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养生之道>四季养生>夏季养生

调节围绝经期情志,做夏季淡定女人(简述女性青春期,围绝经期保健要点)

时间: 2023-02-22 17:23:45

调节围绝经期情志,做夏季淡定女人

进入夏季,随着气温升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火气”也在不断上升。不少围绝经期女性觉得与气温相关的一切都让身体感到不适——怕热又怕冷。大多数围绝经期症状表现出来的是双重的不适:忽冷忽热,整个夏季都处于这样的矛盾中,让人无所适从。

怕热——围绝经期潮热

每年夏季,因为潮热不适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都会增加。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感到脸上或全身发烫,汗如雨下,而且说来就来,没有规律,去医院检查,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这就是典型的围绝经期潮热症状。

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由于卵巢衰退会引起身体诸多变化,因此大多数妇女在绝经期有潮热症状,但由于个体差异,感觉也就不同。对大多数人来说,潮热通常仅是一种轻度不适感,只是在房间里觉得闷热而已。然而有些妇女则会感到很不舒服,一股燥热冲向头颈部,甚至弥漫到上半身。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围绝经期妇女的潮热症状往往表现的更为明显一点。

怕冷——围绝经期冷感症

身体容易疲惫,甚至经常感到头痛,上腹部冰凉......对于这些症状,医生有个专业的说法叫做“冷感症”。而这样的症状在45~55岁左右的围绝经期妇女中更容易出现。该病是由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以腰、背、小腹、手、足或全身发冷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许多围绝经期妇女都容易出现,只不过病情有轻有重而已。

由于围绝经期潮热容易出汗,出汗后如果到空调房内或者吹电风扇都会觉得冷得起鸡皮疙瘩,这个时候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因此,围绝经期妇女更应该慎用空调或者电风扇。如果仅仅为了缓解潮热症状而大开空调、大吹电扇,则适得其反。

