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已至,和风惠畅。
眼看惊蛰已过,俗话说“惊蛰过,茶脱壳”。有些温暖的地域,已经有了新茶上市。许多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尝一碗新的绿茶,以茶来解,被这场疫情封锁了的春天。
每年新茶上市,备受追捧的莫过于乾隆爷爱喝的西湖龙井茶。而诸多爱好者,皆以品此茶有无喝到“炒豆香”为最高标准。
然而,炒豆香是什么香,喝到炒豆香才是龙井茶,真的是这样吗?
先把结论抛出。
炒豆香,从来不是西湖龙井的最好的滋味。
众人谬误久矣。
在清朝陆次云曾形容龙井,如此称道:“龙井泉从龙口泄出,水在池内其气恬然……其地产茶作豆花香……采于谷雨前者尤佳,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钱塘县志》亦云:“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
此时,所形容的龙井茶,上佳者,皆作豆花香。
何谓豆花香?
不知大家有没有在乡村野间看见过田地里的各种豆类植物,比如豌豆、扁豆,它们在春日里开花。这些豆类的花朵为豆花。也即是说,豆花香则是豆类的花的一种香气。它是什么味道呢?
假如,你在农村生活过,曾经折过一朵豌豆花,把花朵放入口中咀嚼之,那一种鲜灵、甘甜便是豆花香味。
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以讹传讹认为,龙井是豆香呢?
首先,我们需要问一下自己,什么是炒豆香是一种什么香?通常来讲,茶里面和豆相关的香气,大抵包括三种:炒豆香,青豆香,豆花香。豆花香,前面有所讲述,此时姑且不论。
炒豆香与青豆香,又以炒豆香,最为人所知。
那么这香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先说炒豆香。
炒豆香,实质上是一种高温香。我们都知道,干燥是茶叶的最后一道工序,目的是为了巩固茶叶的色香味形,尤其是香气。
而炒豆香,则是在干燥温度70-80℃即可获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干燥的时候,温度调高,就很容易获得炒豆香。而高温,则干燥速度快。也就是说,在原料相同的情况下,炒豆香极其容易获得,且具有辨识度的一种香型,因此它就变成了龙井茶的标志性香味,为现代许多人所利用。
如果说炒豆香还是工艺上的一个技术手段的话,那么青豆香则是工艺缺陷了。确切地说,不应该叫做青豆香,而是青豆气,它甚至有一种腥的豆味,往往是摊凉或杀青不透,青涩保留在茶之中,在干燥时候又温度偏高,想做出炒豆香来。结果就形成了不伦不类的青豆味。好一点的是青豆香,差的就是豆腥味。曾在某年,有人请我喝的一款狮峰龙井里就尝到过这种味道,真正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口感。
说到干燥的温度,在学科上,往往按照叶温分为低温香、中温香、高温香。
高温香(70-80℃)呈现为老火香味或锅巴香味或炒豆香味等;
中温香(50-70℃)呈现为熟香味,比如板栗香,蜜糖香等;
低温香(40-50℃)则产生清香味,比如兰花香等。
通常来讲,炒青绿茶,更容易出炒豆香,而烘青绿茶,则容易出兰花香。
曾经有朋友交流时,说:黄山毛峰出豆香,难道不觉得丢脸吗?
其实这是一句玩笑话,却也是实话。
正常工艺的黄山毛峰,绝不是豆香,甚至不是任何一种的和豆相关的香。
它的标准香味,按照当地人的说法:他们都说我们的毛峰有兰香,可是兰香是一种什么香我也不知道,我们就叫杂木香。
兰香,是一种更有文学情趣的艺术表达方法。代表着一种若有似无,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细腻感受。
然而这种感受,是一种通感。否则,就需要我们明确的知道是什么兰的香了,比如是春兰, 还是墨兰,亦或是蝴蝶兰?
