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柑的采摘时间一般从5月开始到12月中旬结束,5~6月采收个柑胎,7~8月采收小青柑,9~10月采收柑青皮,10~12月采收陈皮,新会柑也称新会广陈柑或陈皮柑,主要产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新会柑采摘的4个阶段:
一、5~6月采收:个青皮/柑胎
5~6月收集幼果,呈类球形,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晒干,习称“个青皮”;新会俗称柑胎。
质硬,气清香,味酸、苦、辛。个青皮以破气化滞为主。性温,归肝、胆、胃经,有散结、止痛、抗菌、消炎的功效。
二、7~8月采收:四花青皮/小青柑
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质硬,气香,味苦、辛。四花青皮以调肝理气为主。胸闷、心情郁闷、肝胆不振之时,使用青柑可以疏肝气,解郁气。
现在7到8月采收的新会青柑更多用于作为大家熟悉的小青柑茶,经过加工工艺的炮制,药性减弱,可用以养生,作为日用茶疗。
而用于开成四花青皮的七八月果目前在市面上不多见,但是药店、中药馆、中医院开出的中药青皮,大多都是四花青皮。
三、9~10月采收:柑青皮
9~10月上旬采收的,即是柑青皮(全青皮),质稍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
相较上述两种完全未成熟的青皮,9月的柑青皮片张更大,也更柔软,但比起红皮,皮仍是稍硬,且橘白基本无浮松海绵状物,皮质整体薄而透,内外两侧油包非常明显。
柑青皮性状相对温和,既保留上述两种小青皮的药性,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但又不至性状过烈,更适合普罗大众的日常使用。
四、10~12月采收:红皮/陈皮
10月采收的,除了柑青皮,还有微红皮(青中带黄),刚从青皮转化为红皮,观察橘白,(与柑青皮对比)已出现浮松海绵状物,(与红皮对比)更薄身,收藏几个月后全部变黄,整体性状更像红皮。可作为陈皮收藏。
11月采收的二红皮(黄中带青),质稍软,皮较厚,味辛带苦略甜。微红皮和二红皮常被统称为二红皮。
12月采收的大红皮(金黄至橙红色,完全不带青),质软、皮厚,味辛带甜香,糖分高。
以上三款成熟的红皮,陈化以后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陈皮,是陈藏的经典用料。
这几年来,人们对于新会柑的认识多半源于陈皮,以及柑普茶。那么,哪种是最好的新会柑?新会柑什么时候有?
新会柑哪里的最好
新会柑主要分为三种:青柑、二红柑和大红柑。
青柑加工剥出的皮叫青皮,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采摘,其皮薄、色深、性温和,质硬味香,辛辣带苦,耐储藏。
二红柑指未完全成熟柑,二红柑加工剥出的柑皮叫二红皮,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采摘,其皮稍厚,褐绿带红,质地软硬适中,性温 和略甜,辛辣带苦,耐藏。
大红柑是指充分成熟柑,大红柑加工剥出的柑皮叫大红皮,一般在每年的12月份(冬至前),采摘其皮厚,色暗红,质软 性温,味香甜,微辛带辣,不耐藏。一般青皮作药用,耐藏但升值空间不大,而大红皮用于泡茶或调味,不耐藏但升值空间巨大。
最正宗新会茶枝柑则为以茶坑(梁启超家乡)熊(ní)子塔为地标,潭江与西江支流交汇一带出产的茶枝柑。“熊子塔”位于新会母亲河潭江下游地带,东边有西江支流汇入,南边有水资源丰富的银洲湖。来自潭江、西江的多方丰富有机淡水资源和来自南海的含有丰富氯化物、镁盐、钾盐等矿物质元素的海水不断互相补充,在潮夕作用下,不断淡化,形成“三水交汇”的水文奇观,使得熊子塔周边水系形成多种矿物质元素和丰富微生物的特殊灌溉用水。同时该地带气候为典型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怡人,热量充分,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无可否认堪称不可复制的珍贵天然资源福地。因此民间一直流传古老说法:“凡能望得见新会凌云塔的地方,种出的新会大红柑,柑皮格外芳香,是正宗的陈皮。”
新会柑什么时候有
三月,柑花盛开,花色淡雅、娇俏可人、花香清雅;
四月,柑花渐落,长出萌萌的小胎果,刚长出的胎果只有绿豆大小(小柑胎)
五月,胎果渐多,密密麻麻,个头比玻璃珠小一点(大柑胎)
六月,胎果渐大,个头跟一元银币大小
七月,小青柑采摘时间,个头较小,皮身较薄、果酸味较浓
八月,小青柑采摘时间,个头稍大,一般以50克/颗为标准
九月,中青柑(民间一般按柑的个头大小来命名,所以俗称中青柑)
十月,大青柑(个头比较大,所以俗称大青柑)
十一月,二黄/二红柑(未完全成熟,俗称二黄柑或者二红柑)
十二月,大红柑采摘时间(冬至前会采摘完毕,具体采摘时间段根据不同柑园产区而定)
然而,每个阶段采摘的柑果的用途功效都是不容小觑。
新会柑的成熟分为四个阶段,青柑子(即柑胎),青柑,二红柑,大红柑。每年的8月到12月,柑果由青皮到红皮,随着果实成熟度颜色也由青绿逐渐转为橙黄色,柑皮表皮由硬变软,从薄变厚,滋味由辛苦逐渐转为甜香。
新会柑怎么做陈皮
新会的青柑,二红柑,大红柑都是新会柑(茶枝柑),新会柑的采摘分三个时期,农历立秋至寒露采收是青柑,农历寒露至小雪采收是二红柑,农历小雪至小寒采收是大红柑,相对应制作的新会陈皮是青皮,微红皮,大红皮!
