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泡茶有学问敬茶有修养存茶有技巧(泡茶有哪些技巧)

时间: 2023-02-03 10:13:52

泡茶有学问敬茶有修养存茶有技巧

1.泡茶的学问

由于现今的茶叶品类繁多、水质差别明显、冲泡技术各不相同、每个人泡出的茶色、茶香、茶味也就千差万别。

就算拥有好茶、好水、好茶具,如若没有掌握好的泡茶工艺和技术,要跑出一杯好茶也难度较高。

想泡出一杯好茶,需要具备以下五个条件:水质,水温,时间,茶量,心情。

水质

水为茶之母,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鱼一样。

一般水符合“源(出处)、活(流动)、甘(甘甜)、清(洁净)、轻(分量)”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

茶圣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

而在当代科学试验下,得出用于泡茶的水质评价结果——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自来水最差。

水温

水温的不同,决定着茶汤的色、香、味,也关乎着茶叶中的化学成分释放。一般水温会根据茶叶品类、制茶原料去调整温度。

对于较粗老原料制成的茶叶需用沸水直接冲泡,而细嫩原料制成的茶叶则需用降温后的沸水冲泡。

具体而言,龙井、信阳毛尖等高档细嫩绿茶宜用温度降至80度的开水冲泡,

乌龙茶等青茶宜用茶具烫热后再泡,砖茶等蒸压茶宜用100摄氏度以上的沸水冲泡,最好是煎煮后饮用。

时间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与茶叶品类、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相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约200毫升的沸水冲泡,加盖4至5分钟后,便可饮用。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有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

茶量

关于泡茶时茶叶用量的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在家泡茶,一般来说,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为好,但茶类不同,用量不一。

倘用乌龙茶,茶叶用量要比一般红、绿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一半。

心情

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韵,也是与自然的对话。

在茶艺界,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态的体现。

唯有在平常心态下,才能泡出最优质、最纯正的口感。

其实想泡好茶,除了把握好水质、水温、时间、茶量、心情,

还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与动作,这里有八个环节:烫壶、温杯、置茶、高冲、刮沫、低斟、闻香、品饮。

总之,泡茶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学问,值得爱茶者、品茶者去深入探究。

2.敬茶是修养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传统,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由于如今的社会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乐趣却是渐行渐远。

若想让自己身心在当今社会获得放松,可尝试放慢节奏,学会饮茶、品茶、敬茶。

而且在如今社会,喝茶可以当作接待来宾的方式,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可忽视,并很有讲究。

通常,敬茶包含四个环节:备茶、取茶、敬茶、续茶。

在备茶中,茶杯、茶壶、托盘及装茶叶的罐、盒等茶具一定要保持洁净,待宾客坐定后,主动询问客户是否对所饮的茶有特殊的要求。

在取茶中,要用茶勺、茶匙等专用的器皿,按照茶叶的品种决定投放量,尽量不用手抓,以免手气或杂味混淆影响茶叶的品质。

在敬茶中,茶杯应放在宾客右手的前方,请客人喝茶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手指不能触及杯沿。

在续茶中,从桌上端下茶杯,双腿一前一后,侧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可体现举止文雅。

当宾主边谈边饮茶时,要及时添加热水,体现对宾客的敬重。

为宾客敬茶时,有四个细节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浅茶满酒,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倒往茶杯里的茶水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如冲满茶杯,不但烫嘴,还寓有逐客之意。

二是敬茶动作,上茶时应向在座的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

客人即应起立说声“谢谢”,并用双手接过茶托。

三是敬茶表情,敬茶时敬茶人的表情要温文尔雅、笑容可掬、亲切端庄,以给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四是敬茶顺序,敬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或来宾中的年长者,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的同仁,如果是同辈人,应当先请女士用茶。

茶艺茶道活动中的敬茶除奉茶外,还包含鞠躬礼、伸掌礼、寓意礼等礼仪内容。

在日常待客过程中,敬茶礼仪需要结合平时生活实际,不断地练习,若是品茶者对茶有着深刻的理解,

这些敬茶的细节不仅能体现出敬茶人对宾客的欢迎与尊重,更体现出敬茶人自身的品位与修养。

3.储茶的技巧

茶叶非常干燥,所以茶叶的吸附性很强,所以存放要保持干燥无味,以免让茶叶变质。

因此,对茶罐的要求较高。储存茶叶要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类型;

比如大宗茶叶与家用茶叶的储存方法就不同,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的储存方法也会也有很大差异。

比如,大宗的茶叶贮藏,除了传统的石灰块储藏法和炭贮法外,还可以用抽气充氮法、冰柜储藏法等。

家用茶叶的储存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铁制、锡制、有色玻璃瓶及陶瓷盛器密闭贮存;

石灰、木炭等干燥剂贮存;

5℃以下的冰箱贮存;

保温性能良好的暖水瓶贮存;

新而无味、无孔隙的塑料食品袋贮存。

再比如,不发酵茶、半发酵茶与全发酵茶的储存要求与方法也有不同讲究。

不发酵茶类包括白(如寿眉、银针白毫等)、黄(如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绿(如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等)茶类。

