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古六大茶山是哪几个有什么特点(古六大茶山是指哪六座山?)

时间: 2023-02-03 19:54:18

古六大茶山是哪几个有什么特点

据清人檀萃《滇海虞衡志》书中记载:“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六大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从中,我们便能窥见古六大茶山的踪影。

这里,古六大茶山即指代倚邦、莽枝、蛮砖、(易武)曼撒、攸乐(基诺)、革登(新发)六地。因其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以东,所以,在地理位置上隶属江内(江东)茶区。

(1)攸乐

历史上的攸乐山曾为古六大茶山之首,最高产茶量可达2000担以上,不过后来因云南当时的时局不稳定,战乱频发,致使攸乐的普洱茶生产一度受到搁浅,随后在茶界的名声也就没那么大了。

在攸乐,比较有名的是龙帕、巴来、洛特老寨等几个寨子,且因“武侯遗种”等的传说,当地茶农奉孔明为茶祖。

攸乐茶的特征:条索黑亮,茶叶肥重厚实苦涩比易武要重,回甘生津较好,汤质较滑厚,山野气韵强劲。总体说来,攸乐茶的口感特点与易武片区的茶叶区别不是很大,整体口感偏柔和。

(2)革登

“革登”之名和诸葛亮有很大联系,相传诸葛亮曾埋马蹬于革登,“革登”由此得名。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革登位于古六大茶山的东北面,西接莽枝,东连倚邦,隶属于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象明乡,现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也不足500亩。

革登古茶山的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直蚌、新发寨、新酒房、石梁子、翘头山等5个寨子。

以目前革登茶山的实际状况来看,可以说很难量产茶品,虽然名列六大茶山,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

革登普洱茶特点:它的茶叶属乔木中小叶种,芽条黑亮颀长,显白毫、条索泡松,汤色金黄明亮,茶汤入口微涩,回甘较好,汤感厚滑,气韵尤强。

(3)倚邦

倚邦茶曾为清朝时的皇室“指定用茶”,被定为皇家贡茶,可想而知,它在古六大茶山当中也曾是显赫一时的。

倚邦茶的特征:以倚邦的名产——“猫耳朵”为例,可知倚邦茶以小叶种为代表,芽头较小,条索黑亮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花蜜香气高扬。

(4)莽枝

根据上文对革登地理位置的描述,可知莽枝茶的口感特征和倚邦、革登茶的茶叶风味相差不大。茶汤的口感与易武整个片区的柔和特性相吻合,蜜香突出。

据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的资料显示:咸丰末年,牛滚塘一带曾发生严重的械斗,损失惨重,茶农逃避、村寨迁空、茶园荒芜、商贾畏途,莽枝茶山自此一蹶不振,至1949年、牛滚塘仅剩七、八户人家,茶山基本消失只有遗址,直到八十年代才又开始重现光彩,现有古茶园面积970亩。

(5)蛮砖

蛮砖位于古六大茶山的中心位置。据说,早在清朝时期,蛮砖即有万亩古茶园。

过去,蛮砖古茶山的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都是大茶村,各村产茶都在2000担以上。其中的曼林古茶园,算是勐腊县境内的五个茶山中保存得最好、茶园最多的寨子,成片的古茶园高达千亩。不过,今天也只有曼林寨和曼庄村两个地方还算比较出名。

蛮砖茶的口感特点:干茶色泽较深,汤色橙黄,汤质饱满,回甘强烈,香气沉稳下沉,茶滋味足。

(6)(易武)曼撒

曼撒隶属勐腊县易武乡,是普洱茶最早的集散地和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唐时,曼撒还有“利润城”一名。由此,可以想见曼撒在古六大茶山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名气更是远非易武所能及,只是后来因为历史上的三次大火和当时爆发的霍乱,才被逐渐壮大起来的易武取而代之。

曼撒古茶山普洱茶的特点:其茶树为典型的大叶种栽培野生茶,“香扬水柔”特点极为突出,并且茶中的蜜香显著。另外,由于茶树多生长在云南大山深处的高山密林里,生态环境极好,受人为干预少,所以这里出产的普洱茶,茶叶滋味饱满,汤质纯净,香高味浓,倍受茶友好评。

古六大茶山是指哪六座山?

