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高温给我们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在这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方法调节,在这时候注意饮食是很重要的,那么具体夏季的时候大家吃怎么吃会比较健康,这是很多人的疑问了,那么具体夏季我们如何进行养生比较好,一起看看吧。
夏季的时候大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保持良好的作息才行,在这时候我们应该保持晚睡早起的好习惯才行。而且在平时的夏季日照时间是会延长的,所以这时候昼长夜短更明显,这时候就应该注意去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对“晚睡”、“早起”,建议晚上10点之前就寝,早上6点左右起床。掌握“子午觉”原则,即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午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学习,因为此时脑部供血量不足,会出现短暂的脑功能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涨,最好静躺10分钟后再起床。立夏后的这种作息一旦确定,要做好自我约束,保护生物钟不致紊乱,保持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会帮助大家在夏季更健康。
同时夏季的时候大家对饮食也需要谨慎对待,这时候的饮食要增酸减辛。主要是因为夏季到来人体脏腑肝气渐弱,心气渐强。饮食上可以吃些酸的食物,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如番茄、柠檬、草莓、葡萄、菠萝、芒果等,它们的酸味能敛汗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辛辣之物尽量少吃,因夏季阳气上升,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在这时候我们多次上面推荐的食物,这样自然可以帮助大家预防好疾病的产生。
夏季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对养生方法有所重视,这时候很多人都会因为高温影响健康,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如果可以做好预防工作,那么会对夏季的健康有帮助,所以在夏季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起居和饮食,这样才能更健康。
一般来说,夏天多暑多湿,人们经常会出现头沉重、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等症状。夏季饮食宜清淡,可多吃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或用冬瓜与莲叶、薏米共煮汤喝。此外,要多开窗通风。 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睡得晚,起得晚,把生物钟打乱了。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夏季睡眠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规律。早起、午睡,可以弥补睡眠不足。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只吃七八分饱即可,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地搭配营养。另外,夏季气温高,剩菜剩饭易被细菌污染,所以新鲜菜最好新鲜吃;生吃瓜果,应洗净削皮;用来切熟食的刀、板要和切生肉、生菜的分开。同时,要多饮水,增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 很多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夏天出汗多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季仍需坚持适量的运动,但不应在阳光下运动,要及时补充水分。饭后1小时再运动,且运动不宜太剧烈,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
一、夏季六节气饮食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就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立夏后气温渐渐升高开始变热,心脏的工作强度日渐增大,所以这个时候,饮食应以顺“心”为主。孙思邈在《摄养论》中说:“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跳胃气。”这个时候,人体出汗开始增多,需要即使补充水分,来保持机体的平衡。
小满大约在公历5月21日前后,从小满开始,小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是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我们应该根据气候特点,在养生上注意外调内养。对各种类似的皮肤病人,应该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不要吃生湿助湿的食物。
芒种节气是每年的6月6日前后,那芒种是什么意思呢?《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就是说,大麦、小麦等的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适合清补。
夏至是24节气中的第十个,大约在每年农历五月间,阳历6月22日前后。从中医理论上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世界,养生要顺应夏季样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夏至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就会克肺金,《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夏至是多汗的季节,出汗比较多,人体的盐分损失也比较多,若果心肌缺盐,心脏波动就会出现市场。中医认为此时应该多吃一些酸味,来固表,多吃咸味来补心。
每年的阳历7月7日左右为小暑,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小暑时节证实人们一年中最忙的时间,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十分炎热,在忙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防暑降温。多饮水,是消除疲劳、缓解体内代谢的好办法。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宁可日无食,不可日无水”,这话不无道理。根据民间经验、按结果,每天早晨饮用一杯新鲜凉开水,几年后,就会出现肾气的延年益寿之功。
大暑是每年的阳历7月23日左右,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这个节气中,饮食调养要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可以选用药粥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在《周礼·天官·医师章》里面提到夏天我们应该吃羹剂。因为夏天我们的阳气全都浮越在外,五脏最为空虚,这个时候任何滋腻的、味道重的东西对于我们的脾胃来说都是难以消化的。所以哪怕是吃肉,也要剁成很碎的末,或者煮成羹来吃,这样对我们的身体才有好处。
二、夏天吃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有“生姜治百病”之说。因为姜在炎热时节有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夏令气候炎热,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痛亦有缓解或止痛作用,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发生的疼痛、呕吐、泛酸、饥饿感等用生姜煎水喝,可使症状迅速消除。
夏季,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但是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茶沸水冲泡后饮之,能起到防治作用。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疗效显著。
夏天,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对着用,很容易感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将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夏季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时,用姜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过来。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适当吃点生姜汤大有裨益。
姜的吃法很多,比如,喝姜汤,吃姜粥,煮菜热油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制扁食、水饺馅时加点姜碎,既能使味道鲜美,又有助醒胃开脾,提神,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和有助胃肠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不过,姜既然有药理作用,就应该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以下几个问题是应该注意的:
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一般的鲜姜洗干净后就可以切丝分片。
2.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3.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但不能用于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4.不要吃烂了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它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错误的。
5.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可以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