1、感官特色:
(1)柑青皮: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
(2)微红皮:色泽黄褐色至黄棕色,质较硬、皮较厚、味辛甜,气芳香;
(3)大红皮:色泽棕红色至棕黑色,质软、皮厚、味微辛、甜香。
2、理化指标:
项 目 柑青皮 微红皮 大红皮
橙皮甙% 2.5-4.5 2.0-3.5 1.5-3.0
水分% ≤13
切成三瓣的形状,有两刀法与三刀法。
切好除去肉,先不要往外翻开皮。
在阴光下晒2~3小时后,再由内住外翻皮
放在阳光下暴晒。
注:晒柑皮请尽量选择未来几天天气干燥的时候制作果皮,假如天气潮湿的天气(俗称南风天),就不要买新鲜的果皮回来晒了,否则易发霉。
天气好的话一般3至5天就晒好了,当然你晒久点也没所谓,不过还是不要碰上潮湿天气或被雨水露水沾湿,晚上还是拿回室内通风干爽处。
晒干后,用密封器皿保存。可以用有盖的玻璃罐、厚的透明塑料袋用绳子扎好、甚至装饼干的铁罐装也行,只要密封。我家用玻璃罐密封。打上产地与年份标签。
放置3年以上的才能叫陈皮。我这是放了4年的。
存放的陈皮不是一劳永逸了,每年也要选择6月与12月太阳猛烈的时候拿出来晒一天,再封存好保存,要是忘了的话好容易变质的。理论是存放越久越好,那些卖陈皮的摆出那些十年的二十年的...
新会柑种植区域不同价格不同,新鲜柑从2元~20元1斤。但是真的一分钱一分货,买过对比下就知道。
1、什么是小青柑?
新会小青柑茶,是以新会柑尚在生长期的柑果皮与云南普洱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茶品;是新会柑普茶(也称“陈皮普洱茶”)根据不同柑皮生理期进行分类的其中一类。
新会柑皮肉兼用,药食同源,其柑皮是制作陈皮普洱茶的上等原料。新会柑的采收分为不同的生理期,通常每年7月中旬至9月初采摘的柑果称为小青柑。小青柑皮与云南普洱茶结合在一起,经特定工艺制作,便成一式风味极佳的茶品——小青柑茶。
与大红柑相比,小青柑属于未成熟期,显著的特点是:挥发油和果酸含量相对更高,质硬、皮薄,味辛、气芳香。
品饮时,小青柑茶清新鲜活,芳香浓郁,柑香突出,风味独具。可一颗一泡,相对便捷。
2、什么是大红柑?
新会大红柑茶,是采用新会柑生理成熟期的柑皮与云南普洱茶为原料,经特定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品;是新会柑普茶(也称“陈皮普洱茶”)根据不同柑皮生理期进行分类的其中重要一类。
新会柑的采收分为不同的生理期,可分为小青柑、青柑、二红皮、大红皮这几个主要阶段。其中二红皮和大红皮统称为大红柑。
大红柑属于新会柑的相对成熟期,内含物含量的比例相比小青柑和青柑有所不同。大红柑的挥发油和果酸类物质含量比例减少,而糖类成分含量大为增加;因此红皮甜度比较高,辛涩味和刺激性大为减弱,药性和茶性更加温和。
大红柑茶的品饮特点:甜香、醇厚、浓郁、顺滑、温润;香气、滋味、口感相对平和、内敛,皮与茶的交融协调度高。
3、不同生理阶段的新会柑皮,香气、滋味的不同和变化规律:
柑胎: 果肉未长成,挥发油含量较高,果酸类及糖类物质均含量较低,味道特点:清香甘淡,柑香袅袅,带有淡淡柑花味,滋味奇特而迷人!
青柑: 挥发油含量相对较高的阶段(特别是7月小青柑),而香气主要源于挥发油,因此小青柑香气特别浓郁,芳香十足;糖份含量依然较低,甜度比不上红柑,茶汤清新、鲜爽。
红柑: 随着生理越发成熟,挥发油含量有所下降,而糖份增长,甜度明显增加,香气变得相对平和,茶汤更加温润、醇厚。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