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什么两种类型

时间: 2023-02-03 11:58:54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什么两种类型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类型,普洱茶特指普洱等地采用云南大叶种制作成的茶叶,普洱生茶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原料直接贮放或蒸压而成,普洱熟茶是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人工加速发酵制成的普洱茶。

普洱生茶:

普洱生茶是鲜叶(云南大叶种)采摘之后未经过人工发酵,以自然的方式存放,晒青毛茶之后再把茶叶压制成饼、砖等形状,又或者有些茶农还以散装的形式储存。

生茶较之熟茶而言,茶内所含茶多酚和咖啡碱等元素丰富,故而茶味浓厚,汤感醇和,口感个性鲜明,滋味富足,但是生茶往往刺激性较强!

生茶新茶,新茶应该自然存放一段时间之后,让茶中的茶多酚元素和咖啡碱元素进一步转化,这样能更好的发挥普洱茶的香气喉韵,十年以上的老生茶入口即化,滋味愈发浓重,但是对胃部的刺激性变弱!

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是指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让茶汤达到柔和软绵效果的普洱茶叶。经过多年的发展,普洱熟茶的发酵工艺已经很成熟,因此在口感上恒定性好。

一般来说,普洱熟茶条索成赭色,口感润滑纯和,滋润绵甜,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发酵后的普洱茶含有大量的益菌群,益菌群进入人体后不会对胃产生刺激,而且还能够在胃的表层形成附着膜。

普洱属于什么茶类

普洱属于六大茶类中的黑茶。

按照制作工艺以及产品特质,茶叶分为六大茶类,红茶、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而普洱茶是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发酵或压制而成,属于黑茶范畴。

普洱茶的分类

普洱茶分为生茶、熟茶两种。除此之外,根据外观的不同,普洱茶又分为紧压茶、散茶;根据形状的不同又分为饼茶、沱茶、砖茶、柱茶、铁饼等;根据茶树类型的不同,又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普洱生茶的特点:色泽以青绿、墨绿色为主,有部分转为黄红色,白色为芽头。汤色多为明黄、金黄、橙黄或橙红色,滋味鲜爽,回甘生津明显,叶底色泽黄绿,芽叶有韧性。

普洱熟茶的特点:颜色为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是暗金黄色。汤色多为红色、红褐、褐色,滋味醇厚,汤感爽滑。叶底色泽红褐油润。

普洱属于哪类茶

碧螺春、龙井属于绿茶,武夷岩茶、铁观音属于乌龙茶,广西六堡属于黑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属于白茶,那么普洱茶属于六大茶类中的哪一类呢?下面南歌就带大家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聊聊普洱茶的定义。
一、 普洱茶定义
2008年6月17日国家出台了新的普洱茶国家标准,并于200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个国家标准对普洱茶的定义明确为: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且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
由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75个县(市、区)所属的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线辖行政区域。非上述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地区生产的茶不能叫普洱茶,云南茶企业到上述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外的地区购买茶青做成的茶也不能叫普洱茶。
二、 六大茶类的定义
中国茶叶按照加工工艺的不同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红茶、黑茶。
六大茶类的特征:
绿茶特征:清汤绿叶
红茶特征:红汤红叶
青茶特征:色泽青绿、汤色金黄
白茶特征:白汤白叶、汤色浅淡
黄茶特征:黄汤黄叶
黑茶特征:汤色暗褐油黑
三、 普洱茶属于哪类茶?

说了这么多,那普洱茶究竟属于哪一类呢?南歌认为,普洱茶从2008年12月1日起,根据国家标准对普洱茶的定义来看,普洱茶便是自成一派,不属于六大茶类中的任何一种。
另外熟知普洱茶的茶友都知道普洱茶分为熟茶和生茶两种,抛开茶青不讲,只从制作的工艺来看,没有经过微生发酵的普洱生茶又可被狭义的归为绿茶类(普洱生茶的制作工艺: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因为普洱茶最后干燥方式为晒干,后期会微发酵,因此有人也把普洱生茶归为黑茶类。
从工艺来看,普洱熟茶则被归为黑茶类无疑,因为普洱熟茶属于后发酵茶(外因发酵),有微生物参与发酵。
茶友们现在对普洱茶的分类还困惑吗?南歌认为普洱茶无论是单独成一类,还是归为黑茶类,最重要的是多关注入口的茶的品质,以及如何健康饮茶?从了解茶的茶青和制作工艺开始,到一年中什么季节适合喝生普,什么季节适合喝熟普,最终达到科学识茶,健康饮茶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学着喝茶
日子可以继续繁忙而普通
但心一定会慢慢的精致
把喝茶当做一种习惯
精致也会成为日子的常态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