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太平猴魁产区分布:
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该区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
茶园皆分布在350米以上的中低山,土质多黑沙壤土,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茶山地势多坐南朝北,位于半阴半阳的山脊山坡。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
太平猴魁品质特征:
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皆独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太平猴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
太平猴魁产地是安徽太平县。
太平猴魁是我国的传统历史名茶,也是安徽省著名的绿茶之一,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该区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
太平猴魁有“绿茶茶王”的美誉,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百年来饮誉海内外。黄山区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稳步提升茶叶质量安全。太平猴魁的茶形与一般绿茶不同,经过多道手工工艺制作,形成两叶抱一芽,外观扁平挺直,色泽苍绿。
太平猴魁的制作方法
1、杀青
用直径70厘米的桶锅,锅壁要光滑清洁。以木炭为燃料,确保锅温稳定。锅温110℃左右,每锅投叶量75到100克。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历时2到3分钟。杀青结束前,要适当理条。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2、毛烘
按一口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依次为100℃、90℃、80℃、70℃。杀青叶摊在烘顶上后,要轻轻拍打烘顶,使叶子摊匀平伏。适当失水后翻到第二烘,先将芽叶摊匀,最后用手轻轻按压茶叶,使叶片平伏抱芽,外形挺直,需边烘边捺。第三烘温度略降。仍要边烘边捺。当翻到第四烘时,叶质已经干脆不能再捺。至六、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3、足烘
投叶量250克左右,火温70℃左右,要用锦制软垫边烘边捺,固定茶叶外形。经过5到6次翻烘、约九成干,下烘摊放。
4、复焙
又叫打老火,投叶量约1900克。火温60℃左右,边烘边翻。切忌捺压。足干后趁热装筒,筒内垫箬叶,以提高猴魁香气,故有“茶是草、箬是宝”之说。待茶冷却后,加盖焊封。
太平猴魁,主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该区域低温多湿,土壤肥沃,云雾缭绕。主产区坐落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特别是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质量最佳。
茶园皆分散在350米以上的中低山,土壤多黑沙壤土,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茶山地形多坐南朝北,坐落于半阴半阳的山脊山坡。原产地低温多湿,土壤肥活,云雾缭绕。
太平猴魁是我国历史名茶的一种,其成品茶笔直,两头略尖,扁平匀整,肥大结实,满身白毫,繁茂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犹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缓缓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茶香气高爽。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