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在大暑节这一天,有吃荔枝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过大暑前,他们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节一到便取出品尝。这时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补。荔枝所含的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荔枝肉中富含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还可以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
大暑时节日常饮食科学合理可养生益寿、减少疾病、防止衰老。此时节气候炎热,容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一些汤粥来滋补身体。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说:“每曰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揉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汤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选用适当的食材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养生效果。接下来向大家推荐此时节最受推崇的两道粥谱:
【南瓜绿豆汤】
材料
南瓜300克,绿豆200克,薏米50克,净山药30克
调料
盐适量
做法
南瓜洗净,切成小块;山药洗净,切成薄片;绿豆、薏米分别淘洗干净。
锅内放清水、绿豆、薏米以大火烧开,撇去浮沬。
加入南瓜、山药,烧开后改用小火慢炖,至南瓜、山药成糊,绿豆酥烂,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绿豆清热解毒、利水消胂、消暑止渴,用于缓解热烦渴、小便不利、糖尿病。南瓜性味甘、温,有补脾、暖胃的功效。大暑时节食用此汤可防上火,还具有滋补作用。
【菠萝西米粥】
材料
菠萝1个,西米100克
调料
白糖适量
做法
将菠萝去皮削好,切成大小均匀的细丁。
把锅洗净,置于灶上,加适量水烧开,西米洗净,放入开水锅内略汆后捞出,再用清水反复漂洗。
锅中放入适量清水烧开,加入菠萝细丁、西米,煮至米熟,然后放入适量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菠萝搭配西米熬成粥,很适合食欲不振的人食用,此粥既可促进食欲,又可美容养颜,女性朋友不妨在大暑时节多食用几次。
大暑吃:凉拌素菜、木莲冻、荔枝、姜茶、鸡。大暑时节到来,预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来,这个时节要特别注意清热解暑,很多食物都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多吃这些食物可以预防上火中暑。
1、凉拌素菜
南方人在大暑节气前后喜欢吃各种凉拌素菜,又称之为凉菜,菜品大都是制作简单且经济的菜品,如芽菜凉拌油豆腐、凉拌豆角,还有抖音上热火的“海草海草”,脆生生的凉快口感,让人在夏天摒弃厨房的炎热,成为夏令佐酒的佳品。
2、木莲冻
木莲冻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夏日经典小吃,可以解渴和降火,模样酷似如今的果冻布丁,食用的时候,用勺子一片一片的刮成薄片,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将薄荷、红糖水加入,冰镇后口感更佳,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3、吃荔枝
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大暑节气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甚至发病,而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能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可以滋补身体。
4、喝姜茶
晒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调蛋是大暑当日的食俗,因为姜汁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因此历代传承了下来。姜茶有辛辣的刺激性香味,能促进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建议怕冷的人多喝,对害喜时的恶心感也很有效。
5、吃鸡
南方人在大暑天有吃鸡的习惯。民间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童子鸡体内含有一定的生长激素,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有补益作用。做鸡时加入适量生姜,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能起到去湿强身的作用。
1、吃伏面
都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在北方,大暑到了吃面去,大暑、二伏宜吃面。
2、吃伏羊
民间历来有伏天吃伏羊的习俗,吃伏羊属于三伏补的一种。
3、吃童子鸡
入暑三伏,一伏一对童子鸡。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杭州有伏火腿二伏鸡,江苏扬州有入暑三伏,一伏一对童子鸡等。
4、吃姜
很多地区都有着大暑吃姜的习俗。台州椒江人有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调蛋,用姜汁、鸡蛋和红糖一同调匀,装小碗进大锅干烧,烧出的蛋品甜中带辣,还能再加核桃粒、桂圆、红枣等配料。
5、莲子汤
大暑前后采收的称为伏莲,也称夏莲,这个时候的莲子颗粒饱满、肉厚质佳,新鲜莲子只有每年的7~8月份才有,等到天冷就只能吃到晾晒后的莲子了。
6、吃仙草
民谚有云: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的时候有吃仙草的习俗。
7、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作过大暑。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
8、吃荔枝
莆田人过大暑家家都吃荔枝,过门拜访亲友,荔枝也被作为消暑佳品。
9、吃菠萝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此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10、凉拌菜
一盘脆生生的凉拌菜清凉可口,光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专治暑天食欲不振没胃口,眼下的时令蔬菜,喜欢吃啥随便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