古六大茶山为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易武。

倚邦最出名的是贡茶,从清朝雍正年间起,倚邦曼松的茶就被选为贡茶,每年进贡,曼松茶品质极高,口感丰富,香气好,饱满度尤其佳,有了贡茶的称号,倚邦风头大盛。

成为当时的普洱茶集散中心,那时的易武都比不上倚邦繁盛,清朝末年,动荡不安,盗匪猖獗,倚邦位置偏远,茶人不敢入山贩茶,倚邦逐渐没落,茶叶集散中心逐渐转移到易武,这是倚邦衰落的开始。

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可见革登曾经的繁盛,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民族械斗波及到了革登茶山,那场战乱使革登茶山人口大减,革登老寨住户大部分迁走。

莽枝茶山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明朝末年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攸乐古茶山种茶历史非常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年),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

扩展资料:

古六大茶山的特点:

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有机质腐殖质含量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5%以上:土壤透气性好、水分含量中上,有机质含量高;另外,在湿热作用下由于侵蚀浅薄少故而土层深厚。能为茶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养分足、茶树根深叶茂。

古六大茶山的茶大叶种茶芽叶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强、是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材料;而小叶种茶树茶叶,叶面平、叶质软、色泽绿、茸毛长、持嫩性强、透秘高,极其适合制作绿茶与普洱茶。

古六大茶山的茶是小叶种为主,芽头较小,条索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韵好,杯底留香;口感上颚香甜微有蜜感,稍苦,舌后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

元代李京所著的《云南志略》中。书中说:“六大古茶山,一曰攸乐,二曰莽枝,三曰革登,四曰倚邦,五曰蛮砖,六曰曼撒…
易武(漫撒)普洱茶口感特点:汤水柔和饱满,口感清甜,水路细腻,苦涩感不显,韵味较好。有“茶中皇后”的称号。

易武的七村八寨。所谓的“七村”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八寨”是指刮风寨、(瑶/汉)丁家寨、旧庙寨、倮德寨、大寨、曼撒寨、新寨。
倚邦普洱茶口感特点:倚邦古树茶因为有中小叶种原因,苦味很淡,涩比苦略显,回甘较快,香气独特,微有蜜韵。其中曼松茶苦涩不显,汤质甜滑饱满,杯底留香幽长。

倚邦古茶山属象明乡管辖,它西接革登茶山、东南邻蛮砖茶山,东边与曼撒茶山隔河相望,是六大古茶山的最北边,海拔在1000—1960米,多数在1300-1400之间。它包括曼拱山、曼松山、倚邦正山、嶍崆山、架布山五座小山,大多为中小叶种茶树。
蛮砖(亦称曼庄)普洱茶口感特点:汤质饱满厚滑,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回甘快而持久,苦涩较轻,喉韵深沉。

蛮砖古茶山属于象明乡管辖,西北与倚邦茶山相连,东面与曼撒茶山隔河相望,海拔大多在1100—1300米之间,出名的村寨包括:八总寨、蛮砖、新曼拱、小曼竜、么连寨、曼林、瓦竜、曼迁等11个村寨。

革登普洱茶口感特点:山韵明显,苦涩较弱,回甘较好,滋味顺滑。
革登古茶山属象明乡安乐村,它西连莽枝山而偏往莽枝山东北方向,东接倚邦茶山,南邻蛮砖茶山,海拔在1080—1500米。
革登茶王山曾经有一棵古老高大的茶王树,在今新酒坊寨子的后面,在今山神庙垭口公路边约200米的山顶上,现在的茶王树遗址旁边有在2004年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敬立的“茶祖诸葛孔明公植茶遗址”,这棵茶王树在民国的时候仙逝了。这里出名的寨子有:新酒坊、直蚌村、马鹿塘、菜园河等地。

莽枝普洱茶口感特点:与革登茶类似,茶气稍逊。苦涩较弱,回甘较快,杯底香较好。

莽枝古茶山属象明乡安乐村管辖,与攸乐茶山隔江相望,东北连革登茶山,海拔在1100—1500米。包括安乐、秧林、曼丫、红土坡,董家寨、牛滚塘一、二组七个小组组成。曾有记载,先有牛滚塘、后有普洱府之说,其辉煌可见一斑。现在的牛滚塘已经被移民填平之后盖上了民房。其中牛滚塘竜垛和曼丫还有很多生态不错的古茶树。

攸乐普洱茶口感特点:和易武相近但苦涩略重,回甘较好,山韵明显,汤感略薄。

攸乐茶山隶属于景洪市管辖,是唯一一个不在勐腊县境内的古茶山,其海拔在950—1400米之间,这里生活着基诺族,出名的茶山在龙帕和司徒老寨,主要有茨通、曼亚老寨。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