简述女性青春期,围绝经期保健要点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度时期,通俗的讲就是老百姓说的“更年期”。一个女性,从青春期开始经过了30-40年周期性的有月经的生理阶段后,随着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体内原有的内分泌开始紊乱而渐入围绝经期。围绝经期一般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三个阶段。世界卫生组织绝经期研究组,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的定义曾提出下列意见:1、围绝经期是指绝经期之前临近绝经期,其卵巢的内分泌活动减少,生育力下降,月经周期改变和各种症状开始出现之时。2、绝经期指卵巢内卵泡活动丧失所引起的永久性月经停止。3、绝经后期则指月经完全停止后的时期。一般来说,绝经前期开始于45岁左右,持续2-4年即进入绝经期。自然停经持续1年才能称绝经。绝经后期持续6-8年。因此整个围绝经期为8-12年。
围绝经期综合症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或其后,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代谢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
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多间,一般在绝经过度期月经紊乱时,这些症状已经开始出现,可持续至绝经后2~3年,仅少数人到绝经5~10年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以安然无恙,重的可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围绝经期疾病。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围绝经期综合征虽然表现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妇女在一生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围绝经期的生理和心理有哪些变化呢?由于围绝经期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表现为阵发性的潮热、面红、出汗等症状;又由于围绝经期雌激素的减少:出现生殖器官的萎缩、阴道分泌物少、局部干燥性交时不适感明显,也会出现腰背及四肢、关节的酸痛等骨质疏松症状,还会出现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围绝经期妇女发生恶性肿瘤的机会增多,常见的有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等。涉及精神和心理上的变化有情绪不稳定、易怒多疑、近期记忆力明显减退等情况。
近年来,在职业女性中,出现了一种被称为隐性更年期的疾病,什么是隐性更年期呢?
隐性更年期出现在真正更年期以前,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多为身心疲惫、体重攀升、烦躁失眠、皮肤干燥、发色枯黄、月经紊乱等症状。所谓植物神经,既有中枢的,又有周围的,布满人体全身,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受意志支配,如人的心跳之快慢、血压的上下波动、体温的高低等,都不受人意志的控制而自主调节。这种调节由植物神经中枢控制,该神经中枢可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指挥失调。在隐性更年期内,内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指卵巢功能下降,激素分泌水平降低或突然消失,外环境变化则涉及工作、生活、学习、家庭等一系列问题。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这一年龄段的女性会表现出各种症状,如皮肤失水起皱、乳房下垂、体型趋胖。这些现象会导致她们心理焦虑。一些女性会在公众场合突然颜面潮红,随即全身出汗,有的会感到心口闷、心跳加快,从而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也有的因消化道功能失调导致腹泻或便秘症状出现而加重了紧张情绪。
出现隐性更年期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现代女性月经初潮的年龄提前了,平均为12.5岁,而原始社会女性月经初潮的年龄平均为19岁。
二、生育减少了,因为在怀孕、哺乳的几年时间内,卵巢是不排卵的,这就节省了很多卵泡。
三、生活节奏加快,精神极度紧张,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体力活动减少,再加上肥胖、慢性病等原因,降低了原始卵泡对垂体激素的敏感性,闭锁卵泡的数量增加,成熟卵泡的数量减少,因此,更年期的年龄提前。
据一项问卷调查资料显示:在30岁左右的职业女性,有27%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隐性更年期现象。妇女在40岁之前卵巢功能衰退、闭经,伴有低雌激素和高促性腺激素状态的这种疾病称为卵巢早衰。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1%—3%,近十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升高且向低龄化发展趋势。
围绝经期的保健工作应该侧重于以下4个方面:
1、正确认识围绝经期出现的不适症状。围绝经期的到来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应该泰然处之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既可以减轻围绝经期症状,又利于家庭和睦。
2、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活动量。
 控制高脂肪和糖类的摄入,同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这能帮助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鱼虾所含有的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而蛋白质关系着我们人体组织的修复以及免疫功能的维持。豆类中含有异黄酮,这种物质能起到类雌激素的所用,能缓解围绝经期不适。许多富含纤维的蔬菜,如豆芽、萝卜、芋头、海藻、叶菜类、土豆、黄瓜、青椒等,有助于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洋葱、大蒜有良好降脂助食作用。木耳、香菇能补气强身,益气助食。此外,主食应粗细粮搭配,保证B族维生素的摄取。少喝咖啡,咖啡因能引起潮热,因为它会扩张血管。此外,长期喝咖啡也是骨质疏松的诱发因素。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可能会出现水肿、高血压,因此更应该严格限盐,每天食盐摄入量最好能控制在3~5克。因激素水平低,骨质的钙成分大量丢失,因此围绝经期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增加骨折的发生率。所以应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鱼、牛奶,它们不仅含优质的蛋白质,还含有有丰富的钙。此外,若有颜面潮红、心慌失眠等现象,可吃一些桑葚、莲子、红枣等宁心安神的食品。
3、在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根据需要素需要适当合理的补充雌激素。因为卵巢存在于盆腔的中部,只有一个板栗的大小。即便是专业的妇科医生,在妇科检查时也很难触摸到卵巢,在体表上就更找它的准确位置了,美容院里所采取的按摩来保养卵巢的方法没有科学依据。
4、正确看待围绝经期抑郁,做到:
识本质,做好心理准备 正确认识本病的发病原因,了解其临床表现,在心理上提前做好准备,即使出现早期临床症状,也不要因此而忧虑不安。
调情志,保持乐观情绪 步入更年期的妇女,要努力克制自己的坏脾气,保持心态平衡,有规律地安排好个人生活。
适劳逸,加强体育锻炼 劳逸适度,可以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偏胜偏衰得以恢复平衡。
广交谊,丰富个人生活 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多与社会接触,多和他人交流,多想一些开心的事,能够陶冶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态。
节饮食,注重饮食调养 饮食不可偏嗜,宜食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且要定时定量。。
综上所述,由于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的衰退,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和疾病,只要正确认识、保持乐观情绪、注意饮食和锻炼、定期体检,就一定会比较轻松的度过围绝经期,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围绝经期女性月经紊乱,如何调理?

月经是子宫内膜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发生的脱落和出血。女性体内激素变化,子宫内膜增生增厚,为子宫内膜受精卵的正常发育提供准备。如果卵子成功受精成受精卵,受精卵可以在增厚的子宫内膜上生长,并不断发育成胎儿,是怀孕了。

卵子不能与精子结合,不能形成受精卵,增生的子宫内膜在成熟时会脱落出血,并恢复到排卵前的状态。月经由子宫内膜碎片、血流、宫颈和阴道上皮细胞组成。一般来说,月经量为20-60毫升,从月经到停止月经的时间为2-8天。女人到了45岁,就会进入围绝经期。

月经紊乱的主要表现是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这是由于卵巢功能异常,没有正常排卵引起的。有时可能是卵泡发育过早,月经周期就会缩短。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经周期会逐渐延长,有时可以三到五个月一次,然后基本更年期。围绝经期妇女会有月经紊乱,为了更好地度过围绝经期,要做好围绝经期保健工作。

可以多吃全谷类食物,如小米、黑米、大麦、燕麦等。多吃鸡蛋、鱼虾、海带、胡萝卜、大豆及豆制品,多吃苹果。少吃辛辣食物。调整心态,家人要多加关注和理解,适当运动,避免疲劳,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并晒太阳。取蜂蜜、蜂王浆、阿胶适量。应注意适当的运动,经常运动能改善卵巢功能,建议围绝经期女性每天运动20分钟左右,如慢跑、散步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调节月经不调。饮食清淡,饮食对人体内分泌有重要影响,如果内分泌失调,更容易出现月经失调,因此围绝经期女性应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