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作黑毛茶阶段
渥堆发酵
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渥堆箱或池(渥堆高度一般在一米左右),当茶叶由青绿变成黄褐,对光透视呈竹青色而透明,闻起来青气也已经消除,散发出淡淡的酒糟香气的时候,表明渥堆已经完成,必须马上进行干燥作业。
2、散仓陈化阶段
自然发酵
七星灶火焙干燥后,黑毛茶散仓陈化一年,茶叶在自身水分较低,处于常温常湿的自然环境下缓慢自然发酵。
3、成品制作阶段
干燥过程中的发酵
黑茶经过高温蒸汽软化制成成品后,干燥过程中的发酵。比如:茯砖茶先要增加其含水率,然后蒸压进烘房里经过十多天恒温恒湿的培育金花(冠突散囊菌)的过程,金花菌加速了茶叶的发酵,形成了茯砖茶特有的品质风味;千两花卷茶则是采取自然晾晒干燥的方式,虽含水率不高,但因体型较大,需要在光棚里日晒夜露90天以上才能达到储存风险较小的出厂水平,整个干燥过程都在进行低湿度的缓慢发酵。
4、后期存放阶段
后发酵带来的变化之美
黑茶是一个终身都在发酵的茶类,产品包装大都非密封性很好的材料,在存放过程中与空气保持微量接触,空气湿度的高低影响茶内生物酶活性的强弱,促成了茶叶发酵的快慢,岁月铸就了黑茶的陈韵,内含物质变化,也让品饮的口感朝着醇和甘爽、绵柔顺滑的深度发展,这体现了安化黑茶的“变化之美”。
目前确实也出现了一些“发酵新工艺”。
为了提早茶品的上市销售,省略了散仓陈化自然发酵这个步骤,采取人工加水渥堆,快速发酵的这种方式,发酵时间三天至三十天不等,黑茶的新茶随着快速发酵程度的轻重,汤色比传统安化黑茶的橙黄深,现橙红甚至红褐色。就产生了所谓“重发酵”的说法;
也有的茶友平时接触黑茶较少,比较喜欢喝香气明显轻发酵或不发酵的茶(如乌龙茶、绿茶……),而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一些企业便会缩短渥堆发酵的时间(相对传统发酵时间,黑茶用黄茶制法),或不经“七星灶火焙”干燥,这种方式制的茶不带松烟香,在口感上会有一些青味。
随着这些“新工艺”的出现引起了茶友们对安化黑茶发酵程度的曲解划分。但愿这种人为的“快速发酵”不被用来制作“老”安化黑茶,不会给消费者的品质生活带来阴影。那将是安化黑茶之幸,也将是所有喜欢并受益于安化黑茶的消费者之幸。
在安化有这么一句话:轻发酵拼原料,重发酵拼工艺。意思是说,轻发酵的茶叶更能体现茶叶品质的好坏。轻发酵与重发酵的安化黑茶,两者的最大区别主要体现在汤色,口感和后期转化这三个方面。
汤色
重发酵的黑茶,一般用高火烘焙,其茶汤颜色一般为暗色或者橙红,茶汤透亮,非常漂亮。
轻发酵的黑茶,一般汤色明黄或者橙黄,会带有少许的浑浊。
口感
高火烘焙的重发酵茶,入口稍感顺滑,水感细腻,苦涩度低,滋味纯和。
轻发酵的安化黑茶口感会略带苦涩,滋味丰富醇厚,略带清香。
后期转化
高火烘焙的重发酵黑茶,从原理上来讲的话,是加速了茶叶的后发酵进程,茶叶在出厂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错的滋味,所以后期的变化就会相对缓慢一点。
轻发酵的茶叶,后期转化空间比较大,可以说一年一个样,甚至每个月喝也许都会有不同的口感和滋味!
黑茶的制作工艺步骤
1、杀青
杀青是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以抑制多酚类物质的酶性氧化。由于原料较老,水分含量较低,不易杀匀杀透,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能杀匀杀透。杀青的方法分为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
2、初揉
黑茶揉捻分为初揉和复揉。初揉是在杀青后趁热揉捻,使大部分粗大茶叶初步揉成条,且茶汁溢附于茶叶表面,细胞破损率达20%以上,为渥堆的理化变化创造条件。由于黑茶叶质较粗老,无论是初揉或复揉都必须遵循轻压、慢揉、短时的原则,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3、渥堆
初揉后的茶叶,无需解块直接进行渥堆。渥堆应选择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堆高66—100厘米,上盖湿布等物,借以保湿保温。渥堆适宜的环境条件是室温2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
一般要求茶坯含水量65%左右,如果揉捻叶过干,可在堆面上洒些清水。如果气温高,叶温上升过快,可在渥堆过程中翻拌一次,以防烧坏茶坯。堆积24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对光透视呈竹青色而透明,且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4、复揉
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块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5、烘焙(干燥)
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干燥方法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在灶口处的地面燃烧松柴,松柴采取横架方式,并保持火力均匀,借风力使火温均匀地透入七星孔内,要火温均匀地扩散到灶面焙帘上。
当焙帘上温度达到70℃以上时,开始撒上第一层茶坯,厚度约2~3厘米,待第一层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时,再撒第二层,撒叶厚度稍薄,这样一层一层地加到5~7层,总的厚度不超过焙框的高度。
待最上面的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制铁叉,将已干的底层翻到上面来,将尚未干的上层翻至下面去。继续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层茶叶干燥到适度,即行下焙。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