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膏有什么价值?具体的制作流程是怎么样?
1.茶膏的制作方法
茶膏是怎么做出来的?把茶汤高度浓缩,最后形成膏状,这就是茶膏。
主要有三种制作方法:
|传统熬制法
通过直接熬制的方式浓缩获得。茶汁会在熬制过程中大量氧化,刺激性减弱,变得醇和。
但是茶的本味保留程度较低,会形成传统茶膏的特有风味。
|控温熬制法(水浴锅熬制法)
通过水浴锅,把茶汁置于在50-70℃的水浴中浓缩得到茶膏。
这个方法的速度比大锅熬制慢,但是操作稳妥,不易烧坏,而且风味保留度较高,除了香气有所减弱外,基本能够还原茶汤。
|冷冻干燥法
用冷冻干燥技术浓缩茶汁,可以得到还原度极高的茶汤,但是缺点是耗电费钱、技术门槛高、设备较为昂贵。
2.茶膏的好处
茶膏最明显的好处是方便,容易携带,尤其清洗茶具的时候,不会堵下水道。
茶膏只是没有一泡一泡变化的感觉而已。少点仪式感,多点便捷性。
口味方面,传统大锅熬制的茶膏,虽然回甘、生津、清凉感有所减弱,但刺激性减弱,口感更醇厚,比较适饮;冷冻干燥制作的茶膏,则和原来的茶口味一模一样。
3.茶膏的注意事项
假设存放茶膏,需要注意防潮,茶膏比较容易吸水回软。
同时,茶膏没有纤维叶底,在陈化过程中没办法转化出更多的多糖和游离氨基酸,所以汤质不会变厚,喉韵不会变深。
作为茶中珍品,茶膏一直是茶界皇冠上的明珠,下面依照时代顺序介绍茶膏的制作的工艺变迁: 1、 茶膏的雏形始于唐代。陆羽《茶经》中,用七个工序来总结制茶:采、蒸、捣、拍、焙、穿、封,在“蒸、捣、拍”三个工序中,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但是这种仅仅是“含膏”,外观上体现出“含膏者皱”。 2、 茶膏的真正形成是在宋代。制茶业在宋代空前繁荣,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他们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也就是通过榨取的方式提出独立的茶膏。 宋代茶膏用于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独立的茶品纳入宋代名茶录,比如“玉蝉膏”、“缕金耐重儿”等极品茶。 二是在龙团凤饼等饼茶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将饼茶表面用茶膏涂层,以增加饼茶表面的光亮度及色泽。像宋徽宗赵洁的《大观茶论》的《鉴辩篇》就对此进行了描述,“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首面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歙以实”。大意就是,膏稀者,表面多皱纹;膏稠者,饼面纹理不明显,光亮凝聚,质地坚实,膏稠者是好茶的代表。 3、 茶膏在明代消失了,明代禁止龙团凤饼这样的紧压茶,推广散形茶,这个重大变故导致延续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内。至此,饮茶方式回归原始形态,把玩叶片,究极水的使用,开始偏离了茶的内涵,这种影响直至今天。 4、 普洱茶膏形成在清代。作为边疆地带的云南,因为远离京城的原因,借助“茶马古道”的交易,继续着团茶和饼茶的生产,虽然没有宋代茶饼的精致,但是这一保留却为后来清朝普洱茶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清代,伴随普洱茶的繁荣,茶膏的制作再次悄然出现。最初是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初创另一种茶膏工艺,借鉴了唐宋的饼茶工艺,只是将“蒸”干脆改为“煮”,这种熬膏的方法很快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 这种熬膏方式影响至今,市面上几乎都是这种方式的熬膏。从科学的角度看,熬制茶膏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一、茶叶在反复高温的熬煮中,其诸多的生物酶消失,使茶膏后续的转化缺乏动能,只能像霉变转化,不可能长期存放。二、茶叶在高温的状态下开放性熬煮,大量营养物质随着水蒸气一并挥发,必然造成产品的某成缺失。 5、 清代宫廷普洱茶膏。乾隆年间,由于大锅熬制茶膏存在的品质问题,加上皇室从饮用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因此把茶膏的制作迁入皇宫内的御茶房,并且在制作工艺上做了非常大的改进。 清代御茶房的制茶工匠在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基础上,采取了类似低温提取、低温干燥的工艺,使得出品的宫廷普洱茶膏跃上了新的台阶,普洱茶膏也由此正式命名。清宫廷还把茶膏差异化,形成“玉龙胜雪”、“红运当头”‘“黑珍珠”等若干品种,品质和外观差异都很大。其中,玉龙胜雪又称“普洱茶石乳”,表面呈现白霜,汤色宝石红,厚重感极强,是内含天然药物最为丰富的保健佳品,品饮和药用价值极高;红运当头是上投茶,可悬浮在水上端,极具观赏性。 今天故宫依然保留着一百多年前的清代宫廷普洱茶膏,图案文字依然清晰可见,再次验证了宫廷精品茶膏的工艺确实精湛。清代著名药学家赵学敏对普洱茶膏的功效和价值大加赞赏,在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能见到很多关于普洱茶膏的描述。 随着清朝皇室的解体,宫廷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也随之终止。 6、 近代普洱茶膏的制作还是延续了大锅熬制茶膏的方式,中国建国后五十年代,中茶公司曾经接受国家任务,要求勐海、下关等几个企业熬制一批茶膏,供应援藏干部。本意是熬制三吨左右,实际仅仅生产了一吨多,就停止了,因为熬制茶膏品质太差,援藏干部普遍不愿接受,自然也就没有了下文。 7、 现代普洱茶膏的研究始于2002年,到2005年基本完成了对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的破译与复原,同时,科研部门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科技生物手段,成功地从云南临沧地区的晒青毛料中分离了普洱茶后发酵所独有的菌种,采用超临界萃取、超低温干燥等工艺,初步实现了普通级普洱茶膏的规模化生产;2006年,科研部门又成功分离了思茅地区普洱茶特有的菌种,完成了普洱茶膏的极品”玉龙胜雪”的研发工作,自此,标志现代普洱茶膏的第一阶段工作的基本完成,也预示着现代普洱茶膏开始走向成熟。 