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还认为,人们常饮的菊花茶,虽然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但对中医所指的阳虚体质就不太合适;玫瑰花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但对中医所指的血瘀症就不太适用。
在之前分享的文章中,我与大家介绍过“中医九种体质的划分”,并提供了自测工具,你对自身体质是否有了初步了解呢?“从体质入手”是养生保健的基本准则,养生也是对体质的一种调养。
今天我将分享不同体质的日常花茶养生配方,帮助你更科学地饮对花茶。
1.平和体质。
体质特点:体形匀称,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
养生原则:只要不太过分,正常调养即可。
养生要点:。
正常饮食,不要吃得过饱过饥,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
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吃过于油腻或辛辣的食物;。
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推荐花茶。
按照季节养生规则饮用花茶即可,没有过多的禁忌。
如:
春季重在“养肝”,来点养肝护肝的花茶,如:枸杞茶;。
夏季重在“养心”,来点养心安神的花茶,如:莲子芯茶;。
秋季重在“养肺”,来点养肺润燥的花茶,如:百合花茶;。
冬季重在“防寒”,就来一杯热气腾腾的桂圆红枣枸杞茶或玫瑰花茶都不错。
2.阳虚体质。
体质特点:总是手脚发凉,不敢吃凉的食物,性格多沉静,内向。
养生原则:温养补气
养生要点:。
不要熬夜,熬夜伤阳;
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如花椒、辣椒;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梨、西瓜;。
多做运动,多晒太阳,多泡热水脚;。
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
推荐花茶。
阳虚体质的人属寒,需选择性温的花茶,暖胃暖身,如:生姜红茶、桂圆红枣茶等。
另外,三花茶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补阳茶。
三花茶。
原材料:康仙花3g、天山雪莲花2g、人参花2g。
泡法:将原材料洗净后放入茶杯,沸水冲泡4-5分钟即可饮用,可多次冲泡。
功效:调养肾阳、补益元气之品,对改善阳虚体质有很好的功效。
3.阴虚体质。
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手足心热、盗汗、皮肤干燥,特喜欢吃凉的东西。
养生原则:滋阴降火。
养生要点:。
不要熬夜,熬夜伤阴;
少吃性温燥烈的食物,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如:绿豆、芝麻、银耳、百合等;。
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
避免剧烈运动,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注意保持心情宁静
推荐花茶。
慎选用性温的花茶,建议选择性凉或平的花茶,比如银耳茶、桑葚茶等。
另推荐“枸杞子菊花茶”:。
枸杞菊花茶。
原材料:菊花5朵、枸杞10g。
泡法:将原材料洗净后,放入茶杯,用80-90度左右的开水冲泡4-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滋阴养血、补肝肾阴。
4.气虚体质。
体质特点:体形不正常,要么过于消瘦,要么偏胖,同时还伴有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爱出汗等表现。
养生原则:补气益气
养生要点:。
生活规律正常,注意防寒补暖;。
避免过劳、过累;
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山药、桂圆、蜂蜜等;。
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
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推荐花茶。
建议选用性温的花茶,中药里的补气良药黄芪,也是气虚者的必选。
黄芪红枣茶是一道非常有代表性的针对气虚患者的药疗方。
黄芪红枣。
原材料:黄芪30g、红枣一把。
泡法:。
1.红枣用温水泡发洗净后去核(不去核会有些燥热,如果体质比较寒的也可以不去核);。
2.黄芪和红枣用清水浸泡20-30分钟(正常煎中药都需要把药材泡20-30分钟,以便于药性的析出);。
3.点火,煮滚了以后转小火煮20分钟以上(不要用电磁炉,要用明火)。
5.湿热体质。
体质特点:体形虚胖,常常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到口干口苦、伴有口气,这类人大多舌苔黄腻、眼睛红赤、心烦体倦。
养生原则:清热利湿。
养生要点:。
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
居住环境要干燥,夏季空调温度勿调太低。
戒除烟酒,不要熬夜、过于劳累;。
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运动。
推荐花茶。
可以喝点金银花茶、菊花茶、杏仁茶、柠檬红茶、枸杞红茶、薏仁茶等,推荐“五花祛湿茶”:。
五花祛湿茶。
原材料:金银花、木棉花、鸡蛋花各40g,菊花、槐花各20g。
泡法:洗净原材料加入茶壶,加清水3000毫升,文火沸煮半小时,滤取汤汁,稍凉后调入适量蜂蜜即成饮用。
Tips:五花茶性凉,脾胃虚寒、寒湿泻泄、肺寒咳嗽者慎用。
6.痰湿体质。
体质特点:体型肥胖,腹部松弛肥胖,多汗多痰,平时偏爱甜食、肉食,喜欢睡觉,不喜欢运动。
养生原则:化痰利湿
养生要点:。
饮食清淡,多食海带、萝卜、金橘等食物;少食甜、黏、油腻食物;。
多进行户外活动,坚持体育锻炼;。
不要过于安逸、贪恋床榻;节制大喜大悲,培养业余爱好,转移注意力。
推荐花茶。
