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上投中投下投对应哪些茶(什么是上投法,中投法)

时间: 2023-02-03 13:23:41

上投中投下投对应哪些茶

1、上投法适用于茶叶嫩度较高,芽头较多,茶体较轻的绿茶,如碧螺春、信阳毛尖、蒙顶甘露等;2、中投法适用于茶形紧结,扁平或嫩度适中的绿茶,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竹叶青、雀舌、汉中仙毫等;3、下投法适用于茶形较松,嫩度较低的绿茶,如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

上投中投下投对应哪些茶:

1.上投法

先向杯中冲入热水至七分满,然后再投入茶叶。

适用于:条索紧细,芽叶细嫩的高档绿茶碧螺春、信阳毛尖、都匀毛尖、蒙顶甘露、径山茶。

2.中投法

先向杯中注入少量热水(1/3杯),将茶叶拨入杯中,再冲水至七分满。

适用于:茶形紧结,扁形或嫩度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高档绿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安吉白茶、竹叶青。

3.下投法

先向杯中拨入茶叶,再直接冲水至七分满。

适用于:茶形较松,及嫩度较低的绿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绿茶之外的其他茶类

结语:

所谓的投茶方法,只是按照不同绿茶的细嫩程度来做的一个大致区分,并不是说一种绿茶就只能用一种投茶方法。

,除了碧螺春、信阳毛尖等少数特别细嫩的高级绿茶要用上投法之外,大部分都是可以用下投法的(包括绿茶以外的所有茶类)。细嫩的绿茶如果用下投法,直接用水冲,茶叶在翻滚的同时,可能会因为绒毛较多,导致茶汤浑浊。

如果一些适合用上投或中投法的绿茶,非要用下投法 ,也未尝不可。不过要注意,最好不要对着茶叶冲水,而是沿着杯壁注水

什么是上投法,中投法

1、上投法是泡茶时先注满水后再放入茶叶。

2、中投法是泡茶时水注入三分之一后再放茶叶放,泡一段时间后再注满水;

3、出自明代张源所著《茶录》一书在谈到投茶时是这样说的:“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意思是在冲泡绿茶的时候,投茶是有顺序的,即所谓的下投、中投、上投。

扩展资料

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

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绿茶具有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嫩度好的新茶,色泽绿润,芽峰显露,汤色明亮。其代表品种有“龙井”、“碧螺春”、“珠茶”等。

红茶为红叶红汤,这是经过发酵形成的品质特征。干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甘浓,汤色红亮鲜明。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型,品牌以“祁红”、“宁红”和“滇红”最有代表性。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色泽青褐如铁,故又名青茶。典型的乌龙茶的叶体中间呈绿色,边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的美称。其汤色清澈金黄,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以“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凤凰单枞”等最具代表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投茶

功夫茶有多少种泡法?

功夫茶有三种泡法,分为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三种。

1、上投法:是指先向杯中注入约七分满热水,再投茶,特别适用于碧螺春等细嫩紧致的茶,外形松散的茶叶忌用此法。

2、中投法:是指先向杯中注入1/3的热水,再投茶,轻摇润茶后再向杯中注水七分满,条索松散的绿茶一般都用此法冲泡。

3、下投法:是指先将茶叶投入杯中,再注入1/3的热水浸润茶,轻摇润茶后再向杯中注入开水至七分满。此法适用于条索扁平、自重轻的茶,如龙井茶。

扩展资料:

第一步——观茶:珠光乍现

置于茶荷中的红茶,如稀世的黑珍珠般,散发着高贵、温润的光泽。

第二步——煮水:轻灵浮动

泉水受热力的作用而沸腾,水汽弥漫,凝聚成珠,在壶壁上浮动。

第三步——净杯:浸温壶盏

向壶、杯中注入初沸之水,使其温热。

第四步——置茶:王子进殿

由于祁门工夫红茶被誉为“王子茶”,所以将红茶置于壶中,就好比“王子进殿”。

第五步——入水:直落千丈

已大开的沸水,由高处冲下,可使茶叶极致翻滚,冲泡出的茶汤更加浓郁芬芳。

第六步——敬茶;分杯奉客

将壶中冲泡好的茶分置到小茶盏中,邀客人一同分享。

第七步——闻茶:清香绕鼻

祁门工夫红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气醇厚悠长,有幽兰之香,所以在品茶之前应先闻香。

第八步——赏汤:赏叶观汤

祁门工夫红茶的汤色红艳动人,而沉干汤中的茶叶更是柔美娇嫩。

第九步——啄饮:细品爽鲜

祁门工夫红茶口感清爽、味道醇香,与红碎茶浓烈的刺激感截然不同,所以在饮祁门工夫茶时应当浅啄慢饮。

第十步——续品余韵

在品过茶的第一道茶汤之后,可续水再品,感受其不同滋味。

第十一步——三饮成趣

红茶在第一饮过之后可续水两次,因为每次续水后其口感均有细微的变化,所以只有饮过三次之后方能对茶有全面的感悟。

第十二步——论茶谢客

饮过茶之后,可与来客讨论一下方才饮茶的感受。最后,真诚的感谢宾客的到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夫茶泡法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