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四季养生>夏季养生

三伏天人们应该如何预防中暑(三伏天防治中暑全攻略)

时间: 2023-02-21 18:48:18

三伏天人们应该如何预防中暑

到三伏天之后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一娘当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三伏天天气变得非常的闷热和潮湿,此时人们若是不好好的预防就非常容易出现中暑发生。因此,此时人们就应该注意做好防暑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中暑。那么,三伏天人们应该如何预防中暑呢?下面我们来具体详细了解吧。

1、注意多喝凉开水

在环境气温达35℃以上时,人体余热的2/3将通过汗液蒸发来散失。出汗多了,会使钾、钠丢失,要注意多喝凉开水,切记不宜喝冷冻的水,是非常容易导致体内温差大,也是会影响到健康。因此喝水的时候最好是选择温开水,温度在20-25℃时,溶于其中的氯气等减少一半,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并不减少。茶水含钾,淡盐水含钠,适当喝一些温茶水或淡盐水能补充微量元素。

2、外出避开高温时段

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否则是非常容易晒伤甚至是出现中暑。其实外出的时候就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3、头晕即去阴凉处

上午10时后到下午4时前,是“三伏天”里最热时段,因此这个时间段就应该尽量呆在阴凉的地方才是关键。特别是烈日当空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游玩,老弱病者、婴幼儿及孕妇更应如此。若自己或亲友出现头昏眼花、胸闷、恶心等中暑先兆,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去阴凉处。

总结:人们若是想要避免自己出现中暑情况发生,就应该做到这以上几点是非常的关键,这 才能减少带给人们的健康伤害性。同时,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也需要注意了,及时补充体内的水分是非常的关键的,及时补充体内的水分能够不仅是能够让机体得到正常的运行,而且还能够预防中暑的情况发生。

三伏天防治中暑全攻略

到了天气最热的夏天,最怕的就是中暑了,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三伏天防治中暑的全攻略,欢迎大家阅读。

三伏天防治中暑全攻略 如何识别中暑?

根据中暑症状的不同表现,临床上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种。

   先兆中暑: 在这一阶段,常常会出现汗多、头昏眼花、口渴、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等表现。

   轻度中暑 :这时候体温开始升高,达38℃以上。除上述症状,还会出现大量出汗、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四肢湿冷、脉搏加快等表现。

   重度中暑: 此时以上症状明显加重,甚至出现昏倒、抽搐、皮肤干燥无汗等症状,体温可在40℃以上。这种情况比较危重,需要及时呼叫120急救。

如何预防中暑?

预防中暑,需要在平常做到避烈日、多喝水、补营养、眠要足四方面。

   1、避烈日、多喝水: 避免在高温、烈日下进行作业和活动,上午10时到下午5时这段时间最好待在室内,不得已外出时则必须做好防晒措施(如撑伞、涂防晒霜等)。同时,还应该及时补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保证每天饮水1.5~2升;汗多时应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不可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的饮料。

2、补营养、眠要足: 高温环境下人们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少食油腻煎炸之品。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此外,夏天日长夜短,容易令人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会使人们感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中暑的'急救措施

1、发现有人中暑时,首先应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干燥处,仰卧并将头抬高,松解衣服以利于更好地散热。

2、可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者将冷水毛巾、冰袋之类的清凉物品,置于病人头部、腋部、大腿根部等处,也可用30%的酒精擦浴,帮助身体散热以降低体温,但不建议对儿童涂用酒精以助散热,因为酒精会通过皮肤被人体所吸收。如果采用风扇、空调等帮助散热的话,则不应将风口直吹病人。

3、予以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品,如盐水、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也可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仁丹等解暑药物。

4、对于重度中暑导致昏迷不省人事者,可掐人中、针刺十宣穴(十个手指尖端)给予刺激;对于抽搐痉挛的病人,切忌用力按压病人痉挛的四肢,而应该将旁边物品移开,防止病人撞伤、摔伤。

三伏天如何防暑

三伏天如何防暑

进了三伏后,天气酷热,那才是一年到头最难熬的一段日子。那么三伏高温天气,我们要怎么样防暑呢?一起看看吧!

