气,促进气机的内外运动。

夏季养阳要注意什么?

三伏天过食生冷易损脾胃功能和正气。在三伏天时,不要过食生冷,要注意养气。注意养心,汗为心之液,不宜在烈日下过多的户外运动,减少阴液损伤,保护心脏。在早晚适当时进行户外运动,打开腠理,排除湿气,养护阳气。

夏季尤其是三伏天的养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饮食方面需要保护脾胃等组织情况,在环境方面需要主要不要出入温差比较大的区域,在身体方面注意不要从事容易出汗的活动,避免导致体液的失衡。在中医上有冬病夏养和夏季养阳的说法,主要是指在夏季养足身体的正气,吸收阳光,排除在冬季导致的湿气,修复冬季导致的身体的各种疾病,在临床上有其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文指导医生:

赵志祥副教授 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务科

擅长疾病:从事内分泌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中西医结...[详细]

夏季扶阳防治冬天疾病?专家告诉你如何“冬病夏治”,4点预防呼吸病

哮喘、慢阻肺等疾病常常在冬季发作、加重,憋闷、咳喘总让患者们苦不堪言。如何才能在冬季里呼吸的更顺畅?不妨来中医里寻找答案。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呼吸内科黄东晖主任指出,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在治疗和预防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利用针灸、艾灸、刮痧以及中药的内服外用等疗法常常能取得“神奇”的疗效。

说起“冬病夏治”,很多朋友既熟悉又陌生,听说过很多次,但又不了解哪些病是“冬病”,也不知道“冬病夏治”到底是怎样治疗的。

其实所谓“冬病”,就是指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具体到呼吸系统疾病中,我们熟知的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等都属于“冬病”的范畴。近年来,由于自然气候的改变、抗生素及激素的滥用、空调的过度使用等不良习惯,时刻在消耗着人体的阳气,罹患“冬病”的人群在日益增多。

对于这类疾病,采用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往往能取得明显的疗效。通过一系列中医特色疗法,如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主要通过夏季扶正阳气的方法来治疗和预防疾病,那为什么烈日炎炎、阳气旺盛的夏季,还需要扶阳气呢?

黄东晖主任解释道,夏季天气炎热,汗出多,气血分布于体表,脏腑内里空虚,因此此时 养生 不但要顾护津液,也要顾护阳气。

临床中相当一部分哮喘患者属于阳虚体质,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所以哮喘病人在夏季接受针对性的治疗往往能起到不错的效果,能够很好的预防冬季哮喘的发作和加重。

夏季养阳在慢阻肺的治疗上同样适用。一般而言,慢阻肺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在夏季会有明显的减退,病情相对稳定,这也为慢阻肺患者提供了康复治疗的条件。

作为慢阻肺患者,应该利用好这一时期,努力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打好身体的基础,争取在冬天赢得更顺畅的呼吸。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御各种病邪的入侵,但同时要注意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平稳的运动方式锻炼。

未病先防也是中医重要的治疗理念,对付“冬病”最好的方式,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黄东晖主任提醒广大网友,预防和护理呼吸系统疾病,在夏天可以这样做:

1、合理使用空调

空调作为夏季必备的清凉神器,能在炎炎夏日里给我们送来清凉,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容易招来危险。长期不使用的空调中容易累积尘埃、螨虫、细菌等微生物,加上夏季多雨潮湿的特点,容易滋生霉菌,这些微生物容易诱发哮喘,所以在初次使用空调时应做彻底清洁,另外长时间的开空调也容易损伤身体,我们在开空调时温度不要过低,也不要坐在空调的出风口方向。

2、合理饮食

夏季饮食种类比较丰富,在饮食上要有所节制,不要贪凉,少吃冷饮,以免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结,另外海鲜等发物以及肥甘厚腻的食物容易生痰助湿,也要适当减少。夏季饮食应以防暑、滋阴生津为主,推荐绿豆、莲子、薏仁、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食材。

3、戒烟

并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及颗粒。吸烟是引发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除吸烟外,其他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吸入也会影响呼吸 健康 ,甚至引发或者加重呼吸疾病。

4、加强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抵抗力,改善呼吸功能。需要注意一点,已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参与运动之前,需要咨询医生来完成运动计划的制定,避免运动过度加重呼吸负担。

#家庭医生超能团##真相来了##中医 养生 的真相#

电视广告总说的冬病夏治有什么科学依据?

