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本来指南方地区6、7月份出现的持续高温多雨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江南梅子成熟的时候,所以称其为“梅雨”,另一种解释是梅雨季节天气高温多湿,东西易发霉,故以“梅雨”表达“霉雨”的意思。
梅雨季节特殊的气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很严重,在北方也经常遇到持续高温多雨的天气,尽管不会像南方那样持续的时间较长,但不注意预防应对,也会影响到身体健康,下面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梅雨季节养生保健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
防止高温影响身心健康
梅雨季节高温伴随着高湿,人体处于类似蒸笼的环境中,外界大量的水汽,使得汗液很难被蒸发。这样人体的散热功能就会失调,起不到降低体温的作用,时间长了,体内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各项生理活动,引起头晕、恶心、乏力等中暑的症状。
梅雨季节气压低,人的心理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烦燥不安、抑郁、低落等不良情绪,容易引起事故和自杀事件。因此,在梅雨季节,要注意通风散热排除湿气,尽量不要在封闭环境中呆得过久,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空调降温和除湿,以免影响身心健康。
调整饮食保养脾胃
中医认为,梅雨季节的高温和高湿最容易影响到的脏腑是脾胃。在梅雨季节,人们经常会感到没有食欲,身体困顿,容易疲劳,这是脾胃受到湿热影响而出现的症状。如果不及时的应对,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引起其它器官的疾病。
因此,在梅雨季节,要在饮食中多吃一些健脾养胃、除湿温中的食物,比如山药、薏米、红小豆、黑豆、白扁豆、冬瓜、番茄、生姜等,最好是煮成汤或者粥来食用,既有利于营养吸收,又可以补充水分。
预防霉菌感染不可忽视
梅雨天气的高温和潮湿非常适合霉菌的繁殖,霉菌污染的食物会形成致癌物,不注意食用了有致癌的危险,霉菌的代谢物容易引起过敏,被吸入呼吸道,会引起咳嗽、哮喘等疾病,霉菌还会携带大量的其它细菌病毒侵袭人体,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所以在梅雨季节,要注意除湿,保持干燥的环境,抑制霉菌生长,要注意勤通风、勤晒食物和衣物、勤洗澡、勤换洗衣物,必要时可在水中加入一些杀菌剂,以预防霉菌感染。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在梅雨季节应做到以下保健措施,做好梅雨季节养生:
1、避免外湿伤身
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2、注意劳逸结合
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
3、合理饮食
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
4、脾虚者要尽量少吃西瓜、香瓜、梨、黄瓜等瓜果,因为这些水果可以驻湿,会导致体内湿热加重,导致胃脘不舒,造成消化吸收障碍。
5、儿童的自制力较差,过食冷饮或瓜果会造成脾胃阳气受损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大便不成形、厌食、困乏等脾湿症状。所以,在梅雨季节,家长要注意调整儿童饮食,控制其瓜果和冷饮的摄入。
梅雨季节天气潮湿,湿气较重,会影响人的食欲和身心健康,大家不妨参考下小编总结的梅雨季节养生小知识,看看梅雨季节吃什么,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多运动,才能在阴湿多雨的梅雨季节有着好身体和好心情。进入梅雨季节后,全国各地雨水增多,湿气上升,天气也日益炎热。闷热潮湿的气候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在南方梅雨季节,一些体质较弱的人特别是儿童,要提防患上各种“湿症”病。
据厦门中山医院统计,这段时间因“梅雨病”到医院就诊的儿童每天都在400人左右,比平时增加40%。其他一些医院也都出现类似情况。
梅雨季节湿气加重,是儿童患病的多发季节。儿童发病的病种大多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包括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腹痛、吐泻等,有些患儿甚至反复发作不易痊愈。梅雨季节大量生冷瓜果及冷饮上市,儿童食用时不节制、吃了容易霉变的食物或不讲究合理营养搭配,这些都是导致儿童“湿症”病的主要原因。
