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茶与药酒>养生茶

安徽碧螺春没有毛毛

时间: 2023-02-04 17:28:14

安徽碧螺春没有毛毛

安徽碧螺春没有毛毛可能是茶叶品质不好,碧螺春有毛是茶叶嫩芽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碧螺春采摘下来的时候,有满披白毫,银白隐翠的说法,因为只有嫩芽在经过手工炒制的时候才会有白毛出现,并且会出现在碧螺春的全部各个部分,所以碧螺春有毛是好茶叶的表现。

碧螺春毛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上等的碧螺春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回甘持久。伪劣的碧螺春则颜色发黑,披绿毫,暗淡无光,冲泡后无香味,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

碧螺春等级标准

国家标准对洞庭碧螺春茶按产品质量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五个等级,其中特一级、特二级最为名贵。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碧螺春茶品质最为上乘。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 一般过了4月20日的茶叶,当地人就不叫碧螺春了,而叫炒青。

特一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批毫,银绿隐翠,色泽鲜润,香气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多芽,在鲜叶挑拣上从碧螺春茶一芽一叶(俗称一棋一xxx芽似xxx叶如旗)炒制,改为单芽。

特二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匀多芽.特二级茶是碧螺春中的上品。

一级:条索尚纤细,卷曲成螺,白毫批覆,匀整,嫩爽清香,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绿,明亮.是挑拣一芽一 叶而炒制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

二级: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

三级: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是办公室及居家日常用茶的首选。

特级:炒青价格低,产期大约四月既雨前茶,此茶口味较早春的茶叶稍浓,耐泡。

一级炒青茶:外形尚成螺,色泽深绿。尚整,稍有青壳碎片,滋味尚纯正,汤色黄绿,叶底尚嫩欠匀,稍有青张,绿稍深。

碧螺春炒制时不出毛怎么回事?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揉中带炒,抄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高温杀青:当锅温150-160度时,投入茶青500克左右,进行翻炒,以反复旋转抖炒为主,至茶青略失光泽,手感柔软,稍有粘性,始发清香,历时3-5分钟。
揉捻成形:锅温80度左右,采用抖、炒、揉三种方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汁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脱落。当茶叶干度达到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在炒制的过程中,还需将漏拣的少量碎叶余叶挑出。
搓团显毫:是形成碧螺春卷曲似螺、茸毫满披外形的关键过程。锅温60度左右,一臂撑着锅台,边炒边用双手将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文火干燥:采用轻搓、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时,起锅时剔去碎叶,将成形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锅温约40-50度,文火烘至足干。

碧螺春怎么有毛

那些绒毛是好的,有毛毛的碧螺春茶叶才是好茶,没有绒毛了,就基本上是已经采了很多次,最后的,称之为草青。越是好的碧螺春越有绒毛,头茶最佳。碧螺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 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 。”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南美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