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药食同源>夏季食疗

夏季适量出汗,使用花草泡水药浴(如何利用中药泡澡!!?)

时间: 2023-02-19 21:26:16

夏季适量出汗,使用花草泡水药浴

夏季的时候比较的炎热,这时候大家对空调是比较依赖的,空调的降温效果是非常强的,可以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季时感到凉爽,但是如果长期的处于空调的环境中,这样对健康也没有好处,实际上夏季应该适当出汗才行,一起看看具体夏季如何养生好。

夏季适当出汗

首先夏季的时候我们应该适度地远离空调,但是在工作的时候都是会有空调的,所以只要工作时间,就无法避免自己与空调亲密接触,这时候想要出汗反而是比较困的,这时候不妨选择一个让身体自我发热的护膝,让人体自发生热,深入到皮肤深处,分解过氧化脂质等有害物质,并通过汗排除体外,这样对我们排毒有好处,而且还可以帮助大家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细胞、调节神经。而且即使我们身体内部在发热并排汗,整个人也不会感到非常热,这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夏季养生大家不妨试试。

进行花草药浴

由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让身体逐渐偏于寒性,这是现代人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寒性的体质对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想要调节这样的体质,我们需要在夏季时定期泡花草浴,这样首先可以让身体各个器官放松下来,代谢也会更加顺畅,令身体发汗的能力逐渐恢复,并有效改变寒性体质,对我们解决身体不适是有帮助的。我们可以准备玫瑰花、伊兰、茶叶各25g放入小布袋1后,用热水冲泡,再加入30g生姜汁和一小片维生素C片后,一起放入浴缸。这样能保证其中的花草功效全部发挥出来,有效延缓身体各个器官的老化,恢复身体的排汗能力,对调节寒性的体质有帮助。不过夏季的时候比较炎热,所以这时候泡浴的水温不宜过热,35度左右就可以了。

夏季的时候养生我们应该掌握方法,首先在这时候我们适当的出汗是很不错的,这样是有助于我们健康的,同时在夏季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选择进行花草药浴,这样可以帮助改善现代人常见的寒性体质,对我们增强身体素质有意义,大家应该重视。

如何利用中药泡澡!!?

 中药泡澡一定要了解中药泡澡的注意事项。
中药泡澡注意事项
1、中药泡澡要对症下药
中药浴必须请中医师针对病情对证下药,并按照医嘱制作药汤,切勿盲目自行择药。
2、泡浴前必须先淋浴洁身,以保持药池的卫生
浴后应立即用温清水冲洗干净,拭干皮肤,及时穿衣服。一般而言,热水药浴(39℃~45℃)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伤后遗症、肥胖及银屑病等;神经过度兴奋、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等的药浴温度,以相当于或稍低于体温为宜;25℃~33℃适用于急性扭挫伤。药浴时,室温不20℃,局部药浴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应避风,预防感冒。
3、泡澡的位置有讲究
初浴时,水位宜在心脏以下,约3~5分钟身体适应后,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时间不可太长,尤其是全身热水浴。由于汗出过多,体液丢失量大;皮肤血管充分扩张,体表血液量增多,造成头部缺血而发生眩晕或晕厥。如一旦发生晕厥,应及时扶出浴盆,平卧在休息室床上,同时给病人喝些白开水或糖水,补充体液与能量。或用冷水洗脚,使下肢血管收缩,头部供血充足。
4、泡澡的时间要选好
饭前、饭后半小内不宜进行全身药浴。饭前药浴,由于肠胃空虚,洗浴时出汗过多,易造成虚脱。饭后立即药浴,可造成胃肠或内脏血液减少,血液趋向体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肠不适,甚至恶心呕吐。临睡前不宜进行全身热水药浴,以免兴奋后影响睡眠。
5、这些人谨慎泡澡
严重心衰、严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有出血倾向者以及老年人、儿童慎用水温39℃以上的药浴,而应以接近体温之药液沐浴,并有家人或医护人员陪护,且沐浴时间不宜过长。妊娠或经期不宜泡药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6、泡澡后要适当饮水
全身泡热药浴易发生晕厥,故浴后要慢慢地从浴盆中起身;泡药浴时出现轻度胸闷、口干等不适,可适当饮水或饮料;若有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药浴。

怎样用药浴治疗汗证?

