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茶友在饮茶过程中,时常会发现某些茶类的干茶上总覆盖着白色的茸毛,冲泡后茶汤上也会漂浮着细细的白毛。若你发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这不是杂质也不是有害物质,它有个学名叫“茶毫”!
这些生长的茶叶条索纹理间的茶毫,一般出现在茶叶的芽头上。在日常生活中挑选茶叶时,有的商家会告诉你,茶毫越多茶汤越鲜,说明茶叶质量好档次高,事实是这样的吗?
微小的茶毫,其实大有学问,今天小编给大家好好说说关于茶毫的知识!
《一》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茶毫?
俗话说“茸毛以芽最密”,茶毫就是茶叶芽尖上面覆盖的细小茸毛。
一般来说,鲜叶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多!所以,茶毫指标在很多情况下是衡量茶叶鲜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
茶毫会影响滋味吗?答案是肯定的!
茶毫溶于茶汤后,因茸毛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其它有效成分,可以提高茶汤口感的鲜爽度。
从香气上来说:有研究表明,茸毛基部有着可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制作出来的茶叶,会散发出独特的毫香,在一些茶类的制作过程中,还有专门的提毫工艺。
《三》
接着来看,茶毫对茶汤口感有着怎样的影响!
可以肯定的是,茶毫多说明茶叶的鲜嫩度高,那么有茶毫就是好茶吗?
不一定!不能一概而论,并非所有茶类都要求有茶毫!
总的来说,工夫红茶、某些名优绿茶、福鼎白茶等要求显毫。譬如福鼎白茶的最高级别白毫银针,浓厚的茶毫和毫香是它的特点。人们在加工白茶的时候,不炒不揉,使茶毫完整地保留下来,观之毫色银白,嗅之毫香显现,品之汤味鲜爽。
而像乌龙茶,在采摘时要求“开面采”,不会选择太嫩的芽叶,反而会采摘较为粗老的那部分,也是为了适应后期的焙火工序,太嫩了反而做不出来该有的风味。比如武夷岩茶,干茶几乎就看不见一点“茶毫”。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茶毫多说明茶叶嫩度高,氨基酸含量比较丰富,茶汤也更鲜爽。但茶毫并不是判定茶叶的质量的唯一标准,其实有无茶毫或茶毫的多少,不能一概而论的判定茶叶好坏,要根据茶叶品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行。
茶毫的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特征依品种而不同。茶毫以芽最密,并随着叶片成熟而自行脱落,茶毫密度第1叶>第2叶>第3叶,且差异极显著。春季气温回升,茶芽萌动之初,茸毛缓慢生长,至茶芽膨大时,茸毛已长到一定的长度,虽然这时叶片尚未全部开展,但茸毛密度极大。因此,很多名优茶采摘时主要以茶芽、一芽一叶初展为主,并在制作过程中有提毫工序,从而充分发挥茶毫的特性。
茶毫富含多种成分,对干茶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滋味上,茶毫中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均显著低于茶叶中的含量,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茶叶中的含量,简而言之,就是苦涩物质少,而鲜甜物质多。在香气上,茶毫主要长在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其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茸毛基部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能够分泌芳香物质,所以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具有一种独特的毫香。在嫩度较高的名优茶中,茶毫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茶毫的多少并不是判定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
茶毫是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也叫茶毛,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这个指标在很多情况下作为茶叶嫩度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鲜叶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多。茶毫很多茶都有,特别是绿茶红茶,比如毛尖等。但并非所有的茶都可以一概而论,比如龙井茶,在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辉锅,辉锅的目的主要是干燥茶叶,促使茶叶香气物质的进一步形成,但它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磨掉茶叶表面的茶毫,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点,所以龙井茶的嫩度并不能看茶叶茶毫的多少来决定。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