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四季养生>夏季养生

炎炎夏日健康危机多

时间: 2023-02-22 16:03:19

炎炎夏日健康危机多

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受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雨水充足,空气湿度大,病菌繁殖快,加上蚊虫活跃,因此容易暴发各种传染疾病。夏季饮食不但要注意营养,还要注意卫生状况。尤其是食用海鲜时更要讲究科学性,注意消除海鲜产品携带的病菌。

此外,高温燥热容易导致人的情绪波动,使人烦躁易怒,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人体皮肤血管受热扩张,大量血液流入,这些都可使机体的消耗增大;与此相反,此时消化酶的分泌减少,胃肠动力降低,食欲减退。而且在高温的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汗液散发体热以平衡机体的热稳定,在流汗的同时,钠、钾、钙、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C也随之流失。出汗多容易导致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电解质失衡,如果不注意饮食调节,会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

炎炎夏日对血压过高的人,亦不能掉以轻心,稍有不慎就会中风

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由于发病急、死亡率高、致残率极高,使许多老年人望而却步。脑中风是影响老年人寿命的第一大“杀手”,而且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慢性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弹性变差、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脂质堆积,从而加速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这是引起脑中风的基础病理因素。

因此,患有高血压的人最怕中风。昨日夏至的到来,气温升高,使得血管扩张,加上平时出汗较多,一些患者发现,反而血压比寒冬季节,有所下降。夏季,让一些高血压患者开始放松警惕,看起来很安全的高温天气其实是一场危机。高血压病患者要预防中风,要时时提防,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生活也要有规律。

1、药物治疗是根本: 防止脑中风,控制好血压是关键,这就需要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即使血压在夏季会有所下降,也绝不能擅自停药,除非出现低血压症状。另外,任何药物治疗的调整都要遵从医嘱,不得擅作主张。

2、生活管理要有规律: 任何时候, 健康 的生活习惯都是高血压患者必须要养成的。

① 健康 饮食, 啤酒烧烤是夏季的一大特色,但不能成为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夏天患有高血压的人要特别注意饮食,不要过于放纵,仍然要限制盐、脂肪的摄入量,远离油炸食品、肥肉、动物肝脏、甜品等,啤酒一定要少喝。

②加强锻炼, 夏季天气炎热,许多人不喜欢外出,常常一坐就是一天,这也不利于血压管理。任何时候都应该养成高血压患者良好的运动习惯,坚持每天适度运动,切忌久坐,夏季可选择室内运动,有助于控制血压。

③作息要有规律, 夏季天长日久,人的睡眠时间也会有所减少,高血压患者要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保证每天睡7-8小时。

④补水, 夏季出汗多,易缺水,且机体缺水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脑中风的风险,夏季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充足饮水,可以喝一些淡茶,但不要喝凉茶。

3、避免风险很关键: 平静的夏季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却是危机重重,高血压患者要时时谨慎,避免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危险。

①切忌情绪波动太大 ,夏季天气炎热,高血压患者会有烦躁不安、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这对血管的管理是不利的,特别是过热的情绪,会诱发中风。血压高的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②切忌重体力活动, 天气炎热时,若进行剧烈运动,不仅易中暑,还可能导致心脑缺血,诱发严重不良事件,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事件,对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活动要适度,不要在阳光下锻炼。

③切忌冲冷水澡, 出一身汗,冲凉水澡,许多人喜欢这样做,却不知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特别对高血压病患者来说,可能导致血管突然收缩,血压急剧升高,从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此外,也要注意室内空调不要开得过低,特别是刚进门时,以防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血压波动。

三伏天,不论男生女生都要这样养生!

今日入伏啦,炎热的夏天,你准备好了吗?