汗证是指容易出汗的病症,包括自汗、盗汗等。自汗是指不问朝夕,醒时汗出;盗汗乃指睡中汗出,醒来即止。
一般说来,自汗、盗汗以虚证居多。自汗大多由于肺气不足,外表不固,其主症为时时汗出,容易感冒,平时畏寒身冷,少气懒言,精神不振,面色苍白,饮食少进,脉虚弱。盗汗多因阴虚火旺,迫液外泄所致,其主症为寐时汗出沾衣,醒来即止,常伴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心悸寐劣,脉细数。
此外,脱汗、战汗、黄汗等,亦属汗证范畴,本节从略。
方一【组成】白矾、葛根各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十数沸后,倒入盆内,待温时浸洗手足部(患处)。每次浸洗30分钟,每日洗1次,再用时加温即可。
【功用】祛湿,收敛止汗。
【适应证】手足出汗,或足汗、腋汗症。
【说明】葛根之性专在解肌,解肌则汗自收,白矾收敛,两物相伍,故能祛湿,收敛止汗。
方二【组成】百部150克,雄黄、黄梅、白矾各50克,食醋1 500毫升。
【用法】将上药入食醋中浸泡2日,再将药醋倒入盆中,每晚睡前先用温开水洗净患部后,擦干,再将手足浸泡在药醋中30分钟,让其自然干后就寝。配制1次可连用1周。
【功用】解毒祛湿,收敛止汗,杀虫止痒。
【适应证】手足多汗症。
【说明】方中百部解毒杀虫,雄黄、黄梅皆有杀虫祛湿的作用,再配伍酸敛之白矾、食醋,有解毒祛湿,收敛止汗,杀虫止痒功效。
方三【组成】王不留行30克,明矾9克。
【用法】每日用药1份,煎水半盆,待液温时将手或足浸泡15分钟,每日泡2次,再泡时需加温。
【功用】收敛止汗,灭菌止痒。
【适应证】汗液症、手足多汗症。
【说明】王不留行功能消肿敛疮,配伍明矾,收敛止汗,故适用于各类汗证。
方四【组成】黄芪150克,麻黄根120克,白术、防风、白芷、艾叶各100克。
【用法】将上述药用纱布包裹,放入热水浴池半小时,然后进入浴池泡澡20分钟,每日2次。
【功用】益气固表敛汗。
【适应证】气虚自汗,症见体弱纳少,汗出恶风,动则益甚。
【说明】方中黄芪益气固表,能使皮肤的分泌孔闭塞而止汗;再配白术补气健脾而固内,配防风祛风除邪而卫外,麻黄根、艾叶等收敛止汗,固表实卫如同屏障。
方五【组成】麦冬、艾叶各30克,五味子50克,黄柏40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煎煮1桶,在避风保暖处沐浴全身,有条件者可浸泡于浴池,3~4日1次。
【功用】收敛,止汗。
【适应证】各类阴虚盗汗。
【说明】方中以麦冬滋养阴液,五味子益气生津,再辅以黄柏、五味子燥湿收敛,故适用于阴虚盗汗。
方六【组成】薄荷30克(鲜者用50克,后下),黄芩、黄连、黄柏各1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浸浴,每日1次。
【功用】祛湿,收敛,止汗。
【适应证】多汗症。
【说明】病因由湿热所致,故用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以除出汗之因,复配薄荷辛凉透邪,使湿去热清,而汗自止。
方七【组成】黄柏、糯稻根、枯矾各10克。
【用法】上药用水煎,浸浴,每日1次。
【功用】收敛止汗。
【适应证】盗汗。
【说明】方中以黄柏清热燥湿,配糯稻根、枯矾收敛止汗,能标本同治。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