2005年底,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把科研成果转化成正式面市的高端茶品。2006年1月6日,蒙顿把一块重约750克的普洱茶母(提纯度最高、结晶度最高的茶膏,属于普洱茶膏的发酵基)正式捐赠给云南省博物馆收藏,在捐赠仪式上,云南省博物馆也表示:作为一个产茶大省,省博是第一次收藏茶品作为藏品。蒙顿捐赠的普洱茶母象征着目前茶界最高的科技水平,而且是引发几百年来饮茶方式革命性的茶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的意义是跨时代的。 蒙顿普洱茶膏是采用冷等静压、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低温干燥等当今最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制作而成,因此从技术上就奠定了高品质茶膏的基础;剔除了农药残留、解决了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保证了产品的食品安全;再由于是低温萃取、低温干燥,因此保留了茶内营养物质的活性,使得蒙顿茶膏具备了后续转化的“动能”,在后期的厌氧后发酵过程中,越陈越香;同时蒙顿普洱茶膏非常侧重茶叶中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使得出品的茶膏更具天然药物的特性。 在工艺和分类方面,蒙顿的茶膏都有独到的特色。原料经过人工二次接种和二次发酵,提升了茶膏的品质和价值,蒙顿已经培养并分离出了普洱茶主产区后期厌氧发酵所独有的菌群,这也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另外,蒙顿积极把产品类别不断细化,展现出不同茶膏的差异。比如蒙顿现有的茶膏产品中有“两绝”,都是传统茶膏所未展现出来的。 “红运当头”普洱茶膏是其中一绝,它是整个茶行业唯一的一款上投茶,投入水中后,茶膏在水中呈絮状散发,最终将茶汤渲染成绚烂的酒红色,因此而得名。始终悬浮水面上方是它的特色,哪怕溶化到只剩下一丁点儿,依然不会沉底,非常具有观赏性,“红运当头”在研制中应用了纳米技术,也是蒙顿的核心技术之一。 “玉龙胜雪”是蒙顿研发的另“一绝”,它的表面呈现出白霜,且时间越久,白霜越厚,香气越强。白霜实际上是儿茶素和咖啡碱络合的产物,营养和品饮价值都很高。它注重口感上的厚重,没有任何杂气,有陈年茶膏的灵韵。 2008年4月,经过国家相关质量检验部门漫长的两年反复破坏性的试验和严酷检测,蒙顿茶制品有限公司获得中国大陆目前唯一一张茶膏相关制品的(QS)生产许可证(QS2102 1402 0008),也揭示了进入一个真正的纯茶制品深加工行业,要跨过多么高的技术门槛。 在《普洱》杂志对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的采访中,蒙顿表示,作为一个进入茶业的外资企业,他们会始终从事茶膏相关产品的研发,未来蒙顿会开发很多产品,比如蒙顿已经研发出普洱茶纯茶饮料的母液,这项成果属国内空白,蒙顿正与国内几个从事茶饮料生产的大企业洽谈,寻求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中国大陆首款普洱茶纯茶饮料。同时,蒙顿非常关注传统茶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蒙顿正在着手“我的手工茶——2008抢救民间手工艺茶”大型公益活动,既是弘扬精品手工艺茶,也帮助广大茶友发掘出一些即将失传的好茶;同时蒙顿愿意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拓展行业交流,通过无偿的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兄弟企业改进工艺、提高品质,为茶行业的健康有序向上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信在蒙顿的带领下,将来会具备同样科技实力和技术储备的企业进入纯茶制品深加工行业,让茶膏这个高端茶品市场更加丰富,产品线更长,口感和品质差异化迎接最挑剔的饮茶者,让最健康最营养的茶品惠及越来越多的爱茶者。 作为我们消费者,也希望看到更多的让消费者完全没有食品安全顾虑,同时营养最容易为人体吸收的茶品出现在市场中,希望更多的像蒙顿这样的非常负责任的茶企业能够尽快出现。
茶膏制作方式:
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熬制方法,初创另一种制膏工艺。这种方法显然是借鉴唐宋制作饼茶工艺,只是将“蒸”干脆改成了“煮”。而且这种用大锅熬膏的方法很快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并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所接受。
现代普洱茶膏采用的是生物科技手段,遵循普洱茶原有的后发酵机理,从普洱茶中分离某些优势菌种,加之有意识提取普洱茶中特有的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等,对制膏的普洱茶原料在作业环境要求较高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接种与发酵;
并在温度与湿度上严格控制,使普洱茶原料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微生物、酶法转化阶段;再通过低温萃取(注意: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药提取),低温干燥获得。其茶膏的成品率为15%。使普洱茶膏更具天然药物的特性。
扩展资料:
普洱茶膏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可以空腹饮用,即不伤害人的胃肠,又起到养胃的功效。这是因为普洱茶膏经过发酵——萃取——发酵——膜过滤后,基本上属于小分子,有利于人体的胃肠道的吸附,刺激性小。
普洱茶膏内含的果胶物质远高于其它茶类。同时普洱茶膏内含的咖啡碱可以中和人体的胃酸,进而改善消化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膏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