不发酵茶含高量的维生素及活性的营养素,最容易受到光晒、潮气与气味的影响及破坏。

一旦遭晒、受潮,茶叶便会变色、变味、变质。

储存绿茶必须防晒、防潮、防气味,要么放置于荫凉通风之处要么藏在冰柜之中。

半发酵茶主要包括青茶、乌龙茶等,既有不发酵茶的特性,又有全发酵茶的特性。

储存清茶必须像储存绿茶一样“防晒、防潮、防气味”。

不过,由于青茶的保质期稍微较长,储存要求便可松懈些。

根据青茶的轻重焙、轻重发酵而酌时储茶,便能保存清茶的新鲜了。

全发酵茶包括红茶、黑茶等,这种茶经过完整的发酵过程,已无绿茶的特性、特质。

茶叶的本质与味道已转换成发酵之后所特有的味道。

这种味道,越久越醇,价值越高。因此全发酵茶不需要防潮、防晒。

不过,将它密封存放还是必要的,以免受异味侵袭。

储存茶叶有一条基本规律:不论是哪种储存法,存放茶叶的盛器要做到密闭、避光、干燥、低温、无味,

并且盛器密闭性能越好,就越容易保持茶叶的质量,容器内茶叶保存的时间也就相对越长。

由此可见,茶叶的储存是泡好茶、品好茶的基础环节,茶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茶汤的表现与口味,储存好茶叶,乃根本。

泡茶有哪些技巧

喝茶是中国人的专利,向泡好一壶茶,技巧很重要,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泡茶有哪些技巧吧

泡茶有哪些技巧 1、泡茶用水

名泉伴名茶。古人对泡茶用是悔的选择,一是水要干而洁,二是水要或活而鲜,三是贮水要得法。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胺其来源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

水的硬度核查品质关系密切。水的ph值大于5时,汤色加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消化。软水易溶解茶叶有较成分,古刹味较浓。水中含铅量大0.2mg/kg时,茶叶边哭;酶含量大于2mg/kg时,差味变淡;钙含量大于2mg/kg时,差为变涩,偌大东欧4mg/k个时,茶味变苦。因此,泡茶宜选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为软水,溪水、泉水、江(河)睡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蒸馏水为人工软水.

2、泡茶器皿

如今的茶具通常地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托等饮茶用具.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欢喝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江南一带,特别喜爱乌龙茶,宜用紫砂器具。四川、安徽地区流行和盖碗茶。和西湖龙井等名绿茶,则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理想。拼音名绿茶和细嫩绿茶,无论使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

配套茶具,如放茶壶用的茶船(又名茶池,由盘形碗形两种);盛放汤用的茶盅(又名茶海);尝花时盛茶用的茶荷;沾水用的茶巾;舀茶用的.茶时;防治茶杯茶盘(奉茶用)和茶托;专门存放茶叶用铁罐、陶罐木罐等储藏器具。

爱好者常在茶壶盖上刻上妙文,也可以清心。只要顺时针方向,无论从哪个字开始读都能成句,且意义完全相同,均说明因差益处。

评论一套茶具,首先应考虑它的使用价值。一套差距只有具备了溶剂和重量的比例恰当、壶把的 提用方便、壶盖的周围和缝、壶嘴的水流畅、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在整套茶具的美观和使用得到融洽的结合,才能称作一套完美的茶具。

3、泡茶用量

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比例在美北方3克左右茶叶,加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乌龙茶, 每杯放茶5—10克,如用茶壶冲泡,则按察和容量大小适中掌握比例,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一般,甚至更多。

4、泡茶水温、

以刚煮沸 起泡的水泡茶,茶汤香味俱佳。高级绿茶,特别是呀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80℃左右的沸水冲泡。冲泡后乌龙茶、普洱茶和沱差,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边陲少数民族饮用紧压茶,则要求水文更高,将砖敲碎熬煮。

泡茶的技巧 如何泡茶

首先,冲泡前的准备

首先,我们要“温壶”,简单来说就是,先注温水入空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好壶温,不致于再注水时被壶吸收而降低热量。

大约过1min左右,将壶盖打开放在“盖置”上,提壶注水以“温杯”。在投茶后注入适度的热水以“醒茶”,到了茶在壶内已快“醒”到适当的时候,再将温杯水倒掉。提壶注水倾茶入杯或是持杯敬茶前,不妨在茶巾上沾一下,使壶底、杯底的水滴,被茶巾吸干。

泡茶前,将茶叶用适度热水快速浸泡下,俗称“洗茶”、“醒茶”。一方面可提高茶叶的温度,使泡茶的水温更接近实际所需要的温度,另一方面可利用茶温升高后,欣赏茶叶的香气。

1、闷香:

将壶温热后,把适量的茶叶放进去,盖上盖子,利用壶内的热度将茶闷1分钟,这时可欣赏感受茶的香气。适宜重香气、轻焙火的新茶。

2、温润:

将壶温热后,把茶投进去,以适宜温度的热水依内向绕注,将茶叶打湿后,盖上壶盖,随即将水倒掉。这时茶叶吸收了热量与水分,原本干巴巴的茶叶变成了蓄势待发的状态。适宜焙火稍重,或是陈年的老茶。

其次,水的要求

百器水为先,水与茶,自古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陆羽的“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砾乳泉、石池、漫流者上”简述了水的选择。明朝张大复的“无水不可与论茶,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也生动叙述了水先于人品茶的关系。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