中医气机升降出入学说与《易经》的卦象相互为用,《易经》“震、离、兑、坎”等四卦象则具体演示了春夏秋冬四气的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变化,秋天燥金肃杀之气,至阴肃肃、自天而降,阳气收敛而沉降,如兑卦之象;至冬天,阳气藏于五脏,内实外虚,如坎卦之象,

因此冬天易感受寒邪致病,或阳虚之体寒病易加重。此时因阳气藏于五脏,五脏实,冬天治疗,而致实实之戒,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春天人体阳气乘肝木升发、疏泄之势由里出表,如震卦一阳奋起于地下,病情减轻;至夏天阳气实于表,虚于里,如离卦中虚外实之象,此时若误用寒凉,则更伤五脏阳气,犯虚虚之戒,以致冬天病情加重。若此时,以五脏阳气虚之时而采用温补之法,虚既得实,正气不亏即能抗邪,治疗效果较好。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体现。中国传统医学《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依靠天地之气生存,随四时变化规律而成长,此“天人相应”也。根据《内经》“天人合一”的学说,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相一致,即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故人体也相应地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因此顺应天时,因时制宜,巧妙地运用天时之利,有效地采用一些简便易行的办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就能对人体安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经》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也就是说没有阳气的彰显,也就没有了生命的存在,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虚”就是功能的萎缩,“寒”就是能量的不足,好比一个灶台,底下的火力不足或者没有火了,锅里的米饭怎么可能煮熟呢?最好也是夹生。这个能量的来源就是阳气。阳气不足,失于温煦,易出现以形寒肢冷等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冬病之发生,素体虚寒,而又外受寒邪,其病因为“阳虚感寒”。故而养生、“冬病夏治”均贵在于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冬病夏治”以《素问》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为指导思想,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从小暑至立秋(盛夏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借着天人之阳盛之时,趁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之物(包括内服和外用)使体内阳气充足,抗病御寒能力大增,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以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冬病夏养"用对这三种方法

  炎热的夏天又来临了,从养生方面说,也是治疗冬季慢性疾病的最好时期,叫"冬病夏养″,对于冬天易发的呼吸道疾病、体寒怕冷等症有很好的疗效。病要三分治七分养,究竟养什么呢?又如何养呢?

  大家都知道冬病夏冶对于冬天易发的呼吸道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酸痛、体寒怕冷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夏季要养阳气

  俗话说,病要三分治七分养,提出这个观念的人是明代太医刘纯。这个“养”实际上主要是指调养人的阳气。阳气对于人非常重要,阳气是人体的脏腑机能的活力点,假如阳气不足,人体的脏腑功能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会出现怕冷、喘、腰酸背疼等症状。所以从中医角度来说,阳气对人是非常重要的。

  阳气其实就是我们人的一个能量、动力,如果人体没有阳气,那就没有活力了,就陷入一种疲惫的状态,显出虚寒的状态,那就是怕冷、拉肚子、容易喘、容易感冒。所以,我们就讲冬病要夏养,夏天要养阳气。“养在平时,夏日尤宜”,夏天尤其适合养,那么这个养就是要重阳气,温经散寒,一些虚寒性的疾病,要在夏天来养。实际上中医说天人相应,夏天外界气候非常温热,这时候我们人体的内脏实际上也是处于一种旺盛的状态,所以在这个季节进行调养,效果非常好。

  冬病夏养方法一:食疗

  中医说,药食同源。很多食品本身就具有良好的补养的作用,比如桂圆、大枣,本身既是食品,又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人体亏虚、阳气不足的人,如果平时选择一些具有调养的补品,再结合体质的类型去调养,就能够提高自身体质,增强免疫力。

  冬病夏养方法二:药浴、足浴

  夏天泡脚也是冬病夏养的一个好方法,风湿关节痛或者腰腿疼痛的人群,可以选择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药物如桂子、细辛等,放在木桶里面泡,就可以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

  冬病夏养方法三: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我们可以在家里做,简单、方便。不能在胸、背这些地方做。专家提供的几个穴位:一个是涌泉穴,在脚掌的前1/3的中心处,这个穴位补肾比较好;一个穴位是肚脐眼这个穴位,有温胃的作用;另外一个就是足三里。这几个穴位都是非常方便和安全的,可以经常在家里来做。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