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喝岩茶为什么嘴唇和舌头会麻

时间: 2023-02-03 17:03:45

喝岩茶为什么嘴唇和舌头会麻

喝了岩茶嘴唇和舌头为什么是麻的?

岩茶的特色在于焙火,培火后的茶叶水比较厚重,所以在品饮岩茶以后可以感觉较为名显的舌头变厚的感觉。

喝的如果是肉桂,就存在一个特点:肉桂本身的特征也会给您的舌头带来这种感觉。

岩茶这种比较独特的感受。也是初品岩茶都比较不容易接受岩茶的一个原因。不过习惯了这种感觉的话,你会喜欢上岩茶的。

如果是涩感觉是在开始,有青柿子的味道的,麻,主要原因在于岩茶的培火,火没退。尤其在大红袍这个茶品上最为明显。

如何掌握细品岩茶滋味的技巧呢?

品滋味时,舌头的姿势要正确,把茶汤吸入嘴内后,舌尖顶住上层齿根,嘴唇微微张开,舌稍上抬,使茶汤摊在舌的中间部分,再以腹式呼吸用口慢慢吸入空气,使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连吸二次气之后,辨别出滋味来,即闭上嘴,舌的姿势不变,从鼻孔排出肺内废气,吐出茶汤。

如果初感到有苦味的茶汤,应抬高舌位,把茶汤压入舌根。进一步评定苦的程度。

如果怀疑有烟味的茶汤,应把茶汤送入口后,嘴巴紧闭,舌尖顶住上颚后,用鼻孔吸气,把口腔鼓大,使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后,再由鼻孔把气放出。

这样来回2--3次,对烟味之评定较为准确。

品味茶汤的温度以50~60度为最适合,如果高于70度,味觉器官烫伤,影响评味结果。

而低于40度时,味觉器官品评茶汤的敏感度将下降,在较低温度的茶汤中,溶解在热汤中的物质逐步被析出,茶汤变为不协调,失去品评的正确依据。

原因是茶叶中与滋味有关的物质在热汤中溶解多而协调,但随着汤温下降,原溶解在热汤中的物质逐步被析出,汤味变得不协调。

品味茶烫时,每一口茶汤以5毫升为最适宜,过多时感觉满口是汤,在口中难以回旋辩味,过少时也觉得嘴里空旷,不利于辨别。

我们说品茶,一杯茶要小口小口的喝,一杯15毫升的茶分三口来喝,才叫“品”。

品味的时间要掌握得好,一口5毫升的茶汤4秒钟在舌口中回旋两次,一杯茶品味三口即可。

如果须再品其他茶,为了更精确的比较滋味,以温开水漱口,把舌苔上高浓度的粘滞物洗去后再评,才不会麻痹味觉达不到评比的目的。

在茶汤入口时,很自然的吸入,速度不能快,如果太用力吸,就会加大茶汤的流速。

部分茶汤就会从牙齿的间隙进入口腔,使齿间的食物残渣被吸入口腔与茶汤混合,增加异味,不易正确的评出滋味来。

品评茶汤的滋味,包括浓淡、弱强、3爽涩、鲜滞、纯异、刺激性、收敛性、活力、身骨、回味等特质。

茶汤吞下之后,喉咙感觉的软甜、甘滑、回韵等,也是品味的重要项目。

喝武夷岩茶嘴唇和舌头为什么会麻

岩茶的特色在于焙火,培火后的茶叶水比较厚重,所以在品饮岩茶以后可以感觉较为名显的舌头变厚的感觉。
喝的如果是肉桂,就存在一个特点:肉桂本身的特征也会给您的舌头带来这种感觉。
岩茶这种比较独特的感受。也是初品岩茶都比较不容易接受岩茶的一个原因。不过习惯了这种感觉的话,你会喜欢上岩茶的。

还有,如果是涩感觉是在开始,有青柿子的味道的,麻,主要原因在于岩茶的培火,火没退。龙其在大红袍这个茶品上最为明显。

为什么有时喝茶会觉得嘴唇麻

同样一杯茶,可能每个人品饮起来,有不同的感觉。这是因为,每个人舌头上的味蕾数量不同,茶水的味道从舌头表面的味孔进入了味蕾,味觉细胞由此感知了味道,并将信息传给了大脑,我们就感受到了不同的味道。
所以,不同的人喝同一杯茶,味道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品茶时,会出现舌头、嘴巴,甚至整个口腔会发麻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

1.农残超标
如果种植环境、生产标准不合格,造成农药污染、残留,那么冲泡出来的茶水,品饮后会有不适的感觉,会造成舌面发麻的情况,主要部位为舌头、嘴巴不舒服。
2.仓储不当
茶叶的储存对普洱茶后期的转化非常重要,湿度、环境、温度都会对茶叶的品质造成影响,如果普洱茶保存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储存,就会造成口感发麻。正确的储存方式是,将茶叶放到干燥、通风、干净无异味的地方储存。
3.内含物质
普洱茶具有丰富的内含物质,当我们在饮茶的时候,舌头突然接触过多的物质,会有短暂的“麻”感,但这种麻带给口腔的是刺激和震动感,当舌头适应了,这种不适的感觉会很快消失,很短暂。一般也不会有不良的影响,口感会很快转化成回甘、生津。
4.工艺不当
制茶工艺不到位,工艺上有所欠缺或者不合格,譬如杀青,茶叶中会引起麻感的物质活性未被抑制,就会出现麻的感觉。
5.个人原因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身体不适也会有所影响;另外就是有一部分味觉特别灵敏的人,对引起味道的物质特别敏感,所要的引起味道的物质其阈值相对低一些,能够品饮出麻味,但如果之前没有喝出麻味,现在喝出也有可能是身体不适。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