建议,梅雨季节,冷热变化快,家长要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但体质较差的儿童最好少去游泳。这段时间细菌容易繁殖,家长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不要生吃海鲜,不吃霉变食物。水果需洗净、消毒,对于杨梅、桃子等时令鲜果要适量取食,不要暴食。儿童可多吃丝瓜、冬瓜、葫芦、黄瓜、豆腐等具有利湿清热作用的开胃食品,尽量少吃或不吃冷冻的食品。此外,家长还要根据天气的冷暖变化随时给孩子增减衣物,衣服应以纯棉料为主,尽量宽松。
梅雨季节养生要点
梅雨季节养生要点,每年的梅雨天气都会有很多人生病,毕竟这种时候人们的抵抗力会有所下降,比如这时候体内很容易积累湿气引起身体不适,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梅雨季节养生要点。
梅雨季节养生要点1 1、保持家居衣物干燥
梅雨期湿度大,真菌很活跃,皮肤癣容易在身体各部位蔓延,运动或流汗后应立即沐浴、更衣,保持干爽。少穿又厚又紧的牛仔裤或紧身裤,尽量穿棉质内衣。涉水、淋雨、出汗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换下汗湿的衣服。
2、预防食物霉变
阴雨天气,空气闷热、潮湿。这种环境下,食物极易发生霉变,食用后会引起急、慢性中毒。霉变产生的毒素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青霉类毒素和镰刀菌毒素。一般清洗、烧煮等方法,无法清除霉菌毒素,即使煮熟煮透也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一旦发现食物外观或味道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丢弃。
3、饮食祛湿是关键
要多吃清淡祛暑、清热解毒的食物,如利水祛湿类食物:黄豆、绿豆、金针菜、冬瓜等;清热祛暑类食物:西瓜、丝瓜、黄瓜、芹菜、苋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茭白、竹笋、荸荠等;健脾利湿的食物:蚕豆、赤豆、青鱼、鲫鱼、鲢鱼、扁鱼等。
在这样的`季节,可以采用食疗祛湿,比如:多吃一些薏米粥,也可以用黑豆、赤豆、绿豆自制"三豆汤",黑豆补肾益精,赤豆利尿消肿,绿豆清热解暑,三豆合起来运用,可以起到清热、解暑、利湿的功能。
儿童要少吃厚腻甘甜的食物,特别要限制冷饮摄入,尤其是冰箱内取出的食物不要立即食用。对于喜欢喝冰啤酒的人来说,要注意适度、适可而止,最好的夏日饮品当数白开水、淡茶水。
4、注意锻炼运动
梅雨时节气压较低,人体血液内的含氧量相对较低,体质不好的人就会觉得有些憋闷。对于原来就有高血压、心脏病或哮喘病的人来说,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因此,在梅雨季节里,要注意适当运动。
运动后会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虽然最近经常下雨,早晚锻炼不方便,但只要重视,养成习惯,哪儿都有锻炼的机会。比如:早上上班,提前几站下车,走到办公室;不坐电梯,走楼梯;少骑车,少开车,多走路;在家里认真做几十个俯卧撑;在办公室里工作一段时间后起身动动、走走。
梅雨季节养生要点2 1、在精神调养上应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忌恼怒忧郁。 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2、起居要晚睡早起 。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晚睡早起,所以,中午小憩是必要的,有助于解除疲劳,利于健康。
3、天热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换。 中国有旬老话,叫“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芒种后要常洗澡,但出汗时不要立刻用冷水冲澡。“大汗而光膀吹风,心情宜静,所谓心静自然凉”。
4、搞好居室卫生。 住室要通风。阴晦的卧室要采取防潮措施。衣被要勤晒。室内不要堆放脏物及晾湿衣服。
5、讲究饮食卫生 。隔餐食品要加热后再吃。不吃不洁或霉变的食物。注意食品的防尘、防蝇、防蟑螂。确保食品卫生。
6、加强体育锻炼。 坚持做体操、打太极拳、跑步等活动,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7、少去公共场所 。在疫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更不要带孩子出入剧院、商场等处,以免感染疾病。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