而学茶,并不能止步于感受。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所以,我们知道,兰香其实是一种低温烘焙特有的形成的气息。
不同地域、品种的茶鲜叶,耐温度不同,干燥温度自然不同,因此茶叶所表现的层次、悠长、韵味也是不同的。比如,龙井茶有炒豆香未必是差的,但是最好的龙井却不是炒豆香。
但是,凡所有好品质的茶叶,共同点却又是相通的,那就是一定具有茶叶原本的真香,而非刻意提高温度,制作而出的工艺香。
同一片茶树上的叶子,经历制茶师的妙手,可以调制出千变万化的香出来。具体来说,茶香的感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气体部分和水汽部分;前者叫闻香,后者叫品香。气体部分,包括从干茶中散发出的香气,以及从新泡的茶汤中发出的香气,这种香主要靠“闻”来感知;而水汽部分,包括吞咽茶汤时在鼻腔散发的水,以及吞咽茶汤后留在嘴里的余香,这一类茶香主要靠“品”来感知。
一、豆香;泛指豌豆香、炒豆香、豆花香
豆香是市面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香型,很多茶农作的茶大都以豆香来描述,其香气特征类似于嫩豆香,有人认为类似于豌豆芽的香气,有人认为类似于炒豆子的香气,还有人称为豆子开花的香气。这种龙井茶外形偏翠绿。
二、栗香;泛指板栗香、炒栗子的香味
龙井茶中的“栗香”多指熟栗香,或煮熟的栗子的香气,或是炒熟的板栗香,这种香气的说法只为寻求感知的明晰,却并不能作为香气的标准。而龙井茶当中,相对比较低的等级中会偶有这种香气,这种在高锅温下炒制出的绿茶以这种香气居多。
三、清香;泛指比较清爽、馥郁的香气
龙井茶中的清香型香气特征比较明显,尤其是在制茶工艺考究、手工炒制的龙井茶中,清香更加浓郁、持久,其香型特征以丰富、饱满,浸润于茶汤之中,转为浓厚顺滑,回甘迅速且持久。这种香型在龙井群体种老树茶青、手工炒制的龙井茶居多。
四、兰香;指兰花香、幽兰香
龙井茶中的兰香是茶叶品质高贵的象征,目前来讲,少数的群体种、龙井43手工炒制,头春头采的嫩芽会略显兰香;第三代的龙井茶中茶108则兰香明显,尤其是手工精制的中茶108,其兰香入水,尤为浓郁。遗憾的是,目前龙井茶之中“中茶108”的茶园面积不大、产量不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冠龙井出品的中茶108茶品,堪称兰香典范。
五、草香;泛指青草气、缺乏内涵的青香
乌牛早加工的“龙井茶”最典型的香气特征就是这种青草气,亦称为草地的臭青气,而正宗龙井群体种、龙井43、龙井长叶或鸠坑种加工的龙井茶,较少会出现青草气。而一旦出现类似于青草的香味,则可能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过于追求成茶色泽的绿度、外观漂亮,刻意降低了火候,或是杀青过轻造成的。这并不是一种好的香气。
六、火香;泛指龙井茶的高火香、熟香
火香意即指为了刻意追求茶叶的香味,而用高火温干燥或提香形成的香味。高火香闻起来稍有火气,是一种并不好的香气,类似于炒糙米粉、炒黄豆的香气,但要注意的是,高火香主要是炒制过程中,对温度把控不到位,使芳香物质在高热作用下反应过度产生。火香味重的茶一般香气很难持久,并会快速消退,茶叶也往往会皮焦里嫩、含水量大,因此初期火气大,后期宜变质,香味失得快。
七、陈香;泛指因加工或存放不当产生的陈味
龙井茶的加工工艺成熟度、含水量是决定茶叶是否耐储存的关键,大多数情况下,龙井茶一旦产生了类似于“陈香”的陈味,大多就已经接近变质,或是陈茶翻新,或是以次充好。龙井茶多数是要喝新鲜,做工良好的龙井茶可以存放2年,但建议在一年半左右饮掉,而做工不好的茶,存放不当,可能半个月、一个月就已经味道尽失。
我们需要问一下自己,什么是炒豆香是一种什么香?通常来讲,茶里面和豆相关的香气,大抵包括三种:炒豆香,青豆香,豆花香。豆花香,前面有所讲述,此时姑且不论。
炒豆香与青豆香,又以炒豆香,最为人所知。
那么这香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先说炒豆香。
炒豆香,实质上是一种高温香。我们都知道,干燥是茶叶的最后一道工序,目的是为了巩固茶叶的色香味形,尤其是香气。
而炒豆香,则是在干燥温度70-80℃即可获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干燥的时候,温度调高,就很容易获得炒豆香。而高温,则干燥速度快。也就是说,在原料相同的情况下,炒豆香极其容易获得,且具有辨识度的一种香型,因此它就变成了龙井茶的标志性香味,为现代许多人所利用。
如果说炒豆香还是工艺上的一个技术手段的话,那么青豆香则是工艺缺陷了。确切地说,不应该叫做青豆香,而是青豆气,它甚至有一种腥的豆味,往往是摊凉或杀青不透,青涩保留在茶之中,在干燥时候又温度偏高,想做出炒豆香来。结果就形成了不伦不类的青豆味。好一点的是青豆香,差的就是豆腥味。曾在某年,有人请我喝的一款狮峰龙井里就尝到过这种味道,真正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口感。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