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四季养生>夏季养生

冬病夏治都有哪些是需要我们知道的(哪些“冬病”需“夏治”?)

时间: 2023-02-22 03:28:34

冬病夏治都有哪些是需要我们知道的

夏季药物滋补应选用药性偏清凉、养胃健脾渗湿的中药。如菊花、金银花、芦根、沙参、元参、太子参、百合、绿豆、扁豆、山药、薄荷等。配伍煎水代茶、煮粥均可,切忌过于温热,损伤阴津;也不宜过于寒凉滋腻,反使暑热内伏,不能透发。

灵芝能全面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有较为显著的抗肿瘤、抗衰老、抗过敏、改善心血管功能,有保肝解毒、保护胃黏膜、通便、平喘止咳等疗效。与其含有丰富的灵芝多糖、灵芝多肽相关,是夏日进补的首选药物之一。

天花粉含有人体多种氮基酸、矿物质、天然酵素酶和辅酶,以及生长素和糖,有很好的治疗和滋补作用,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症、前列腺肥大症、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能增强人体抵抗力,还有养颜美容的功效,适宜夏季服用,但过敏体质的人慎用。

白木耳也是夏令补品之一,富含天然植物性胶质,有润肺滋阴的作用,是润肤佳品,又适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还可通利大便。本品可长期服用,夏令服用更佳。

夏天进补,冬病夏治,是夏季养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自夏至日至立秋后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人体调补和治疗宿疾的最佳时刻之一。夏至日是一年中阴阳气交的关键时刻。对于冬季易发的慢性病,利用夏季病情平稳时期进行调补,对治愈、减少慢性病的复发有较好的作用。故祖国医学对冬病夏治非常重视。古书云:“春夏养阳”,是说阳虚者在夏天调补时要偏于温补人体的阳气,顺应春夏阳气旺盛的变化,这对于易感受阴寒之气者及阳虚病人尤为重要。

哪些“冬病”需“夏治”?

分类: 生活
问题描述:

常说“冬病夏治”,不知哪些病应在夏天治疗?

解析:

按照中医”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一些冬季常发而以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病,多可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得以好转,甚至痊愈。冬病夏治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它是指对一些冬季发作较剧的疾病,夏天气候暖和病情缓解,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补益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扶正而祛邪。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其在冬季复发或减轻发作症状的一种方法。这样,再到冬天,机体就能抵御住外邪的入侵,而达到减轻或根治的目的。

可以“冬病夏治”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慢性哮喘
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部疾病等,这类病往往反复发作,选择盛夏伏天之时治疗,来年可少发或减轻发作。

2、过敏性鼻炎

此病最大的特点是病人对空气中某种物质特别敏感,如花粉、冷空气等,通过“冬病夏治”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善症状。

3、风湿性疾病

风湿病的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所用的药物均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夏季三伏为人体经络气血旺盛之时,此时配合穴位药物敷贴,可达最佳疗效。

4、冻疮

在夏季治疗冻疮,大部分患者用药后冬季不易复发。

此外,还有咽炎、肾虚、慢性腹泻等疾病均宜在夏季治疗.

老人经常说“冬病夏治”,哪些冬天的疾病能够在夏天调理好?如何调理?

一般冬病夏治必须坚持不懈调养三年以上,有些问题可以获得彻底的治好,但是比较顽固的难题例如风湿类风湿,过敏性哮喘,肺气肿等诸多问题,只有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减轻冬季病发水平,工作频率。合适冬病夏治的四种病症:冻疮:是一种在寒冷季节发病的皮肤病。在冬天身患湿疹的,来临年春季会特殊的痒。对于冻疮病人,可以从三伏时间艾灸能防冬天冻疮发作。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类型有许多,在其中像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病,也有扁桃体发炎、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结核病等在冬天是最易发病或者加重的,对于有这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以从夏天艾灸可取得更好的效果。过敏性疾病:主要有过敏鼻炎,在冬天受冷风刺激性后或者受凉感冒后,都那么易导致发生过敏鼻炎发病,而夏天并不是过敏性鼻炎的病发时节,这季节病况多处在缓解期,因此这时医治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办法。

像过敏鼻炎在夏天可以选择穴位敷贴来治疗,便是常说的三伏贴,在三伏天时要湿热、补虚药物贴敷疗法穴位治疗,可起到滋补脾肺,调整五脏六腑,刺激性经络的作用,还可以改善体质及其提升人体免疫力,进而可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风湿类疾病:风湿疾病有很多种,在其中风湿关节炎、风湿关节炎等风湿就适合夏天医治,这种风湿在冬天受凉的时候会加剧,病况可反反复复,进而给患者产生巨大的痛苦。

他们的发病通常是受严寒、湿冷及时节气候变化所引起的,而盛夏的阳热之气,对风湿类疾病有非常好的冶疗,这时冬病夏治,相互配合艾灸效果不错,可是慢性病的慢治,我们都知道,冬病夏治能够起到祛寒除湿,助阳阴补阳,调整阳阴,经络疏通,健脾利湿,增强免疫力,只要坚持做,肯定都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