三伏天如何防暑 1.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2.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3.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4.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5.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6.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7.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8.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9.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10.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11.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三伏天如何正确防暑 1 人体能够忍耐多高温度?

人体能够忍耐的环境温度是有一个极限的:大约116℃,这是人体置身其间仍能维持呼吸的.温度。人体在71℃环境中,能坚持整整1个小时;在82℃时,能坚持49分钟;在93℃时,能坚持33分钟;在104℃时,则仅仅能坚持26分钟。但是,据有关文献记载,人体能忍受的极限温度似乎还要高一些。

但是这是玩极限挑战的人才能忍受的,对于一般人来说,据测量,人体皮肤温度大约是32℃。所以如果温度高于32℃,空气就会对人体发生加热作用,使人产生热的感觉,于是人体就通过出汗散热来维持热量平衡,以降低体温。根据世界各国的实验,夏季,人们感到最舒适的气温是19—24℃,当环境温度超过舒适温度的上限时,人们便感到热,若超过37℃时就感到酷热,一般来说,人们能够忍受的温度上限是52℃。

2 热射病到底有多要命?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因为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阳光中的红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内,此时热量积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患者会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力活动或非体力活动都可能引发这种严重中暑。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40%~50%。

遇到高温天气,就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有人昏迷的现象,或者高烧持续不下,要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3 为什么今年的三伏天要40天这么久?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我国自古就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组成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其中,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只出现第四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如出现第五个庚日则为20天。这么一来,三伏天既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以今年为例,今年三庚日来得早,所以会出现立秋前一共有五个庚日的现象,因此就会延长中伏的时间。夏至日是6月22日,初伏开始日为7月13日,中伏是20天,8月8日立秋,末伏开始日为8月12日,三伏天总天数长达40天。

4 学会避暑,再热也不能贪一时凉快

高温天气应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一般来说,晴日里,上午九点以后就不宜外出。居室内要注意适度的通风和降温。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去一些气温较低的风景区避暑。

夏季高温也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阴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5 注意防暑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湿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这时暑热之邪,可以耗散阳气津液,造成汗出过多,体液减少而伤津,唇干口燥,尿黄心烦等现象,这就是署邪入侵的结果。夏日炎热容易令人心烦,故宁心神尤为重要,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

长夏多湿,湿热交汇,这是气候规律。尤其在南方,天气炎热又多雨,湿邪重浊向下,特别容易伤害脾胃功能,而导致夏天人们消化不良的现象;湿气也特别容易侵犯肌肤筋骨,所以,在夏季高温天多发生皮肤病变和关节炎等。还要注意卫生和除湿,以防暑湿之邪浸淫皮肤和体内。由于气温超过34摄氏度,人体内热外泄就会受阻,所以,当出现头昏眼花、四肢发麻、恶心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时,应首先想到这是中暑的先兆,须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用冷水擦浴,头敷湿毛巾等,如仍不能减轻症状,甚至还出现高烧、呕吐等症,则要立刻送医院急救。

6 高温天饮食调节,不要让身体罢工

夏季炎热出汗,使胃肠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常常会出现营养失调、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现象。所以夏季高温天气的饮食尤其要以清淡松软为宜,且不宜太饱;食物搭配方面,除了要注意色泽鲜美,味道爽口外,也要保证一定的热量和营养。要补充维生素,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谷类、豆类和瘦肉的摄入。夏季里,还要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

同时,要养成科学喝水的好习惯。一是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莫待口渴时才喝水,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最好能饮用含有0.2%左右盐分的水。二是大渴勿过饮,这样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三是用餐前和用餐时不宜喝水,因为进餐前和进餐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对身体不利。四是早晨起床时先喝一些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7 科学午睡保证睡眠,抵御盛夏高温

提倡积极休息,在保证身体不疲倦的前提下,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当的锻炼。

午睡要科学合理,午睡时间以一小时左右为宜,尽量避免在走廊里、树荫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随遇而睡”,也不要在穿堂风或风口处“顶风午睡”,更不适宜趴在桌沿或靠在椅子上“直立午睡”,这些不正常的午睡,对人体健康常常“弊”大于“益”。


;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