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不论生熟都很难非常准确的鉴别它的存储年限。但也不是毫无规律可循,判断个大概还是有机会试试的。
熟茶的历史到现在不过30多年,30年以上可以忽略不计,以30年为限,可以简单的分成:15~30年的,7~15年,4~7年的,2~3年的,当年的。能够简单判断属于哪个阶段的就可以了,没必要太过纠结。
5年以内的比较容易判断,而且一般在商品的包装上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标识。因为2008年以后所有的普洱茶包装上都被规定印上生产日期。
3~7年的汤色会比较亮,口感基本醇和,陈香显著,但还会略微的有点杂味。
7~15年的香气会有明显的转化,级别较高的会有荷香,级别较粗老的会出现药香,可以通过它的特征香气判断。15年以上的会久泡不淡。以上判别的标准基于仓储良好,茶底优质的熟茶。
雨水茶和旱季茶做成的熟茶会有什么样的区别?
从原料的特点来讲,旱季茶包括春茶和谷花茶,香气更高,内含物更丰富,芽头更显毫,条索更肥壮。
雨水茶的内含物相对单一些,所以茶多酚在干茶所占的比例更高,更利于发酵。春茶的发酵最难,而且容易偏酸,毫特多的常出现新茶茶汤浑浊。
春茶发出来的熟茶,香气高扬而且富于变化,口感细腻活力强,层次感明显,芽头多的口感滑爽。
雨水茶发出来的熟茶,茶汤较红浓,耐泡度好,但香气略低而且变化较为不明显,但茶的味道更浓、厚重感强,对口腔的刺激变化相对不明显,各有特色吧!春茶发不好也会很难喝,雨水茶发好了也会很迷人!
普洱茶的年份是很不容易分辨的,虽然有内飞有印日期,但普洱茶的保存中转化会有问题,所以要买陈年普洱茶,还要多喝,多比较。
普洱茶价钱、等级、茶叶的存放年份是一个重要因素,一块普洱茶砖叫价可以从100元到1000元,主要是因为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说法,所以商家动则20年、30年,甚至于说是50年、60年的珍品、贡品,价格更是炒上了天。
其实普洱茶的年份并无有效的方法辩认,而且如果保存不当也会影响茶叶品质,惟一的方法就是多喝、多比较。尽管如此,这里还是提供简单辨识普洱茶叶年份的方法供参考。
辨别普洱茶年份的方法、看茶叶外观:新普洱茶外观颜色较新鲜,带有白毫,且味道浓烈;普洱茶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后;茶叶外观会呈枣红色,白毫也转成黄褐色。
区别包装纸颜色:通常压制过的陈年普洱茶,其包装的白纸已随时间变得陈旧,因而纸质略黄,因此你可以从纸质手工布纹及印色之老化程度着手,这只能作为参考,非绝对依据,因为可能有些不良商人会利用这种心理,以陈黄的包装纸掉包次级品。
看懂茶品年份:一般而言,通常将普洱茶的年份划分如下:1949年以前这时期生产的普洱茶称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号、百年同兴贡品、百年同庆号、同昌老号、宋聘敬号。通常在茶饼内放有一张糯米所做、印有如上名称的纸,称为内飞。
1949-1967年中国茶业生产印级改由各茶品,也就是在包装纸的茶字上,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1968年以后这时生产的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业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选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包括: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绿印、小黄印等。
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年份很迷茫,只好听听商家的介绍,做一个感性的判断:真假!而且有人说根本不会有老茶,都是商业欺诈!对此,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介绍几种快速鉴别普洱茶年份的方法:1。收缩厚度和气泡度。拿些不同年份的七块蛋糕捏一捏。5、6年以上的茶,厚度和松散度明显好于较新的茶。由于其自然陈酿发酵的长期存放,老茶会越来越多泡,甚至会撑起捆好的笋叶!这是最简单直接的鉴别方法!2.闻闻味道。(打开纸巾是最直接的),把茶饼放在鼻尖上,深吸一口茶,然后仔细闻10秒钟茶饼和砖块的味道。至于成熟的茶,洗鼻的气味在不到三年内仍然存在,而五年以上的气味已经消失了。对于生茶来说,新茶香气浓郁,火烟味比老茶重。老茶则是一种古老的香味。当然,如果还有其他奇奇怪怪、杂七杂八的气味,说明茶叶没有存放好,有交叉气味或者湿仓茶有霉味。这个方法比上面更进一步!老茶友可以分辨出是烘的还是烤的,是干的还是湿的,甚至是哪个产区的!3.看颜色。打开纸巾,仔细看茶叶的内在品质和色泽。熟茶:老的会微微变成棕红色;生茶:越老颜色越深,绿色逐渐变成黄色甚至褐色。红酒的汤色是老茶的标准色。经过这三步,我们就可以鉴别普洱茶的大概年份了!4.看看汤的颜色。三年之内的浑浊,汤越老越亮。成熟的茶叶由褐色变成红色;生茶由绿变黄,由黄变红十几年。5.味道。当然,越老越醇厚!但是各种茶的味道差别很大,看个人喜好了!6.看汤。老茶比新茶更耐泡,10年以上的汤数可以超过20次甚至50次。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