柑普茶:痰湿体质者常喝柑普茶,能预防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产生,缓解“三高”症状。
7.血瘀体质。
体质特点:血瘀体质,血液流通不畅,大多形体消瘦,皮肤晦暗,身上容易出现瘀斑,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养生原则:活血化瘀
养生要点:。
可多食黑豆、紫菜、山楂、醋等具有活血散结、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
保持足够的睡眠
推荐花茶。
平时可喝点茉莉花茶、山楂茶、柠檬茶等,推荐“山楂红糖茶”。
山楂红枣茶。
山楂与红糖都是活血化瘀的良药,二者配伍既可通瘀又可补血,非常适合因体质寒凉、虚寒瘀滞、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痛经、经期推后、量少等月经不调的女性,秋冬季节尤其适宜。
原材料:山楂片8~10枚、红糖适量。
泡法:将山楂干洗净、去核、掰碎,用开水冲泡或煮20分钟,加入红糖调匀即可,趁热饮用。
8.气郁体质。
体质特点:体形一般比较瘦,经常闷闷不乐,性格多孤僻内向,易多愁善感。
养生原则:疏肝解郁
养生要点:。
多吃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
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
推荐花茶:。
茉莉花茶、桂花乌龙、陈皮茶都是比较好的选择,气味芳香的茶有疏肝解郁之效,对缓解焦虑、郁闷有帮助。
另,推荐“双花茶”,双花茶特别适合气郁体质者饮用,对改善心情抑郁有很好的帮助。
双花茶。
原材料:玫瑰花、茉莉花各5g。
泡法:将原材料洗净,用开水冲泡2-3分钟即可饮用。
Tips:茉莉花偏寒,肾虚、中气不足的人要慎用。
9.特禀体质。
体质特点:过敏体质,对有些食物、药物,花粉及一些异味反应特强---身体出现过敏反应。
这类特殊体质的人,有的即使不感冒也常鼻塞、打喷嚏等。
养生原则:固表养血祛风
养生要点:饮食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少食荞麦、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茄子、浓茶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推荐花茶。
因为体质高度的敏感性,可选择口味比淡的茶,如:茉莉花茶,但不可过量,更不要喝太晚。
饮花茶重在坚持,长期饮用才能见效;。
每个人的体质是相对综合性而非单一,身体状况也是动态变化的,所以饮花茶后关注自身身体状态的变化,适时调整;。
有特殊疾病的人群饮茶请遵医嘱;。
中医学认为,春饮花茶好,因为这种茶可散发冬天积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茶,又能促进人体阳气生发。
春天万物复苏,人却容易犯困,此时若沏上一杯浓郁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不仅可以提神醒脑,清除睡意,还有助于散发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生长。
尤其是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者、肝病者、少女经期前后和更年期女性等都宜饮用花茶。
花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有诗赞:“香花调意趣,清茗长精神”。
饮花茶不仅是一种乐趣,而且可以保健祛病,如常见的菊花茶就能抑制多种病菌、增强微血管弹性、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胆固醇。
同时,可疏风清热、平肝明目、利咽止痛消肿。
再如茉莉花茶,则有清热解暑、健脾安神、宽胸理气、化湿、治痢疾、和胃止腹痛的良好效果;桂花茶具有解毒,芳香避秽,除口臭、提神 解渴、消炎祛痰、治牙痛、滋润肌肤、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金银花茶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利尿养肝、抗癌;至于珠兰花茶,则具有治疗风湿疼痛、精神倦怠、癫痫等作用,对跌打损伤、刀伤出血也有一定疗效。
、 中医认为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所以体质各异饮茶也有讲究。
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
常见的茶叶主要分为绿茶、清茶(包括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红茶、黑茶(普洱茶)、黄茶、白茶6大类。
这基本上是根据茶叶发酵程度由低至高划分的。
一般而言,绿茶和清茶中的铁观音由于发酵程度较低,属于凉性的茶;清茶中的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中性茶,而红茶、普洱茶属于温性茶。
在饮用花茶的选择上,一定要遵循“对症下药”的准则,建议您在饮用前,最好找中医咨询一下,看看自己是何种体质,以便选择相应的花茶来日常饮用。
需要注意 1.了解花茶的特性,对症饮用; 2.依照身体状况选择需要的花茶; 3.不要饮用过量,若以茶代水,喝太多的茶,会造成胃痛,贫血等症状; 4.花茶属寒性,喝多了容易体虚、过敏、咳嗽。
花茶,自古以来就是爱美女士的最爱,《本草纲目》记载:花茶性微凉、味甘、入肺、肾、经,有平肝、润肺养颜之功效。
近代医学证明,长期饮用花茶有祛斑、润燥、明目、排毒(osli m花草相对最好)、养颜、调节内分泌等功效。
因花茶品种繁多,功效不同,大家要针对自身来购买调理的品种。
〖相关人群〗 一般人均可饮用 1. 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油腻食品食用过多、醉酒者。
2. 不适宜发热、肾功能不良、习惯性便秘、消化道溃疡、神经衰弱、失眠、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