俗话说,冬有“三九”,夏有“三伏”,这是一年中最冷或最热一段时间的标记。

三伏天不属于24节气,它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从古至今,三伏天对我们的农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人们的生活也有着深刻影响。

农历中将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即所谓的“伏天儿”。

夏至后第3个庚日入初伏,

第4个庚日入中伏,

立秋后第1个庚日入末伏。
通俗的来讲,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用英文来讲是“dog days”,意思就是狗都热的受不了。
2021年的三伏天共40天。初伏和末伏是10天,中伏从7月21日至8月9日结束,整整持续20天。
进入伏天儿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日渐升高,地表迅速积累热量,加之夏季暴雨增多,空气湿度变大,人们就像置身于一个大蒸笼中,又闷又热。
很多人面对闷热的天气,难免心浮气躁,就会毫不顾忌自己的身体,怎么爽快怎么来,肆无忌惮地挥霍健康,最后不是被紧急送进医院就是落下病根儿,悔恨终生。
事实上,不论男女老幼,爱惜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三伏天,让我们一起照顾好自己,安度盛夏,你做对了吗?
中医认为,夏季酷暑,适宜清补。

炎炎夏日,人们往往容易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很多年轻人喜欢在下班后撸个串,吃烧烤,喝冰镇啤酒饮料,冰激凌等冰凉的食物来降暑解渴,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夏季我们排汗多,如再食用过多油腻及辛辣、凉性等食物,势必导致大量湿气侵入人体,刺激肠胃道血管引起急剧收缩,容易引起脾胃及消化功能障碍,进而诱发其他疾病。
我们可以适当吃一些鸡鸭鱼蛋奶类高营养食物,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能量;还可以吃新鲜的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功效,此外吃凉拌、清炒的饭菜,能让我们在酷热的夏季既保证了蔬菜营养不流失,又在葱姜蒜醋的作用下促进食欲,且易于消化。

值得一提的是,夏季的西瓜是人们消暑的首选水果, 但不宜过多食用。尤其是隔夜西瓜,即使放入冰箱也最好不要食用,因为西瓜放入冰箱冷藏会附着“厌氧菌”,它会破坏西瓜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让西瓜的营养大打折扣,而且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往往会拉肚子。

在蒸笼模式的夏季,吹风扇、开空调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事儿。但很多人喜欢把空调的温度降到最低或者直接将自己的面部对着风口吹,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切记不要贪图一时凉爽哦。

因为风扇、空调如果长时间对着我们的面部及颈椎,肩膀等部位吹时,周围的软组织就会遭到破坏,还可能会出现面瘫,肩膀酸痛,颈部痉挛等一系列疾病。

夏季室内外温差也不宜过大,空调的温度应控制在25℃-27℃之间为宜,一般内外温度最好不要超过7℃。

打开空调、风扇睡觉时,谨记用小毯子盖住腹部,避免肚子受凉引发腹泻、腹痛,也可能会引起热感冒,俗称热伤风。

如不开空调时要记得开窗通风,防止因屋内空气流通不畅,闷热,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目眩,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伏天,面对40度的高温天气,顶着大太阳出门绝对是对人的挑战与考验。
走在马路上,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阵热浪扑面而来,简直就要窒息,如果没带防晒工具,那分分钟就是烤肉的节奏呀。
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在夏季显得尤为重要。出门尽量避免高温时段,最好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太阳落山后。
如果必须要顶着烈日出门,那就得好好武装一番自己了。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穿上冰袖,涂抹防晒霜等,还可以带上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必要品,而且不可长时间在外活动,以免中暑,严重还可能导致热射病,危及生命。

另外夏季一定不要忘记及时补水哦,不要等口渴了才喝,也不要过快过猛饮水。
古人云,心静自然凉。
漫长的夏天,唯有“心静”方能让人真正清凉。
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早睡早起,拒绝熬夜,午间休息半小时,保持一天精力充沛。
2、不宜久坐,适当运动。
夏季可以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比较凉快的时段,去人流较少,空气新鲜的公园,湖畔,或者广场散步,慢跑,微微出汗即可。

运动后可以补充淡盐水,或温开水;回家后最好不要立即洗澡,更不能用冷水洗澡,每晚睡前可用温水洗澡、泡脚。
3、用心平气和的心态看待炎热酷暑。
春夏秋冬乃自然规律,用欣赏的眼光感受夏季别样的美丽,不急不燥,宁静致远。

只有心静,才有心情感受万物的可爱,一方晴空,一抹夕阳,一条蜿蜒的河流,一朵绚丽的花……

伏天已至,危机四伏,入伏更需“防寒”。
愿我们坐看云卷云舒, 静听花开花落。

守一颗宁静之心, 拥一份淡然之美, 度一个清凉之夏。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